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房奴”生活給中國人的警示

對於我們現在的國人來說,不管是在同學朋友聚會中,還是在路邊擼串和喝酒,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房子,哪哪的房子又漲了,誰又賺了,哪的房子地段好,有升值空間等等。房子本來是作為大家住的一個地方,現在完全變了味,成了人們財富的象徵,投資賺錢的目標。

英國的“房奴”生活給中國人的警示


不過在遙遠的西方的英國,他們房奴的生活,可以說和我們有的一拼,可見“房事”不只是我們國家的一大特色啊!

在十九世紀末期,在“福利社會”這個大潮之下,英國政府建了很多的福利房,讓那些低收入人群、殘疾人和失業的人,以及那些孤寡老人居住,而且對於那些不能完全交起房租的人,政府還有補貼,這明顯是一件好事情。到了1960年,英國42%的人都是住在福利房裡。

英國的“房奴”生活給中國人的警示


1979年,英國房子的政策變了,以當時的首相撒切爾夫人為首的英國政府,為了更快的收回福利房的成本,將福利房私有化,將福利房超低價格推向市場,並鼓勵住在福利房的人買下房子的部分或者全部的使用權。一些商人見這是一個商機,於是開始投入資金,幹起了炒房的活。

英國的“房奴”生活給中國人的警示


這一下確實讓一部分人富起來了,有220萬套福利房成為了私人財產,很多人從一個普通的工人,變身成了“包租公”或者是“包租婆”,靠著房租就能很好的生活著。然而,這項政策也讓一些人變的越來越窮,成為了無法翻身的“房租奴”。

英國的“房奴”生活給中國人的警示


而現在的英國,一個人稅前一年的收入低於14820英鎊,如果一個月的房租超過了700英鎊,這些人就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可是最近幾年,英國的房價和房租都是大漲,單房租這方面就已經超過了700英鎊,而這個價位只能是在倫敦租一間房子,和別人共用廚房和廁所的那種。

英國的“房奴”生活給中國人的警示


在英國,如果一個人年薪超過5萬英鎊,這個人就算是一箇中產了,可是他們即便是這樣,也有自己焦慮的事情,那就是他們買不起房子。

英國的“房奴”生活給中國人的警示


現在由於信貸危機,英國各大銀行都提高了貸款利率,這讓很多手裡錢不多的人,更加的購房困難,大家只能是望房興嘆,選擇先租房子住,推遲購房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