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養孩子,你們是選擇自己帶還是給父母帶?

小女子啊容


你自己不是在“釋題”文字中都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太認同老一輩的帶娃理念”,“所以很多(年輕)父母更願意自己帶孩子”嗎?

“自己”“帶小孩”或者“讓父母帶”“小孩”,如果能像你所說都始終嚴格遵循“科學帶娃”原則,在小孩未來性格、思想塑造目標上“英雄所見略同”、達成高度共識,似乎就不應該存在“小孩是自己帶好,還是讓父母帶好”的問題(矛盾)了。

如果年輕夫妻確實不“認同老一輩的帶娃理念”,自己有時間、也有能力堅持貫徹自己“科學帶娃”的“理念”,更為了迴避“經常”為了“帶娃”“理念”不同導致兩代人之間不斷“發生衝突”,無疑“小孩是自己帶好”。

隔代“帶娃”,溺愛、嬌慣多,嚴格要求少,對小孩性格、思想塑造毫無疑問會有“帶偏”之虞。這自然有違你所說的“科學帶娃”宗旨。

對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夫妻而言,“帶娃”確實是一個比較“頭疼”的事。“科學帶娃”本身也沒有現成的個體優秀榜樣可供直接模仿、效法,夫妻倆即使都是高學歷,都飽讀詩書,在理解“科學帶娃”方法、方式方面可能仍會發生爭執,意見未必能始終一致。

小孩能自己帶最好。即使其將來出息不大,也不會因之嘖有煩言,歸咎其父母。是不?


靠151548855


我是二胎寶媽,在我看來分階段吧:

第一階段,生第一個孩子,孩子一歲前,我都是自己帶孩子,偶爾父母、婆婆輪流搭把手,他們也樂意帶帶,享受天倫之樂。

第二階段,大寶一歲多之後,我帶著娃上班了,婆婆白天幫我帶,晚上我下班回家自己帶,偶爾出差和加班,婆婆就更加得搭把手了,總之,帶娃主力轉移到婆婆身上,我輔助,全家支持。

第三階段,二寶出生,老公主力帶大寶,大寶白天上幼兒園,我主力帶小寶,父母搭把手。

第三階段,二寶一歲半,我又上班了,父母幫忙帶大小寶,我每晚回家陪娃兩小時,早出晚歸。

總而言之,我不缺席孩子最重要的階段,全家一起分工合作,這樣帶娃省力很多,我不希望因為帶娃,損傷了老人的健康,也不希望家庭的經濟壓力全部壓到老公的身上,所以孩子不同成長階段,各有側重。需要媽媽全心陪伴的時候,媽媽都在,可以家人分擔的時候,齊上陣。

每個家庭情況雖然不同,但是隻要齊心協力,都能把娃帶好。


欣兒的愛


如果讓我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會說: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自己帶最好。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就是自己帶的孩子,所以體會更深一些。

我在懷孕的時候就開始看育兒的書籍,看完這些書籍之後,自己帶孩子的心就更堅定了。

老人的帶娃理念和我們的很容易起衝突,就比如在穿衣服方面。

老人因為怕孩子凍著,所以不管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總會給孩子穿很多。

我的寶媽群裡,經常會看到他們相互取經。

有一位寶媽說,孩子的奶奶每天都執意要給孩子穿好幾件衣服,即使是在空調房裡。因為衣服穿的太多,孩子身上起了大片大片的溼疹,不管她怎麼解釋,孩子的奶奶就是不聽。

說急眼了,就會說:我帶過三個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不都養的好好的嗎。

她只能看著孩子心疼,卻無能為力。因為第二天還要去上班。在她上班的時候,孩子的奶奶還會執意給孩子多穿衣服。

自己帶娃的體會

看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彷彿看到了兒時的自己,會有許多感動和驚喜。

自己帶孩子的話,一定要做好心裡準備,真的很辛苦,一定要讓寶爸也參與其中。只有這樣,他才能體會到你帶娃的辛苦,同時你也能輕鬆一些。

而且養孩子要學習很多知識,要哄睡,要陪玩,要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和大動作,研究輔食,還要懂一些營養、醫學、兒童發育和兒童心理的基礎知識。

雖然很辛苦,但是從長遠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母嬰關係,會在他日後的成長中,保持較好的親子溝通,尤其是在孩子的青春期時。

分享幾個帶娃的經驗:

1.使用兒童餐椅

很多家長會嫌棄孩子自己吃飯弄的到處都是,或者有的家裡老人喜歡抱著孩子餵飯,最好不要這樣做,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吃飯。

髒點沒關係,現在吃飯的兜子和反穿衣都有,吃飯的時候給他穿上就行了。

自己吃飯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手部的精細動作,還有利於腦發育。

2.玩具少而精,培養專注力

可以買一些益智類或動手類玩具,比如積木、塗鴉、樂高、橡皮泥等,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不要教孩子怎麼玩,讓他自己去探索發現,孩子具有天生會玩的能力,這是他們探索和學習的方式。

3.讓孩子習慣看繪本

對於低幼的寶寶來說,可以買布書或者紙板書,不怕撕不怕咬。堅持每天讀給孩子聽,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就不讀了,等到語言爆發期,你就知道了。

好的繪本還會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拓展認知。

4.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

小一點的寶寶,要多練習抬頭、趴著,每次的時間不要太長,可以鍛鍊頸和背的肌肉,這兩個地方控制力強了,自然而然就會翻身了,然後是坐和爬。

不用刻意練習寶寶的坐和爬,順其自然。在寶寶會走之前,要讓寶寶多爬。不要怕髒,也不用擔心寶寶的膝蓋疼,因為爬行時期的寶寶,膝蓋會有厚厚的肉墊。如果實在心疼,可以給寶寶帶個護膝。

多爬的好處,等孩子會走的時候你就知道了。學步期基本不會摔跤,平衡力和運動能力都會很棒。


凡媽談育兒


我的女兒是我帶的。愛人生她後,讀了七年夜校。一個初中生,取得大學文憑。

我剛當老師,在一個教學水平較差的學校。每天六點起床,路上早點,把女兒送到一大媽們辦的託兒所。她要等一個半小時,才有外婆來。此時她一歲半。

我母親和岳母沒帶過她一天。

一歲半前,放在愛人單位旁的人家,因為要餵奶。

因為當時工作太忙,接孩子晚了,外婆們會很不高興。她們用嚇唬女兒的方法,讓我早些去接。此事感動了學生和家長。

我還常帶她去家訪,一個一歲半就接觸學校、學習、家訪的孩子。日後沒上過一次補習、家教。

以後小學畢業開始保送,到大學保研。沒有參加過中考、高考、考研。應是家長們希望的讀書人。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我也沒有讓自己媽媽帶孩子,因為我嫁的遠,離父母好幾百里路,讓媽媽帶孩子也太麻煩。只好自己帶孩子了,不過現在好多了,孩子都上初中了。

如果你的家裡,有年輕的公婆或父母,你可以選擇讓誰帶孩子,你就能幹活掙錢去,這樣也挺好的。

如果你家裡也沒人帶孩子,你就自己帶孩子,孩子長得也很快,6歲就能上一年級,也有學校是寄宿的學生。

主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安排自己的事情吧。


冰雪RONGHUA


你好,我是樺霖媽媽。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自己帶。至於為何選擇自己帶?不想給自己和孩子留下遺憾。

我一直都在父母身邊長大,沒有當過“留守兒童”。在那個大部分人都出門打工的小山村,能在父母身邊的小孩是幸福的。

雖然小時候羨慕過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假期可以有機會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玩了一兩個月。但是長大後的有了孩子的我,卻慶幸自己的父母沒有出外打工,因為知道了帶孩子的辛苦,特別是在那麼閉塞的山村要靠雙手養活一雙孩子並且供著上大學是多麼的辛苦。

當年我 的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不辭辛苦,那麼我也可以為了孩子付出我的所有。

我是自己帶孩子,但是當初也是和孩子爺爺奶奶住一起,之所以要全職在家帶娃,也是因為和老一輩育兒觀念的不同。我和我老公什麼都不怕,就怕再被帶出一個被溺愛的不懂事的孩子,連不是自己親身的孩子都可以寵的不像話,更別說是隔代親了。

孩子爸爸的工資並不高,所幸家裡的吃住不用我們操心,可就是這樣,錢還是不夠用,因此還欠下了信用卡的錢,好在現在孩子上小學了,不用一天到晚的看顧,可以想辦法賺錢了。

現在雖然孩子沒有出去上班,但是自己兼職賺的錢已經夠家裡的生活費了,而且還可以兼顧孩子的午飯和作業輔導。
為了孩子的成長,再苦再累都值得。

樺霖媽媽


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經驗告訴你。自己的孩子自己帶。因為老人的總是有代溝的。

新時代的我們。不要留有舊的觀念。婆婆沒有給我們看孩子的義務。

首先是,老人帶孩子和我們差距的觀念太大了。老人對孩子。過於溺愛。錯了也不加以制止。你打一個比方。我,我們的孩子和鄰居家的孩子打架。婆婆總認為是自己的孩子受傷了。想去打別的孩子。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不可能只賴一個人的孩子。呢?你肯定是兩個孩子都有錯。我們自己教育孩子。電視要分清楚是什麼原因?是誰的錯?而不是不分青紅做白的。去說別人家的孩子。

年我的兒子九歲了。1歲歲的時候我把孩子扔給了婆婆。我們鄰居家有一個孩子。這女孩兒和我兒子是同歲。常在一起玩。是呢,我的孩子。不是愛打架的那種孩子。子鄰居家的小女孩兒。我特別的強勢。兩個人一打價總喜歡。往我兒子臉上撓。汪導致我兒子臉上總是一塊紅一塊紅的。婆婆總是怨人家。那咱家的孩子肯定也有錯。不惹到他怎麼可能人家娃你呢?所以打那以後,是再苦再難,我都把孩子接在身邊。俗話說的好。自己的孩子自己帶。既然你把他生下來,應該把它養到大。管他以後對我們好不好?是前提,我們應該把他養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提到幫助。希望你孩子的童年。我一次不要錯過陪伴是最長久的告白。




小樂他媽


答:從小就聽母親說:“孝子不麻煩長者。”

1、我們姐弟五人,都是克服困難,邊工作邊帶孩子,因為體會父母不易,所以更加珍愛父母!

2、一代代相傳,我孩也是這樣,自力更生帶好兩兒子,自己深造、工作、升職,一切有條不紊。對我們特別孝順,因為深知撫育兒女的艱辛。

3、事實證明—— 只有自強自立的子女才會更加敬愛父母!


綏格格


孩子6歲,老人和父母混合帶,效果挺好的。優缺點分別如下。

老人帶優點1:緩解年輕忙碌父母的壓力

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年輕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煩心事的時候,通常會把不好的情緒帶回到家中,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老人通常會心平氣和地帶孩子,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輕鬆和諧的生活環境。

老人帶優點2:對孩子各階段成長熟悉,照顧更細緻

老人由於有撫養照顧孩子的經驗,對孩子各個階段的成長都比較熟悉,當孩子出現不適的時候,不會驚慌失措。家中有老人或長輩照顧孩子,會給孩子安全感。

相較於年輕人,在孩子生病時照看的問題上,老年人還是比年輕人有經驗的,百且更細緻。不管怎麼說,畢竟他們是過來人,遇到的情況會比年輕人多一些,處理方法也會豐富一些,這些是年輕人比不了的。

老人帶優點3:飲食健康

因為不少年輕家長工作的忙碌都沒有時間做飯也喜歡在外面餐館吃飯,但快餐基本都是重油重鹽的,對孩子的身體影響非常不好,而老人們呢通常都喜歡在家自己燒飯,也注重飲食的營養搭配,孩子吃起來也健康放心,不用擔心不衛生。

老人帶缺點1:普通話超不標準,要花很長時間糾正

年輕的父母大都文化水準還不錯,普通話標準。而老一輩的父母,無論什麼文化水平的爺爺奶奶,都是普通話超不標準。孩子的普通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糾正,曾經一度以為孩子大舌頭之類的,帶到醫院好幾次。

老人帶缺點2: 過於溺愛

如果讓家長的長輩帶孩子,由於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由於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等其他原因的限制,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照顧孩子,在他們退休後,如果把孩子讓他們照管,他們通常會把子輩分沒有得到的愛都轉移到孫輩來,溺愛孩子,對孩子聽之任之,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老人帶缺點3:不懂禮貌

正是因為老人過於寵愛,孩子的禮儀習慣沒有建立,常常可以看見三、四歲的小孩對待父母粗魯囂張跋扈,並且小小年紀就沉迷於網絡的世界,潛移默化就就會被網絡的虛擬世界而影響,老人過於寵愛不重視這一點,讓孩子到了學校或社會上之後再吃不懂禮貌的苦。

老人帶缺點4:思維等想象空間不如父母帶的好

如果讓家長的長輩或老人帶孩子,由於他們的觀念沒有及時更新,思想比較守舊,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對孩子提出一些與時代和孩子的年齡不相符合的要求,限制孩子的思維。


個人經驗

養孩子需要學習很多知識,要哄睡,要陪玩,要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和大動作,研究輔食,還要懂一些營養、醫學、兒童發育和兒童心理的基礎知識。雖然很辛苦,但是從長遠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母嬰關係,會在他日後的成長中,保持較好的親子溝通,尤其是在孩子的逆反期和青春期時。

自己帶孩子,看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彷彿看到了兒時的自己,會有許多感動和驚喜。需要做好辛苦的心裡準備,一定要讓寶爸參與其中。只有這樣,他才能體會到你帶娃的辛苦,家庭才有更多的凝聚力。

無論是父母帶孩子,還是自己帶孩子,不同的家庭所要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得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自己帶孩子,也要做到引導孩子多跟老人走動,孝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三世同小區(祖孫三代同在一個小區)是相對比較完美的接觸方式,年輕父母忙的時侯,老人可以幫忙接送孩子上下學,孩子的飲食偶爾也需要老人幫忙照顧。對老人而言,若是有身體不適,年輕的父母又能第一時間趕到父母面前,照顧,陪伴。

當下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多,爸爸媽媽給予孩子的愛、教育與勤勞,以及和老人相處一堂的和氣與孝順。

但孩子的作業,節假,雙休等都由父母自己親自照顧。若老人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有時會和年輕的父母發生矛盾。

當老人和孩子的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一定要避開孩子,因為當面發生衝突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我是遵循科學養育的昊媽,踐行強基教育,關注我,跟我一起培養好自己的孩子!歡迎在評論中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教育好孩子。


陳俊昊的理想


謝謝你的提問。

我是俊俏伊人兩個寶寶的媽媽!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一些看法:

小孩是自己帶好還是父母帶好!我個人認為還是自己帶好!前提你要有這方面能力,也就是說足夠獨立,能自己做飯,工作,還能管孩子的所有生活起居加教育,因為自己帶孩子你能瞭解孩子秉性,以及能和孩子很好的溝通,我們不會溺愛孩子,真正能瞭解孩子的需求,以及如何教育,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能聽話,到叛逆期沒有那麼嚴重的!

為什麼不讓孩子在父母身邊呢?大家應該都知道父母會溺愛孩子,因為老人們幫助看孩子是有責任的,害怕看不好,所以都是哄著來順著來,久而久之孩子的不好的習慣就養成了,但是也不全是絕對的,父母幫助帶孩子我們能輕鬆很多,因為現在社會壓力很大,工作競爭激烈,我們現在處在124家庭,所以說負擔很重,一般都是父母帶孩子,所以導致現在孩子叛逆,家庭教育這方面出現很多問題!如何處理好,我認為孩子自己帶孩子!這樣會讓你和孩子直接沒有代溝!以上就是我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