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底圖:1956年,西單北大街,可見西側亨得利鐘錶眼鏡店。

解放前,北京人買東西,就說到單牌樓去,這個單牌樓就是西單大街。後來修有軌電車,單牌樓拆了,一直到五十年代,還有不少老人叫“單牌樓”。而今人們都叫這裡西單,語言是精煉了,可是老北京的味兒就少多了。​

老話兒講:“東四西單鼓樓前,前門外面賽過年。”這些都是老北京最繁華的地界兒。

其實在上世紀20年代之前,西單地區還不是鬧市,那會兒這裡只有一些小商販,經營的也無外乎日用雜品、小吃估衣、舊書舊貨等。

現如今西單商場的地界,當時還是王府的馬廄,從1930年起,隨著厚德商場的開業,這裡先後建起了共6家商場。從原本破敗不堪的“拉屎大院”一躍成為當時京城“商場”的代名詞。

而後,西單大街上湧現了一大批老字號,如亨得利、曲園酒樓、樂仁堂、西單菜市場、南味食品店桂香村等……雖然大多已經離開西單,或難覓蹤跡,或幾易其址,但他們留下的記憶,卻是抹也抹不去的。

今天,咱們就跟著上世紀60年代的西單街景,看看西側這幾家老字號。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1961年,西單北大街西側街景,彩繪部分為老字號亨得利、曲園酒樓、樂仁堂和公義號。


表界精英 亨得利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過去北京的鐘表眼鏡行有“兩慎、三亨、一條龍

”之說,分別指兩家慎昌、三家亨得利和王府井大街的惠龍,如今碩果僅存的只有亨得利了。

亨得利,雖然看起來像是音譯的外國名字,其實這是地道的中國人起的,取“生意亨通,利市百倍”之意。亨得利最早開在舟來楫往的大碼頭——鎮江,因為款式新穎,價格親民,老闆經營有方,開業後20年間便先後在天津、重慶、北京、南京、廣州、杭州等幾十個大中城市開辦了60多家連鎖店,統一從上海總店進貨。

一時間,“亨得利逾及全國,鐘錶眼鏡貨色多。專修複雜難走表,信譽至上迎遠客”的順口溜傳遍中國。

1927年,經理王光祖派三子王惠椿在北京前門外觀音寺大街9號開設分店,因地處南城,故簡稱“南亨”。三年後,又在東城王府井開了一家“東亨”,在西單北大街291號開了“西亨”。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西單北大街上的亨得利鐘錶眼鏡行,1961年。

“三亨”的開業,打破了北京鐘錶業以維修為主的格局,轉而走高檔精品的路線,主營產品都是西方瑞士的歐米伽、浪琴、勞力士、天梭、西馬、梅花、羅馬等名牌手錶和德國的名牌掛鐘。但同時,亨得利也沒有丟掉“維修”這一行業根基,一般鐘錶店不敢接“油絲亂”“缺齒輪”“斷擺尖”等難活,亨得利都能解決。

當時“西亨”店裡,但凡有返修的,都交由原來的師傅修理,所以大家都把返修當作恥辱。要是出現了幾次返修,甭等經理發話,師傅自個兒立馬捲包走人。

1956年公私合營後,北京專業修表的鐘錶店只有西單、王府井、觀音寺3處。文革期間,西亨一度改為首都鐘錶店,1980年才恢復老字號。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1956年北向西單北大街,可見亨得利鐘錶眼鏡店。

1989年,西亨還和隨時歐密茄、浪琴錶廠合作,興辦了這兩個品牌鐘錶的特約維修部,大大加強了亨得利的維修能力。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上世紀90年代西單北大街上的亨得利鐘錶店。

在20世紀末,隨著西單北大街的改造,西亨最終挪到了西單商場對過、大木倉衚衕的東北口。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如今西單北大街上的西亨鐘錶店。


京城湘菜第一家 曲園酒樓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自民國以來,西單一帶酒樓飯莊是出了名的多,民國十九年,西長安街上就有鼎盛一時的“十二春”(也有說“八大春”的),不過這十二春都是淮揚菜,而在1961年的西單北大街上,距亨得利只有兩個門臉之近的曲園酒樓,卻是家湘菜館,而且還是“京城湘菜第一家”。

地道的湘菜必定來自湘水之畔,曲園酒樓就來自湖南長沙,在1949年進京之前就是名震三湘四水的的名字號。“曲園”之名來自酒樓最早的選址——長沙當地一家公館的花園,因曲徑繞塘、亭臺掩映、花木疏朗,故有曲園之名。

曲園店主黃翰林,把“以文促商”作為治店理念,隔三差五便邀請當地文人、墨客、書畫家吟詩作賦或即席揮毫。

有一位名士以“曲園”為題留下三副嵌字聯,分別是“古城之曲,因地為園”、“一丘藏曲折,半畝壯園亭”、“幾曲欄幹文結構,一園花木畫精神”。曲園一時名聲大噪,車馬不絕。

有意思的是,曲園雖“以文促商”,招牌菜卻多是“武菜”,“東安子雞”是由北伐名將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定名,“紫龍脫袍”又脫胎於《三國演義》中趙子龍當陽脫袍救阿斗的故事。

1919年,曲園酒樓由官廚霍之渠擴股,並在此後的二三十年代發展到第一個高峰,最多時可同時招待開席160桌,接待的客源多為豪商大富、湘地政界以及知名人士。曲園的湘菜在全國都稱得上“頭牌”。

抗戰後,日軍三戰長沙,曲園酒樓毀於戰火,廚師們四散異鄉。1949年3月,酒樓停業之後,有位叫周福生的廚師發起到北平開創湖南曲園酒樓。到北京後便安頓在西長安街不遠的西單北大街上,這也是京城的第一家湘菜館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曲園酒樓,1961年。

進京的曲園酒樓依然保留了傳統的湘菜經典菜餚,有酸辣、鮮香、軟嫩的特點,深受湘籍人士和北京人的喜愛。

社會各界名流常在此宴請,並留下墨寶。齊白石、梅蘭芳、陽翰笙、周揚、吳晗、郭沫若等文人名士、梨園書香都紛紛欣然為曲園留下墨寶,真跡懸掛於每個餐廳,其牌匾更是由齊白石手書。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曲園酒樓,牌匾為齊白石手書。

1983年,曲園酒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地修建,古典的二層建築雕樑畫棟,古樸高雅,餐廳營業面積達2700平方米,設有“桃花源”“橘子洲”“洞庭”“竹鄉”等7個雅座,寬敞舒適,清幽淡雅。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曲園酒樓

1997年,在西單北大街的改造過程中,曲園酒樓離開了西單,此後更是數易其址,先後落腳豐臺公園、車公莊路口、阜外大街,最後遷至展覽館路48號。


樂在當世 仁及子孫 樂仁堂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和曲園酒樓一門之隔的,是家藥鋪——樂仁堂。樂仁堂,來自京城有名的老字號——同仁堂,經理是樂家第十代傳人的長重孫樂佑申。

民國初年,同仁堂進行了一次整理,一些股東抽調了一批老藥工,各自開設藥店,如達仁堂、頤齡堂、樂舜記、繼仁堂等,並且都是以以同仁堂的模式,在鋪門前正中懸掛“樂家老鋪”,兩旁配以“靈蘭秘授”“瓊藻新裁”三塊白底黑字名牌匾額,正式字號的牌匾都在門內櫃罩上方。

1923年,擔任同仁堂經理的樂佑申,和他的幾個弟弟以及叔叔樂均士,以其兩個堂號的名義各出資1.5萬元,在西單牌樓以北路西開設了樂壽堂藥店(取頤和園樂壽堂之名)。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公私合營樂仁堂國藥店,1961年。

樂壽堂的大門兩邊分南北高懸木刻白漆黑字,北邊寫:本店採購生熟地道藥材,南邊寫:精製丸散膏丹湯劑飲片。

在經營方式上,樂佑申取同仁、達仁兩家之長,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一是選人有標準;二是員工待遇好,有提成且每日專人結算後便能收到;三是在南城和宏仁堂合建了鹿囿,專人管理,最多時繁衍到1000多隻;四是前店後廠,加工精良;五是分工負責,服務上乘,查櫃的老夥計對所抓湯劑核查並加蓋本人印章交給顧客,外櫃則是有專人接待,不論身份地位,都熱情周到;六是產品優質。

樂仁堂選藥標準嚴格,不惜重金。當歸必是甘肅產的,白芍必是浙江的,根莖類一定得枝條粗壯,肉桂要肉厚油足,月季、玫瑰要紫色鮮紅,野山參不得用移山參,虎骨不得用豹骨代替。如果原料不足或不好,寧可不配藥,也絕不降低標準

此後,樂佑申還在天津開設了3家分店,在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河南開封開設了4家分店,統一稱“樂仁堂”。另外還建了3個藥廠。為了字號一致,西單的樂壽堂,便也改叫了“樂仁堂”。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西單北大街街景,1961年,左前方為樂仁堂招牌。

由於樂仁堂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加之其貨真價實的經營信譽和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生意十分紅火,在京城樂家老藥店中,位居第三,在京城鼎盛長達30年

此後直到公私合營,樂仁堂依舊矗立在西單北大街,改革開放後更是擴大了經營範圍,增加了經營品種,成為了一家大型綜合性藥店

不過在21世紀初,隨著西單北大街的改造,樂仁堂在西單消失了。

栗子王 公義號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過了舍飯寺街,西單菜市場旁邊就有一家公義號,他家的糖炒栗子真乃一絕,人稱“栗子王”。

和別家不同的是,他家炒栗子用的是門前的兩臺電力炒鍋,這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可是非常新鮮的事兒了,整個四九城裡也是頭一家了。

傳統的炒法都是人工用鐵鍬從鍋底一鏟一鏟地往另一邊翻著炒。電力則不然,鍋裡有螺旋葉片,在鐵軸的帶動下不停地卷著炒,火候上就很均勻,工人可以專心看好或添柴加糖稀。

另外,公義號在選材上也下了苦功夫。每年寒露過後,派專人到懷柔、延慶等地方收購板栗,收上來的栗子還要精心挑選、過篩,力求沒有蟲蛀和破碎,個頭勻稱飽滿。篩出來的小栗子則要另行處理。

就這樣,公義號炒出來的栗子個兒大、火候均勻、殼脆好剝、慄肉不護皮、入口香甜面軟,儘管價格比街頭巷尾的其他店貴,可兩臺電力炒鍋也供不應求,總有人排著長隊在寒風中等候。真應了老商業那句俗語“

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手自來”。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清真公義號食品店,1961年。

公義號全稱“清真公義號食品店”,當然並不僅僅賣糖炒栗子,招牌上除了栗子王、糖炒栗子,就是“冷食茶飲”了,北側門口還有冰棍的字樣。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要數現場製作的“小人糕

”。

“小人糕”說白了就是現在的蛋糕。“公義號”當時有人物形狀的模具,有男孩女孩之分,其中女孩的形狀是穿裙子梳抓髻。夥計調好配料,倒入模具,在可傳送的機器上烤制,幾分鐘後“小人糕”就出爐了。剛烤出的“小人糕”鬆軟香甜,引人食指大動。

因為是隨賣隨做,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購買,尤其受小孩兒的歡迎。這現場烤制的小人糕,在當時的北京可能也是獨一份兒的。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今天講的這四家店,如今只有“西亨”留在了西單,曲園酒樓搬走了,樂仁堂撤走了,而公義號則只能留在很多人的記憶中了……

逝者如斯夫,而留下的就是一些記憶,或喜或悲,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帶著這些記憶更堅定地走下去……

身為讀者的您,和西單北大街又有什麼樣的故事?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區留言,也可以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明天,我們將繼續帶來西單北大街西側老字號下篇,敬請期待~



參考文章

[1] 曹兆燎,收藏快報,《“曲園酒樓”演繹出的歷史故事》

[2] 燕都薊城50,新浪博客,《我記憶中西單北大街上的“栗子大王”——公義號》

[3] 段柄仁主編《北京地方誌·風物圖志叢書·西單》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亨得利 曲園酒樓 樂仁堂 公義號 西單這些老字號您還記得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