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不敢告訴家長,比懲罰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我們小時候玩得還挺好的。印象中,他是很文靜很聽話的男孩子,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窗戶邊安靜地學習。他雖然成績不拔尖,但是一直很努力,也算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

小學畢業後我們去了不同的初中,再次見面,是在初三的暑假。在街上遇到他時,已經有些認不出他了。他染了黃毛,穿著非主流的衣服,拉著一幫兄弟在街上閒逛。我有些驚訝,當初那個乖巧的男生怎麼就變成這樣了?

後來我才知道,因為他一直屬於腦子轉得比較慢的人,到了初中,課程就有些跟不上,作業也做得很慢,沒辦法及時完成。後來開家長會,老師和他父母說了他作業經常有大片空白的情況,成績也一直上不去,讓父母督促他學習。

他父母是很樸實的工人,回家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他罵了一頓:"我們這麼辛苦供你學習,你連作業都偷懶不寫……"

"你不和你的父母解釋一下嗎?其實並不是因為你偷懶。"

"我不敢和他們說,恐怕說了他們會罵地更兇吧,罵我笨,怪我無能,對我失望,覺得我沒用吧。"後來他為了不捱罵,開始抄作業。但是習題冊上的那些題他依然不懂,上課也漸漸聽不明白了。再後來,他徹底放棄了,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在自我墮落的的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這一切都只是因為他太害怕,不敢跟父母說,怕被批評。如果當時出現了那種心理問題後,能及時得到得到老師、家長的幫助,他的人生也一定不會走到這一步。

孩子犯錯後不敢告訴家長,比懲罰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

懲罰的弊大於利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後第一反應都是要懲罰孩子。覺得只有懲罰才能讓孩子長教訓。但是,他們卻很少能看到孩子犯錯後背後的真實的原因,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犯錯? 很多時候,懲罰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懲罰的弊大於利。

1​,懲罰會造成孩子犯更大的錯誤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懲罰孩子時,內心的想法都是:希望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長長記性,下次不要再犯。

但實際情況往往是:有些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錯了,會在心裡怨恨家長;有的孩子則會覺得,被罰完就沒事了,壓根不會認真去思考錯誤的原因,下次遇到還是會犯類似的錯誤;甚至有些孩子,為了避免懲罰,想方設法把自己的錯誤掩蓋。

比如之前報道的一樁慘案,銀川市的一個小女孩在和親戚家的兩個哥哥在一起玩耍的過程中,不小心從木架上跌落。由於頭部著地,女孩當場陷入昏迷。兩個男孩因為害怕女孩醒來後告訴家長,自己受到責罰,竟然狠心地用一塊木板將女孩擊打致死。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覺得觸目驚心。其實那倆個男孩子並不是內心多邪惡,而是太恐懼家長懲罰了。所以在極度驚恐中失去了判斷力,在"銷贓"的過程中,產生了更大的惡。

其實,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而犯下更大的錯誤的經歷。而這一切,都是出於對家長的畏懼。

孩子犯錯後不敢告訴家長,比懲罰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

2,越是逼迫,認錯越不可能

很多家長在得知孩子犯錯後,往往會氣急敗壞,對孩子大吼大叫,希望用自己的威嚴讓孩子認錯。但實際上,這往往會適得其反。

人在壓力情境下,會自動激活心理中的應激反應系統,而這個系統提供的解決方案無非兩個:一個是逃避,一個是戰鬥。

有些叛逆的孩子面對家長過於激動或憤怒的情緒帶來的巨大壓力,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和父母對抗,根本不可能認真去反思自己的錯誤。

而有些膽小的孩子,面對氣勢洶洶的家長的質問,因為過於恐懼,本能地會採用在身體與心理上雙重逃避的方法:為了逃避懲罰,矢口否認犯過的錯誤,同時一步一步後退,試圖與家長保持安全距離。

家長應該教孩子認錯,而不是逼孩子認錯。就算孩子迫於家長的威嚴壓力而當場道歉,他們也並不能真正認識到錯誤的本質,而且同樣的錯誤,很可能再次發生。

孩子犯錯後不敢告訴家長,比懲罰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

3.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犯錯這個問題上,很容易情緒激動,做事衝動,大發脾氣,其實,這會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誤往往是因為力所不能及,孩子錯誤行為的背後的真正需要是希望得到幫助。但是,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家長也無法獲悉。

比如:孩子和人打架是因為不懂得如何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

打壞學校的窗玻璃,是因為遵守規則的意識薄弱;而孩子亂拿別人東西,是因為他還沒明白為什麼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這個道理。

而如果父母在不瞭解孩子內心需要的情況下,直接用粗暴的方式去解決,不僅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還很容易給孩子留下童年的陰影,並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

孩子犯錯後家長應如何進行正確引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是會犯錯的,孩子更是無法避免。那麼在成長的道路中,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引導呢

1,尊重孩子,告訴孩子認錯並不可怕

父母要想孩子讓認錯,首先是要讓孩子明白:犯錯並不可怕,認錯也不可怕。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能邁出成長的重要的一步,長成一個完整的人。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咄咄逼人,用氣勢洶洶的指責去逼孩子認錯。尤其是在公眾場合,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如果在外人面前不分青紅皂白去批評孩子,孩子會覺得非常沒面子,更加否認自己犯下的錯誤了。

作為家長,要平等地對待孩子,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有解釋的機會,瞭解孩子犯錯的真實原因。

其實,很多孩子犯錯誤後,心裡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他們也很後悔,也很愧疚,會在心裡記住,告訴自己下次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了。但是,他們更擔心和害怕家長的指責,先比較錯誤本身,他們的精力反而集中在如何應付家長的懲罰上了。

孩子犯錯後不敢告訴家長,比懲罰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

2,耐心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犯的錯誤

孩子犯錯時,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犯錯後心裡本就發虛,如果這個時候再大聲地斥責孩子,不僅消耗了家長的精力,無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也會嚇壞孩子,很有可能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

其實,有些孩子面對自己犯過的錯誤會嘴硬,不願意承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沒法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來想一問題,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的嚴重性。比如有些男孩子喜歡,往往是因為他們根感知不到當事人的痛苦。

所以,家長應該耐心引導指出孩子的錯誤。耐心地分析孩子犯下的錯誤,告訴孩子他的錯誤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只有孩子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錯了,才會想辦法去彌補和改正。

3.言傳身教,給孩子的勇敢擔當做示範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只是口頭強調,讓孩子要怎麼怎麼做。其實,要想讓孩子勇敢地去承認錯誤並改正,最好的辦法是父母自己身體力行,做給他們看。

要知道,人類的主要學習行為就是模仿,而對於孩子,他們的主要學習對象則是父母。作為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有擔當,那麼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首先就要勇於認錯,給孩子的勇敢擔當做示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孩子犯錯後不敢告訴家長,比懲罰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