插秧---阿斗精選貼文

小孩子十來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參加插秧啦。剛開始年把因為還小,還是“學童”,半玩半乾活的樣子;主要是在田埂上幫大人嫑(biao)下秧,做些互助工作,當然,也是在田埂上看著大人插秧的樣子,學習怎麼插秧。


偶爾遇到一兩塊邊角的小地方,大人就會叫小孩子去插秧。


“孩啊,你看那邊那個角上地整的非常平,很小塊很好插秧,你拿兩個秧去插一下吧!六七根差一株哈,像我們這樣對齊來。”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這麼和藹可親客氣,還會畫個餅鼓勵一下“你插完那點,上午就沒事啦!回去獎勵一個荷包蛋給你吃!”


然後我們都很興奮地去插秧,感覺有了一塊自己可以發揮的地方,而且還有荷包蛋吃。但是插秧沒那麼簡單,總弄不清楚,自己知道哪根對哪行,大人過來總是會說;自己再站起來看一下,確實跟水蛇過江一樣。這個插秧講究橫豎對齊、工整,因為後續耘禾和割稻子還要對齊工整的會比較方便。然後,就走到前面去扶正,有的甚至重新再插;有時候大人懶得說,就直接下田幫忙把弄兩下。


插秧的活是越來越重,越來越累的。剛開始是一個小角,後來角慢慢變大;沒過年把就變成跟在大人後面也來一行,還有一次乾脆小的那口田直接“承包”給你。也越來越難,以前的角基本上是很平整,泥巴細軟充足;後來的角高高低低,還要用腳先掃平一下,有的地方沒有細泥巴,插上去沒過兩下就飄在水面上。要求也變高了,根本就不會再幫忙弄正啦,而是直接在田埂上大聲訓斥;當然也會傳授幾招秘訣,“早稻按,晚稻點”啥的。


“抬起頭來看一下歪到哪裡去啦!以後耘禾這幾行也是你自己耘,割稻穀這幾行也是你自己割!”“這樣蒔,浪費秧啊!”“蹭蹭磨磨的,半天還是蒔這幾行!”那些荷包蛋啊也沒再提過啦,我也不想啦!當時最想的就是到田埂上躺一躺,那個腰彎的啊,基本上整個人都感覺痠痛,腳也是麻的。大人們每次都是說小孩子沒有腰,怎麼會腰痠!


田埂上躺一下是不可能的,就連下田後站一下也只能是一把秧插完後,解另一把秧時。中間站起來,或者左手搭在膝蓋上,屁股很可能會馬上感覺一陣冰涼,老爸在後面用田泥丟過來的,因為站起來和趴膝蓋都是偷懶。一行插完後,那簡直是老天爺規定的挺值腰板時間,幾乎所有人都會站起來,然後“唉...呀!”一聲,繞著田埂走到另一邊又開始了新的一行。


“那邊剩的那個角,你這行插完後拿點秧去把它插完。”


當你基本掌握了插秧的要領後,就可以承擔類似的任務了。我彎著腰,撇頭看了一下,白汪汪的一片,哪裡是一個角啊,就是小半口田嘛!不過我還是欣然前往,相對面積確實會小一些,主要還是因為獨立自主,至少可以從這走過去的時候休息一下,插秧是時候也可以偷偷趴一下膝蓋。


“帶快一點手腳哦!等下天黑了蚊子、黑蟲咬腳沒人幫你哦!”


很多時候,大人只是借這句話來叫我們要快一點,跟天黑和蚊蟲沒有啥關係,因為在插秧時節就沒哪天是白天回家的。


當家裡所有的水稻田全部插秧完成了,然後就插秧田。那天所有人都特別開心,特別有幹勁。連如果的村民都會笑呵呵地說上兩句:“插秧田啦!做齊啦!”大人們的開心可能是因為總算趕上時節把秧插完啦,我們小孩子只關心一個,今天有沒有殺鴨子!如果晚餐能如願吃上個鴨腿,那生活就太完美啦!


插秧---阿斗精選貼文


插秧---阿斗精選貼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