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駐學校的“工代表”喜歡別人叫他“師傅”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油田子弟學校領導層有兩個重要角色,一個是“工代表”,另一個是“軍代表。”只有他們與校長一樣分別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同學們平時很少看見他們,每當學校有重大活動和集會時,就能看見他們與校長在一起,他們在大會上講話的時間比校長講的還要長。

多年以後回頭看才知道這是特殊時期存在的特殊現象。

進駐學校的“工代表”喜歡別人叫他“師傅”

“工宣隊”是特殊時期“工人宣傳隊”的簡稱。與執行相同任務的由解放軍幹部、戰士組成的軍宣隊一起,曾被派往城市大、中、小學領導工作,“工代表”和“軍代表”是“工宣隊”和“軍宣隊”長期派駐學校的人員。

“工宣隊”、“軍宣隊”於1968年7月開始進駐北京地區的大專院校。要求各地要仿照北京的辦法,分期分批進入各學校,把大中城市的大、中、小學管起來。此後9年間,中國大、中城市的學校均由工宣隊、軍宣隊領導。1977年11月“工宣隊”、“軍宣隊”全部撤出學校,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組織上要求選派的“工代表”成員必須是產業工人(家庭出身好)、黨員、有文化,在學校以政治領導為主,“不要陷於行政事務”。工資、人事關係仍在原單位。工宣隊進校後,參加學校領導教育革命,參與備課、教學。由於有工宣隊,方便了以後開始的廠校掛鉤、開門辦學和學工、學農活動。

“軍代表”是組織上直接安排的現役軍人擔任,平時不穿軍裝,集會或者重大活動時才穿上兩個紅領章,頭戴紅五星的軍裝,學校的“軍訓”活動幾乎都是“軍代表”組織安排的。

同學們只有在學工、學軍活動中與“工代表”和“軍代表”經常接觸,同學們都是懷著崇敬的心情聆聽“代表”的教誨,老師們在這個時間也會顯得積極主動。

進駐學校的“工代表”喜歡別人叫他“師傅”

“工代表”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個子不高,經常穿著工作服來學校,老師都稱呼他為“李師傅”。

那個時期“師傅”的稱呼是對別人的尊敬,“師傅”的地位很高,企業招工通常都是召學徒工,所以參加工作都是學徒工級別,要跟隨師傅學習三年,經過考察符合標準了才能轉為正式工。

那個時候企業裡,普遍受到人們尊敬的老工人才能稱為師傅,單位領導不喜歡別人在姓名後加上職務,反而喜歡聽別人稱呼“師傅”,這與現在的觀念不一樣。

比如:一個單位領導姓李的廠長,人們稱呼“李廠長”,這個領導會覺得彆扭,會以為不親切,如果下屬稱呼他為“李師傅”,這個領導會認為下屬非常尊敬他,會很高興。

一次學校開展學工活動,學校的“工代表”帶領同學們參觀保養廠,同學們來到設備維修車間,看到許多從未見到的機器設備非常興奮,來到運轉的車床邊看工人在加工配件,堅硬的鋼鐵在車床上如同豆腐一樣被切削,同學們覺得非常神奇。

“工代表”看見同學們圍在車床駐足觀看,連忙過來提醒同學們注意安全,操作機床的工人聽見“工代表”的聲音急忙停下手中的活打招呼:“李師傅來了,好長時間不見了,這些同學對車床這麼感興趣,還是你來介紹一下吧。”

進駐學校的“工代表”喜歡別人叫他“師傅”

“工代表”也沒推辭,讓同學們集中在一起,親自操作機床,邊加工機件邊講解,同學們聽得仔細,“工代表”講得認真,參觀車間的大部分時間都成為“工代表”的現場操作了。

看著同學驚訝的表情,操作機床的工人說:“你們的工代表以前是我們保養廠的廠長,車間有十幾個工人都是他帶出來的徒弟,由於身體原因組織上安排去學校工作,你們都是工人的後代,聽李師傅的教導一定會有收穫。”

通過這次活動,加深了同學們對自己父母工作性質的認識,知道了自己是工人階級的後代。同學們想起“工代表”李師傅在學工動員會上說的話:“工人階級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工人們辛勤工作為祖國創造了巨大財富,同學們長大後要利用學習的知識接過父輩的接力棒,要為祖國建設創造出更大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