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連三峽 宜鷺愛相隨

從海峽到三峽,一場疫情,讓遠隔千里的福建和宜昌兩地,心手相連。

根據中央統一安排,今年2月,福建省支援宜昌抗擊疫情,先後派出274名醫務人員火線馳援,他們以精湛醫術與大愛精神守護生命安全,唱響逆行讚歌,書寫大愛情懷。

勠力同心,福來昌盛,在兩地人民齊心協力下,宜昌疫情態勢整體向好向穩。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共建美好家園刻不容緩。目前,全國各地正逐漸有序復工復產,作為一份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立足廈門並輻射兩岸的都市報《海峽導報》,聯合宜昌市委機關報《三峽日報》,今起攜手特別推出“海峽連三峽 宜鷺愛相隨”大型愛心行動。接棒八閩白衣勇士的大愛精神,發起愛心行動倡議,呼籲廈門社會各界一道向宜昌人民獻愛心,把兩地深厚的戰疫情化為疫後建設新家園的築愛行動。

《海峽導報》的愛心行動倡議,得到了宜昌市的高度重視和熱情回應,宜昌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專門發文,部署宜昌各個部門做好愛心行動的對接和支持工作。三峽日報社社長覃進也特地發來祝詞願兩地永連心、長牽手,將全力配合、保障圓滿完成這場跨越千里的愛心盛舉。

3月9日,這個日子我們不會陌生,今天正是海峽導報21週歲生日!但是此刻,我們都是戰疫勇士,愛心使者!也是此刻,我們用這個行動倡議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深知只要心有大愛,全力以赴,再微薄的力量都能創造奇蹟,只要毅然站出來,一定會召喚更多的人踴躍跟進。

短暫的黑夜與嚴寒,終無法阻擋頑強的生命。春天的意義不止於季節,更寓意著孕育希望,傳播夢想。來吧,這段穿越長江和鷺江的千里情緣,宜鷺有你愛相隨!

愛心幫扶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宜昌市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較大影響。

海峽導報將通過宜昌市農業部門的推薦,尋找幾家遭遇困難的重點農產品企業,對接廈門相關愛心企業,為滯銷的農產品拓寬渠道,打開銷路,切實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愛心送暖

低保家庭、獨居老人、孤兒、生活自理有困難的殘疾人……疫情之下,一些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和應急需求面臨更大困難,心理防線也更加脆弱。

廈門,一座大愛之城。我們希望更多的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加入這次愛心活動,一同為千里之外的宜昌困難群眾送上一份溫暖,為他們掃去陰霾,帶去陽光。

愛心助學

受疫情影響,宜昌部分家庭陷入困境,各項教育支出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特別是上大學的費用。可憐天下父母心,很多父母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大學。

“幫我一把,我能飛”,海峽導報已連續16年舉辦愛心助學活動,幫助寒門學子圓大學夢。今年我們準備把助學的對象範圍擴大到宜昌,幫助考上大學的宜昌貧困生籌集大學學費。


愛心之旅
宜昌是歷史名城,屈原和王昭君的故鄉,鍾靈毓秀,人傑地靈。
宜昌市境內有三遊洞、葛洲壩、三峽大壩、三國古戰場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蹟和風景名勝。
最近,宜昌市發起了感恩回饋活動,疫情結束後,宜昌市A級景區對福建居民兩年內免票。海峽導報將聯手廈門旅遊部門和旅行機構,大力推介宜昌的旅遊資源,並在疫情過後組織廈門遊客赴宜昌旅遊。
愛心同樂
高山流水有知音!宜昌有“中國鋼琴之城”的美譽,而廈門的鼓浪嶼有“鋼琴之島”之稱。


兩琴相約譜華章,海峽導報將聯合三峽日報組織兩地音樂人以琴會友,攜手演奏琴瑟和鳴的溫馨樂章,讓一個個優美的音符,融為一首首愛的詩篇。
愛心博餅
博餅是廈門獨具特色的中秋民間習俗。當骰子在大瓷碗裡落下,歡聲笑語便從人們的心裡蹦出。
海峽導報一直致力於博餅文化的推廣,近幾年博餅活動已經風靡臺灣、新加坡等地。今年我們將在宜昌設置博餅王中王大賽分賽場,讓四起的骰子聲,散去陰霾,傳遞歡笑。
宜艱兩琴相約譜華章鷺同行克時
海峽導報社社長 林世雄

海峽連三峽 宜鷺愛相隨

愛心,是廈門的文明底色,是城市的文明之光。
今天是海峽導報社21週歲生日,海峽導報聯手湖北宜昌市委機關報《三峽日報》策劃推出“海峽連三峽 宜鷺愛相隨”大型愛心活動,為抗擊疫情的宜昌人民,送去廈門人民的愛心和祝福。2019年12月26日,廈門市委市政府召開“愛心廈門”建設動員大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昌升對“愛心廈門”建設進行全面部署。海峽導報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並在內部多次召開策劃會,梳理總結以往的愛心品牌,制訂未來的愛心行動計劃。
城市發展需要精神力量,社會和諧離不開愛心潤澤。愛心廈門是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內在需求,讓我們一起激活愛心“精神引擎”。
當前,福建和宜昌兩地均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不松戰疫、不誤發展。海峽導報社攜手三峽日報社推出的這個大型愛心活動,將通過愛心幫扶、愛心送暖、愛心助學、愛心之旅、愛心同樂、愛心博餅等活動,號召愛心組織、熱心企業、友愛人士等社會各界,共同將戰疫行動化為共謀發展、建設家園的築愛行動。
海峽導報立足於福建廈門,廈門人熱情友善、守望相助的精神品格,21年來在《海峽導報》上留下最溫暖的色彩——連續16年“愛心助學”,幫助450多位學子走進大學;援建四川地震災區,各方善款匯聚1000多萬元;《暖城》欄目報道凡人善事、暖人暖事,評選“十大平民英雄”;20週年推出20項暖城工程報道……


宜鷺同行克時艱,兩琴相約譜華章。宜昌是中國鋼琴之城,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鋼琴生產基地,廈門別稱鷺島,廈門的“鋼琴之島”鼓浪嶼享譽海內外。我們堅信,宜鷺同行、兩琴相約,這份跨越千里的愛心策劃,將帶著廈門人的美好祝福和愛意,在兩座城市上空築起一道亮麗彩虹,在福建和宜昌人民山海同心的史冊上彈奏起優美動聽的樂章。
待到疫情消散後,再聚宜鷺花開時!


山海相依抗疫情心手相連寫大愛

宜昌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三峽日報社社長 覃進

海峽連三峽 宜鷺愛相隨

值《海峽導報》創刊21週年暨“海峽連三峽 宜鷺愛相隨”大型愛心活動啟動之際,我謹代表宜昌新聞界、代表三峽日報社,向海峽導報社全體同仁表示熱烈祝賀!並代表宜昌百萬讀者受眾對福建人民支援宜昌抗擊疫情的無私奉獻,表示由衷的敬意與感謝!

大疫無情,人間有愛。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福建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火線馳援,雪中送炭,動員全省上下向湖北提供醫護力量、醫療資源、生活物資等方面的幫助。福建先後派出274名醫務人員,千里馳援湖北宜昌。他們以精湛醫術全力救治患者,用大愛精神守護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把初心使命寫在廣袤的宜昌大地上。福建各地企業和民眾心繫宜昌人民安危,紛紛捐資捐物,為宜昌送來誠摯的關懷與祝福。“宜建鍾情 福來昌盛”,成為閩宜兩地人民共同的心願,充分展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情懷,書寫了兩地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傳世佳話。這份深厚的情誼,宜昌人民必將永遠銘記於心!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福建、宜昌兩地主流媒體緊密攜手,採訪報道了一大批反映兩地人民並肩共戰疫情、攜手共克時艱的優秀新聞作品,在全國廣大讀者、觀眾、網友中產生了強烈反響,極大地鼓舞了宜昌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這種大愛的精神,宜昌人民必將永遠銘記於心!

防疫阻擊戰進入關鍵時刻,海峽導報社組織策劃推出“海峽連三峽、宜鷺愛相隨”大型愛心活動,發動廈門社會各界向宜昌人民奉獻愛心,把戰“疫”情誼化為持續跟進的愛心行動。這一大愛義舉,是福建援宜行動愛心的昇華,代表著兩地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充分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宜昌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相隔千里,勠力同心。三峽日報社將全力配合海峽導報做好這次大型活動宣傳工作,做好愛心幫扶活動的銜接配合,推進愛心文化活動的組織協調,為圓滿完成這項跨越千里的愛心盛舉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持保障。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守望相助,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我們祝福,海峽與三峽永連心,福建與宜昌長牽手,山海相依,心手相連,我們一定能共譜改革發展新篇章,共同為偉大祖國的春天增添美麗色彩!

雙城記
兩琴相悅

海峽連三峽 宜鷺愛相隨

一座是海峽花園,一座是三峽門戶。雖然相距千里,但卻心心相印,肝膽相照。
兩座城市,有太多相似之處。廈門鼓浪嶼,被譽為“萬琴之島”;而宜昌市,則有“中國鋼琴之城”的美稱。
每天,“萬琴之島”鼓浪嶼上,輕快的旋律都從琴鍵下流瀉而出。纖細靈動的手指下面,不變的是黑白琴鍵,變化的是琴身從百年前的“萬國牌”,逐漸替換為民族品牌“長江”鋼琴。鳴奏的“琴島”在海峽上,澎湃迴盪著“長江”之音。而全球每7臺鋼琴就有1臺是“宜昌造”,“長江”鋼琴正是其工藝成就的傑出代表。


鋼琴和音樂成為兩地市民展示音樂才華、實現文化惠民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兩座城市在黑白琴鍵的兩端,續緣歷史、穿越時空,音樂聖殿的“雙城記”,在千里之外各自演繹著精彩。
3月2日,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發佈通知,為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感恩援助宜昌抗疫的福建人民,擬組織對福建省居民,2年不限次,免門票遊覽全宜昌的A級景區。
待疫情平息之後,約三五至交好友,前來一覽江峽風情,前往憑弔屈原、王昭君故梓,臨慕趙子龍七進七出的長坂坡,兒時景仰的英雄偶像,遠去的鼓角錚鳴,似乎又在耳畔迴旋……
從“雙城記”到“一盤棋”,一幅美麗的畫卷正在海峽到三峽之間徐徐展開。隨著福建支援宜昌的深入推進,海峽導報也將為“海峽連三峽宜鷺愛相隨”愛心活動賦予更多的美好。
導報記者 朱黃 林連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