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的思想就是有地就有吃的老思想,該怎樣做出改變?

發現周邊有趣的事情


我也是農村人,我認為農村人的思想早就改變了,要不然早就困死了,何談脫貧致富。

現在的農村,不是光靠土地就能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遠的我就不說了,就說剛包產到戶那時,農村雖有土地,但農民還是很困難,連飯都吃不飽。後來土地承包到戶,農村才解決了溫飽,農民才有了飯吃。那時人人種糧,糧價又高,農民不愁錢花。

後來,物價逐漸上漲,農資更是水漲船高,而糧價持續低迷,農民的收入大打折扣。農民在無錢可賺,無錢可花的情況下,只有改變有地就有飯吃的老思想,放棄土地,外岀打工。

如今的農村,到處是荒蕪的土地,只有少數老人還在辛勤勞作,年輕人都打工掙錢了。


歡歡澤澤575


農村人的老思想觀念沒有錯!

為什麼總是想改變農村人的思想觀念呢!

民以食為天,什麼時候不吃不喝了,再說改變農村人的思想觀念吧!

國家每年的第一個文件就是鼓勵農村人!

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發展起來的 ,農村人靠土地的思想,促進了國家快速發展!

中國人幾千年以農耕為主,現在工業發展為農村人提供了方便!農民現在也有了農用機械。機械為農村人帶來了效益!

土地不辜負種地人,只要下功夫就有吃喝!

現在武漢疫情期間,農村人送來了新鮮的蔬菜!全國人民都支援武漢,武漢勝利就是全國勝利!沒有老農民的老思想就沒有吃喝!

不要總是覺得自己比農村人智商高,農村人的智商一點也不少!試一試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吧 ,想明白了就不會再想改變農村人的老思想觀念了!

我是春韻劉姥姥:勤勞的農村人,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祈盼著今年又是豐收年!

2020.3.11.


春韻劉姥姥


是農村人的思想就是有土地,農民種地,地出糧食,生活就有保障供給,這老思想是對的,農民就是離不開地,民與食為天,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村想要改變農民的思想有點難度,農民說我哪兒去不掉,去了那兒我不適應生活環境,在農村祖祖輩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種田習慣了,自由自在接地氣的生活習慣了,農村是安身之地,希望在田野上,想要改變當然有可能,現在黨中央也對加強農村建設發展工作非常重視,鼓勵農民多種糧食,鼓勵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回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貢獻,農村形勢的發展工作一步一步走,邁開第一步是保留一部分土地給農民種糧食,還有一部分加強菜藍子工程,邁開第二步是讓騰出的土地種上綠化,成為農村的自然環保的生態綠園,利用溝溝渠渠不實用的用土填平,建設成一排排.一幢幢的青磚綠瓦的平房,讓農民住進過上好日子,體現我們黨的好政策,好方針,把農民放在心裡,體現了社會主義農村建設發展的優越性,這就是我們所改變農民思想的重要性,是我們新時代的需求,讓農民也走向富裕的康壯大道。


北國風光128134065


我覺得農村人的思想是對的:“民以食為天”。土地丟不得。“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試想全國農民都不種地了,糧食從哪裡來?農村家裡不庫存糧食,遇到災年、荒年怎麼辦?經濟發展是曲線前行的,農民打工畢竟不是固定工作,拿的也不是固定工資。得兩手抓,一手抓掙錢,一手抓種田。這次冠狀病毒疫情就提醒大家:不能出門打工,有糧食起碼生活有保障。



漢江庸叟


看見你的提問感覺不管那個國家的農民都是這種思想,農民離不開土地,因為現在的科學還沒有這脫離土地的環境下大面積大生產糧食蔬菜和水果。吃食依然是天賜的,不是人的創造。想改變這種思想除非科學造出糧食,在不用好吃的東西為原材料的情況下。也許有些聰明人會說有錢什麼糧食買不著,可這種思想關鍵時刻會不靈的。


過兩天1963


農村人一般都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有幾畝地種著,有吃有穿就知足了,其實不然,要發展,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在這幾畝地上做文章,搞些特色農業,如:搞養殖業,種大棚菜,林果業等,都是可大有作為的。


老農李作民


咦?為什麼是老思想,為什麼就要改變?

東方智慧,特別強調人跟土地跟自然的關係,裡面蘊含著樸素的可持續發展思想。西方,尤其是美國,兩百多年就耗盡土地肥力。而東方,四千年的農夫,在這塊並不豐美的土地上可持續耕耘和養活了那麼多人口。這恰恰是現在西方不得不掉過頭來向我們學習的。很多西方的現代環保理念都需要重新去定義先進與落後,重新認識和學習東方。我們為什麼反而要改?看現在西方興起的“活力農耕”、“有機農業”不就是我們的傳統農業嗎?

照顧好土地,有地就有吃。照顧好農村,發展好農業,中國才有穩定的根本,中國的文化也才有根。

可以參看《四千年農夫》和《去依附》。


田老大camp1


農村人都是農民,幾千年來靠土地為生,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說有地就有吃是相當正確的,只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是生產力的發展,改變了勞動人民的勞動強度,解放了勞動力。


用戶203586192856


有了地就就有了吃的這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認識。農村人這種認識很質樸,為什麼要去改變?更需要的是輔助他們,讓他們更加安心,更快更省更高效率地種地,讓種地這職業更有社會地位。這才是正道


逝去的孤煙


不是老思想說法,生活過得去,終是有地好,子孫後代都有吃,不管你怎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