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疫情應激下一線醫務人員心理及應對

長城網保定訊(見習記者劉鑫鵬 通訊員趙向輝)庚子鼠年,喜慶祥和的春節氣氛被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醫務工作者紛紛請纓,舍小家、為大家果斷逆行。

然而,作為普通人的醫務工作者,退下戰袍也是血肉之軀。隨著疫情的升級,他們的工作量不斷加大。嚴峻的疫情、短缺的物資,以及患者和家屬的焦躁情緒,讓這些醫務工作者正經歷著超高的情緒負荷,瀕臨體力和心理的極限。

對此,記者專訪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心理治療師於雪竹,聊一聊“疫情應激下,一線醫務人員心理及應對”。

於雪竹介紹,出現心理崩潰感的徵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在身體反應方面,表現易疲勞,體能下降。特別是由於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不足,易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感,例如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等。

在心理反應方面,表現為與他人交流不暢、情感遲鈍,失去對公平、善惡的信念,憤世嫉俗,對自己經歷的一切感到麻木與困惑,感到不夠安全,睡眠出現問題,集中注意力和決策困難,缺乏耐心,與他人關係緊張等。

在職業困擾方面,易產生耗竭感。懷疑自身能力,進而懷疑自己的職業選擇,時常感到軟弱、內疚和羞恥,感覺自己的問題與病人相比微不足道;覺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產生罪惡感,進而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盡力;對於自己也需要接受幫助覺得尷尬、難堪;過份地為受害者悲傷、憂鬱等。

對此,於雪竹說:“作為醫者,拯救生命雖是天職,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也許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請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心身健康。照顧好自己才能給他人最好的關懷。”

於雪竹建議廣大醫務工作者,儘量抽時間吃飯,不管是不是有胃口;疫情之下,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進行必要的休息和放鬆,哪怕是很短的時間;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如儘量不去其他疫情更為嚴重的現場);儘量保持合理的工作時間,做到合理分配工作;允許自己有一些負面的情緒,並尋找合適的方法表達或發洩出來;同事間相互支持,適時地與同事討論和分享;鞏固和完善自身的社會支持系統,和朋友、親人或其他值得信賴的人交談;減少酒精、咖啡因或尼古丁的攝入量,避免用非處方藥品;不要總和病人在一起,每天必須有醫護人員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專注於做好眼前的每一個醫療動作,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個醫療活動、每一次救援;告訴自己,病人的等待是必須的,你沒有辦法用一個動作,或一次性地照顧到所有病人。

同時,於雪竹還為一線醫務人員提供了簡單省時的調節壓力、緩解情緒的“接地”方法。“‘接地’的作用是將你的注意力從你的想法里拉回到現實世界,將你固定在現實世界。”於雪竹說,大家可以去體會雙腳踩在地面上的感覺,也可以站起來在房間踱步,走到窗邊遙望窗外等。

此外,於雪竹還提供了“3分鐘呼吸空間冥想訓練”方法。具體如下圖。

心理专家:疫情应激下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及应对

3分鐘呼吸空間冥想訓練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