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袁紹家族為什麼強大?

駐足小站看歷史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自漢武帝以來,漢朝的官員選拔機制是孝廉制,孝廉的意思是“孝順尊長,廉能正直”。孝廉制是士族之間相互推薦,這樣勢必造成百姓不能夠參與官員選拔,權力像士族階級集中,形成門閥。

然後,咱們看看袁紹的家族,原來就是士族階級,在和別的士族相互推薦中逐漸強大起來。上面四代人都做到了三公的位置,可謂位極人臣。

這樣袁紹家族已經不再是推薦孝廉的名仕了,而是對被推薦的人進行篩選任命,可見權力之大。所謂“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就是這麼形成的。

總之,袁紹的家族得以變得如此強大正是得益於孝廉制,由這樣的家族把持朝政正是漢朝逐漸衰落的原因。


中原一條蟲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袁紹確實很強大,因為袁紹有四世三公的名望,三公是漢朝自皇帝以下權利最大的職位,分別掌管軍隊,官吏,和錢糧的。而袁紹家族往上數三輩都擔任過三公的職務,所以袁紹有名氣,當時很多人才都投靠過袁紹,曹操手下的郭嘉和荀彧都是從袁紹那裡跳槽到曹操的身邊的,因為他們都看出袁紹是成不了氣候的人主。

其實袁紹比他的父輩祖輩都做的好,他的父輩祖輩只是在朝廷做官,而袁紹卻把父輩留下的基礎發展壯大,組成了自己的勢力,成為割據的諸侯,這是袁紹有本事的地方,袁紹也確實愛才,但也妒才,他知道什麼人是人才,但是他卻不喜歡別人比自己出風頭,比自己有本事,這才是袁紹最終失敗的原因。袁紹官渡之戰大敗可以說是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

官渡之戰是一場當年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戰爭,發動者是四世三公的袁紹,而曹操當時還沒有擺脫醃宦之後的名聲,可以說是袁紹佔據了名聲上的優勢,但是最終袁紹失敗的原因卻很多

1袁紹沒有正義的旗幟(因為當時漢獻帝已經被曹操迎奉到了許昌,所以是攻擊朝廷,沒有政治優勢)

2袁紹沒有識人之明,派了一個醉鬼去守護全軍的命脈(淳于瓊,嗜好喝酒,守護糧草爛醉如泥)

3袁紹不納忠言(田豐和沮授曾經諫言不要發動官渡之戰,時機不成熟,袁紹沒有采納)

4袁紹剛愎自用(許攸曾經獻計奇襲許昌,曹操不戰自潰,袁紹沒有采納)

5袁紹沒有軍事才能(得知曹操奇襲烏巢之後,不聽張合急救烏巢之言,聽信郭圖攻擊官渡,導致烏巢失守)

6袁紹手下窩裡鬥(官渡之戰大敗後,逢紀害怕袁紹重新重用田豐,在袁紹面前打小報告,導致田豐含恨而死)

袁紹失敗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兩個方面,政治不佔優勢,沒有正義的旗幟,和袁紹指揮上的失誤

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可以說是運氣加上曹操的果斷和大氣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僵持的時候,沒有糧食了,估計也就最多還有一個月的飯吃,可以說沒有許攸的投降就沒有後來的魏國了,而曹操聽說許攸來投降的時候光著腳就往外跑,袁紹絕對不會這麼做,這是曹操比袁紹高明的地方

聽了許攸奇襲烏巢的計謀之後,曹操沒有猶豫,馬上採納,並且親自帶兵前去,這是一個為人上著所必須具備的胸襟,因為許攸剛剛投降,曹操不知道是不是騙他去送死,但是曹操沒有懷疑沒有猶豫,這也是他比袁紹強的地方

官渡之戰勝利之後,曹操繳獲了袁紹軍帳中大量的書籍和古玩,(袁紹打仗帶著古玩)曹操發現有一堆手下人和袁紹來往的書信,當時很多將領都勸曹操把這些人清理出來懲罰,曹操把手下都招來,書信一封不拆,全部當眾焚燬。這也是曹操比袁紹高明的地方,在當時這份胸襟,不管是不是曹操裝模作樣,比得上曹操胸襟的不會超過五個手指頭的人數

說曹操後來篡漢,曹操其實沒有,他兒子篡的,因為曹操清楚天下至少一半的人還是心裡向著漢朝,這也是曹操比袁紹和袁術強的地方,曹操掌握了實權,卻不去動漢獻帝的位置,這是梟雄的本質,袁紹比他差的很遠

曹操因為沒有名聲,所以前期很多士族人才都不來投靠曹操,曹操的將領十個有一半是敵方投降過來的,還有一半是曹操從軍隊裡的小兵提拔上來的,比如於禁,于禁就是被曹操從一個小兵提拔起來後期擔任都督的將領,曹操贊其:大將之才。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好身體,同時也祝大家在自媒體行業有一個好的發展,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公子靈均


四世三公

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就是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國運行起來的那些毛細血管卻都在官員系統手中的。

每有外戚一得勢,普遍的做法是將要緊部位換上自己人。

比如內朝的尚書令、中常侍,比如禁軍的虎賁中郎將,這都是關鍵崗位。

袁隗作為大族長,太傅參錄尚書事,官員系統二把手。

袁紹、袁術分別在禁軍中擔任極其重要的崗位。

當時外戚的掌權人是大將軍何進,而袁家此時“是“何進的人。反正何進是這麼認為的。所以袁家在這屆政府中的根很深入。

他老袁家在自己“四世三公”的第四、五世時,開始走上了政治結構上的最高峰。

與此同時,他家的朋黨在這四世三公的奮鬥過程中也編織了極其龐大的人脈關係網。



左文右史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在東漢帝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士族集團的代表家族,也是門生故吏遍及天下的家族。

當時採取察舉制度選拔官員,所以選官的權力都落在了現有官員手裡。袁家人不僅通過關係選拔自己家族的子嗣為官,而且也選拔了一大批其他家族的子嗣為官。

從袁安開始,一直到袁紹一這代,他們家族上百年來,為東漢王朝選拔的官員不計其數。這些官員都認為袁家是他們的師門,所以袁家自然是名聲顯赫了。

01袁紹是袁逢的兒子,袁成的嗣子。

所謂嗣子,其實就是過繼來的孩子。因為自己家裡沒有兒子繼承香火,所以就從親屬中選一個侄兒作為自己的兒子,袁成就是這麼幹的,弟弟袁逢的兒子袁紹成為了袁成的嗣子。

袁成的一生沒有什麼成就,只做到了左中郎將的官職。不過他有一個厲害的父親和兩個厲害的弟弟。

  1. 袁成的父親袁湯,官至司徒、太尉,這已經是三公的職位了,主要掌管民務和軍務。據說他活了86歲,生了12個兒子。
  2. 袁成的弟弟袁逢,也就是袁紹的生父,官至太僕卿、司空以及執金吾。掌管京城軍務,位居三公,是真正有實權的人。
  3. 袁成的另外一個弟弟袁隗比袁逢更早成為三公之一,歷任漢朝太尉、太傅等職位。不過因為袁紹和袁術反叛董卓,結果被董卓殺害全家。

由此可見,袁紹的生父和叔叔全都是三公之一,而袁紹的爺爺也是三公之一。三公是東漢朝廷臣子中最高的官職,可見袁家在東漢的權勢有多大。

同樣作為袁逢的兒子,袁紹相比較而言,就沒有袁術那麼有面子。為什麼呢?雖然從名義上來說,袁紹是袁術的哥哥。

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時舉明經,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傳良學。為人嚴重有威,見敬於州里。初為縣功曹,奉檄詣從事,從事因安致書於令。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辭不肯受,從事懼然而止。後舉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愛之。---《後漢書》

實際上袁紹是袁逢的小妾所生,而袁術則是袁逢的正妻所生。過去庶子不僅分不到家產,而且要給嫡子做奴僕,可見袁紹在袁家的地位。

好在後來袁紹成為了袁成的嗣子,這一變化,徹底改變了袁紹的一生。因為袁紹成了袁成的嫡子,也就成為了袁術正兒八經的堂兄。也就具備了瓜分爺爺袁湯遺產的資格了。

02袁紹的先祖袁安,是袁家創業的第一代掌門人。

袁紹的爺爺袁湯,位居三公。那麼他的這一職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嗎?其實從他的家世中,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袁湯的爺爺袁安,那是東漢非常著名的人物。袁安出身不高,雖然沒有做官的先輩,但是世代都是讀書人。

袁安也不例外,從小飽讀詩書,早就成為了小有名氣的人物。因為學識出眾,所以袁安被提拔為成武縣令。

  1. 我們所熟知的袁安困雪其實就是他的故事,當時袁安還沒有做官,在洛陽求學。這一年冬天下了大雪,洛陽令前去看袁安。
  2. 他發現袁安家的院子裡雪非常深,所以就讓人掃開了一條路,走進了袁安家裡。這個時候洛陽令發現袁安正躺在床上凍得發抖。
  3. 洛陽令非常不解地問袁安,為什麼飢寒交迫,還不求助其他親戚呢?袁安無奈地兩手一攤,本身大家日子都不好過,又是大雪天,怎麼好意思叨擾人家呢?

由此可見,袁安是一位德才兼備的人才。所以洛陽令便舉薦他為孝廉,這當然是故事,並不能成為袁安走上仕途的根據,不過可以看得出,當時的袁家還沒有發達起來。

袁安做官十分正直公正,周圍的同事對他都很敬重。因為這個人做事的時候一絲不苟,做人又非常正直,腦子裡又都是學問,實在是挑不出他的什麼毛病來。

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後兄車騎將軍憲北擊匈奴,安與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詣朝堂上書諫,以為匈奴不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損費國用,徼功萬里,非社稷之計。書連上輒寢。宋由懼,遂不敢復署議,而諸卿稍自引止。唯安獨與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爭者十上。太后不聽,眾皆為之危懼,安正色自若。---《後漢書》

袁安曾經多次阻止朝廷攻打匈奴,即使後來都以失敗而告終,不過因為攻打匈奴失利,也使得袁安名聲大振,此後袁安歷任司空、司徒等三公官職。

漢和帝初年,朝中外戚主政。袁安也只能哀嘆不已,這是東漢王朝的頑疾,根本無法真正得到治理。不過袁安始終在為漢和帝爭取權力,可惜他沒有看到漢和帝親政的那一天就去世了。

03袁安的兒子、孫子都成為了東漢三公。

袁安從貧寒之中崛起,成為了袁家第一代三公人物,此後袁家便發達了起來。袁安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袁裳、袁京以及袁敞。

  1. 其中袁裳是袁安的大兒子,被漢和帝任命為郎官,官至車騎都尉。這是袁安最早被提拔上來的兒子,並沒有位居三公。
  2. 袁京是袁安的二兒子,也是最特別的一個兒子。他非常討厭做官的生活,所以跑到山裡隱居起來了,他也是袁湯的父親。
  3. 袁敞是袁安的三兒子,他繼承父親的遺志,在朝中做官。因為父親的關係,做到了太子舍人的官位,後來更是官至司空,位居三公,可惜他不屈服於外戚力量,最終被逼自殺。

這三個人是袁家發達的第二代人,其中只有袁敞做到了三公的位置。而袁敞的後人,並沒有什麼太大出息。

不過袁家這麼多子孫在朝中做官,家族規模早就已經佈局好了,這也為後來袁京的幾個兒子鋪好了路。

袁京的長子袁彭,因為父親的關係,做到了光祿勳、議郎的職位。而袁京的二兒子袁湯則做到了司徒、太尉的職位,甚至被封為安國亭侯。

安與任隗奏,以為“光武招懷南虜,非謂可永安內地,正以權時之算,可得捍禦北狄故也。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單于反其北庭,並領降眾,無緣復更立阿佟,以增國費”。宗正劉方、大司農尹睦同安議。事奏,未以時定。---《後漢書》

袁湯也就是袁紹和袁術的爺爺,也是袁家發展到了巔峰時期的重要人物。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袁家的四世三公,並不是一脈相承。

袁安到袁敞這就斷了,袁京沒有位居三公,不過他的兒子袁湯繼承了爺爺和叔叔的遺志,成為東漢三公。

總結:所謂四世三公,其實就是一張龐大的關係網。

袁家四世三公,聽起來是非常厲害。不過我們仔細想一想,其實就能明白,袁家之所以如此發達,是因為鑽了制度的空子。

官位哪有什麼世襲制度呢?東漢時期官位,一般都是舉孝廉得來的。如果通過正規渠道,袁家的子孫難道能個個入選嗎?當然不能。

所以不要鼓吹袁家的子孫有多麼忠義廉潔,如果果真每一個都是清廉的好官,那麼他們家就不會創造出四世三公的格局了。

舉孝廉選拔官員,本身就有漏洞。最初官員都推薦自己家的子孫為孝廉。後來為了隱蔽一點,就是互相推薦。

你推薦我的兒子,我推薦他的兒子,他再推薦你的兒子。這樣一來,大家都能夠做官,這也就是東漢時期貴族世家壟斷官場的重要原因。難怪袁京不願為官,寧可隱居深山了。


江湖小曉生


一、袁氏基本概況

不管是在真實歷史中,還是演義小說中,袁紹都是“四世三公”出身,正因為這個出身,連董卓都不敢輕易得罪袁氏一族。袁紹宗族有多牛呢?真實歷史上,董卓讓袁紹跟著自己混,袁紹直接頂了他一句:天下健者,豈惟董公(天下強大的人,難道只有董公),然後就揚長而去,一點也不給專權的董卓面子。

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三國志·袁紹傳》無奈之下董卓只好把袁紹封了一個渤海太守來拉攏他,當時袁家勢力有多大呢?《三國志》形容說: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想必“權傾天下”四個字已經說明了一切。袁紹家族乃是“四世三公”出身,那麼這個“四世三公”究竟有多厲害,連董卓都要妥協?

二、何為四世三公?

“四世”跟官沒關係,指的是輩分。袁紹的高祖父袁安由於很有才華,受到了漢明帝和漢章帝的器重,而其後他的兒子、孫子和曾孫也都受皇帝的器重,先後出任宰相級別的高官。所以袁紹口中的“四世”,指的是他的父親、爺爺、曾祖、高祖四代人。

三、“三公”才是官職稱謂

在秦朝和西漢,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個職務都相當於宰相。到了東漢,三公的稱呼和權力有所變化,變成了太尉、司徒和司空。權力也遠不如秦朝和西漢大。不過當時三公的政治地位仍然很高,還是名義上的宰相。“四世三公”連起來解釋的意思就是:某家族連著四輩都有人當到了三公級別的高官。所以“四世三公”並不是單指多大的官,而是說某個家族很厲害,連續幾代人都擔任過宰相。這個家族在朝廷中積累了非常大的政治影響力和人脈關係網。

四、“四世三公”家族影響力

所有的四世三公家族,影響力都很大。因為只要某人擔任三公,他的門生故吏就會傍在他身邊,形成巨大的勢力和網絡。比如東漢時期的外戚竇憲,他在朝內也就混了十多年時間而已,結果就是“掾屬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你想想四世三公,連續近百年都有人在朝內擔任宰相,這個家族關係網絡得有多大呢?

當時一群官員見面嘮嗑,見面攀關係,你老家是哪的啊?你啥時候當官的啊,你家恩師是誰啊?結果聊了一溜夠,可能全都是師兄弟。因為他們的恩師可能都是一個家族,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所以只要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在朝廷內的政治影響力都不可能低。不過雖然“四世三公”家族的影響力很大,但是實際權力未必很大。通常觀點認為,東漢朝廷由士族官僚、外戚和宦官三大支柱組成。而由於外朝不如內朝受信任,所以士族官僚相對不重要,其權力遠不如外戚和太監大。

也就是說在東漢中後期,國家各項工作的決策權和軍權,掌握在太監和外戚手中,他們相互爭權。士族雖然也很重要,擔負著整個帝國正常運行的政務權。但相比之下,士族的權力沒有太監和外戚大。

所以東漢時期的四世三公家族,固然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但要論實權,卻遠不如太監和外戚大。比如弘農楊氏就是典型。

弘農楊氏也是四世三公家族,楊震,楊彪等四代人都擔任過三公級別的高官。但是漢靈帝死後,楊家混的就很一般,遠不如袁氏家族混的好。楊彪的兒子楊修僅僅只是曹操的主簿,而袁紹和袁術,都是手握十萬甲兵的大軍閥。

汝南袁氏並非一般的“四世三公”家族。同樣都是四世三公,為什麼楊家人混的就很一般,袁家人就混得風生水起呢?因為袁紹家族很會經營,他們不僅僅是士族代表,其與外戚的關係也很不錯。當時的外戚只要一得勢,普遍的做法是將要重要職務換上自己人。





以色列文化你知多少


一個是家族原因。家族幾代人的努力使袁家勢力根深蒂固。

二是袁紹個人,自己也有一定的能力。

三是當時的不少謀士,在天下未分明前,投靠了袁紹,幫助袁紹迅速發展壯大

在東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很多大的氏族,他們世代為官,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資源,與外戚,宦官,一起分享了全國的權利。當時比如楊震,楊彪的楊氏,三世三公,還有許氏(許攸,許邵),荀氏(荀氏八龍,荀攸,荀彧,荀諶),最出名的就是袁氏,四世三公,一個家族,連續四代都有人身居三公的高位。得有多少門生故吏,多少舊部,袁紹雖然是庶子,但是被過繼給自己的伯父,成了袁家的嫡子,而袁術雖然是嫡子,但是他的父親不是家族的嫡子,所以整個家族應該被袁紹繼承,因為這個原因,二袁不和,三國前期的爭鬥,實際就是二袁及他們的下屬盟友的爭鬥。

袁紹因為是袁氏的繼承人,在士林也有巨大的聲望,所以天下有識之士也認為他可以挽救局面,諸侯反董,他就是盟主,後來佔據的冀州,就是現在的河北地區,是當時生產力最發達,人口最多的一個地區。再加上青州(現在的山東,自古就有鹽鐵之利),幷州(現在的山西,也是當時的產鐵區),可以說佔據了整個國家經濟實力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全國各地的袁氏舊部,其經濟實力,政治影響力,自然就是三國第一人。


戈多1978


你好,希望可以幫到你

汝南袁紹家族。其實袁家的祖上是空前強大,袁紹的4大前輩就有三位做過漢朝最大的官職三公以上的位置,他們家的學生以前的手下更是遍佈全國,而袁紹本人也是掌握著漢朝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後來到了群雄割據的時代,他更是整個中國版圖上最強大的勢力,它的成功完全離不開他的身世家族,他手下的謀臣武士沒有一個不是仰慕他們家的名聲來投奔他的,而同一時期,他的弟弟袁術,也是三國時代的群雄之一,哥哥在河北稱霸,弟弟在淮南稱雄,可以說要是他們兄弟兩個齊心合力,天下必然是他們的,然而他們兩個卻互相猜忌,遠交近攻,導致了兄弟二人沒有一個好下場。



赤峰天樂


三國袁紹家族為什麼強大?

一、顯赫的四世三公家世

據《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記載,袁安在漢章帝時擔任司徒,其子袁敞及袁京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司空、太尉,曾孫袁逢又為司空,逢弟袁隗曾為太傅,四世六人均居高位,人稱“四世三公(司徒、司空、太尉)”。

三公是漢朝自皇帝以下權利最大的職位,分別掌管軍隊,官吏,和錢糧的。而袁紹家族往上數三輩都擔任過三公的職務,所以袁紹有名氣,當時很多人才都投靠過袁紹。

到袁逢、袁隗時已經是東漢末期了,史載袁逢有三子,分別是庶長子袁紹、嫡長子袁基、嫡次子袁術,後來袁紹過繼給了伯父袁成。可見,袁紹兄弟的家世出身是非常顯赫的。

二、通過家族基礎發展勢力

袁紹其實和劉表非常像。都是高貴家族出身的名滿天下的俊傑,通過家族名望讓自己迅速積累名聲人脈。

其實袁紹比他的父輩祖輩都做的好,他的父輩祖輩只是在朝廷做官,而袁紹卻把父輩留下的基礎發展壯大,組成了自己的勢力,成為割據的諸侯,這是袁紹有本事的地方。

小結: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袁紹通過其顯赫的四世三公的地位和名望發展自己的勢力,在加上袁紹愛才、惜才才會令自己迅速發展強大起來。


左史右經


袁紹的家族在那個時代,是典型的四世三公,名門望族,在袁紹出生的時候,袁紹家族已經有五個人擔任過三公的職位,袁紹家族的門生遍佈全國各地,是當時最顯赫的家族之一。袁紹非常善於利用家族的影響力,年輕時候的袁紹禮賢下士,對待人才非常的尊敬,很多士族都把袁紹當成了振興漢朝的希望。

在袁紹出名的同時,袁紹的弟弟袁術也十分有名氣,兄弟兩個人都在京城掌管軍隊,袁紹的叔叔又是朝廷裡面的元老人物。可以說在董卓禍亂朝政之前,即使是控制朝政的宦官和權臣,也不敢惹袁紹家族。



追夢人SS


說起袁紹的家族,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這個家族很厲害,了不得,不敢惹。厲害都什麼程度呢?

這裡有個小故事能夠反應出當時袁紹家族有多厲害。東漢末年,董卓傭兵自重,權欲熏天,十分驕橫,眾朝臣對他也是敢怒不敢言,生怕得罪了董卓,就這樣的董卓卻在袁紹面前碰了一鼻子灰。怎麼回事呢?董卓想建立個人的權威,決意實行廢立,於是他就對袁紹說:“天下之主,應該選擇賢明的人。劉協似乎還可以,我想立他為帝。如果還是不行,劉氏後裔也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紹一聽十分生氣,就懟董卓說:“天底下強大的人,難道只有董公你麼!”說完向董卓拱了拱手,橫握佩刀,揚長而去。把董卓氣的就要捉拿他,這是身邊有人勸董卓說:“袁氏四世三公,廣佈恩德,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果袁紹召集豪傑,拉起隊伍,局面就不好控制了,不如給他個郡守噹噹,以做拉攏。”於是,董卓為了拉攏袁紹,就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由此可見當時袁紹家族的強大。

那麼袁紹家族是如何強大起來的呢?袁紹家族的強大還要從袁紹高祖父袁安說起。袁安是一個小官吏家庭的出身,但是他非常有學問,為人處世又特別正直、穩重,在當地口碑很是不錯。但是讓他成為當紅人的還是他的“袁安困雪”的故事。紅了之後,加上他一如既往的正直,使得他得到一步步的提拔,最後到了皇帝的賞識,相繼繼任司空和司徒的職位。這也就是袁氏家族強大的開頭,接下來的幾代人中,每一代人這都會出現比較厲害的人物,袁安的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四世三公”。再加上那個時期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度,到了東漢末年制度日趨腐朽,出現“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地步。作為“四世三公”袁家經過四世積累,可為門生故吏遍佈天下。這也是袁紹家族強大的另一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