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亨利八世?他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我是龍二嚇


亨利八世(英文:Henry Ⅷ,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都鐸王朝第二位英格蘭國王(1509年4月22日—1547年1月28日在位)及首位愛爾蘭國王(1541年—1547年1月28日在位)。他是英王亨利七世與伊麗莎白王后的次子。

亨利七世去世以後,亨利八世在1509年4月22日繼承王位。

做為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另娶新皇后,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宗教改革,並通過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將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並解散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他在位期間,把威爾士併入英格蘭。

亨利八世在位期間,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對國家政府機構作了全面改革,在歐洲以軍事外交政策保障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這些促使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體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發生很大變化,並使英國最終形成為統一集權的近代民族國家,為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亨利八世作為擁有空前權力的專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可愛的小豫


亨利八世(英語: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蘭宗教改革,並通過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將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大主教,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並解散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他在位期間,把韋爾斯併入英格蘭。雖然亨利八世是英格蘭宗教改革的推行者,英國國教(又作聖公宗、盎格魯宗)的領導人,但是他對教義沒甚麼創見,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只是反對教皇的權威而已。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莉薩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讓英國國教新教化。但在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間,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勵人文主義研究。亨利八世還合併了英格蘭和韋爾斯,使英國皇室的權力達到頂峰。國家的權力擴大了,而中產階級對政治的參與度也加強了;亨利成功的參與了歐洲大陸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卻為此耗盡了國庫,給以後繼位的英國君主帶來了麻煩。

亨利八世對後世的最大影響在於英格蘭宗教改革。1533年,他脫離羅馬教廷產生的影響,遠超過都鐸王朝對英國影響的份量。儘管亨利最初動機是解決王朝和自身的繼承人問題,也儘管他從未放棄天主教信仰的本質,他的改革是所有英國君主最激進且最具決定性。

一方面,英國轉變為獨特且生氣勃勃的國家,修道院被解散和土地財產充公,更使英國經濟政治的權力重心從教會移到貴族,社會效應非常深遠。另方面,亨利授權新教人士為其年幼兒子愛德華六世攝政,確保了國教改革的持續。

亨利的政策和結果卻時常不一致。他鼓勵研究人文主義,但也處死幾位傑出的英國人文學家;他一心要確保王室延續,但只留下一個年輕的兒子(9歲繼位,不到16歲就過世)和兩個宗教信仰對立的女兒(且三人都無子嗣);他擴大君主的權力,但中產階級也加強參與政治(在其死後);他成功加入歐洲大陸的政治外交,但國庫因此空耗,使繼位的英國君主相當麻煩。

亨利和阿爾弗雷德大帝、查理二世一般被視為英國皇家海軍的創始人。在他統治下,海軍參與一些重要戰役,興建成果也增多,包括海軍艦船(如著名的瑪麗玫瑰號)、造船所(如在樸次茅斯軍港者)、海軍建制改革(如艦上配備大炮,原本的武器主流是弓箭)。但他主要作為僅在一些軍艦,並未留下真正意義上的“海軍”,沒有建立正規的海軍組織、軍階、軍需等體制。後來的伊麗莎白一世仍然需要召募私人艦船去對抗西班牙無敵艦隊(包括130艘戰艦和改裝商船)。英國海軍要到十七世紀英荷爭奪海上霸權時才算成型。

亨利脫離羅馬教廷引起法國和西班牙大規模入侵。他因此加強海岸防衛堡壘,如多佛堡和多佛的護城河堤和阿奇克利夫堡,甚且親自監管數個月。多佛堡至今尚有相關的紀念館。亨利同時也新建一系列稜堡、炮臺等,分佈在東英格蘭到康沃爾的南部海岸線上,大多使用拆除修道院所得的材料。這些設施另稱為設備堡壘。

亨利唯一留存的衣物是一頂冠冕。1536年,他連帶一把佩劍賞賜給沃特福德市長。目前冠冕保存於該市珍寶博物館。

亨利八世的紋章


朗基努斯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都鐸王朝英格蘭第二位君主,亨利八世他是亨利七世與伊麗莎白一世的次子,他父親亨利七世在博斯沃思戰役中擊敗查理三世入主英格蘭 ,創建了都鐸王朝,

所以亨利七世給亨利八世的基礎是不錯的,這也讓亨利八世登基沒多久,變成了愛爾蘭首位國王

如何評價亨利八世

他因為哥哥的早逝,所以順利繼承了王位(也繼承了哥哥的王后),但他的婚姻也一直是不幸福的,他一共有過六位妻子,其中兩位因為沒有兒子,亨利七世不息與羅馬教皇反目,英國議會也退出羅馬教廷,這也給後來的改革運動埋下了禍根

因為他的婚姻問題,他任用了大量的改革派,也為後來的資本地主力量積蓄了量,

在他執政期間,他改革教會,使君主的權利達到巔峰,他稱“在英國除了上帝,國王便是最高權威”他深受封建貴族思想影響,常常穿著華麗的服飾,打獵,遊玩,比武等,不願意處理王國事物,所以他並不勤於正事。

他建立了第一支英國皇家海軍,花費重資去改造加強這支軍隊,後來1522年他曾數次出征法國,這是百年戰爭英國第一次踏上法國土地,

他雖然數次發動戰爭,並且成功,但是也讓國庫告罄,他一次戰爭的軍費高達三百多萬英鎊,由於他和法國數次開戰,又在海上打擊法國貿易船隻,就連西班牙和蘇格蘭等中立國都受起影響,

所以在他時期英國的經濟並不是很好,紡織業受到了極大衝擊,在外交上也並無建樹,再加上他晚年猜忌深重,任用改革派貴族,也為英國資本主義埋下了種子。

亨利七世對世界的影響

亨利七世在年輕時受了文藝復興時期影響,所以在他時期英國正處於一個思想改革時期,他因為各種原因任用了大量改革貴族和商人大臣,英國之後資本主義順利崛起,

與之很有關係,亨利七世博學多才,他是在歐洲統治者中,是最早研習全球地理的,他同時擅長音樂等文藝,甚至還創作了首曲子,被稱作國王的音樂,他同是還是作家,詩人等,在當時都是少見的,

他創建的英國皇家海軍,一直沿用至今,在他的時期,很多學者舉辦講座人文主義,將人文主義引入了教育,如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

所以亨利八世的改革為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亨利八世作為擁有空前權力的專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嘴痕


亨利八世無限換妻只為一兒繼位,無奈江山最後還是落入血腥瑪麗手裡,可謂諷刺之極。\r他是都鐸王朝第二任君主,作為歷史談資中常被提起的「紅人」,他被稱作「直腸子國王」、「直率的哈利國王」 ,然而最有名的外號莫過於「殺妻者」。亨利的一生一共有六位妻子,是唯一一個皇后多過情婦的國王,這六個皇后三個被老公砍頭、兩個被離婚、只有一個僥倖得以善終。\r他看上的女子就要不惜一切代價扶正為皇后,走馬換妻的背後除了一時上頭的荷爾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希望有個兒子來繼承王位,但諷刺的是亨利八世的江山最後還是落入了女人的手中。



希爾大大


亨利八世的大國崛起之路,我要靠自己

1.“我的王權不準動”——加強王權。亨利知人善任,選擇托馬斯·克倫威爾推動了宗教改革和議會立法的成功,擴大了專制王權的合法性,增強了王權的力量。

2.“我的改革我做主”——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的離婚案打破了英格蘭和羅馬教會之間的相對穩定,將英格蘭推向了新教改革的陣營。為了都鐸王權的強固,亨利八世不能接受沒有男性繼承人及王朝不穩的局面。如同王權是中世紀以來封建社會的向心力一樣,在宗教改革的門檻上,亨利八世出於 自身集權的需求,引領英格蘭邁出了和中世紀二元政治體制告別的關鍵一步。

3.“別人的地盤我也要”——跨入歐洲。在其執掌政權近四十年裡,英國發生了一系列全面而又深刻的變化,不但擺脫了外部勢力的控制干涉,實現了跨入歐洲的外交突破,同時也維護和鞏固了新生的專制王權。經過一系列政策的推進和外事努力之後,英國的對外關係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呈現出積極主動的鮮明特色,英國的國際地位亦隨之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其建立未來海上帝國打造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

4.“爭做第一強國”——大國崛起。總體而言,亨利八世時代的英國與歐洲的關 系不再停留於經濟層面,而是有了深層次的軍事、政治領域,進而推 動其外交地位的上升,這也是英國綜合國力增長的一個重要體現。雖然國內經濟一度出現收縮,但英國的國際地位畢竟實現了一個強勢的轉變,即擺脫外部干涉的同時,也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孤立和保守姿態,實現了向外突破的政治目標。英國第一次在實際意義上與歐洲聯為一體,並迅速崛起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外事大國,這也為近代英國的強盛時代之到來譜就了一曲鏗鏘前奏。


歷史隱士介子推


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暴君,但是他的暴行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他為了一己之利,使英國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的體系,建立了由國家政權控制以國王為最高領袖的英國國教會。

為己改革

他發起的宗教改革在英國國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神聖羅馬帝國和英國斷絕了貿易往來。而亨利八世在國內卻加強鎮壓,1534年在議會中通過了《叛逆法》,法案中規定,凡是用行動、文字、言論汙衊國王,或者認為國王婚姻不合法者,均當死刑。依照此法案,亨利八世殺掉了一大批反改革的教士,其中,《烏托邦》的作者托馬斯莫爾也因為不承認議會有權進行宗教改革而被處死。

殘殺無辜

他的這場宗教改革運動沒收了大批的修道院地產,帶來了深刻的社會經濟變化。之後的1531年至1536年,議會通過法案,用奴隸勞動、酷刑和處死等手段來鎮壓流浪者、懲辦流浪者,安置勞動力,拯救濟稅、維持治安,這使得無數可憐的流浪者命歸黃泉。

改革期間,英國2%的人口,估計約七萬人,被亨利八世處死。

六任“正妻”

由於法案的批准,亨利八世先後娶了六位妻子,而且為了自己能夠名正言順的將自己的新妻子拉入正室,還將之前的妻子處死。(上圖為亨利八世的六任妻子)

亨利八世的改革對國家級政府機構作出了全面整頓,在歐洲軍事外交政策保障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這些都促使當時的英國的經濟狀況,文化思想,宗教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並且亨利八世的改革也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縱觀整個歷史,這是對英國的發展有推動作用的。


鼠疫世界史


亨利八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為威嚴、令人敬畏的國王之一。他既是一位汙點眾多的暴君,又是一位功績斐然的君主,是英雄和野獸的結合體,是一個野蠻的利己主義者,又是一位施政高效的政治家。諾福克公爵這麼認為:“引得陛下震怒只有死路一條。”

亨利八世統治時期的公告牌有一句警示世人的話:“快!快!快!為了你的生命快速前進!”而且旁邊還有一張圖,上面畫著一個送信的人被吊死在絞刑架上。

亨利八世推動了宗教改革。還對國家政府機構作了全面改革,促使英國最終成為統一集權的近代民族國家,為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開始的時候,亨利八世是個異常堅定的天主教徒,還曾獲得教皇所封的“信仰衛士”的稱號。但是後來,因為亨利的妻子沒能給他生個兒子,所以亨利想和妻子離婚。可是,要和妻子離婚然後再婚,亨利就必須得到教皇的同意才行,因為只有教皇才有權力批准亨利離婚。

那時,羅馬的教皇管理著整個歐洲、美洲基督教會,是他們的首腦,無論是意大利、西班牙還是英國的基督徒,都要聽從他的旨意,遵從他做出的規定。亨利請求教皇同意他離婚的請求,可是,教皇拒絕了亨利的要求。

亨利覺得自己是英國的國王,竟然還是聽從別的國家的人的命令,即使對方是也教皇,他來管英國的事情,不但沒道理,而且也不合適。身為國王,他沒理由讓外國人來摻和本國的事務,對自己發號施令。

於是,亨利決定由自己來做英國基督徒的領袖,這樣,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經過教皇的同意。然後,他真的這樣做了,而且還成功地和王后離了婚。這樣一來,英國國王就成了英國所有的教會的管理者,教皇對英國的事情再也說不上話了。這就是天主教會內部第二次大分裂,從此之後,英國的教會都服從國王的命令,不再服從教皇。

亨利八世自幼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長大後成為一位強勢勤政、雄心勃勃的統治者。作為君主,他威嚴而又令人生畏,確立了英格蘭的獨立地位,公然對抗羅馬教廷,與教會決裂,擁立新教,增強了國家軍隊的實力和海上實力,鞏固了自身的獨裁統治。然而,他也變成了一個傲慢的、敏感的暴君,以捏造的證據下令殺害了許多人——包括僅僅出於自己受傷的自尊心而殺死的兩位妻子。

亨利八世是老國王亨利七世——亨利·都鐸——的次子。亨利七世精明心細,行事務實,1485年奪取了王位,在“玫瑰戰爭”後重新統一了蘭卡斯特和約克家族,締造了一個新王朝。亨利七世原先定亞瑟親王為自己的繼承人,1502年,亞瑟親王迎娶了阿拉貢的凱瑟琳,後來不幸英年早逝。作為新貴的都鐸家族的脆弱本質暴露無遺,這也是亨利八世在繼位這件事上表現出冷酷無情的原因。1509年,亨利八世繼位,迎娶了胞兄亞瑟的遺孀。亨利八世外貌英俊,身形魁梧,精力充沛,而且受過良好的教育——朝臣紛紛感嘆,一個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英國都鐸王室其實是一個威爾士家族,1509年,當年輕的亨利八世成為國王的時候,英國已經是歐洲的一股強大力量。

亨利八世還與西班牙費迪南德及伊莎貝拉的女兒凱瑟琳·亞拉岡成婚,並在15年裡充當起一名文藝復興風格的樂天派統治者,而托馬斯·沃爾西則主持政府大局。在1513年反對法國和蘇格蘭的戰爭之後,亨利八世在政治上變得更加地警醒。1534年,亨利八世冊封自己為英國教會的頭目,並關閉了各家修道院,還將他們的土地賣掉,用來支付戰爭和其他冒險旅行的費用。

亨利八世是一名強大的統治者,他給英國帶來了很多變化。他生氣時,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男人;他慾火焚身時,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女人。(——羅伯特·農頓爵士,《碎裂的徽章》,1641年)

亨利八世特別喜歡宴會。他受過良好的教育,會演奏數種樂器,還會自己寫歌。同時,他也喜歡在宗教、藝術和政治問題上進行激烈的討論。




Genswell


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改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

亨利八世有著無數的“黑歷史”,除了暴飲暴食導致身體超重這樣的個人小節問題外,一個極大的汙點就是亨利八世是一個超級直男癌!他的婚姻問題也一直風波迭起,他為了能夠獲得一個兒子頻繁的更換王后(前前後後換了6個)甚至有的王后直接被亨利八世處死,以給後面的“新王后”讓位。

亨利八世在位38年,這期間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體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有了巨大變化。雖然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是這些變革的根本原因,但作為專制君主,亨利八世順應時代潮流而起的作用,是應予充分估計的。至於專制君主倒行逆施帶來的禍害,則要到距他100年以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再予清算了。


花開水不流


亨利八世最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他和他的六個妻子。

除此之外,他的窮兵黷武,殘忍弒殺,建立英國聖公會,以及他的肥胖也比較有名。

一個人,哪怕是身居高位,享有四海,他能做的事也非常有限。很多人喜歡把統治當做《文明》或者《全面戰爭》的玩家,而實際上,他們只是在和他們身邊的人打交道罷了。

如果要我說亨利八世,我可以說他是個長不大的胖子,他一生都處在一種任性和幼稚的生存狀態中。

每當我把十七歲的亨利八世和彌留之際的亨利八世對比,總是有點唏噓的,他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呢。有點可惜的就是,我讀過的關於亨利八世的書都是英國的青少年讀物,寫的比較淺,比茨威格的《斷頭女王》境界差很遠。我也只好回憶單純的史實,看看在冷漠的歷史中,亨利八世的血如何慢慢變涼。

1485年,博斯沃思之戰,亨利七世,亨利的父親,為都鐸家族奪取了王位。

1491年,明弘治四年,亨利出生了。

1493年,兩歲的亨利被封為多佛城堡總管。

1494年,三歲的亨利被封為爵士,幾個月後,又被封為約克公爵。因為當時正好是玫瑰戰爭硝煙尚未散去之時,有一個名為波金的人自稱約克公爵。

1495年,亨利獲得嘉德勳章。

童年時代的亨利一直生活在半囚禁的狀態中,除了他自己的房間,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一個公園。聯想到亨利的父親亨利七世不斷被囚禁、不斷逃亡的前半生,我想亨利七世這樣對待次子可能是因為他的人生讓他缺乏安全感吧。

好在亨利的老師不錯,他的私人老師名為約翰·斯格頓,是當時最有名的詩人。據說他給亨利上課的時候,師徒二人經常上到一半就開始彈琴唱歌或者朗誦詩歌。在這樣的老師的薰陶下,亨利可以說飽含藝術細胞。

1502年,亨利的人生髮生了重大轉折,他的哥哥,威爾士親王亞瑟去世了,亨利成了王位繼承人。他也和原本準備嫁給他哥哥的西班牙公主凱瑟琳訂婚。

1509年,亨利十七歲,他的父親亨利七世去世。亨利成為英格蘭的王。

十七歲的亨利,是大眾的偶像,是一位被愛戴的國王。

他沒有理由不被愛戴。

他高大,英俊,健壯。他身高一米八三,要知道當時英國男人的平均身高還不到一米六;他的皮膚潔白,下巴總是颳得乾乾淨淨,他還有一頭鮮豔的紅頭髮。

他不但有吸引人的外表,他還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因為小時候的教育,亨利會寫詩,會彈琴,還會跳舞,他經常跳舞跳到天亮。他還喜歡打獵,喜歡比武,在這些比賽中,亨利也經常拿到冠軍。

這樣的新國王,很受國民的愛戴。英格蘭可能以為亨利七世去世後,充滿青春活力的新國王已經把那個戰亂年代的陰霾一掃而空了。人們似乎把對生活的美好渴望也寄託在了這個新國王身上。

即位後的亨利不理政務,每天不是打獵就是比武,到了晚上就是跳舞還有和他的狐朋狗友賭博。

對於這樣一位盡情享受生活的國王,他的臣民並不討厭。

如果亨利的哥哥還活著,那麼現在的亨利很可能就是一個給英格蘭人提供話題的皇弟,可惜的是,他是國王。絕對的權力總是會俯視人的心靈,亨利只能屈服人性,走上了他那條黑暗之路。

1513年,四年過去了,亨利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以叛國罪處死了他父親的老臣埃德蒙·達德利。有點奇怪的是,我還真沒查到亨利殺他的真實原因,書裡提起這次殺人,只是把這個算成亨利殺人之旅的開始。作為一個在位期間讓數萬人因為政治原因掉腦袋的君王來說,殺死這個人也許真的不需要什麼太理性的理由,也許就是亨利單純看他不順眼。

第二件事,趁著法軍的主力遠在意大利,遠征法蘭西。這場戰爭的細節我也所知不多,總結起來大概就是亨利和他的僱傭兵們長驅直入,佔領了幾個小城後就班師了。同時,英格蘭也和蘇格蘭爆發戰爭,英格蘭倒是大勝了。

1513年是個節點,亨利開始嚐到了作為國王的甜頭,權力,上天給他的權力。我感覺他出兵的原因不是什麼深思熟慮的結果,大概是他熱衷於打獵和比武的延伸。

1527年,在又一次遠征法國無功而返的四年後後,亨利終於意識到,他看他的妻子凱瑟琳真是越來越不順眼了。也許是厭倦了,也許還是因為沒有兒子。雖然大英以女王著稱,但是在亨利的年代,讓女人做王是不可想象的。在亨利的女兒坐上王位之前,英國的上一位女王是瑪蒂爾達女王,這位女王直接引發了英格蘭的十九年內戰。

為了離婚,亨利把他的好朋友托馬斯·沃爾西推上了英格蘭紅衣主教的高位,結果托馬斯竟然背叛了亨利,反而要求亨利遵守天主教的律法。關於托馬斯為什麼變臉的說法很多,有些人說他是被宗教感召了;還有人說他成為英格蘭紅衣主教後某種程度上就成了英格蘭的領袖,不在把亨利放在眼裡;還有人說他有政治野心,希望競爭教皇之位。總之,我想他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他被亨利逮捕,比較幸運的時候在亨利下令處死他之前,他就病死了。

亨利任命了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這位大主教同意亨利離婚,就這樣,理會終於完成了。亨利又任命自己才是英國教會的領袖,直到今日,大不列顛君主依然是英國教會的首腦。

這麼多年過去了,亨利已經變得殘忍嗜殺,他頒佈了七十多種叛國罪,謀殺國王也好,批評國王也好,都成了死罪。那時候,倫敦橋到處都是因為叛國罪被處理的人的碎片,頭顱、身體、內臟,展示給那些過往的行人。

1536年,亨利的第一任妻子凱瑟琳去世,給她看病的西班牙醫生說她是被毒死的。

亨利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知道會不會想起十幾年前他給她寫的詩:冬青常綠,不變其色,我亦如此,永愛吾妻。

四個月後,亨利稱她的第二位妻子是女巫,處死了她。

除了想法設法離婚,亨利還在對外發動戰爭,可惜除了對蘇格蘭有一系列勝利外,亨利對法國以及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都乏善可陳。1520年他和法國的戰爭最讓人啼笑皆非,英法大軍在法蘭德斯山谷相遇,亨利在自己的營地上建造起一個華麗的宮殿,法王弗朗西斯也建起奢華的帳篷,兩個國王不斷給對方擺宴席,要麼就是比武,就這樣胡鬧了三個月,兩個國王就回去了。

人到中年的亨利大概厭倦了婚姻,也厭倦了戰爭,1530年,亨利的軍隊兵臨巴黎城下,因為天氣太冷,亨利又回到了英格蘭。除了女人和戰爭,還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呢?那就是文藝了吧,其實從亨利即位以來,歐陸就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英格蘭國王是個有品位又慷慨的人,所以斷斷續續的,去英國的遊吟詩人、琴師、劇作家、畫家就變多了,而且是越來越多。

1537年,為亨利生下一個兒子的珍因病去世。

又要打仗,又要養那些藝術家,再加上亨利奢侈的生活,亨利發現自己手裡的錢越來越少了,亨利有制定了很多苛捐雜稅,很諷刺的是,其中有一種叫做“友好稅”,要求他的臣民交出1/6的收入,因為反抗的太厲害,亨利只能去掉了這個稅。當時英國還有“羊吃人”的情況,如果再收下去,本來就很困苦的農民們可能就要造反了。亨利看了一圈,看到了教會。他任命托馬斯·克倫威爾整治教會。在三年中,幾百所修道院被關閉,修士們被驅逐。

1540年,亨利宣佈他的第四任妻子是他的“妹妹”,其實也就是和她離婚。

1542年,亨利把他的第五任妻子送上斷頭臺,理由是她和很多男人通姦。

亨利發現,他老了。他猛然反應過來,他的頭禿了,他的腰圍已經驚人的大,因為他少年時代無數次的比武和打獵,他的身體有很多淤青,現在,他的腿上佈滿了潰爛。1543年,他和三十一歲的凱瑟琳·凱爾結婚,他已經不需要愛情,不需要兒子,他只希望有個人能照顧他。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亨利愈加的殘暴和多疑,他的腿已經爛了,佈滿壞疽,他已經不能走動,每次上樓是要用絞車把他吊起來。他也不再相信醫生,他在自己的腿上塗滿自創的秘方,再包起來。

每天晚上,他都要命令別人給他的寢室門前砌上一面牆,第二天再把牆敲開。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了,在迴光返照的時候,他會想起那個容光煥發,高大俊美的十七歲的自己麼。

幾個月後,他的第六任妻子嫁給了他的小舅子。

在我看來,亨利一生都在任性中度過,在潛意識裡面,他可能還是那個十七歲的萬人迷男孩。他有一個黃金手鐲,上面刻著:寧死不移志。

在他統治期間,只有五百萬人的英格蘭據說有六七萬人被處死,他的摯友(好幾個托馬斯、白金漢公爵),他父親的老臣,甚至包括老人(比如看著他長大的索爾茲伯裡伯爵夫人,處死的時候已經七十多了),都難逃被他處死的命運。

他對於藝術的偏愛,幾次效果有限的戰爭以及與法王的鬥富,六次婚姻,因為暴飲暴食造就的肥碩身體,視人命為螻蟻,橫徵暴斂……構成了他這人本身。

歷史上的他做了什麼,他自己又怎麼知道呢,他終究只是個長不大的胖子,只是想萬事如他所願,只想每天都是打獵、比武、舞會、賭博。可是很所有人一樣,他越是長大,越能感覺到世事的不可捉摸,命運的殘酷無情,自命君權神授的他,只能用他手裡的權力,殘暴地反抗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