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奮鬥者:建築工地上,農民工真實夫妻生活,“尷尬”而心酸

由於地域的差異性,在農村是沒有足夠多的崗位給農民的,只靠幾畝地是養不活自己一家老小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們則會選擇去大城市打工,大多數都是夫妻倆一起出去打工,相互有個照應,如果有孩子的則會將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一年都不見得可以回家一次。

生活的奮鬥者:建築工地上,農民工真實夫妻生活,“尷尬”而心酸

但是,即使是外出打工,由於沒有過硬的技能大多都只能在工地打工,成為建築工人,如果說一個男人在工地,那便沒什麼問題,如果是夫妻倆一起住,那不便之處真的是太多了。

白天,妻子會隨著丈夫在工地上幹活,為了多賺一些錢,她們也會像男人一樣幹著重活,一直忙到晚上和丈夫一起下班回宿舍,可能能使妻子感到愉快的時刻便是此時了,能和丈夫一起吃頓飯,聊聊天也感覺很幸福的了,這總比兩地分居,常年見不著的好。

生活的奮鬥者:建築工地上,農民工真實夫妻生活,“尷尬”而心酸

工地上條件有限,大多數工人是不會選擇出去租房子住的,自己打工的錢沒多少,再組個房子更是所剩無幾了,所以一般都會選擇和工地上的工友一起住。最常見的就是那種集體宿舍,這種宿舍和學生們住的不一樣,他們住的都是那種大宿舍,都是十幾個人一起住的那種,如果夫妻倆一起在裡面居住,真的是很不方便了,只能用一塊布遮擋隱私。

白天吃飯就是大家一起吃,也沒有什麼顧忌,拉下簾子,便是自己的私人空間,拉開簾子,就是大家的集體生活。而且許多工地上都沒有專設的女性洗澡間,更是不方便。

生活的奮鬥者:建築工地上,農民工真實夫妻生活,“尷尬”而心酸

其實出來打工的工友們都能理解,誰不想和妻子一起出來,幫忙做個飯,洗個衣服,沒事了還能一起聊聊天,所以,那些農民工夫妻和一個人出來打工的工友一起住的話,都會為對方考慮,儘量避免不做一些影響對方生活的行為。

但是我們都知道,工地上打工的人大多數都是男性工友們,再怎麼避免也都是非常不方便的,特別是夏天,工地的宿舍條件都是很差的,別說空調了,電扇都不會是一人一個,天兒特別熱的時候,洗漱洗澡也不方便,男人們都可能是不穿衣服,只穿一個短褲就睡覺洗漱吃飯什麼的,這對女性都是很尷尬的場面。雖然說也有避諱,但是到了極端天氣的時候也是避免不了的。

生活的奮鬥者:建築工地上,農民工真實夫妻生活,“尷尬”而心酸

其實,農民工朋友們都能相互理解,即使那些一個人出來打工的和夫妻住在一起,也不會覺得尷尬,農民工都是很樸實的人,不管做人還是做事都是相當有分寸的人,他們住在一起很快就能成為一家人,幾乎不會有特別大的矛盾出現,最主要的還是,夫妻在一起住,一起上班,離工地也近,也節省房租,實在是很方便,而且如果有什麼事相互也有個照應。

去外面租房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般一個工期短的話就幾個月,去租一個房子也要經常換地方,還有找房子,這樣來看的話,在外面租房子還不如在工地裡居住,省時省力也省錢,還能有更多的人一起說話,一起聊天,這樣豈不是更開心嗎,和工友像一家人一樣的其樂融融的也挺好。

生活的奮鬥者:建築工地上,農民工真實夫妻生活,“尷尬”而心酸

也會有人說了,既然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帶妻子過來呢?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兩人的長期分居造成感情破裂的也越來越多,如今農村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一大部分都是丈夫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所導致的。其實要不是為了生活更好,多掙一些錢,誰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妻子跟著自己一起吃苦的。

生活的奮鬥者:建築工地上,農民工真實夫妻生活,“尷尬”而心酸

還好,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現在很多的比較人性化管理的工地上都會有幾間類似夫妻房的房間,其實簡單來說只是將一個床位置大小的地方用幾塊兒板子隔起來,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對於那些一起出來打工的夫妻來說,真的是最大的改善了,這極大地避免了以前那種住在"集體宿舍"的尷尬,更能享受倆人的私人空間,對他們來說,只有二人住的小隔間也是溫暖的房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