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面向春天的隊伍 為“聽見”賦能

他們,從事心理工作平均年限達15年,最長的已有35年的專職工作經驗。然而,在這場突發疫情危機面前,沒有太多經驗可循,因為這已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心理諮詢,它更像是一次次跨越時空的“心靈賦能”,不斷傳遞著“我們終將贏得勝利、迎來春天”的希望和力量。

2月24日晚,記者和慈溪市暖心服務隊邱老師聯繫時,她正在為第二天的熱線值班做準備。疫情發生後,邱老師習慣把工作場地搬到自家陽臺,工作前會把蓬勃的花草移到花架上,最近又新添了喜歡的香薰。

她解釋,嗅覺是人類最古老的感知覺,適宜的香味可以迅速刺激大腦杏仁核,起到舒緩情緒的作用。

“突破固有經驗,需要補足功課!”

疫情發生後,慈溪市委組織部聯合市教育局等單位,緊扣疫情防控期間的幹部群眾心理服務需求,第一時間組織抽調專業工作力量組建起這支暖心服務隊,發起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聽“心”行動。

隊伍建成第一天,就安排了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名譽理事長趙國秋教授施教的崗前培訓。“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沒有可供照搬照抄的援助方案,你們一定要突破固有經驗,補足功課!”邱老師說,這是那次崗前培訓讓她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

之後每週一次雷打不動的督導培訓,“補足功課”依然是核心內容,具體表現在培訓會圍繞新冠肺炎一系列的臨床表徵和可自行比對完成的初步排查方法等進行內容更新學習。“隊伍中的一部分諮詢師,比如趙老師就是一位有30多年臨床經驗的一線醫生,儘管她有相應的醫學知識,但對於完全陌生的新冠肺炎,還是需要提前做更多的準備。因為我們無法預估,向我們尋求心理諮詢的求助者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畢竟,求助者的問題不僅源於心理應激壓力,還會有很多醫學知識需求可能。”

这支面向春天的队伍 为“听见”赋能

隊員王老師畫的思維導圖“新冠病毒醫學小知識”

“聽,要在細微處!”

應急干預對於團隊中的諮詢師們來說並不陌生,然而,這樣的突發重大疫情,卻都是第一次面對。

有著20年心理教學經驗的蔡老師對這場戰“疫”中求助者群體的變化有著更為清晰的感知。初期求助者的心理狀態對她產生了一定的衝擊,“那種無力和恐慌一下子就從電話那頭向你襲來。”後來,蔡老師的求助對象發生了變化,一線醫護人員、基層幹部也陸續打進電話,“我能聽見他們的壓力與疲倦,還有對家人的愧疚感。”而最近,蔡老師提到有一些復工復產的企業主、員工也開始成為尋求幫助的對象,“復工復產之時,同步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調適,是我們在聽到他們的困惑後及時給予的支持建議。”

以往諮詢師們進行的心理諮詢,普遍會有一個週期,但現在通常短而急,且會隨著疫情變化而變化。“穩定情緒,幫來電求助者儘快恢復內心平衡是首要目的,我們的干預手段也以傾聽為主,耳朵要靈敏,要聽在細微處,從他的隻字片語、語氣停頓中找線索,儘可能地挖掘對方自身的資源,儘量用他們習慣認同的方式幫助緩解當下的情緒問題。”

这支面向春天的队伍 为“听见”赋能

黃老師手記照片

“這場戰‘疫’,沒有誰是局外人!”

最近,團隊裡的唐老師成了“霸屏”諮詢師,不僅僅是她的暖心工作上了新華網,善做心理團輔的她還通過視頻電話為幹部群眾做線上“雲團輔”。

这支面向春天的队伍 为“听见”赋能

“雲團輔”

“沒有誰是這場戰‘疫’的局外人,”唐老師記得為一位企業主做過數次心理輔導,“因為疫情,先前就運轉不順負債累累的公司面臨資金鍊斷裂,後又突發疾病不得不到醫院檢查,回來後又一直擔心被感染,自己把自己隔離在臥室裡……”這位求助者一度情緒失控,在接受唐老師的多次諮詢幫助後,慢慢趨於平和。

“建立合理的認知很重要。其實也正是這次疫情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與自己獨處,讓我們看到了平常不輕易覺察到的光亮!比如說這幾天很打動我的新聞——‘清流哥’領著小病友一起出艙。疫情一定會過去,像我的這位求助者在認知及情緒調整過來之後,已經慢慢開始關心未來自身職業的發展,對於生命的珍惜、個人的成長、奮鬥的動力、家庭關係更為緊密的鏈接等等,我想,都應該是我們在這場疫情中重新學習到的內容。”

截止目前,慈溪市“聽”心行動共開展暖心慰問和心理諮詢130餘人次,直播心理防疫主題公開課8個、點播課7個,編髮抗疫心理工作微信53條次、暖心小貼士410餘條次,開通疫情期間個人心理健康測評,開設“聽見你——我的暖心抗疫手記”專欄,累計閱讀收看量5.6萬餘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