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线医护人员送职称大礼包?此举不妥

亲,请关注我,让我们牵起手,一起行走,一起感悟,一起直面人生,一起接近智慧……


给一线医护人员送职称大礼包?此举不妥


据光明网报道,3月8日,经江苏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委员会认定,14名表现突出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的医护人员直接认定高级职称,其中10人认定为卫生系列正高级职称(主任医师5名、主任护师5名),4人认定为副主任护师职称。这是江苏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向一线医护人员送出的首批职称评聘倾斜激励政策"大礼包"。

看了这个新闻,我感到惊讶,觉得这种做法不妥,很值得商榷。

首先我必须说明,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线医护人员劳苦功高,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荣誉上的奖励,都是非常应该的。比如发补贴、发奖金、涨工资、评先进等等,我觉得都行,都完全应该。

但是,给抗疫一线医护"送"职称"大礼包",我不赞同。为什么呢?

我也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我对职称的理解,评职称,从大的方面来说需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是德,二是才。德就不多说了,大家

都知道;其实作为一种业务水准的认定,评职称主要评定才,也就是业务水平如何。

据我所知,各行各业评职称对于业务水平的认定,一般都有许多严格的硬条件,满足这些条件之后,才有可能评得上。拿我所在的教育系统来说吧,我们三门峡市评上正高级职称的,前几年只有一人,现在的具体数字我不知道,应该还是个位数。绝大多数一线教师,辛劳一生也只能评上副高级职称。像我,教龄三十年,如今是副高,正高想都不想,咱够不着那些条件。虽然我不在医疗战线工作,但是医护是普通职业,许多事情还是听闻不少。拿我们渑池县人民医院来说,有很多年,评上正高职称的只有一两人,大多数医护,终生只评到副主任医师。为什么?评职称可不是闹着玩的,每个等级都有若干项严格的条件,评职称的过程也很严肃,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

那么,江苏省这14位医护人员,为新冠抗疫做出贡献毋庸置疑,但是,是不是说参与了这次抗疫,评定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所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条件都具备了?是不是业务水平真的就一下达到了评定相应职称所要求的水平?这个恐怕谁也不敢轻易说"是"吧?如果不敢说"是",那么这种"送"职称"大礼包"的做法,就是在破坏评职称制度,就是在破坏严肃的规则。

评职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评职也是各行各业非常敏感的人事问题,需要极为谨慎,才能服众。否则,规则一旦破坏,不该开的口子开了,其他专业人员不服,影响工作积极性。另外,如果以后有类似的医护人员做出突出贡献的事,你是送还是不送?送,不是个常法;不送,显得不公。

我想我已经说清楚我的观点了:对一线抗疫医护人员"送"职称"大礼包",我觉得不妥。做这样的决定前,应该广泛征求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才好。


给一线医护人员送职称大礼包?此举不妥


欢迎欣赏,有评必复!

文中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贺点松,语文高级教师,作家,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已发表文学作品1000余篇,著有小小说、诗集两部,并经营文学、观点类微公号"一个人可能发出的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