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主要看線段斜率和漲跌幅度,macd黃白線柱面積,纏總在課程中提到過:任何段都可以比較力度!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但是比較歸比較,這段與段力度的比較,只是系統的補丁而已,能幫助操作更加精細化,這就是作用!

纏總課程中關於背馳和盤整背馳的定義,全部比較的力度,都是比較同向的力度,雖然在實戰演練中是舉了逆向力度也可以比較的例子,但是始終沒有將這個技巧納入到理論系統中來,說到底,這個技巧更多層面的是經驗技巧,而非理論保證。這個角度看,理論是一個框架,學完理論後,需要做的就是將骨架式的理論填充成充氣娃娃一樣豐滿,這樣操作起來才能有血有肉,得心應手!如何填充?時間和血!


下面說具體的,如何比較不同段之間的力度呢?

大家注意看盤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現象:向上段的時候,任何小回調的角度基本上都是平緩的,而上漲則是急切的。向下段的時候,則是一直往下掉,偶爾橫盤或者反彈的時候,則是平緩的。這就是一般規律,大多數情況下,用這個法則就能知道大部分的操作,但是實際情況中,有不同的現象,那就是有的下跌中的反彈非常快速,那上面這個法則是不是就失效了呢?放心,還有補充條款:急速的反彈往往持續的時間很短!短時的反彈即便斜率很大,但是在時間的限制下,力度仍然是小的,只是反彈後的震盪形成的中樞,極有可能演變成該級別最後的中樞,從而形成分型。至於該分型是否能延伸成筆,這是另外的事情了。

上面的公式基本上適用於所有的同一圖形中的段的力度比較。

需要補充的是:這個公式如果解釋缺口的力度,就需要將缺口的漲跌幅看成無窮大,而缺口的時間看成一個單位,那麼缺口的力度就是最大的,這樣也可以說通

纏師在中樞理論108課當中,沒有對背馳概念進行過明確定義,但對於"背馳",纏師顯然是明確的區分了趨勢背馳和盤整背馳的,"沒有趨勢沒有背馳",在纏師課程當中,沒有特別指明,背馳一般都是指趨勢背馳。不過在課程33當中,纏師也說了"站在中樞的角度,盤整背馳與背馳,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力度、級別以及發生的中樞位置不同而已。"

背馳段:就是在某級別的某類型走勢,構成背馳或盤整背馳的走勢類型稱為某級別的背馳段。

背馳-買賣點定理:任一背馳都必然製造某級別的買賣點,任一級別的買賣點都必然源自某級別走勢的背馳。

由於走勢類型不是趨勢就是盤整,並且盤整走勢出現頻率通常遠大於趨勢走勢,因此在實際的走勢分析當中,盤整背馳出現的頻率也遠遠大於趨勢背馳。由於纏師未對背馳進行明確定義,因此不妨對背馳相關概念統一一下標準或者說分類。根據走勢類型把背馳概念廣義區分為趨勢背馳和盤整背馳,而不再是中樞課程當中背馳一般特指趨勢背馳的狹義含義。這樣的好處在於,因為很多朋友其實對盤整背馳也經常說成是背馳,因此不如干脆把背馳區分為趨勢背馳和盤整背馳,這樣,不管是趨勢背馳和盤整背馳,簡略說成背馳也就不是什麼概念錯誤了,也便於交流和對各種典型形態的背馳結構進行分類。

這樣就把背馳分為兩種,一種是盤整背馳,一種是趨勢背馳

盤整背馳:在盤整走勢當中發生的背馳,稱為盤整背馳。向上盤整走勢中的盤整背馳稱為盤整頂背馳,向下盤整走勢中的盤整背馳稱為盤整底背馳。

盤整背馳比較方式,分別如圖: A 12與34盤背的比較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B

12與56盤背的比較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C

12與45盤背的比較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盤整背馳比較屬於動力學上力度的比較,如果力度衰竭,說明股價要按相反的方向運行。上面第一二幅圖,A圖和B圖是同向比較。有的人將C圖中進行反向比較背馳。在纏論裡走勢的多義性中纏師是將中樞前後的兩段反向走勢進行比較力度,而如果象C圖中的那種方式進行背馳的比較判斷,本人認為沒那個必要。但是如果覺得這樣也是可以進行判斷背馳的一種方法對走勢分析有幫助,也無可厚非,如何使用全在個人。本人還是認為只有創新高或新低才有背馳或盤整背馳的可能。未創新高的情況,其實可以按中樞震盪的方式去看,等於達不到上次震盪的力度,也可以用MACD等輔助看,但和背馳不是同一樣東西,這在關於中樞震盪的力度判斷那一課裡都有的。

如果在第一個中樞就出現背馳,那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背馳,只能算是盤整背馳,其真正的技術含義,其實就是一個企圖脫離中樞的運動,由於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現回到中樞裡。一般來說,小級別的盤整背馳,意義都不太大,而且必須結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那風險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動。但如果是低位,那意義就不同了,因為多數的第二、三類買點,其實都是由盤整背馳構成的,而第一類買點,多數由趨勢的背馳構成。

一般來說,第二、三類的買點,都有一個三段的走勢,第三段往往都破第一段的極限位置,從而形成盤整背馳,注意,這裡是把第一、三段看成兩個走勢類型之間的比較,這和趨勢背馳裡的情況有點不同,這兩個走勢類型是否一定是趨勢,都問題不大,兩個盤整在盤整背馳中也是可以比較力度的。這裡,先補充一個定義,就是在某級別的某類型走勢,如果構成背馳或盤整背馳,就把這段走勢類型稱為某級別的背馳段。


盤整背馳最有用的,就是用在大級別上,特別是至少周線級別以上的,這種盤整背馳所發現的,往往就是歷史性的大底部。配合MACD,這種背馳是很容易判斷的。這種例子太多,例如000002,誰都知道該股是大牛股,但這牛股的底部,如果學了本ID的理論,是誰都可以發現的。請看該股的季線圖,也就是三個月當成一個K線的圖。1993年第一季度的36。7元下跌到1996年的第一季度的3。2元,構成第一段,剛好前後13季度,一個神奇數字;1996年的第一季度然後到2001年第三季度的15.99元,構成第二段,一個典型的三角形,中樞的第二段出現三角形的情況很常見,前後23季度,和21的神氣數字相差不大;2001年第三季度下跌到2005年的第三季度的3.12元,前後剛好17周,神奇數字34的一半,也是一個重要的數字。第一段跌幅是33.5元,第三段是12.87元,分別與神奇數字34和13極為接近。因為13的下一個神氣數字是21,加上前面說過的17,都不可能是第三段的跌幅,因此,站在這種角度,萬科的2.99元附近就是鐵底了。不過這種數字分析意義不大,最簡單的判斷還可以用MACD來,第三段跌破第一段的3.2元,但MACD明顯出現標準的背弛形態:回抽0軸的黃白線再次下跌不創新低,而且柱子的面積是明顯小於第1段的,一般來說,只要其中一個符合就可以是一個背弛的信號,兩個都滿足就更標準了。從季度圖就可以看出,萬科跌破3.2元就發出背弛的信號。而實際操作中,光看季度線是不可能找到精確的買點的,但對大資金,這已經足夠了,因為大資金的建倉本來就是可以越跌越買,只要知道其後是一個季度級別的行情就可以了。而對於小資金來說,這太浪費時間,因此精確的買點可以繼續從月線、周線、日線、甚至30分鐘一直找下去,如果你的技術過關,你甚至可以現場指出,就在這1分鐘,萬科見到歷史性大底部。因為季度線跌破3.2元后,這個背馳的成立已經是確認了,而第三段的走勢,從月線、周線、日線等,可以一直分析下去,找到最精確的背馳點。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推而廣之,可以證明纏中說禪精確大轉折點尋找程序定理:某大級別的轉折點,可以通過不同級別背馳段的逐級收縮範圍而確定。換言之,某大級別的轉折點,先找到其背馳段,然後在次級別圖裡,找出相應背馳段在次級別裡的背馳段,將該過程反覆進行下去,直到最低級別,相應的轉折點就在該級別背馳段確定的範圍內。如果這個最低級別是可以達到每筆成交的,理論上,大級別的轉折點,可以精確到筆的背馳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筆。

注意,第一類買點肯定是趨勢背馳構成的,而盤整背馳構成的買點,在小級別中是意義不大的,所以以前也沒專門當成一種買點,但在大級別裡,這也構成一種類似第一類買點的買點,因為在超大級別裡,往往不會形成一個明顯的趨勢,這也就是以前回帖曾說過的,站在最大的級別看,所有股票都只有一箇中樞,因此,站在大級別裡,絕大多數的股票都其實是一個盤整,這時候就要用到這因為盤整背馳而形成的類第一類買點了。這個級別,至少應該是周線以上。

趨勢背馳:在趨勢走勢當中發生的背馳,稱為趨勢背馳。上漲趨勢中的背馳稱為上漲(趨勢)背馳、下跌趨勢中的背馳稱為下跌(趨勢)背馳。

當a+A+b+B+c有背馳時,首先要a+A+b+B+c是一個趨勢。而一個趨勢,就意味著A、B是同級別的中樞,a,b,c是分別圍繞A,B的次級別震盪。B這個大趨勢的中樞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c必然是次級別的,也就是說,c至少包含對B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否則,就可以看成是B中樞的小級別波動,完全可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如果a+A+b+B+c是上漲,c一定要創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創出新低。否則,就算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B的次級別震盪用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判斷。對c的內部進行分析,由於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則c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後次級別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係,是最標準最常見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繼續套用a+A+b+B+c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確定c中內部結構裡次級別趨勢的背馳問題,形成類似區間套的狀態,這樣對其後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定位了。 標準背馳也在纏論中也稱為趨勢背馳。這種稱謂是相對於盤整背馳來說的,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標準背馳的判定方法----趨勢。趨勢,一定有至少兩個同級別中樞,對於背馳來說,肯定不會發生在第一個中樞之後,肯定是至少是第二個中樞之後,對於那種延伸的趨勢來說,很有可能在發生第100箇中樞以後才背馳。 趨勢背馳的一般情況:第二個中樞後就產生背馳的情況,佔了絕大多數的情況,特別在日線以上的級別,這種就幾乎達到90%以上,因此,如果一個日線以上級別的第二個中樞,就要密切注意背馳的出現。而在小級別中,例如1分鐘的情況下,這種比例要小一點,但也是佔大多數。4、5箇中樞以後才出現背馳的,都相當罕見了。

下圖是趨勢背馳的示意圖: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趨勢背弛的確認研究

一、趨勢背弛的概念

纏師在"教你炒股票15:沒有趨勢,沒有背馳。"中對趨勢背弛給出了嚴格而明確的定義。"沒有趨勢,沒有背馳",背弛必須在趨勢存在的情況下產生的。

那麼什麼是趨勢呢?我們看纏師給趨勢的定義:"纏中說禪趨勢: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完成的走勢類型至少包含兩個以上依次同向的纏中說禪走勢中樞,就稱為該級別的纏中說禪趨勢。該方向向上就稱為上漲,向下就稱為下跌。"(教你炒股票17:走勢終完美)。

請看下圖: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上圖是標準的二中樞上漲趨勢。

那麼背弛是什麼呢?背弛:故名思義就是背道而弛,那麼在上漲或下跌之"道"下的"而弛"就是轉折。

二、趨勢背弛的實戰確認和判研

1、需要明確的幾個概念(有些可能不太嚴謹,只是實戰中的一些習慣性稱呼而已)

趨勢背弛:在趨勢走勢類型情況下產生的背弛(纏論定義)

盤整背弛:在盤整走勢類型情況下產生的背弛(纏論定義)

線段類背弛:在最低級別走勢中發生在同向線段間力度比較下的轉折,是個類似概念。

線段內類背弛:在最低級別走勢中發生在一個線段內同向筆力度比較下的轉折,是個類似概念。

筆內類背弛:在最低級別走勢中發生在筆內各同向K線間力度比較下的轉折,是個類似概念。

內:與外相對應,是個相對概念,在走勢中的意義指一個大級別走勢內套的小級別走勢。

外:與內相對應,是個相對概念,在走勢中的意義指一個小級別走勢外套的大級別走勢。

內背:是指大級別走勢之內的小級別走勢發生的趨勢背弛、盤整背弛、線段類背弛、線段內類背弛、筆內類背弛等統稱。

外背:是指小級別走勢之外的大級別走勢發生的趨勢背弛、盤整背弛。

2、標準趨勢背弛下的實戰確認和判研

先看一下趨勢走勢的標準形態:(以上漲趨勢為例,下跌趨勢反過來就是)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形態上來說,標準的趨勢必須具備的條件有:

(1)、兩個同向的同級別中樞

(2)、必須含有對中樞B的c走勢,這個c走勢含有一個對中樞B的第三類買點,c走勢與可以與b是同級別走勢或比b高一級別走勢。

(3)、c走勢對中樞B來說必須有新高出現才行

實戰確認和判研:

在走勢的行進中,只要中樞B完成後出現c走勢中的c1,c1對中樞B來說創新高後,那麼整個趨勢就進入了趨勢背弛段。這時就要對c1與b進行力度比較,當然這個c1與b至少是同級別的。這時的比較其實是進行的盤整背弛確認,一旦確認了c1與b出現了盤整背弛,對大級別的操作者來說,做出賣出操作是可行的,對於小級別來說就可做可不做了。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出現非標準的趨勢轉折情況(後文有專述)。當c2完成形成中樞B的第三類買點可重新買回。那麼後市的c3來說就有兩種情況:

c3高於c1、c3低於c1

c3高於c1時出現背弛時,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c3的行進仍是趨勢的背弛段中,要比較整個c走勢與b走勢的力度,如c走勢比b走勢的力度仍小,c3與c1出現了類背,c3出現了內背。這時趨勢背弛必然出現。

c3低於c1時出現背弛時,這中間發生了什麼?c3的行進仍是趨勢的背弛段中,要比較整個c走勢與b走勢的力度,如c走勢比b走勢的力度仍小,這時的c3雖比c1要低,但c3出現了內背,這時趨勢背弛必然發生。

以上是標準的趨勢形態中的確認和判研背弛的方向和原則,那麼比較力度是如何進行的呢?

纏師在纏論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了幾種力度比較的方法,這裡不一一重述,只對常用好掌握的用MACD判別的方法做為應用心得論述一下:

在c與b進行MACD比較時,MACD的黃白線高度比較,很明確不再論述,對於比較MACD的面積有嚴格的要求:1、b的MACD面積起點為b的起點處開始計算,b的MACD面積的終點為中樞B的ZG處結束。

2、c的MACD面積起點為中樞B的ZG處開始計算,c的MACD面積終點就是c的走勢結束點為止。對於下跌趨勢中的力度比較只要把中樞B的ZG改為ZD為界限就行了。

這樣做是為什麼?這就與中樞的意義和作用有關了,能明白這層原理,對理解趨勢背弛就深刻多了。

3、非標準趨勢下轉折實戰確認和判研

市場如果全部按部就班的走成標準趨勢也太沒意思了,也太不好玩了,只所以有非標準形態的趨勢才使得走勢五彩繽紛。就像人類一樣,如果都是什麼部件都不少,沒有一個缺胳膊少腿的人,那是不可能的。那麼非標準的趨勢形態有那些呢?

請看下圖: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顯然這種趨勢形態不是標準趨勢形態,當然c處發生的轉折不能稱做趨勢背弛,只能稱為中樞B盤整背弛引起的轉折,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大級別的操作中c處出現盤整背弛要賣出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走勢走成這種非標準形態而被動

下面就來看看纏師最開始是如何論述背馳的:

如何判斷"背馳"?首先定義一個概念,稱為纏中說禪趨勢力度:前一"纏繞"的結束與後一"纏繞"開始由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在前後兩個同向趨勢中,當纏中說禪趨勢力度比上一次纏中說禪趨勢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馳"。按這個定義,是最穩妥的辦法,但唯一的缺點是必須等再次纏繞後才能判斷,這時候,走勢離真正的轉折點已經有一點距離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種方法,看低一級別的圖,從中按該種辦法找出相應的轉折點。這樣和真正的低點基本沒有太大的距離。

因為這個概念是即時的,馬上就可以判斷當下的纏中說禪趨勢平均力度與前一次纏中說禪趨勢平均力度的強弱對比,一旦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斷"背馳"即將形成,然後再根據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的距離,一旦延伸長度縮短,就意味著真正的低部馬上形成。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由此看出纏師最開始論述背馳是使用均線系統對走勢段來進行判斷分析。

MACD輔助判斷背馳的應用方法

要完全解決背馳問題,必須對中樞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這裡詳細說說MACD對背馳的輔助判斷這樣一種不絕對精確、但比較方便、容易理解的方法,對那些還沒把握中樞基本分析的人,是有幫助的。

首先,背馳同樣有級別的問題,一個1分鐘級別的背馳,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會製造一個周線級別的大頂,除非日線上同時也出現背馳。但出現背馳後必然有逆轉,這是沒任何商量餘地的。

有人要問,究竟逆轉多少?那很簡單,就是重新出現新的次級別買賣點為止。由於所有的買賣點,最終都可以歸到某級別的第一類買賣點,而背馳與該種買賣點密切相關,所以可以這樣說,任何的逆轉,必然包含某級別的背馳,以後用嚴格的方法,可以證明如下定理:纏中說禪背馳-買賣點定理:任一背馳都必然製造某級別的買賣點,任一級別的買賣點都必然源自某級別走勢的背馳。

用MACD判斷背馳,首先要有兩段同向的趨勢。同向趨勢之間一定有一個盤整或反向趨勢連接,把這三段分別稱為A、B、C段。顯然,B的中樞級別比A、C裡的中樞級別都要大,否則A、B、C就連成一個大的趨勢或大的中樞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級別或更大級別的一箇中樞,而且不可能是一個和A逆向的趨勢,否則這三段就會在一個大的中樞裡了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歸納上述,用MACD判斷背馳的前提是,A、B、C段在一個大的趨勢裡,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箇中樞,而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箇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馳。

上面是一種最標準的背馳判斷方法。那麼,背馳在盤整中有用嗎?背馳都指最標準的趨勢中形成的背馳。而盤整用類似背馳的判斷方法,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這種盤整中的類似背馳方法的應用,稱為盤整背馳判斷。

如果C段不破中樞,一旦出現MACD柱子的C段面積小於A段面積,其後必定有回跌。比較複雜的是如果C段上破中樞,但MACD柱子的面積小於A段的,這時候的原則是先出來,其後有兩種情況,如果回跌不重新跌回,就在次級別的第一類買點回補,剛好這反而構成該級別的第三類買點,反之就繼續該盤整。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背馳與盤整背馳的兩種情況中,背馳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現背馳,其回跌,一定至少重新回到B段的中樞裡。而盤整背馳,一般會在盤整中弄短差時用到,如果其間突破中樞,其回跌必須分清楚上面的兩種情況

必須注意,無論背馳與盤整背馳,只要滿足上面相應的標準,其技術上都是絕對的,沒有任何的或然。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MACD本身的侷限性,要精確地判斷背馳與盤整背馳,還是要從中樞本身出發。光用MACD輔助判斷,即使你對中樞不大清楚,只要能分清楚A、B、C三段,其準確率也應該在90%以上。而配合上中樞,那是100%絕對的,因為這可以用純數學的推理邏輯地證明

MACD,當一個輔助系統,還是很有用的。MACD的靈敏度,和參數有關,一般都取用12、26、9為參數,這對付一般的走勢就可以了,但一個太快速的走勢,1分鐘圖的反應也太慢了,如果弄超短線,那就要看實際的走勢,例如看600779的1分鐘圖,從16。5上衝19的這段,明顯是一個1分鐘上漲的不斷延伸,這種走勢如何把握超短的賣點?不難發現,MACD的柱子伸長,和乖離有關,大致就是走勢和均線的偏離度。打開一個MACD圖,首先應該很敏感地去發現該股票MACD伸長的一般高度,在盤整中,一般伸長到某個高度,就一定回去了,而在趨勢中,這個高度一定高點,那也是有極限的,一般來說,一旦觸及這個乖離的極限,特別是兩次或三次上衝該極限,就會引發因為乖離而產生的回調。這種回調因為變動太快,在1分鐘上都不能表現其背馳,所以必須用單純的MACD柱子伸長來判斷。注意,這種判斷的前提是1分鐘的急促上升,其他情況下,必須配合黃白線的走勢來用。從該1分鐘走勢可以看出,17。5元時的柱子高度,是一個標杆,後面上衝時,在18。5與19元分別的兩次柱子伸長都不能突破該高度,雖然其形成的面積大於前面的,但這種兩次衝擊乖離極限而不能突破,就意味著這種強暴的走勢,要歇歇了。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還有一種,就是股票不斷一字漲停,這時候,由於MACD設計的弱點,在1分鐘、甚至5分鐘上,都會出現一波一波類似正弦波動的走勢,這時候不能用背弛來看,最簡單,就是用1分鐘的中樞來看,只要中樞不斷上移,就可以不管。直到中樞上移結束,就意味著進入一個較大的調整,然後再根據大一點級別的走勢來判斷這種調整是否值得參與。如果用MACD配合判斷,就用長一點時間的,例如看30分鐘。一般來說,這種走勢,其紅柱子都會表現出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紅柱子回跌的低點越來越低,最後觸及0軸,甚至稍微跌破,然後再次放紅伸長,這時候就是警告信號,如果這時候在大級別上剛好碰到阻力位,一但漲停封不住,出現大幅度的震盪就很自然了

。例如600385,在2。92那漲停,MACD出現一點的綠柱子,然後繼續漲停,繼續紅柱子,而3。28元是前期的日線高位,結果3。22漲停一沒封住,就開始大幅度的震盪。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注意,如果這種連續漲停是出現在第一段的上漲中,即使打開漲停後,震盪結束,形成一定級別的中樞後,往往還有新一段的上漲,必須在大級別上形成背馳才會構成真正的調整,因此,站在中線的角度,上面所說的超短線,其實意義並不太大,有能力就玩,沒能力就算了。關鍵是要抓住大級別的調整,不參與其中,這才是最關鍵的。

此外,一定要先分清楚趨勢和盤整,然後再搞清楚背馳與盤整背馳。盤整背馳裡的三種情況,特別是形成第三類買點的情況,一定要搞清楚。注意,盤整背馳出來,並不一定都要大幅下跌,否則怎麼會有第三類買點構成的情況。而趨勢中產生的背馳,一定至少回跌到B段中,這就可以預先知道至少的跌幅。

對背馳的回跌力度,和級別很有關係,如果日線上在上漲的中段剛開始的時候,MACD剛創新高,紅柱子伸長力度強勁,這時候5分鐘即使出現背馳,其下跌力度顯然有限,所以只能打點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在日線走勢的最後階段,特別是上漲的延伸階段,一個1分鐘的背馳足以引發暴跌,所以這一點必須多級別地綜合來考察,絕對不能一看背馳就拋等跌50%,世界上哪裡有這樣的事情。

下圖中的每段為線段或者同級別分解方式下的任意級別走勢段:盤整走勢當中典型的盤整背馳結構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另外,上圖都是向下走勢當中的盤整背馳結構,如果把上圖倒轉過來,就是典型的向上走勢當中的盤整背馳結構。上圖中的第一個圖只有一個類中樞,只有一個下上下的結構,也可稱為類盤整結構,也可稱為類盤整背馳。

下圖中的每段為線段或者同級別分解方式下的任意級別走勢段:趨勢走勢當中典型的趨勢背馳結構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另外,上圖都是向下走勢當中的趨勢背馳結構,如果把上圖倒轉過來,就是典型的向上走勢當中的趨勢背馳結構。上圖中的第一個圖有兩個互不重疊的類中樞,形成了類趨勢走勢類型,形成的背馳也可稱為類趨勢背馳。

下面是纏師對於背馳分析的示例:

纏中說禪:第九課纏論----力度動力學、形態學

至於110-111。紅箭頭那兩個為什麼不是最終精確定位的背馳點?

這都是些以前就應該解決的簡單問題。

像第一個紅箭頭位置,第一次略微跌破109那位置,

這時候把已經出現的面積和前面108-109的對應面積之和比,已經十分接近,

也就是說110-111,剛起跌,這力度已經和前面的108-109差不多,這

恰好說明這一段的力度是很強的,不但不可能是對108-109背馳,

而且站在中樞震盪的角度,

這種力度,一定是小級別轉大級別以時間換空間或與更大力度的對比產生的背馳才能化解的

後面這種情況,在這個實際的圖形中,就是與前面104-105的下跌力度比。

110-111這段,相比較的,是104-105這段,中間的中樞震盪的中樞,是105到110這個

因此,這裡根本不存在與108-109對比的問題。

站在105-107這個中樞的角度,110雖然不構成第三類賣點,但也極為接近,

這種對中樞的離開,力度一般都很大,

所以就算你搞不清楚和哪段比,也至少要等這段的結構被破壞,才有介入的可能,

而後面,上下上的兩次反抽,根本就沒有破壞其結構,因此後面的破位下跌就是天經地義的。

至於第二紅箭頭那個,就更不可能是了。

綠箭頭那次反抽,等於對前面破位前那上下上的微型類中樞(注意,站在嚴格意義上,線段以下是沒有中樞的,所以說是類中樞)的一個類第三類賣點,後面有兩種變化

就是轉大級別類中樞或類中樞移動直到形成新類中樞為止。

而下面的黃白線,是一個典型的下上下結構中的第二下剛破上的低點,這是力度最大的一下,怎麼可能有背馳出現?

MACD第一個紅箭頭就指這大的下上下破的一下,這時候除非出現線段結構的突發性破壞,否則不可能有什麼背馳出現

而後的回拉,其實剛好構成一個奔走型的上下上結構(也就是第二上剛和第一上的低點稍微重合)這其實也就構成另一個微型類中樞。

這和第一個紅箭頭指的那個一起,剛好構成兩個類中樞的下跌走勢。

然後,後面的背馳判斷就很簡單了,和一般的趨勢中背馳的判斷一樣。

針對第二那奔走型的微型中樞的前後兩段,MACD兩個紅箭頭對應的綠柱子的比較,一目了

然。

關於"背了又背"的釋疑

背馳是分級別的,一個1分鐘級別的背馳,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會製造一個周線級別的大頂,除非日線上同時也出現背馳。但出現背馳後必然有逆轉,逆轉至重新出現新的次級別買賣點為止。可以這樣說,任何的逆轉,必然包含某級別的背馳。但逆轉並不意味著永遠的,例如,日線上向上的背馳製造一個賣點,回跌後,在5分鐘或30分鐘出現向下的背馳製造一個買點,然後由這買點開始,又可以重新上漲,甚至創新高,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市場的轉折與背馳都有這在級別上一一對應關係,那這市場也太沒意思、太刻板了,而由於這種小級別背馳逐步積累後導致大級別轉折的可能,才使得市場充滿當下的生機。 這就是很多纏迷所說的:"背了又背",完全是市場的一種自然現象。背馳是市場上人的合力,人是自然界的一種動物,你在自然界找到過相同的葉子嗎?所以說,背馳的千變萬化是必然的。而纏論不僅把這種市場的自然現象賦予了科學的可操作的定義,而且指明瞭操作的方法。 1、背馳級別小於當下的走勢級別 "背馳級別小於於當下的走勢級別"這種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小級別轉折引發大級別轉折,對這種情況,纏中說禪小背馳-大轉折定理進行了可操作性的論述。
纏中說禪小背馳-大轉折定理:小級別頂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下的必要條件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小級別底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上的必要條件提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買點。 注意,關於這種情況,只有必要條件,而沒有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不能有一個充分的判斷使得一旦出現某種情況,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小級別頂背馳後,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並不一定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顯然,這個定理比起"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必然回來最後一個該級別中樞的情況要弱一點,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種情況畢竟少見點而且要複雜得多。因此,在具體的操作中,必須有更復雜的程序來對付這種情況。 對於"背馳級別小於當下的走勢級別"的情況,如果一個按30分鐘級別操作的投資者,那麼,對於一個5分鐘的回調,是必然在其承受的範圍之內,否則可以把操作的級別調到5分鐘。那麼,對於一個30分鐘的走勢類型,一個小於30分鐘級別的頂背馳,必然首先至少要導致一個5分鐘級別的向下走勢,如果這個向下走勢並沒有回到構成最後一個30分鐘中樞的第三類買點那個5分鐘向下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這個向下走勢就不必要理睬,因為走勢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在最強的走勢下,這個5分鐘的向下走勢,甚至不會接觸到包含最後一個30分鐘中樞第三類買點那5分鐘向上走勢類型的最後一個5分鐘中樞,這種情況就更無須理睬了。如果那向下的5分鐘走勢跌破構成最後一個30分鐘中樞的第三類買點那個5分鐘回試的5分鐘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任何的向上回抽都必須先離開。 以上這種是全倉操作的處理方法,如果籌碼較多,那麼當包含最後一個30分鐘中樞第三類買點那5分鐘向上走勢類型的最後一個5分鐘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就必須先出一部分,然後在出現上一段所說的情況時在出清。當然,如果沒有出現上一段所說的情況,就可以回補,權當弄了一個短差。 有人可能問,為什麼那1分鐘背馳的時候不出去,這是與你假定操作的級別相關的,而走勢不能採取預測的辦法,這是不可靠的,由於沒有預測,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1分鐘頂背馳都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你不可能按30分鐘操作,而一見到1分鐘頂背馳就全部扔掉,這就變成按1分鐘級別操作了。如果你的資金量與操作精度能按1分鐘操作,那就沒必要按30分鐘操作,而按1分鐘操作,操作的程序和按30分鐘的是一樣的,不過相應的級別不同而已。 當然,對於有一定量的資金來說,即使按30分鐘操作,當見到1分鐘的頂背馳時,也可以把部分籌碼出掉,然後根據後面的回調走勢情況決定回補還是繼續出,這樣的操作,對一定量的資金是唯一可行的,因為這種資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級別的賣點都全倉賣掉。至於底背馳的情況,將上面的反過來就可以。
2、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 對於"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如果你剛好是該級別為操作級別的,只要在頂背馳時直接全部賣出就可以。買入同理。舉個例子,在5F圖上,一個5F趨勢,第二個5F中樞之後1F級別的走勢離開返回形成三賣,1F走勢再向下繼續形成另一個1F中樞,那麼這個1F走勢也完美了。此時5F級別的背馳段也完美了,同時MACD被第二個5F中樞拉回0軸,在5F的MACD圖上,背馳段的黃白線位置高於第一個5F中樞之後次級別低點黃白線的位置。這就是5F的本級別標準背馳。 3、背馳的級別大於當下的走勢 對於"背馳的級別大於當下的走勢"這種情況通常是大級別盤背。此時必然同時出現小級別的趨背,是極其重要的介入點。 以上幾乎是纏師的原文節選的,必須要批評那些質疑纏論背馳可行性的人,纏師在課程裡用瞭如此長的篇幅詳述了操作方法,你們認真看過並實踐過嗎?

結論:無論何種背馳結構的當下判斷,在實際應用當中要做到精確定位是相當困難和需要相當技巧的。除了上述程序當中要求選擇合適的macd週期圖(有時難以找到合適的macd圖,也不可能每次都去修改參數什麼的),此外逐級區間套的過程當中有時會出現當下局部背馳結構被破壞後通過走勢不斷延伸最終破壞整體背馳結構的情況,還有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轉折等複雜情況都使得背馳判斷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高難分析過程。

況且除了在滿足區間套的標準趨勢背馳當中,對背馳後的反彈高度或者回跌位置有一個基本要求外,其他背馳特別是盤整背馳後的反彈或者回跌位置都是不能當下絕對確定的。因此,對於背馳判斷,本人的理解是某級別的背馳應該放在更大級別的整體走勢結構當中去綜合評估才能取得更好效果。特別在向下走勢的底背馳判斷中,寧願滯後一點等待更多的信息去分析"預設背馳"點後的走勢和評估之前判斷的準確與否。

當然,還必須指出,對於較大級別的趨勢背馳點,例如6124和1664這樣的趨勢背馳點,區間套的級數往往都較大,這時候,其實只要學了中樞理論,大部分人在背馳的技術分析上都不應該有什麼問題。但這個時候人的心理層面的貪婪和恐懼往往佔據上風,反而不願輕言背馳了。

大家都知道,中樞課程15的標題是"沒有趨勢,沒有背馳"。由於上面已經把背馳廣義的區分為盤整背馳和趨勢背馳兩大類,因此,對於大級別背馳當中操作者心理層面問題已經超越技術層面成了普遍現象,很多時候頂背馳都是產生在多頭市場最後的瘋狂當中,而機械化的操作以及正常的心態往往會被淹沒在這最後的多頭瘋狂噪聲中。讓你失去正確的判斷和忽略正確的操作。而到了底背馳的時候市場往往是波濤洶湧後的恐懼與沉寂,這時候人的眼睛裡除了恐懼還是恐懼,對看到的背馳往往也不敢去正確的分析面對和採取正確的操作。因此,背馳的判斷和執行力不僅是技術層面,也需要更好的心態來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