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近幾年是不行了麼?你怎麼看?

xiaodi1990


“不行”,要有個語言限定。

從就業率角度來說,我統計過,單就上市公司2018年,整體就業人數下降13%,2019年當然更甚。

注意,上市公司限定的金融業,基本是銀行、券商、保險,這裡面還不包括大量的投資人員。投資行業,行業劃分上不歸金融業。另外,基金也不包含在內。

這可能是很多人對金融業“不行”的判斷依據。

如果就行業的發展狀況來說,過去幾年的去槓桿肯定是好的。只是,這幾年擴能增加的從業人員,需要轉型了。


永延一號


中國經濟從來就沒有景氣過,哪一年不是說困難有很多,未來很迷茫,實際上年年都還行,農村車輛基本都普及了,都轉到錢了,為啥說經濟不行。我是12年畢業的,我是學會計的,在公司上班,有同學學金融的進了銀行,12年的時候支付寶規模還沒起來,還沒現在這麼多小額貸款公司,這麼多理財項目,銀行收益都很好,我同學賺的也遠比我多,這兩年就不行了,受網絡金融影響太大,我們會計這一行,目前還沒收到其他方面衝擊。世道變化太快,三年的時間,眼看著第三方支付第三方理財小額信貸的興起,衝擊金融業,站在12年,銀行這麼高大上的行業,誰能衝擊的了它。上個月跟我同學聊天,他在工商銀行某地級市支行,他說估計五年後銀行大量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上個月跟稅務事務所的稅務師聊天,他是注會10幾年了,天天外邊跑著審計,他說未來財務發展方向是代理記賬中心,一個城市一兩棟財務辦公大樓,專門是替各個公司做賬記賬的,與稅務、銀行等直接對接溝通,到時候他可能就失業了,這是一個注會10幾年的人說的話。不管學什麼,學精才有可能在受衝擊的情況下保住自己的飯碗,這就是血淋淋的社會現實。


歐錦財帝


金融行業是個大的範圍,具體從三方面回覆。分別為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公司三類。

第一,銀行業。

1、銀行業,在我國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監管機構,自律組織,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

2、中國銀行業的產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當時出現了一些兼營銀錢的機構。1845年由英國人在廣州設立的麗如銀行(又稱“東方銀行”),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銀行;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也就是說,中國的銀行業歷史悠久。

3、目前世界的戰爭已經演變為局部戰爭,但是更多的金融系統的戰爭。不管是哪個國家,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都是重中之重。可以查到中國四大銀行都在之列。

4、從個人來說,目前銀行還是個人從事職業生涯的比較好的選擇,畢竟工作環境好,穩定。

綜上所述,銀行肯定行,而且還會越來越發展。

第二,保險業。

1、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按照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

2、瑞再研究院發佈的sigma報告指出,中國和亞洲新興市場依然是保險業增長的引擎,中國極有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安聯在此前一項研究中也預計,中國將繼續引領全球保險市場的增長,在未來十年,中國的保費規模將每年增長14%。

3、我國保險業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雖然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由於我國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和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潛力很大。而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風險保障意識的日益增強,為保險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4、從個人來說,以前特別討厭那些賣保險的人,但是現在大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會主動去問下那些保險怎麼賣,有些甚至跑道香港去買保險。

綜上所述,保險業會發展越來越好。

第三、證券業

本人正在證券行業,因此比較熟悉。

1、證券業是為證券投資活動服務的專門行業。

2、中國證券業至少發揮著四個重要作用:第一,通過為企業發展籌集鉅額資金進行資源分配。第二,促進眾多公司以重組方式發展壯大。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已成為行業的領頭羊,而且,這些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風險控制能力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都有了極大提高。第三,提供了不同的投資工具,有助於金融服務業的發展。經過近20年的發展,投資產品的數量和種類成倍增長,為投資者提高了差別化的投資選擇。同時,證券業的發展對銀行業的改革、增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服務都有促進作用。第四,隨著日益加強的國際合作和對外開放,證券業為外資在中國的投資提供了一個新渠道。

3、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臺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臺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4、目前,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加速落地,利好投行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強的券商;允許跟投帶動投資收益上漲。

5、從2020年過年到現在,中國a股的成交規模屢屢破萬億,可見中國社會的發展。

6、從個人來說,我司投行部目前招聘實習生都是要求985、211畢業或者名牌大學的海龜。可以說,證券業很多部門彙集了全國頂尖的人才。

綜上所述,證券業發展非常有前途。

四、總結

總的來收,金融業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經濟發展的越好,金融業也是發展的越好,息息相關,因此,本人認為,金融業非常有前途。



十一哥挑燈看劍


這個問題比較廣,個人感覺近幾年並不是不行了,而是震盪休整階段,休整過後會有一輪的暴發,特別是中國A股,我們都知道近期外圍美歐主流國家指數跌幅比較大,但A股的跌幅是有限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

1.首選我們看一下2016年到目前為止美國道瓊斯指數的走勢,16然後的時候,指數在16000點左右,到19年年底的時候,最高點30000點左右,什麼概念?短短几年的時間漲幅超過80%,屬實大牛,整體來說非常穩定,中間也有過幾次調整,包括中美貿易戰期間,雖然有影響,但一直以來還在上漲通道當中,今年春節過後,全球市場發生變化,月線跌破60月線,上行通道跌破。

2.亞太地區日本,不得不說日本經濟自從上世紀90年代房產泡沫巨大沖擊過後,到目前來看整體還是比較穩定的,指數16年15000點左右到2019年24000點左右,漲了60%左右,次於美指,中間出現過大調整過後還能夠反彈走高,還是不錯的。

3.中國香港恆生指數2016年最低位19000點左右,2018年最高點33000點左右,上漲14000點,漲幅達70%左右,2019年到目前為止24000點到30000點之間通道運行,也算比較穩定,其實個人感覺恆生指數受A股拖累還是比較大的。

4.A股2016年最低位2638點,很多人認為這個位置是超級大底了,但在2019年年初給破掉了,最低2440點,整體到目前為止,漲幅9%左右,這個真是讓人有點無語了,明明GDP的增速還可以,明明個方面都算比較穩定的,中間可能有貿易點的影響,但也不至於只漲這麼點阿,跟外圍主流指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從上面幾個指數不難看出,如果都按照2016年最低點計算,下跌空間最大的是美國,其次是日本,然後恆生指數,最後是A股,也就是說A股目前在最底位,它根本沒有漲,那如果美指,日經,恆指都出現大幅調整,A股也可能會跟著調一下,但我認為不會太多,因為根本沒有漲,你在跌真是有點不象話了。金融行業近幾年是不行了麼?我認為還行,至少在A股短短30年的時間內,有過兩次高潮,中間跨度大約8年左右,2015年到現在2020年,5年過去了,估計下一波牛市在2021到2023年左右,所以要有信心,就算沒有大牛的出現,難不成指數還能跌沒了。


股市浪刀


從整體上看,金融行業一直都比較熱門,其職業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據實際就業情況看,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據大數據的觀察統計發現,知名院校的金融學碩士,如果導師影響力較大,在校期間注重實踐,同時研究功底比較深厚,剛出校門拿到10萬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數。

1就業狀況一覽

近幾年來, 中國金融市場正在走向國際化,對專業性很強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業就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場,例如高校教師和大公司市場研究分析、基金經理、投資經理、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

2就業方向一覽

無論是本科畢業,還是碩士畢業,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預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管理等,如果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面會更廣,就業層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

3九類金融人才需求

目前國內金融市場,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師、金融風險管理師、特許財富管理師、基金經理、精算師、副總裁級高管、稽查監管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後臺工作人員(在財務、結算、稅務方面有經驗)等九大類人才。

金融分析師(CFA):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獲得CFA資格幾乎是進入投資領域從業的必要條件,全球至今僅有3.55萬人通過考試,而我國大陸,目前約50人擁有此資格,未來3年對CFA的需求量將超過5000人。

金融風險管理師(FRM):金融市場的不斷髮展,風險也隨之迸發,在管理層的施壓與外資金融機構競爭的雙重壓力下,國內各金融行業內企業及各大型國企紛紛加強了對金融風險的衡量與管理,提高對金融風險的防範與控制能力。在此情況下,掌握風險管理知識的專業人才受到企業熱捧。作為全球最權威的金融風險管理認證,FRM證書具備基於全球標準客觀度量風險的能力,也成為企業衡量應聘者是否具有強大風險管理能力的標準。不少人因此報考FRM,學習風險管理知識,為了在金融圈中更好發展。

特許財富管理師:5年以上金融機構工作經驗,有良好的經濟學基礎和至少精通兩個投資領域,其要求之高,很少人能通過。

投資管理人才:市場急需大量的投資管理人才,這些投資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風險投資人才、融資租賃人才、金融業務代表、個人投資顧問等。

稽查監管人員:有能力勝任者,只有在薪水能高於原先30%到40%才願意跳槽。

4各類崗位職業發展路徑

金融業中,各個崗位需要哪些經驗?哪些技藝呢?職業發展路徑是怎麼樣的呢?

Part 1

銀行

中國銀行人力資源部招聘與用工管理主管竺豐平介紹,銀行針對應屆生的崗位主要分為兩大類:基礎服務類如客戶服務,以及專業類崗位如金融研究等。畢業生要先做這類基礎專業性儲備,大部分都需要輪崗積累經驗。“銀行的壓力比以往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 而在中國銀行,大部分的高管都來自一線,“這完全是一個戰略性考慮,總行雖然舒服,但真正要成長到那樣的階段,我們要學會放棄很多東西,並且要付出更多。”

Part 2

信託、證券 \\基金

信託、證券相對門檻較高,普遍更傾向於有經驗的求職者,但每年也會有一些公司開放一定數量的應屆生招聘名額,例如中融信託,去年招收140個應屆生,崗位集中在前臺業務部門的信託經理助理;中後臺的風控、法務、產品支持等。

信託人員入行一般都要先從助理做起,然後按照信託經理、高級信託經理的路徑晉升,之後可能做到總監級別並負責業務工作。由於近幾年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的管理越來越規範,此前信託公司工作半年到1年就能獲得晉升的情況將逐步得到控制,規範之後,每一級的晉升速度大約為2到3年。證券與其類似。

Part 3

投行

投行類方向的入職門檻非常高。以摩根士丹利為例,目前它們在中國針對 應屆生的招聘主要面向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的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並且必須從畢業前一年就開始在摩根士丹利裡實習。根據摩根士丹利中國執行董事、人力資源總監白文傑的介紹,這類方向的人才招聘除了基本的專業技能之外,對職業技能和文化維度等也有很高要求,包括溝通能力、團隊合作、項目管理等,另外有國際化 視野也是它們看重的素養之一,“可能在一開始選擇人才的時候不太起作用,但對這個員工能否長期留在企業發展,這方面就顯得非常重要。”

Part 4

基金風投

相對而言,基金風投類的公司則更看重綜合性素質及實際操作的經驗, 因此對應屆生的招聘數量較少。根據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建慶的介紹,基金風投行業有一個特點,需要非常強的對技術、商業模式、商業邏輯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基金風投公司在招聘應屆生時大多希望求職者在本科期間具有理工科背景。王曉藍也認為,由於行業對於綜合素養要求很高,而培養一個大學畢業生要花費 太多的時間,因此一般一年只招一兩個大學生,而他們的職位發展路徑也同投行一樣。

金融行業的方向具體到崗位,都以初級服務性崗位為主。一般金融畢業生的發展都以此為行業起點。

Part 5

銀行客戶服務

對於畢業生來說,銀行的基礎服務類仍是主要投遞方向,招聘數量每年都在一萬基數以上。工作內容即對個人業務、對公業務的處理,工作強度較大。這個職位門檻較低,絕大部分只需要本科畢業,同時一線城市增量需求減少,更多需求跟隨網點佈局下沉。

Part 6

客戶經理

證券、銀行、信託等機構永遠是銷售崗位的需求量較多,分別對應的職位是券商經紀人、客戶經理、信託經理。這類崗位要求能夠維護客戶關係、建立客戶資源,對溝通及客戶管理能力的要求較高,並有績效考核的壓力。

Part 7

外資行的管理培訓生

外資行的校招項目以管培生為主,職位起點也相對較高。管培生的輪崗週期通常為1年半到2年,他們需要進入銀行各部門的前線業務、核心項目、中後臺崗位、職能部門等不同的業務模塊參與實際工作,全面瞭解業務後再確定定崗方向,這類職位多以國內和國際名校的本科或碩士畢業生為主。

Part 8

證券經紀人

證券業的招聘需求與投資市場的熱度有關,比如股市行情好的時候,證券的招聘需求就會更活躍。證券經紀人也是屬於營銷性質的崗位,主要工作內容是客戶開發和服務、證券投資理財產品及業務的推廣,有佣金比例提成。這個崗位會優先考慮那些拿到從業資格或證券經紀人專項資格的人。

Part 9

證券分析員/金融研究員

主要工作是就證券市場、證券價值及變動趨勢進行分析,向投資者或機構發佈研究報告。這類職位要求系統學習過證券分析、金融學等知識的碩士生,最好還了解會計財務、審計知識,且有良好的客戶溝通表達和專業文字能力。而FRM/CFA之類的專業證書會加分不少。

Part 10

風險管理/控制

金融行業即經營風險,風險控制是核心環節。這點在證券業中的表現更明顯,因為券商、基金、期貨等都靠管理風險吃飯。風險管理和證券研究的學歷門檻較高,傾向於金融數學、金融工程、數理統計等專業碩士以上學歷,瞭解金融衍生品定價理論和模型。由於涉及產品設計、流程管理控制,法律知識也最好有所覆蓋。

Part 11

證券/投資項目管理

主要工作內容是進行項目風險評估分析、立項、盡職調查、方案設計、談判等。王建慶認為做投資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一般會考慮從MBA裡找。“本科有理工科背景或某行業背景的MBA學生是最理想的。”

Part 12

投資銀行業務

整體上投資銀行已經離開了暴利時代,業務上需要找到新的盈利點,以大摩為例,它們的戰略是向資產管理方面轉型。同時這也意味著成本的控制需要加強,投行的薪資可能不如之前。而國內受IPO暫停等影響,投行部門的招人需求會有所降低。這類職位對於應屆生的基本要求是國際化視野及英語溝通能力。

Part 13

互聯網金融崛起 人才缺口大

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的人才一般分為四類:“典型”的傳統金融人才、金融產品的研發人才、互聯網技術人才和互聯網運營推廣人才。

目前行業裡急需的三大類人才分別為技術人員、金融人員和運營人員。

如果你是技術黨,最好要懂得PC端研發、移動端研發、產品研發等;

如果你是金融派最好懂得金融產品設計,懂得金融建模、風控,最好還要知道如何進行大數據分析。當然對於一些開展線下業務的平臺而言,具有當地人脈和有經驗的客戶經理也是急缺的;

如果你是運營狗,那麼除了懂得熱點跟風外,還要對金融略懂一二,也要深諳互聯網傳播之道,類似於雷軍、雕爺這種會玩概念會包裝的人,能夠成功吸引眼球的人。

5薪酬水平

金融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在薪酬收入方面差距比較大,這跟學校、導師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塑造、實踐經驗緊密關聯。其中,融資和資本運作、諮詢服務方面,發展前景更廣一些,而且收入也頗豐。月薪少則6000元,多則30000元。如果能進入跨國投行或者埃森哲、麥肯錫等跨國諮詢公司,年薪則大多在20萬左右,還有其他福利。

6全行業就業掃描

金融專業應屆就業率指數:

金融學專業畢業生中,95%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4%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9.6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上。

金融從業行業掃描:

金融專業的學生就業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統 、諮詢行業、證券業、財會、投資銀行、媒體、公共決策或研究部門等,當然也有自主創業者,或者在其他行業從業的。

金融系統方面主要是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各大銀行每年都會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主要分佈情況如下:

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2、銀行業監管機構:中國銀行業監管管理委員會

3、國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4、四大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

5、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渤海銀行

6、城市商業銀行:基本上各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商業銀行

7、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

8、部分外資銀行在華機構,如花旗等。

諮詢行業主要是管理諮詢、營銷諮詢、IT諮詢等諮詢機構及投資銀行等,包括跨國大型諮詢公司如畢博、埃森哲、麥肯錫、波士頓、貝恩、凱捷、羅蘭、貝格、科爾尼、摩立特、德勤、博思、普華永道等,本土知名諮詢公司如北大縱橫、和君創業、新華信、遠卓、漢普、華夏基石、佐佑等。

證券業主要是各類證券公司,如國泰君安、華夏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海通證券、光大證券、華泰證券等。

媒體也是一個不錯的行業,一般而言,對經濟學類學生而言可資選擇的媒體空間還是比較大的,主要集中在財經媒體中,比如證券時報、金融時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中國經營報、財經時報、工商時報、經濟參考報、中國財經報、中國經濟時報、第一財經日報等。

其他諸如一些研究所、政府部門分佈了一些經濟學專業畢業的碩士生,比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大象321


你所說的金融行業太寬泛,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等等都屬於金融行業,加上近些年興起的一些多元金融類公司,像互聯網金融公司,都算是金融行業。

我簡單講講自己的經歷,還有身邊的一些朋友的現狀,或許對你有一些幫助。

我本人是金融類院校科班出身,畢業後先後在基金公司、銀行、互金公司、證券公司工作過,簡單講講各種不同公司的工作環境、工作狀態、收入待遇等等的區別。正規的基金公司相對來說對學歷、專業要求更高一些,你是嚮往基金經理方向發展的話,但是專業度高,和高學歷並不代表你就有高收入,這取決於你們團隊管理的產品所產生的實際收益。如果你是一線的基金銷售人員,對學歷要求相對沒有那麼高,主要的是看你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資源,一般沒有資源的人,做這份工作會比較難,公募基金門檻低,你也沒什麼銷售收入,我主要是講私募基金,以前是100萬的認購門檻,你說普通人有多少人有這個實力,更何況是高風險投資。所以,如果能力強,資源廣的人,收入是不菲的。但是每年因為管理不善,各種問題倒閉的基金公司很多,我本人在的公司就是因為產品和自營產品出現大幅虧損清盤的,公司倒閉。

銀行,有不同的工作崗位,不同的工作崗位具體情況也有差異,商業銀行和五大行又有區別。五大行,給人的確實體驗就是,工作穩定,收入穩定,人際關係複雜,我相信說到這所有人都能理解了吧。我主要想說一下商業銀行,櫃檯,重複性工作,工作比較枯燥和單一,收入也比較固定和穩定。大堂經理,比較辛苦,每天和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處理各種繁瑣的事情,辦理各種各樣的業務,而且有業績指標也任務,壓力會比較大一些,收入比櫃檯會有一些浮動。理財經理,分普通,和高級,主要以服務理財需求的客戶為主,引導客戶購買銀行的理財,基金,紀念幣,紀念鈔,等等,代銷理財,基金,保險,貴金屬等等,只要你服務好,溝通能力強,工作起來也還算輕鬆,收入也相對較高。但是隨著傳統銀行業收各種興起多元金融的衝擊,銀行從業者壓力也越來越大,收入也相對比起以前少了不少,特別是國有幾大行。

證券公司,看你在的是什麼地方的什麼部門工作,不同的工作地點和工作崗位都不一樣。公司總部的部門,那自然要求很高,從學歷到能力,自然收入也很可觀。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不同省市的營業部工作,大的券商營業部相對好一些,能有投研部、財富部、市場部、辦公室等等,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稱呼吧。但是大部分的營業部是沒有那麼多細分的,都是全員營銷的狀態,你的工資收入取決於你能開多少戶,有多少資產,產生多少佣金,壓力會非常的大,每個月都有數不盡的開戶,資產,產品銷售的任務。如果你做的好,那收入也是非常樂觀的。近些年國家慢慢開始放開外資券商的進入,對國內券商還是有衝擊和壓力,而且這個行業自己內部本省競爭就非常大,最後肯定會形成大魚吃小魚的局面。

互金公司,除了在上面做技術,產品,和風控的那些部門,最多的就是一線的營銷人員,門檻低,工作也比較辛苦,壓力也非常大,再加上基本都是私企,對於加班這個事情那是家常便飯。做的不好的,也混不了多長時間,做的好的收入也挺不錯。但是這種公司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就是你得擔心這個公司會不會跑路,只要有重要的項目暴雷,那麼就可能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整個公司都出大問題。心理壓力我覺得比工作壓力更難以讓人承受吧。

至於金融行業是否不行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永遠沒有人說華爾街不行了吧,同樣也永遠沒有會說硅谷不行了吧。


股市複利筆記


我覺得金融行業正在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只是會經歷一些陣痛!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全世界人民再次感受了黑天鵝的威力。

疫情開始在其他國家擴散,全球股市開始大跌。

很多資金在全球轉了一圈,發現如今最值得投資的地方,竟然是最先爆發疫情的中國。

中國雖然最先爆發疫情,但也是最先控制住疫情的。

中國金融市場因為最先經歷了動盪,反而有可能是最先反彈的市場,甚至可能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險地。

未來想財富升值、多賺錢的,還要靠資本市場的產品,比如股票、基金。

原因有三個:

1、國家非常重視資本市場

從最高決策層的角度,金融已經被國家視作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市場戰略是國家戰略。而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的作用,非常關鍵,牽一髮而動全身。

2019年,大家都看到了,政府全力推動科創板,成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創新試驗田。“發展資本市場‘”幾乎是沒有爭議的趨勢。

2、居民財富需要向金融市場轉移

這裡可以借鑑發達國家是怎麼走過來的,因為金融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任何一個國家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都不可能脫離規律。

3、A股資產未來將是全球配置下的核心資產

前面我說過,當下疫情影響全球時,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可能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險地。

而從長期來看,在全球負利率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復甦的發動機,資產競爭優勢明顯。

外資持續流入A股市場,就印證了這一點。

所以對於金融行業未來可期!




文軍的vlog生活


fengcui互金公司,除了在上面做技術,產品,和風控的那些部門,最多的就是一線的營銷人員,門檻低,工作也比較辛苦,壓力也非常大,再加上基本都是私企,對於加班這個事情那是家常便飯。做的不好的,也混不了多長時間,做的好的收入也挺不錯。但是這種公司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就是你得擔心這個公司會不會跑路,只要有重要的項目暴雷,那麼就可能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整個公司都出大問題。心理壓力我覺得比工作壓力更難以讓人承受吧。888999


荷心竹魂


先說回答:是不行了。我十幾年前畢業工作的時候,金融行業絕對是最賺錢的一份工作,當然更早一些還會有諮詢公司或者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還不錯,但是金融仍是當時收入最高,且最有個人價值發揮空間的工作。

其實這幾年很多金融同業早已經發現互聯網等行業從收入上開始超越金融。更甚者Fintech的發展,讓it行業的人直接開始搶佔金融行業的職位與空間。

當然從歷史的角度看,也要接受現實,要知道幾十年前即使在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從業者也是普通薪酬,而且社會地位欠佳。金融行業拽起來也就是這幾十年裡伴隨著新的經濟模式,新的金融模式發展起來的,大家看到了金融行業的繁榮,更要警惕,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催發金融繁榮的,可能只是一次短暫不足百年的貨幣試驗。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的利率在幾十年裡一跌再跌,每次危機後利率創新低,如今全球大半個身子其實已經陷入了負利率,這對我們每個金融從業者意味著什麼,對每個使用現金的普通人意味著什麼呢。我不是陰謀論者,但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經驗教訓。

更為直接的是,國內政策的轉向:金融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為國民經濟提供了資本和資金,但現在這些年的一些做法,讓金融已經遠遠超過了此前服務國民經濟的範疇,政策對我們的壓制,也是讓大家迴歸那個初心,這可能給從業者帶來相當長的壓力。

當然,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週期,不知道下次繁榮是何時,但是如果每個從業者足夠努力,機會總是有的,看著每年那麼多新畢業入行的年輕人,他們的素質與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眼睛先睡了


目前給人的感覺是這樣的,尤其是這兩年來,不論公募還是私募,p2p,暴雷跑路的越來越多,甚至保險行業,都在收攏整頓。除卻銀行、券商保險,其他金融行業不論創業者還是從業者都是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金融行業是個很特殊的行業,很容易踩紅線。(近兩年進去包吃包住太多了)

目前情況來看國內金融行業處於轉性階段,將整個行業不斷合法化、規範化。近十年來,金融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得各類的金融平臺遍地開花,比如各種交易所,貴金屬的、原油的、文玩的、還有各種虛擬貨幣。14年起,p2p、小額貸款迅速發展,這樣就會造成有些人混水摸魚、從業人員參差不齊。有名的像E租寶、大大集團、善林金融等等,貸款就不用說了國內有幾個沒有接到過貸款電話?他們瘋狂到什麼地步?貴金屬交易所,全國上千家,E租寶一年多聚集五百多億,善林金七百多億,在加上各種不正規的小額貸款,什麼砍頭貸、校園裸貸等等。這些所謂的金融平臺害人害己,必須要整頓規範。

所以說,頭兩年所謂的金融熱,很多都是假像,發展過快必須要調控,這樣整個行業才能健康有序的發現,給創業者、從業者一個安全、有發展的成長空間,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