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讓你渾身顫抖、無法自拔,慶幸讀到的好書?

乖哦絮Airport


《誅仙》,當代作家蕭鼎於2003年至2007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與小說《飄邈之旅》《小兵傳奇》並稱為“網絡三大奇書”,又被稱為“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

雖然我是撥號上網時代的老網民,但直到零幾年末《誅仙》聲名鵲起時我出於好奇去看,當時就覺得特別震撼,因為老李我是看嚴肅文學出身的,這種體裁實在太新鮮、太意外了。


1. 結構

網絡小說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經過近30年的發展,當前的網絡小說結構範式已非常成熟。

比如開頭有所謂的“黃金三章”套路,即

第一,在開篇一定要先交代小說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第二,目標下面有一個清晰的成長路徑。
第三,一定要有“金手指”,也就是主角的作弊器。

這種套路的確有較大爭議,但滿足這條件的網絡小說很大概率會成為爆款。

說得文藝一點,就是小說開頭要寫成“鳳頭”,要吸引人。

但是,《誅仙》由於創作年代較早,受傳統嚴肅文學的影響,其開篇鋪墊是相當冗長的,花了大量的篇幅來介紹故事背景、人物特性等。

現在很多人看慣當下的快節奏網絡小說,如果再回去看《誅仙》估計會挺抓狂。

對我個人而言,我是挺能理解這種寫法的,從這個意義上看,《誅仙》是嚴肅文學底子的紮實的。


2. 立意

網絡小說的商業化氣息一般較濃,寫出來就是為了讓讀者閱讀,從而獲得收益。這使得網絡小說很多時候寫成了爽文,內容一般是境遇糟糕的主角,得到了金手指後一路開掛,走上人生巔峰。

但我們看《誅仙》並非如此,其不像是爽文,更像是寫一個現實中人的成長。

a. 人物立體

爽文型的網絡小說人物普遍較單薄,彷彿一個個紙片般的人物,除了有金手指主角,其他人高度臉譜化,反派一定是罪大惡極、專門針對主角的,漂亮善良妹子都是給主角鼓掌的。

《誅仙》的人物是立體的,你很難說某某某是大反派,他怎麼罪大惡極、怎麼十惡不赦,你是能理解、能同情他的。你真的能恨鬼王嗎?你會討厭道玄嗎?我想,大部分人會說,要分情況,三七開、四六開吧。

你能承認並接受人物的閃光點和陰暗面,這樣人物就立體了,而不是一張平面的臉譜。

b. 推演現實

爽文一般寫的是主角的巔峰之路,從X絲走向萬眾俯首,一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那麼,主角是成長過程中,沒有至暗時刻嗎?人生起起落落,但如果主角就只有開頭跌落谷底,之後就一路高光,那我想,任何人都會覺得假,覺得不現實。

《誅仙》則會令人感覺比較真實、值得玩味。我們看到了張小凡的成長,也感受到了他的掙扎、他的撕裂。

五部天書的獲取過程實際反映了主角的不同狀態,我們能看到問題的發展,也能看到主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發展,能看到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糾纏、博弈。

《誅仙》中的代際更迭也很明顯,田不易、道玄等老一輩強者的自然隕落,陸學琪、宋大仁等新生代的崛起,我們看到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是時代的勢能,是歷史的合力,是自然規律。

而不是主角憑一己之力單打獨鬥,打遍天下無敵手,逆天改命。


3. 總結

總結一下,我認為《誅仙》是本好書,因為能看到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深度探討。


對於這個問題以及我的個人理解,大家怎麼看呢?歡迎點贊、留言討論+關注。


李斯特說


《蛙》,在我的人生所讀過的書中,這本書一定排前三。

還記得某天和室友一起吃過晚飯,那天的夕陽很漂亮,跟她們一起去逛學校地下室的小超市,她們都看飾品小玩意什麼的,而我喜歡在圖書區徘徊,最後買了一本過期的雜誌,因為便宜。之後我們到教室上自習,我想著先看一篇小說再學習,誰知道一看便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看完了,從書中抬起頭,恍若隔世。

多年以後的我,仍記得《蛙》當時帶給我的震撼,渾身顫抖,無法自拔,來形容太貼切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蛙》的主人公是我的姑姑,主題是計劃生育。說到計劃生育,當時我還小,印象不太深,只記得村裡動不動就有人喊,計劃生育的來了,快跑啊,就會有很多孕婦跑到我們村子外面的田地裡,那個時候孕婦身體都很好啊,天天跑來跑去的,呵呵😒。鄰居家小女孩很小,經常要躲到麥秸堆裡面,一躲就是很長時間,不過這家已經有一個女兒兩個兒子了,家裡不富裕,甚至比較窮,這個小女孩是抱養的,不知道這家人怎麼想的,村裡人都誇她懂事。村裡一個大叔痛斥搞計劃生育的把他們家拆了。所以,看這本書還是有那麼一點同感的,我們村裡人那時對搞計劃生育的確實沒有什麼好印象。

書裡面的姑姑,剛開始是一個出色的婦產科醫生,由於高超的技術,村裡幾乎所有的小孩的都是她接生的,所以她對這些小孩都有感情,姑姑也因為一些原因,一直沒有嫁人。後來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她嚴格執行國家規定,招到了村裡人的憤恨,甚至作者的妻子死在了做流產手術的手術檯上,當初她接生的小孩,她還要給他們實行計劃生育,她應該多麼痛苦。

後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們辦公室的都一臉懵逼,沒聽說過啊,有什麼書啊,我看著這一群沒有一點兒文學素養的人,明白了為什麼這本書為什麼這麼好。


番茄雞蛋只吃雞蛋


“渾身顫抖”的書不曾有,令我心動加速的書,至少有三次。

一九六六年,兒時夥伴借我《詩詞格律》(王力著),允許看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交還。那時正學詩,看到書名,頓時心動。怱怱吃了晚飯,便開始抄書。天色暗下來了,點上油燈抄——那時,電燈還是奢侈品——一個通宵一燈油,捱了母親一陣數落,抄好了《詩詞格律》。

隔半年,我到二姐家,住在閣樓上的臨時客房。樓角籮筐裡裝著半筐書,這自然要翻一下的。裡邊多是外甥的課本、作業本。終於翻到筐底,那本32開,定價0.30元的《怎樣畫毛筆畫》(費新我著)竟在底層。——那年我跟我姐要,她說她兒子要學,不肯給。——神不知鬼不覺之際,我把《怎樣畫毛筆畫》放進我的挎包。很多年後,這本小冊子又被我的學生據為己有,令我心痛不已,甚至打算自己寫一冊,以慰心靈。

時間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星期天從廠裡進城——那時還沒有公交,走著去。

新華書店玻櫃裡,一冊《智永千字文》(放大本)跳入眼簾。跟售貨員要了,翻開封面,“天地玄黃”幾個字便令人心驚魄動。一看封底,定價15:00元,只能把書交還人家。——那時我的月薪五十多塊,上有老下有小,十五塊一本書,買不起!第二週再進城,妻說“你買吧!”然而,那玻櫃裡已經沒有《智永千字文》了。——空歡喜一埸!

人說機會不常有,這話不假。


塗之人995


大家好,我叫“郝完美”,現在讀小學三年級。

這個名字是爸媽為我取的。

他們說,我小時候,不管正面看背面看,醒著睡著,或笑或哭,我看起來都好完美。

可是,隨著我慢慢長大,事情就變了……

爸媽的要求愈來愈多,學校的要求愈來愈嚴。

我覺得很累,真想大叫:我不是完美小孩啦!

這是幾米在繪本《我不是完美小孩》中,繪製的“郝完美”形象,一個並不完美的普通女孩。雖然繪本很簡單,讀起來不至於渾身顫抖、無法自拔,但絕對是慶幸讀到的好書。

繪本中的小女孩經常感到困惑,為什麼自己小時候的爸爸媽媽和現在的爸爸媽媽這麼不一樣呢?

明明大人也是從小孩變成大人的呀,為什麼變化這麼多呢?

大人們還喜歡嘲笑別人的小孩是溫室裡的花朵,卻又努力把他們的孩子培養成為溫室裡的花朵。

或許,我們很多人都曾當過“郝完美”。

而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性格好,大方懂事,做任何事都會被認為是對的,他們就是所謂的“完美小孩”。

反觀我們自己,成績普通,顏值普通,還經常會做錯事情,跟“完美”完全不搭邊。

於是,我們常常感嘆命運的不公,渴望變得“完美”,這大概也是“不完美小孩”的“通病”。

然而,在我們糾結自己是不是“完美小孩”的時候,大人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又是否是一位“完美大人”呢?

如果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意願,打著“為孩子好”的想法,為孩子安排一切,有沒有考慮過作為接收方的孩子的想法呢?

這種按照個人意志,強行插入別人生活的做法,即便是父母,也是不可取的。

小孩有小孩的無知,大人有大人的過錯,既然雙方原本就不完美,又何必去苛求對方的不完美呢?

就像繪本中的郝完美一樣,她敢於承認自己的不完美,終於鼓起勇氣站上臺,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她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跟她一樣覺得自己不完美。

她想說:雖然我不是完美小孩,你們也不是完美的大人,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接受自己脆弱的不完美就好。畢竟不完美最完美,不完美最真實,真實也就是另一種完美。

這是一本適合大人和小孩閱讀的繪本,對於所有放棄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歡迎來聽講。


冬月的書影小屋


好書多了,這從我一開始接觸書本來算起就有:

1,小學語文課本,我讀書那時沒有現在那麼多的科普讀物,只有語文課本,還是姐姐用過的,開始了拼音認字的人生


2,小學數學課本,那時家裡大人忙,沒空教我,只有跟我姐姐學習數123,加減乘除,要不錢都不會數,那時上學了還需要學敲算盤呢


3,初中生物課本,01年還是02年,當時生物課本是有清晰的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結構圖,後面沒有了,那時剛看到時真是渾身顫抖無法自拔啊,開始有了生理衝動😂


4,初中地理課本,一開始我以為中國的地圖就只有我們省那麼大,看到地圖後真是為我的無知感到羞愧

5,故事會,第一次接觸到課外書,裡面都是武俠故事小說,那時真的是看的費傾忘食,激動莫名啊

6,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本,當老師問我們人是什麼的時候,我們想人不就是人嗎,這還用問?最後說人是人不是什麼東西,是一個社會的聯合體時,真的刷新了我的人知

7,高中歷史課本,當學到中國近代史,中日戰爭時,真是恨不得也上場殺他幾個鬼子,把他們沉入太平洋底去

總之,好書有很多,但是我最慶幸的是,還是想說要感謝國家給我們和平的環境,還有父母再苦再累也沒有讓我輟學。

我是生活奇妙之旅,歡迎評論,點贊,發現,記錄和分享生活中美好有趣的事物,就是我!


生活奇妙之旅


我來推薦幾本讓我欲罷不能的書吧。

第一本是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看的歷史著作。作者最有創見的觀點是人類是靠講故事凝聚為一個整體的。這個觀點與《想象的共同體》的說法有點像,都是揭示人類社會“虛構”的本質。人類社會的國家、宗教、民族、公司這些整體,實質上都是一個個單獨的人組成,他們之間的聯繫只是一些共同相信的故事。還有書中關於農業社會是史上最大的騙局等提法,都讓我耳目一新。讀了此書這後,我的世界觀都發生了變化。

第二本是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這書表面上是講中國美術史的,實際上它還是一部中國思想簡史。本書的語言非常優美,讀起來就是一種享受。而且作者是一位哲學家和思想家,所以他是用中國美術的發展串起了整個中國思想史的發展脈絡。書中處處閃現著思想的光芒,讀到會心處令人忍不住手舞足蹈。讀完本書,不但可以瞭解中國歷史上那些著名的美術作品,而且可以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作品,可以說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第三本是陳忠實的《白鹿原》



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我讀得很少,但是這本我是認真讀過的。本書的情節說不上多麼曲折,而主要是以真情動人。書中時間跨度大,人物眾多,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每一個人都有其行動的必然邏輯,而不只是作者的硬性安排。每一個人都在極力地掙扎,但都逃不過歷史和命運大手的操控。《白鹿原》可以說既是一部民族的苦難史,也是一部民族的心靈史。這種史詩級的著作真是太稀少了。

第四本是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



這本小說讓我創造了個人的閱讀速度記錄。我平時讀書是比較慢的,但是這本三百多頁的小說我是用了一個通宵讀完的。作者的情節安排技巧非常高明,始終把讀者的好奇心牢牢抓住,讓人沒有一刻喘息的時間。而書中穿插的宗教、歷史、文化等知識,又讓人有眼界大開的感覺。這書在當時能創造一個銷售神話真的是當之無愧的。

第五本是金庸的《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可能不是金庸寫得最好的武俠小說,但肯定是我最喜歡的武俠小說。本書宏大的結構,悲天憫人的情懷,有血有肉的人物都讓我欲罷不能。蕭峰是我最喜歡的虛構人物,沒有之一。我曾一度把他和雨果筆下《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相提並論。兩者都是大仁大義的人物。後來我才認識到,兩者其實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冉阿讓主要是受到宗教的感化,而蕭峰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在他的身上,忠孝仁義禮智信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全書“有情皆孽,無人不苦”的佛教情懷,非常讓人動容。有人說《天龍八部》是一部佛教經典不無道理。


空山說歷史


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金瓶梅

這才是描寫中國古代人生活的一種真實寫照。


拼命大郎


讀了這麼多書,讓我感到渾身顫抖、無法自拔,慶幸讀到的好書,我推薦三本,第一本教我做人,第二本教我做事,第三本教我思考。

第一本:《了凡四訓》

這是一本家書,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講述了自己信命——認命——改命的過程。

雖是一本家書,但蘊含了佛道儒三家思想精華,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這本書最重要的一個思想是教後人要發善心,做善事,積善德,這也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做人的基本道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沒事就多做善事,不要貪求回報,這些善舉終將會改變你的一生。

第二本:《原則》

這本書是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所寫,都是他在工作生活中總結出的一些原則,其中包含了21條高原則、139條中原則和365條分原則,涵蓋為人處事、公司管理兩大方面。這些原則成為橋水基金的管理原則,幫助它在複雜多變的金融市場中屹立不倒。

這本書教會了我做事的方法,做事必須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渾渾噩噩。很多人做事都是沒有原則和套路的,所以經常犯同樣的錯誤,重複同樣的工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沒有進步。

之前網上有一個成長公式: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就進步了37.8倍。這麼計算是沒錯的,但這些進步必須是複利進步才可以,要不然只能是加法,而不能是指數。《原則》教會我的就是學會指數學習,而不是在渾渾噩噩的重複度日。

第三本:《窮查理寶典》

這本書彙集了查理芒格在公開場合的演講,這些演講中蘊藏了他的思想智慧精華,以及他的經典語錄。

通過這本書我瞭解到很多查理芒格的思維模型,原來聰明人有錢人都是這麼思考問題,簡直太有意思了,難怪人家能成為富豪,確實都有其過人之處。

之後,我搜集了很多思維模型,把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全部蒐集了起來,並在逐漸學習中,而且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完善著自己的思維體系,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

一本好書,一定是讓你醍醐灌頂,打破你的思維定式,提高你的境界,引領你的靈魂打開智庫。


指數空間


《我說參同契》——南懷瑾,人民東方出版傳媒!

我是在網上瀏覽,通過勸學網,點擊南懷瑾的書籍介紹,從而買了這本書。

《參同契》,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學!東漢時期魏伯陽真人,出身浙江官宦望族之家,不愛仕途愛好修道,後入神仙之列,並將修煉經驗寫成《參同契》。

南懷瑾老人解析中說,這本書是融合了老子莊子、道家丹道、《易經》的學問,融合為一爐!

因為這一年的時間,剛好陪孩子背誦了《道德經》《莊子內經七篇》《易經》,雖然每本書來來回回誦讀了上百遍,其實也不明白,很多地方說的是什麼!所以,入手了這本書!

原文肯定是完全不明白的,南懷瑾老人解析的很通俗易懂。旁徵博引,海闊天空,真是讓人愛不釋手!

通過這本書,才明白,人類居然有這麼好的書,古人把人的身心已經研究透徹了,並且實證實修了!

通過這本書,我才知道,二十四史不僅僅是記載歷史事件的書,裡面的八書,其中《天官書》就是古天文。然後我很好奇的看了《天官書》,明白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是什麼意思,明白了北斗七,北極星的重要性,知道了三垣和28星宿!明白了為什麼古人仰望星空就能定人間吉凶。明白了日月系統中金木水火土這些星球能量散射和運行對地球萬物的影響。

通過這本書,我開始看南懷瑾所有的儒釋道的解析書籍!並堅定了讓孩子誦讀古經典的信心!


陪菡寶讀古典


《情人》

那是一件藝術品。剛開始有點不知所云,到中間逐漸明朗,最後看完胸中就像氤氳著一團悠長的霧氣,緩緩呼出,留下還在逐漸擴散直至把全世界包裹住的惆悵。

《我與地壇》

第一次患癌是這本書陪我度過了無數個不眠的夜晚。現在它仍在我的人生中佔據著不能取代的地位。“接受天命的限制”,是這本書教給我的東西。

《反脆弱》

有機體都是在混亂中達到平衡,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收益,是一門人生哲學。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全新的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觀點,並且告訴我看似剛強的事物,相反是最脆弱的。

《悖論13》

一本特別不像東野圭吾風格的東野圭吾作品。世界將要毀滅,只剩下13個人,他們該如何返回到正常的生活空間,而人性是否在這個過程中張開猙獰的爪牙?

好書太多了,以後再繼續更新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