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稱呼改成勞動者,是否更妥?

用戶6552893731068


“農民工”就是農民工,沒啥不妥的。本人認為:這個稱呼既符合客觀實際,而且又非常現實。所謂的農民工,就是指具有農民身份(即:農村戶籍或農業戶口)的人員,從事非農業生產的社會勞動(即:成為從事其它社會行業的勞動與務工人員),而且這類人員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層。因此,“農民工”已不是狹義上的個性化名詞,而是代表一個新生階層含義的廣義詞。同時;這也並不是什麼貶義詞,它是社會改革開放而自然形成的現實狀況,是最適合這一階層的真實稱謂。所以,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再改為其它的什麼稱呼。


68032383999


還是叫工人好,幹建築的“建築工人”,幹保潔的“保潔工人”等等通稱工人。因為現在打工的不一定都是農民,本人70後,96年下崗,一直建築工地打工。我相信城市裡像我這樣的還有很多,我們比不上農民,他們還有土地,閒時打工,我們專業打工,但我們都是勞動者,所以叫工人合適。


雪原73


我對農民工深有體會。1990年我在北京國家體委四塊玉體育訓練基地上班,就是國家的幾個大的體育館做臨時工,我們做的就是基礎維修。被人家北京人家當時叫民工,我是河北廊坊人,還有幾個是甘肅人,它們特反感叫民工。還沒有現在農民工好聽呢。其實叫民工確實歧視人的感覺。

目前我在家廊坊工作沒有民工一說了。我以前上班的企業其實都是農民戶口的。


相信奇蹟就會遇到奇蹟


農民工,這個名稱,對於我一個長年在工地上搬磚的人來說,是最貼切的,也是最好的稱呼,我喜歡。

以前我們外出打工,別人都稱呼,窮地方的,外地人,打工仔等等。。。

隨著農民工進城越來越多,農民工遍佈各行各業,進機關的,進廠的,工地上的,掃馬路的,可以說農民工是每個城市的主力軍,沒有農民工,各行各業都要癱瘓,當然農民工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農忙回家種地,農閒外出打工,也盡到了一個真正農民工的責任,也正合農民工這3個字的稱呼。

農民工只是國家的統一稱呼,但是事實上,在任何企業部門,沒有人直接稱呼農民工的,公司廠裡都是統一員工,在建築工地上,都是張王李趙劉師傅的叫,就是有錢的大富豪人家,我們幫他幹活,他們也是左一聲師傅,右一聲師傅的叫,可見我們農民工,在任何人眼裡還是挺重要的。。。






明天會更好110085241


農民工雖然略帶低一等的叫法,但實際上農民工過得並不差的。地產業的興起使很多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剛開始只能是工地搬磚,是真正的搬磚。逐漸的一些技術活也出現了他們身影,並且行業也不再單一,比如裝修施工、物流配送等,有些還進了現代化的工廠。其實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收入並不低,裝修施工的工人熟練工每天至少300到400,不少能有500以上,正因為如此他們中的很多在不同的城市買了房安了家,只是他們從農村出來,還是懷念著那片故土。農民工這個稱呼到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了。我身邊有不少從農村出來到這個城市紮根的人們,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這個城市的更美好而奮鬥著每一天。


骷髏頭會有春天


農民工,家(父母、老婆孩子)在農村,到城鎮工作(現在叫打工,其實一個意思),叫農民工。想一想,就一個名稱,也沒啥。其實,我們這一代人,很多人的父親,都從“農民工”的路子走過,鄙人父親就是農民工。鄙人還小時,父親考入技工學校,一邊打工,一邊上學(我爺爺要經營土地,需要勞動力,不讓父親多讀書。所以,父親是跑出去上學的)。畢業後分配到甘肅 。以後幾年,單位分了房子,接了我母親和我們,變成了“城裡人”,其實根在農村。中國人的根,都在農村。


zhangwanhe


還是農民工這個名子貼切,名符其實。”勞動者”,太寬泛了,包括坐機關的、搞科研的、教書匠也稱(腦力)勞動者。農民工這個名字也不錯啊!亦農亦工,既有農業收入,又可做工掙錢,工農兩拿。

有人可能看到農民很辛苦,生活不容易,覺得我們心裡有怨氣。因而,要為我們改個名字。其實,改名字改變不了地位,改名字改變不了命運,改名字改變不了尊嚴。我們的地位低下,我們的經濟與高收入者差距,我們的生存條件之差,也不會因為改個什麼名字就可以改變了。

實際上農民工也沒覺得名字有什麼不好,也沒有要求改什麼好聽的名字。我們農民工真正的要求是,能夠像南街村那樣,有個堅強富裕的集體經濟組織,能夠安居樂業,人人平等,沒有貧窮,共同富裕。

不要給我們改名字了,讓我們走集體化共同富裕的道路吧!


春風擺柳


改稱呼不如提高待遇實惠!





津武馮


孫悟空有七十二變,但咋變都是猴。農民工改稱呼勞動者,是故弄玄需,掩耳盜鈴罷了,底層社會群體永遠是弱式的,農民到退休年齡都能領到生活保障的養老金,與城裡差別不大就阿彌託佛了。


滄州鴻運不鏽鋼


在家務農出來打工掙錢的人叫農民工!

好親切!!!

改了反而不習慣不順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