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近幾年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國的高鐵已然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但卻鮮少有人瞭解我國鐵路的發展史,其實早在1881年,我國的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就通車了,這條鐵路便是光緒年間修建的唐胥鐵路,這條鐵路的建成自此改變了中國交通的發展方向。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清政府統治期間,中國共開發了數十條鐵路,有的是朝廷修建的,也有一些是西方列強為了方便資源輸出而修建的。而如今隨著我國高鐵技術的迅速發展,當年的很多鐵路都已經替換為了高鐵鐵路,僅有一小部分清朝的鐵路還在通車,最典型的便是寶成鐵路,這段鐵路沿著嘉陵江橫貫了南北。儘管這條鐵路仍然通車,但是平日裡列車數卻十分少,因此不少市民喜歡在飯後來到附近散步。

2015年,一位在嘉陵江大橋上附近散步的市民偶然間發現附近的鐵軌上竟然刻了許多小字,他湊近一看,上面依稀能夠看出“1902漢陽鐵廠造”、“M.C.-1906-A.T”、“COCKERLL-1908-AT”字樣,如果這些字樣是真的,那麼這段歷經了一百多年風雨的鐵軌意義非同一般,它不僅作為通車的路線,更是一段見證了百年中國交通史的珍貴文物。這位市民發現這段不同尋常的鐵軌後,立即聯繫了文物部門。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當文物部門的專家實地考察後發現,嘉陵江大橋上的一部分鐵軌,確實來自於昔日的漢陽鋼鐵廠,但由於寶成鐵路建於1956年,但漢陽鋼鐵廠卻在1924年便破產了,從時間上來說完全對不上,而且由於年代久遠,它的由來幾乎難以查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專家們初步推測,寶成鐵路在初建時,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物資匱乏,發展還比較落後,因此使用一些過去留下的完好設備也不是不可能的。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雖然這些鐵軌已經有著上百年的歷史,但是整體色澤偏深灰,幾乎找不到鏽跡,質量看上去似乎要比現代鐵軌還要好,而這些優點就不得不提及它的產出地“漢陽鋼鐵廠”了。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便開始響應“師夷技長以制夷”的口號,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救運動,漢陽鋼鐵廠便是在這個時候建立的,它在張之洞的主持下始建於1891年,直到1894年才正式建成並運營,是我國第一座鋼鐵企業,也是中國鋼鐵工業開始發展的標誌,當時幾乎來自全國各地的鋼鐵皆產出於此處。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但好景不長,漢陽鋼鐵廠的投資巨大,當時的清政府已經走向衰敗,而漢陽鋼鐵廠因為計劃不周密,又陷入生產困境,當時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亞洲幾乎沒人懂得鋼鐵是如何煉製的,為了解決材料和設備等一系列難題,1898年,張之洞不得已向德國及日本求貸,才總算為中國生產出一批批高質量的鋼材。

但即使是這樣也沒有支撐多久。隨著清政府的滅亡,加之其他民營企業與外國企業的擠壓,漢陽鐵廠最終還是走向了末日,於1924年破產,在它運營的這30年間,全國的長達三千多里的鐵軌都是由漢陽鋼鐵廠產出。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朝鐵軌,每一根都是二級文物,至今沒有鐵鏽

如今在博物館能見到的漢陽鋼鐵廠最早產出的鐵軌生產日期是1899年。此前在中國鐵道博物館也收藏了一根1902年漢陽鋼鐵廠生產的鐵軌,這根鐵軌被列為二級文物,而在嘉陵江大橋上發現的鐵軌應該與這一根屬於同批產品,因此對於考古學家們而言,也具有十分高的研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