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馬家窯和齊家文化都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兩者的地域範圍大致重疊,馬家窯為彩陶文化,而疊壓在馬家窯地層之上的齊家已經進入青銅時代。

“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馬家窯文化最早發現於臨洮縣洮河西岸的馬家窯村,以圖案獨特美麗的彩陶著稱,從技術和效果的角度去看馬家窯都可以算是彩陶文化的高峰。馬家窯文化的人們在死後一般是集體埋葬在公共墓地,隨葬品主要是陶器為主還有少量石珠、骨珠等。

“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齊家文化發現於甘肅廣河縣齊家坪,碳14年代測定距今4000年,齊家文化廣泛的製作青銅合金,除了武器、工具之外也廣泛的用於裝飾,包括鏡子、手鐲、臂釧、臂環、指環、髮簪等。

“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齊家文化的玉器大多數素面無紋,或是一些簡單的紋飾,器型以禮器類的琮(cong)、壁、環、璜、刀、璋等。材料有天河石、綠松石、骨頭等。還有大量玉料製作的小管珠。

“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珠子作為陪葬品放在容器裡面,最早追述到印度河谷的哈拉帕文化,將漂亮的瑪瑙珠、費昂斯管子和黃金的小墜子一起放在陶罐裡面隨墓主人入葬。齊家文化、三星堆文化、川西北羌氏名族也都是類似的情況,只是容器有所不同。

“珠子”系列連載(十四):馬家窯和齊家文化的珠子(黃河上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