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座水底陵墓,墓中藏有3000把寶劍,千年來令盜墓賊無功而返

江蘇一座水底陵墓,墓中藏有3000把寶劍,千年來令盜墓賊無功而返


俗語有云:“古墓與盜墓賊同在”,指的是隻要是有古墓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盜墓賊的身影。確實如此,我國在歷經幾千年的發展之後留下了非常豐富的古墓資源,再加上自古以來便流傳的厚葬文化更是將盜墓賊的腰包充實的很鼓。我國上世紀時代,是盜墓賊最為猖狂的時代,幾乎所以被發現的古墓都有盜墓賊挖掘的痕跡。他們不僅將墓內的文物全部盜走,還將大肆的破壞古墓的規模,在我國考古研究道路上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江蘇一座水底陵墓,墓中藏有3000把寶劍,千年來令盜墓賊無功而返

盜墓賊雖猖狂,但也不是什麼古墓都敢盜的,在江蘇省的一座古墓幾千年的時間都沒有任何一個盜墓賊敢對它動手,這座古墓就是蘇州市內的水底陵墓。相傳這座古墓是吳王闔閭的陵墓,據說當年吳國和越國之間的戰爭爆期間,闔閭便去世了,他的兒子夫差繼承皇位之後將自已父親的陵墓修建在水底之下。其主要作用不僅是為了防止盜墓賊的挖掘,更是為了躲避敵國的仇人挖墓洩憤。

江蘇一座水底陵墓,墓中藏有3000把寶劍,千年來令盜墓賊無功而返

根據史志上的記載,為了修建這座陵墓,所用的修建工人就有十萬民夫,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用大象作為主要的運輸工具的,歷時三年的時間才將這座水底陵墓修建完成。

江蘇一座水底陵墓,墓中藏有3000把寶劍,千年來令盜墓賊無功而返

在《越絕書》中有記載:“銅棺三重,汞池六尺。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員之口三千,盤郢、魚腸三千在焉。”夫差知道自已的父親生平最喜愛的就是寶劍,於是在墓中放置了三千把寶劍當成是陪葬品之一,這三千寶劍中就有被評為“十大名劍”之一的“魚腸劍”。相傳這把寶劍就是吳王讓刺客用這把劍刺殺了吳王僚,這才登上了皇位,因此夫差一直覺得這把寶劍不太吉利,於是也作為陪葬品之一一起封存在墓中,幾千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再出現。

江蘇一座水底陵墓,墓中藏有3000把寶劍,千年來令盜墓賊無功而返

這樣一座水底古墓,為什麼千年來都沒有被盜呢?盜墓賊難道就不惦記墓中豐富的我陪葬品?其實千百年的時間來,這座古墓並不是沒有被盜,而是被盜了也沒有成功亦或是不敢盜。為什麼怎麼說呢?首先,當年夫差在修建陵墓的時候將古墓的位置選擇在一個水勢非常深、非常隱秘的位置,只要是稍微操作不行很可能就會死在水底,成為吳王的陪葬品之一。其次,在古墓在建成之際在結構上注入了水銀,只要打破古墓結構就會被水銀傷得體無完膚。再次在古墓之內還有一個深5、6米的劍池。除了這些世人都知道的機關之外,古墓之內還設有無數的機關和暗道,想要進到古墓只能說是難上加難。

江蘇一座水底陵墓,墓中藏有3000把寶劍,千年來令盜墓賊無功而返

歷史上並不是只有盜墓賊想要盜竊這座古墓而已,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志後曾經想要將這座古墓挖出洩憤,在河岸上駐軍半年,動用了幾萬的兵力,但不論如何都沒有辦法找到古墓的入口,最終只能無功而返。除了越王勾踐之外,秦始皇當年對這座古墓也十分感興趣,但無奈怎麼也沒有辦法破解古墓的外部結構,最後只能放棄挖掘。到了三國時期孫權等也因為好奇加入了探險隊,但遺憾的是最後都是無功而返。

江蘇一座水底陵墓,墓中藏有3000把寶劍,千年來令盜墓賊無功而返

幾千年的時間來,這座古墓依然深深的埋藏在水底,盜墓賊根本不敢對他動手,不僅僅是歷史上幾位皇帝的震懾,更是因為依靠他們的力量實在是沒辦法找到入口,即便是找到了入口誰也不知道水底會有什麼機關,惦記這座古墓的代價很有可能是丟失寶貴的生命,所以千百年的時間來這座古墓都無人敢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