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成功的“多莉”是怎麼死的?

山野一夫


克隆羊多莉誕生於1996年,1997年才對外公佈,2003年因為因肺病和關節炎被執行安樂死,僅僅活了7年,僅有自然出生的羊年齡的一半多,解剖發現多莉患有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肺癌。

多莉是第一個克隆成功的大型哺乳動物,但是當時的克隆技術還是有很多缺陷的,多莉是277個人工胚胎中唯一發育為成熟個體並且活了若干年的,絕大多數胚胎都在發育的過程中死亡,而技術原因也是科學家認為的多莉壽命較短的一個原因。利用體細胞克隆需要準備三頭羊,其中一隻提供完成的染色體組,從另一頭養體內取一顆卵子,利用電刺激將完整的染色體組導入卵細胞,誘導發育為早期胚胎,然後植入第三頭母羊子宮中,胚胎髮育成熟後即被分娩,經由這種方法形成的克隆羊具有完整的生理功能,1998年之後多莉一共下了六隻崽,但是它也多次遭受疾病的侵擾,曾經患過關節炎,然後用藥物治好了,然後又過了3年多莉死於肺炎和多關節感染,解剖學也發現多莉患有癌症,它的這些疾病是圈養羊中也比較容易發生的。

多莉自誕生後就一直聚焦在閃光燈之下,最開始就有科學家預測過多莉可能會早衰,因為染色體檢查顯示多莉羊的染色體端粒比正常出生的羊短,而在多莉三四歲的時候,器官功能似乎就有一些衰老,在一些試驗中,小鼠的染色體更短的話會更容易患癌症死亡,多莉羊的死亡可能和這種現象有關,但是端粒和壽命之間的關係現在還只能算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尚未有充足的證據證實,不過多莉最後也患有腫瘤疾病,最後是由於肺癌導致的肺部多發感染等因素而被執行安樂死死亡。為了更詳盡地研究克隆動物,多莉最後被解剖了,一些科學家根據解剖學發現認為,多莉的年齡不能從出生那一刻開始算起,而是要從染色體供體母羊算起,多莉的母親是一頭6歲的芬蘭多塞特白麵母綿羊,加上多莉活的7年等於13年,比較接近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綿羊壽命。不過其骨骼特徵又顯示多莉羊的衰老算是正常。

還有部分科學家認為多莉羊的早夭純粹是由於技術原因,畢竟277個胚胎只有多莉誕生,技術可能導致其基因的缺陷。現在哺乳動物的克隆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了,克隆牛、羊、狗、貓都不是啥問題,甚至我國科學家還實現過小鼠的孤雄生殖,利用兩隻雄性小鼠製造胚胎再在代孕的雌性小鼠體內發育分娩。


來看世界呀


1996年,在經過科學家277次艱苦試驗之後,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誕生了,它被取名為多莉。

多莉是如何誕生的呢?

首先,科學家從一隻6歲母綿羊乳腺中取出乳腺細胞,作為“供體細胞”;

然後,從另一母綿羊卵巢中取出未受精卵細胞,並立即將細胞核除去,留下一個無核的卵細胞,以此作為“受體細胞”;

第三步,科學家們利用電脈衝方法,使兩個細胞融合,最後形成“融合細胞”,類似於受精。融合細胞會像受精卵一樣發育成“胚胎細胞”;

接著,將這個“胚胎細胞”放入另一隻綿羊的子宮內,最後多莉就這麼出生了。

出生後,多莉過著公主一樣的生活,併成功受孕,先後兩次生下了4只小羊。

正當身處壯年(3歲)的多莉享受著做媽媽的歡樂時,科學家們卻發現它體內的細胞已經出現了很多老年動物才有的特徵。

據後來的科學家研究,多莉的迅速衰老可能是染色體“端粒”在克隆過程中遭到損壞,所以使身體細胞快速衰老。

多莉被製成了標本。

2003年,還未到7歲的多莉,最終因為身患各種老年病,而被實行安樂死。而6歲,對於一隻羊而言,正是中年時期。多莉只活了其它羊一般的生命。原因可能是它的初始胚胎細胞就已經6歲了。

多莉的死,讓大家對克隆無性生殖技術多了一份憂慮,原來一項新技術帶來的不光是福音,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悲劇。

科學重口味,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本姑娘!


科學重口味


2003年2月14日,多莉被安樂死,因為她患有進行性肺病和嚴重的關節炎。驗屍檢查顯示她患有一種稱為綿羊肺腺癌的肺癌,也稱為Jaagsiekte,這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綿羊疾病,由逆轉錄病毒 JSRV引起。羅斯林科學家表示,他們並不認為多莉是一個克隆羊導致,因為同一群羊中的其他綿羊也死於這一種疾病。 這種肺部疾病對於飼養在室內的綿羊來說是一種特別的危險,多莉因安全原因不得不睡在裡面。

媒體中的一些人推測,多莉死亡的一個因素是,她本可以出生時的遺傳年齡為六歲,與她被克隆的綿羊年齡相同。這個想法的一個基礎是發現多莉的端粒很短,這通常是衰老過程的結果。羅斯林研究所表示,強化健康檢查並未發現Dolly可能來自高齡衰老的任何異常情況。

2016年,科學家們報告了13只克隆羊沒有缺陷,其中4只來自與多莉相同的細胞系。作為第一項回顧克隆長期健康結果的研究,作者發現除了骨關節炎的一些小例子之外,沒有發現遲發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證據,並得出結論:“找不到有害的長期證據SCNT克隆對後代健康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