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興回龍山瑤族鄉:繪就支部農場多彩“畫卷”

驚蟄已過,萬物復甦。

回龍山瑤族鄉的4家村級支部農場裡,正是一片繁忙景象。200畝冰糖橙幼苗剛剛在桃源村支部農場找到了新家,11畝油茶樹也心滿意足地在七里村支部農場落了戶,二峰村支部農場的七彩油菜花正是花開時,柏樹村支部農場的蔬菜基地不僅保障了全鄉人民的蔬菜食品需求,還供應著市裡幾家大型超市……以“黨支部+貧困戶+合作社”建立的支部農場模式,正悄然為這座瑤鄉“煥新顏”。

特殊的主題黨日活動

七里村支部農場面積不大,但勝在地勢平坦,土質鬆軟,適合油茶樹生長。3月6日,這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種樹工人,他們或是揮著鋤頭翻土整地,或是拿著鐵鍬除草,在翻整一新的土地旁,一面鮮豔的黨旗正迎風飛揚——他們是七里村支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志願者們。

资兴回龙山瑶族乡:绘就支部农场多彩“画卷”

七里村支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志願者正在支部農場種油茶樹。

“我們今天的主題黨日活動就是為支部農場種油茶樹。”七里村副支書曹小娟一邊除草一邊說,“像這樣把主題黨日活動搬到田間地頭、做到勞動中去,我們支部也是第一次。”她認為,現在正是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應該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身作則,義務勞動,讓黨旗在復工復產一線高高飄揚。

“我們預計共種1000株油茶樹,昨天種了500株樹苗,今天可以種完。”七里村黨支部書記曾飛強說。這片面積只有11畝的土地周邊都是村民自種的油茶樹,“考慮到這片地的現實地理條件和周邊現有產業,我們決定還是發展油茶種植,堅持一個地方做好做強做大一個產業。油茶易於種植,方便管理,4年就可以掛果,順利的話第8年能到達豐產期,每畝能產生3000元左右的經濟效益,為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曾飛強介紹道。

日頭漸高,七里村的黨員們還在地裡辛勤地勞作著,在這乍暖還寒的春日裡,他們揮灑下的汗水浸透了肥沃的土壤,化成豐收時節的甘甜;他們身旁的黨旗迎風獵獵,別樣鮮紅。

貧困戶有了“鐵飯碗”

日前,桃源村支部農場的6000株冰糖橙樹苗種下了地,謝直文的臉上也笑開了花。

謝直文是回龍山瑤族鄉桃源村的貧困戶,往年他在外省的一家洗車場打零工,因受疫情影響,該鄉大多數返鄉務工人員滯留家中,謝直文也不例外。年後無法返工的他沒有了收入來源,妻子患病治療也急需用錢,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顯得更加捉襟見肘。

正在這時,桃源村黨總支書記段志華介紹他去村裡的支部農場冰糖橙基地工作。“我主要做翻土、除草、施肥這些事,每天工資有60塊錢,不覺得辛苦。”謝直文戴著口罩說道。黨總支書記段志華介紹,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勞動力被留了下來,村裡也計劃馬上與貧困戶們簽訂勞動合同,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讓貧困戶們捧上“鐵飯碗”。基地有了勞動力保障,貧困戶們也有了收入來源,實現了“雙贏”局面。

资兴回龙山瑶族乡:绘就支部农场多彩“画卷”

貧困戶在桃源村支部農場種植冰糖橙。

為保障貧困人口持續穩定高質量脫貧,回龍山瑤族鄉防疫復工兩手抓,著力解決貧困人口的外出務工問題,減小疫情對貧困戶就業造成的影響。據悉,桃源村支部農場已累計解決20餘名返鄉滯留貧困人員就業。

鄉村農場花海似畫卷

资兴回龙山瑶族乡:绘就支部农场多彩“画卷”

二峰村支部農場的七彩油菜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

不同於七里村、桃源村支部農場剛剛埋下希望的種子,二峰村支部農場已經初步品嚐到了收獲的喜悅。一簇簇五彩油菜花迎著春風爭相開放,或嬌豔欲滴,或含苞待放,五彩斑斕,煞是可愛。二峰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村裡留守人口較少。去年年底,二峰村計劃依託回龍山3A級景區旅遊開發,依靠“黨支部+貧困戶+合作社”建立的支部農場模式及二峰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美譽,打造“鄉村畫卷”旅遊亮點,種植七彩油菜花、馬鞍草、粉黛亂子草等一系列觀賞植物,帶動周邊產業發展。

近年來,回龍山瑤族鄉依託村情實際,抓住全域旅遊發展契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庭院經濟”“鄉村旅遊”“觀光農業”等“一村一品”鄉村特色產業,精心打造一批“生態環境優美、瑤家風情濃郁、農民宜居宜業”的鄉村旅遊點。鄉村環境更美了,村民們的腰包更鼓了,回龍山旅遊的新名片也更響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