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地的壓歲錢給多少比較合適?

我就看你吹


過去每家都有十個八個的孩子,到了過年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當長輩的都會把事先準備好的紅包拿出來,孩子們排著長長的隊伍,期待著拿到紅包後的喜悅,沒人在乎有多少錢,期待的是一種幸福,期待得是新的一年能夠平安。

壓歲錢,本是一種習俗,由長輩送給晚輩,可以驅邪保平安,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關懷。而現如今,壓歲錢卻成了一種禮節,你不送代表沒禮貌,這裡包含著無奈與壓力。

既然是祝福、是傳統,就該摒棄現有的思想,當今社會的發展,摒棄了很多傳統的東西,也讓很多習俗變了味道,最嚴重的莫過於結婚禮金了。為什麼好好的傳統傳承到我們這代人卻變了味道呢?值得深思。只有每個人的思想都轉變,才能更好的傳承傳統。



END


看客INSIGHT


獲得壓歲錢是每年除夕夜小孩子們都非常期待的!

壓歲錢始於古代“守祟”的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祟”的妖怪,他每年除夕夜這天都會出來專門摸睡著小孩的腦袋,被摸過的小孩都會發燒說夢話,最後變成傻子。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所以除夕夜整夜不睡,也就睡我們常常在除夕夜做的“守祟”。

記得90年代在我們老家農村,每年除夕夜,我和哥哥還有其他堂兄弟們都會“拉幫結派”挨家挨戶去親戚長輩家裡磕頭要壓歲錢,那是因為小孩多,長輩們每人給1元到5元也就打發了,有時候有家庭條件好的親戚來家裡,也會給10元、20元、50元的。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本人生活在三線城市,現在也結婚了,到了自己給小朋友壓歲錢的年齡,對於自己兄弟姐妹的孩子和媳婦孃家的孩子,關係好的都是200元到500不等,其他關係淡一點的都是100元,少於100現在也都感覺拿不出手。

所有說,壓歲錢給多少,一個取決於自己的經濟能力,一個看和小孩家人的關係。


秉持正義說樓市


老家內蒙一個縣城。

一般基數200。

我們在外面打拼多年,不說過的有多好,但是比家裡那些親戚們掙的怎麼也多一點。所以,一般回老家,那些親戚給我們孩子,也有100的,也有200的,300的,我一般最少在這個基礎上加上100,或者200,給他們的孩子。最樸實的想法,就是讓他們感覺別吃虧。畢竟,我們掙錢相對於他們來說,容易一點。

我母親,五個孩子,孫輩們,母親也是給他們每人300,上次我給她打電話,她說,把壓歲錢都準備好了,都是攢的新錢,言語之外,滿是期盼。

春節了,回去了,也就是一樂呵,壓歲錢多少都不會計較,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定,只是圖一個其樂融融而已。



哲哲的小屋


其他地方不瞭解 說說我家的情況。

座標北京。

我女兒今年十八歲,壓歲錢從最早的一百、兩百,當年最高的給過五百。

後來慢慢漲了,一般是一千、兩千,最高的三千。

我老公在大家庭中最小,所以我們不用給別人。

這兩年親戚中有了第三代,我們給五百,因為是雙胞胎,所以給一千。


60後文藝女青年


我一直認為給壓歲錢,並不是以多少來衡量的,而是體現給對孩子的愛。

在我們老家湖南那邊一般的壓歲錢是200到500之間吧。一般來說,你給直系親屬的孩子大概就是500塊錢左右。如果說給表哥表姐的孩子可能也就200 300不等。

同學之間給孩子壓歲錢也有的,有些是送禮物,有些是買吃的。有個同學,每次看見我的小孩都給他400塊錢壓歲錢。我想他認為是這個數字非常的吉利,跟那個音樂裡的發同音,所以他給這個數字不僅僅是對孩子的一份愛,而且寄託了美好的心願。

嗯,廣州那邊喜歡八字認為八是非常吉利的數字,所以在廣州那邊出現了很多壓歲錢都帶“8”。800 ¥88 ¥8等等,他們那邊提倡小紅包,只要碰到小孩就給一個紅包,可能金額並不大,只是過年的一個喜慶或者相互祝願的意思。

紅包有的時候也被用作一個人際交往的渠道,或者你去跟一個重要的人送禮並不合適,但是通過給孩子壓歲錢,這個方法就很容易讓人接受,順理成章。

我覺得紅包是要給的,畢竟是過年吧,也是對孩子新年的美好願望,但是金額,以自己能夠支出或者他人能夠接受的比較好,不要盲目地把紅包這個美好的事情作為一種炫耀、攀比的手段。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孩子們健康成長。[玫瑰][玫瑰][玫瑰]


小麵包姐姐


一般基數200。

我們在外面打拼多年,不說過的有多好,但是比家裡那些親戚們掙的怎麼也多一點。所以,一般回老家,那些親戚給我們孩子,也有100的,也有200的,300的,我一般最少在這個基礎上加上100,或者200,給他們的孩子。最樸實的想法,就是讓他們感覺別吃虧。畢竟,我們掙錢相對於他們來說,容易一點。

我母親,五個孩子,孫輩們,母親也是給他們每人300,上次我給她打電話,她說,把壓歲錢都準備好了,都是攢的新錢,言語之外,滿是期盼。

春節了,回去了,也就是一樂呵,壓歲錢多少都不會計較,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定,只是圖一個其樂融融而已。


等我說愛223293405


過年了就怕走親戚[摳鼻]誰家都有兩三個孩子,身上不帶一萬塊錢都不敢去[摳鼻]你自己就一個孩子都是實在親戚[贊]人家給你的孩子200塊錢,你得掏出600塊錢,裡外裡你還是吃虧了[摳鼻]看著不多,走一次親戚少了5000塊錢[摳鼻]不是給不起是真的給不起啊[摳鼻]現在200塊錢都拿不出手了[摳鼻]咋整啊?人家熱情讓你去[摳鼻]你不掏錢不像話[摳鼻]小孩子盼過年[呲牙]大人怕過年[摳鼻]


地三鮮


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做厭勝錢,長輩送給晚輩的壓歲錢,用意有兩個,第一種用紅線把鑄成的錢幣串起來,掛在身上用做玩賞。第二種用於避邪去魔,其用意是希望晚輩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快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壓歲錢是每年照送不誤,但是數目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小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收到最多的壓歲錢,是硬幣伍角,而現在伍十元,送給孩子們都感覺到少了,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所以我認為春節時送壓歲錢,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送多送少由自己來決定,不可盲目的跟風,心意到了就行,人常說,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壓歲錢給孩子送的過多,可以助長孩子不勞而獲得心裡,在一九年舂節過後,我的小孫子認為壓歲錢是自己的,為此還和自己的媽媽發生一點點的不愉快,當時我的兒媳婦對孫子說,你的壓歲錢要交幼兒園的費用,否則就上不了幼兒園,孫子雖然不情願,但還是勉強的答應了,所以我認為,長輩送給孩子的壓歲錢,如何管理是一個關健性的問題,首先告訴孩子收到的壓歲錢,是所有長輩對自己的一份愛,要珍惜這樣的愛,長輩送給的壓歲錢,是長輩辛苦賺來的,要用在該用的地方,比如買書,學一技之長,再者告訴孩子,要學會感恩,只有好好的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才能回報這些愛自己的長輩,滴水之恩,定會湧泉相報,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程蜜花


在我們四川、瀘州這邊,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多多少少都有人給,也沒有什麼人在乎這些,只是一個心意,一種精神寄託,希望孩子們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開心活潑的成長。應該沒有給多給少,合適不合適的說法。

每逢春節,大家都是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給點壓歲錢給孩子們,讓他們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讓他們買自己喜歡的玩具。看見他們買到心愛的東西以後,臉上顯露出純真和滿足的笑容。或許會讓你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一段段一幕幕彷彿就在昨天。

當然,我們中國地域廣闊,人文地理風俗各不相同,壓歲錢的給多給少各有千秋,全評一份心意。

我個人認為,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經濟和金錢也不像當年緊迫,只要大家吃點苦,錢也不是那麼難賺,賺得或多或少,肯定等等不一,反正不會餓著,不會凍著。

不管我們生活在農村或者城市,不管我們是窮人還是富人,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全評我們自己的心情,沒有道德綁架,沒有虛情假意,大傢伙都是圖個高高興興,開開心心[比心][比心][比心]





百事笑為先


廣東,20-200之間

小的孩子給20或是50元(以前五元十元都有,不過現在基本20元起步。

大的給50到100元

侄子侄女之類100-200元

老人200起

父母看經濟能力千起

有朋友開玩笑說他們過年一個紅包給我們那裡可以發,全家族了。就服廣東的紅包才叫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