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生的功與過

提到明朝16位皇帝,我們不得不說這其中的明英宗,朱祁鎮。而朱祁鎮也是明朝2次登上帝位的一位皇帝。

而關於朱祁鎮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歷經塞外,九死一生,2次登帝,如果作為一個普通人,朱祁鎮可能是一個好人,但是作為一個皇帝,他是不合格的。今天就給大家聊聊明英宗朱祁鎮短暫一生的功與過。

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生的功與過

一切的起點都要從土木堡說起,這也是他最大的一個汙點。

正統十四年,瓦剌部也先率兵出擊,攻擊大明朝大同和遼東等地,戰爭一觸即發,當消息傳達京城,有一個人卻非常高興,這個人就是大太監王振,也是明英宗的業餘老師,他之所以高興,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他施展抱負的時刻。

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生的功與過

然後作為一個太監,他是沒有辦法直接參政指揮軍事,於是他開始籌劃,那就是鼓搗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而他作為皇帝的親信,自然擔任軍事參謀的角色。

當然的英宗朱祁鎮年少,也是一腔熱血,渴望像父親,祖父們那樣征戰沙場建立功業,被王振在後面這麼一勸,明英宗就答應了御駕親征,親率20w大軍,而且很倉促的5天時間就出發,要知道打仗打的是軍需,5天時間,就這麼匆忙的上陣,為後面埋下了很深的禍根。

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生的功與過

就這樣20萬大軍像居庸關方向挺進,然而當大軍到大同的時候,前線戰敗的守將郭敬回來了,他向王振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瓦剌軍的兇殘,沒想到王振慫了,決定班師回朝,其實在當時這個決定也是正確的,但是偏偏他的虛榮心作祟,又犯了另外一個錯誤,這個錯誤也讓王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那就是大軍班師回京改道經過他的家鄉,蔚縣,而皇帝朱祁鎮竟然也答應了,可見對王振的寵幸,在路過蔚縣的時候,王振竟然又發出一條命令,不準踩踏青苗,以提現他愛民的心,這這樣,幾十萬大軍來回折騰,而這個時候也先大軍也看出了明軍的羸弱,終於在土木堡,20萬大軍被也先大軍擊散屠殺殆盡,至此,明軍精銳,五軍營,神機營被完全消滅。

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生的功與過

王振在土木堡也迎來了結局,被大將捶死,而我們可憐的英宗朱祁鎮,年僅23歲,就成了瓦剌部的俘虜。

土木堡之變,致使明朝精銳部隊喪失,後續瓦剌圍攻北京,差點造成亡國,這是朱祁鎮犯下的第一個錯誤。


明英宗犯下的第二個錯誤,那就是錯殺忠臣于謙,作為北京保衛戰的總指揮,于謙功在社稷,力排南遷,以死抗戰,最終保證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景泰八年,朱祁鎮被困南宮已經七年,在這七年裡,景泰帝由於喪子,致使疾病纏身,按照當時的情況,一旦景泰帝駕崩,按照帝位順序,那麼此時皇帝的位置將回到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的身上。

然後以徐有貞為首的政治投機分子為了謀取政治利益,發動奪門之變,迎出了囚禁在南宮的朱祁鎮,推舉重新為帝。

政變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于謙,其實或許在朱祁鎮的心裡,他明白,于謙是忠臣,是冤枉的,但是在當時的處境下,為了奪門之變有一個合理的藉口,他只能殺掉于謙。

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一生的功與過

至於明朝第一大偉人,于謙被殺,留下了那一首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錯殺于謙,是明英宗做的第二件錯事,少了一個于謙,至少讓大明朝的繁榮少了30年。

當然明英宗也不是一事無成,在被瓦剌囚禁的日子,他看盡人間疾苦,在他臨死之前,召見太子朱見深,明令其廢除了 殉葬的制度,這個制度的廢除,解救了後續多少人的命,這一點來看,朱祁鎮做的一件很正確的事情。

作為一個皇帝,朱祁鎮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卻是一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