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發展迅猛,優勢突出,未來是否能超越阿里?理由是什麼?

山野鬼才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蘋果也沒想過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之一,但是出現了靈魂人物 做出了靈魂產品,引領了世界潮流和科技革命,所有的契機成就了蘋果。

會問問的是頭條和阿里,不是蘋果。公司都是做產品的最終都是看產品能不能帶來收益,所以頭條具備,阿里也具備阿里還很成功。

頭條的核心在於信息。阿里在於數據,但是頭條也有數據只是沒有阿里強大,就跟亞馬遜買的是商品確認靠數據做了天下第一。未來還是會有很多技術的革新,或者新產品字節的頭條 抖音就是也取得了成功,後面需要賦予更強大的能量才能創造更好價值。


知一未知二


頭條超越阿里,目前來看是不太可能的。

為什麼敢說得這麼絕對?有以下幾個原因。

1、市值差距


先對比一下兩者的市值體量,2019年胡潤民營企業百強榜上,字節跳動的市值是5300億,排名第7,阿里巴巴是38100億,排名第1,螞蟻金服10000億,排名第5,僅從市值上來說,阿里巴巴加螞蟻金服市值接近5萬億,幾乎是字節跳動的10倍。這還不算阿里投資控股的一些資產,如果全部加起來,可能是字節跳動的二十倍之多。

即便是堪稱帝國的華為也只有12000億,與阿里的差距也是遙不可及的。那有人可能說,市值這個東西太虛了,泡泡吹起來快得很,但是資本往往也是最聰明的,泡泡吹得了一時,吹不了一世,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這麼久,其市值是經得起資本考驗的。


2、阿里把握住了一個大時代,字節跳動把握住了一個小時代。

阿里和馬雲的成功是時代的產物,頭條和張一鳴的成功也是如此,一個企業的天花板,常常不在於老闆,而在於所選擇的賽道本身。即使是20年後的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衝擊阿里的電商帝國,而全球的電子商務市場,都有著阿里巴巴的身影,阿里巴巴趕上了大時代,而他的未來還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不可否認,字節跳動是一匹黑馬,尤其是在傳媒,短視頻領域,它勢如破竹,迅速崛起,但是也不難看到,它的每一個產品,每一個領域都有一個或者數個超級巨頭對他圍追堵截。當下的字節跳動已經非常優秀了,如果它要向阿里巴巴體量發起挑戰,必須繼續擴張自己的版圖,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

至少從目前的業務領域來看,字節跳動幾乎沒有機會與阿里巴巴比肩。


3、壟斷優勢

在互聯網領域,常有老二非死不可的說法,強者恆強效應十分明顯。阿里巴巴和騰訊之所以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帝國,正是壟斷優勢的結果,騰訊最開始通過在社交和即時通訊領域的壟斷地位,建立了自己的帝國;阿里巴巴是通過淘寶電商成就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而這些年阿里巴巴和騰訊不停地通過買買買,鞏固自己的城池,幾乎不給排在後面的小弟任何翻身的機會。

坊間有一句玩笑話: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最後都是阿里和騰訊的。雖然只是玩笑,但確實能夠反映出阿里和騰訊的霸主地位之牢靠。


當然,字節跳動年少有為,沒有人敢對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說他的未來是什麼樣,因為他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但是從目前客觀的情況來看,字節跳動要挑戰阿里巴巴的霸主地位,需要一個更大的時代來成就他,否則幾乎不可能。


葉老師自媒體


不能,雖然我天天看頭條。

理由麼,字節跳動目前能打的就兩個,頭條和抖音,其它的並不突出。

而頭條和抖音都屬於娛樂,看起來大家天天在用,甚至粘度早已經超過微信和支付寶。但娛樂只是娛樂,真到了二選一,可以沒有娛樂,並不會影響生活。但如今沒有微信和支付寶,真的會有些頭疼,因為兩者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app,而是已經融入生活的一種功能和器官。

當然字節跳動也可以發展出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寶,比如多閃。巴特,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互聯網大象級別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屬性,不是說財大氣粗就可以所向披靡。阿里做夢也想弄出個微信來,但是不行,騰訊也很想擁有一個淘寶,但是得不到啊。真以為百度低頭只顧玩搜索嗎?李彥宏那些貼吧呀、百家號呀是幹什麼的,人家其實一直想努力逆襲啊,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反過來馬雲也想按死美團,但越按越大,天貓也想超越京東,但是不行啊,京東的重資產不是一蹴而就的,兩位舵手各種場合都說了,我們是兩家不同模式的企業,沒有可比性,我認為一點也沒錯。

頭條發展迅猛不僅僅是因為在一群大佬中間抓住了空檔,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剛好不屬於騰訊與阿里的基因,所以當他們察覺身邊冒出個頭條已經長大一米八時,仍然是一臉懵逼,這誰啊,不認識啊。

這裡最可惜的其實是百度,李彥宏最應該哭暈在廁所,頭條其實屬於百度的基因,只不過度娘一直夾在阿里與騰訊之間暈頭轉向,各種迷之操作。百度有海量搜索數據,且在AI領域開始時一直領先,是最具備先天性條件和優勢做出類似頭條的公司,簡單點講,把被動的等著別人搜索,反一下,類似頭條進行推送就可以。

所以,因為歷史的偶然崛起的頭條(佛說,偶然中存在必然)很難超越阿里,這就好比360無法代替Windows。


品鑑獅


字節跳動和阿里都是互聯網領域的佼佼者,兩個企業各有優勢,不應籠統的將兩者進行比較。

下面我分幾方面進行分析:


  1. 旗艦產品

阿里的旗艦產品有支付寶、淘寶。可見阿里的擅長領域在電商、金融等。阿里這些年積攢的信息流和資金流程已形成成熟的生態體系。

字節跳動的旗艦產品有: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這幾款都是內容領域的王者代表。

字節跳動雖然也在向金融、電商發力,但是短期內想要超越阿里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內容領域,不管是市場用戶量還是產品優越性上,都比阿里要好。


2. 公司文化

字節跳動成立7年,員工數量5W+,基本上是90後。字節跳動的薪酬和激勵機制目前在同行業是最有競爭力的。而且不停探索新業務,一直戰鬥再市場最前線,鍛鍊了隊伍,也給了新人出頭機會,外加有競爭力的薪酬,能吸引到市面上的優秀人才。這使得企業充滿了戰鬥力,未來超越阿里也不是不可能。


3. 時代機遇

正如雷軍所說:風口來了,是豬也能飛起來。在這個內容至上的時代,字節跳動的崛起是必然。

2017年是短視頻行業整體進入發展井噴期的一年,根據Quest Mobile數據,2017年短視頻行業月活規模增加了2.23億人,達到了4.25億人,增速達到116.5%。而之後在2018年上半年短視頻用戶月活規模達到5.18億,較年初增長0.93億。

短視頻業務方面,字節跳動從2016年開始佈局,採取內部孵化、並行開發的方式,當年4月從今日頭條獨立頭條直播(後改名為火山小視頻),5月獨立頭條視頻(後改名為西瓜視頻),9月上線抖音短視頻,三管齊下,迅速佔領短視頻市場。三個視頻App採取差異化競爭方式,對應不同客戶需求。

所以字節跳動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一舉成為行內top1。

目前,阿里和字節跳動有合作也有競爭,後者為前者輸送網紅流量,前者為後者提供電商平臺。兩者各有優勢和擅長的領域。內容領域字節跳動已經超越阿里,電商等其它領域的超越短時間內不會發生。


數據思維


字節跳動很優秀,但是要超越阿里和騰訊不容易,甚至要成為互聯網的前三也不容易,字節跳動雖然成立的時間短,才8年的時間,但是到今天已經可以說是一家成熟的企業了,成熟的企業必然會面臨成長性的瓶頸。

1、成熟型企業的標誌

成熟性企業的標誌就是產品成熟,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是最重要的產品,這幾個產品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熟了。一方面產品的功能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為,長時間沒有變化了,用戶也習慣了當前的產品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就是用戶數量已經成熟,用戶數量的增速是判斷一個產品是否成熟的最關鍵的指標,雖然當前環比今日頭條是在增長的,但是這是在疫情期間的特殊原因引起的,大家都很閒,所以上網的時間就多了。但是從絕對值來看,頭條的獨立設備數量在兩三億這個數量級維持很長時間了。

抖音是目前字節跳動最有潛力的產品,獨立設備數量已經達到4.7億,而且在1月份增加了4000的設備數量,在這個體量當中是增長很快看到,但是問題是有疫情的關係,疫情導致大家閒置時間大大增加,而抖音就是線上娛樂的,這個時間內大量的增長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當前疫情結束後他的增速才有實際意義。

2、成長的困境

阿里巴巴的用戶是接近10億級別的,而騰訊的已經超過10億級別了,在APP的獨立設備前10的名單中,騰訊的微信佔據了第一名,數量上有三個產品上榜;阿里的支付寶佔據第二名,數量上有3個產品上榜;百度有2個產品上榜;從獨立設備的數量上來看,依然是BAT的天下。

用戶數量級別的差異巨大,而字節跳動的產品市場已經成熟,要趕上阿里和騰訊,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另外從營收上來說,阿里已經邁入了5000億的門檻,騰訊也將邁入4000億的門檻,而字節跳動據說目前是上了千億門檻。所以要超越阿里和騰訊這個難度太大了。

3、字節跳動的優勢

字節調動的最大優勢不是他的用戶規模,在用戶規模上他可能永遠趕不上阿里和騰訊,他的優勢在於流量,也就是用戶的使用時間,在這一點上字節跳動的優勢很明顯,下圖是一月份的數據,在總有效使用時間方面,抖音排名第5位,頭條排名第6位,西瓜視頻排名第8位,前十名中佔據了3個席位。

上文也說了,這裡面是有春節和疫情的因素,抖音和頭條目前還是用來打發時間的居多,而我們看去年12月份的數據,排名要比今年1月的數據低一位的。


壹號股權


您好,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是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有個基本的預見。

下面,且聽我詳細分析一下。


市值不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標準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我們所熟知的“字節跳動”,這裡只說大眾所熟知的主流產品:

1.今日頭條

2.西瓜視頻

3.抖音

4.激萌

5.圖蟲

6.火山小視頻

······

再看阿里巴巴,旗下主流產品是什麼呢?

1.淘寶網

2.支付寶

3.天貓

4.釘釘

5.阿里雲

······

其實單從這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上可以看出,“字節跳動”主要面向未來知識付費、生活娛樂多一次,而“阿里巴巴”則是更“商務”些。


巨大的流量最終流向了哪裡?


我們知道“字節跳動”旗下的產品有著巨大的流量,堪稱當今業界之最。

但是我們知道現在抖音裡面一條視頻的背後往往掛有鏈接,這些鏈接最終都是哪裡呢?

沒錯,正是淘寶和天貓居多。

這意味著“字節跳動”帶來的巨大流量最終都成了天貓的交易額。

有人說,為什麼“字節跳動”不自己搞一個類似淘寶網的東西呢?

一方面是因為淘寶網已經建立起了巨大的用戶群體,第二是不敢涉足,要被幾個大頭聯合做掉。

從流量的最終流向上看,我們看出阿里巴巴是最終的流量歸屬地。


對未來的把握


看一個公司是否能發展的長遠,要看它對未來的把控是否精準。

前文提到過,頭條現在注重知識付費,旨在讓用戶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錢,這無疑也是一種匯聚流量的手段。

而阿里巴巴佔據了支付領域的半壁江山,經過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未來網購將會是大勢所趨。

趁著這次疫情,阿里巴巴原本萎靡不振的辦公軟件“釘釘”大放異彩,這也體現了阿里對於稍縱即逝的機會也會緊緊把控。

兩家公司可謂半斤八兩。


記得有一段小說有這樣一段對話:

“不知道達摩首座和天刑首座的修為孰優孰劣?”“兩位長老修行的功法不同,體系各異,難做比較。”

“字節跳動”和“阿里巴巴”正像是文武狀元一般,你能說哪個狀元比哪個狀元好嗎?

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和而不同,合作共贏才是長久發展之道。


西城藝巷


字節系現在全民都在玩,從抖音到頭條、西瓜等,產品體驗很不錯,內容很豐富。同時鼓勵大眾分享生活,獲得收益,每天流量是巨大的,我覺得做的很成功,成功挖掘了大眾的創造性。

但是阿里主要電商何雲計算等、騰訊社交和遊戲,目前都是沒有太大交集的,以後說不定就是一個超級巨頭。





閉著眼睛切土豆


阿里是互聯網帝國的帝王,而字節則是互聯網帝國中的新貴。一個新貴想要超越王者,希望有但是及其的渺茫。

原因分析如下:

1.體量差距 阿里勝

阿里旗下有:淘寶,天貓,阿里雲,達摩院,菜鳥物流,螞蟻金服,餓了麼及一眾投資企業,幾乎是所有領域均有涉及。

字節旗下有:頭條,抖音,悟空等新型互聯網平臺,均有極大的流量與用戶活躍度。

但是在整體規模上則還是於阿里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此局阿里勝。

2.用戶差距 阿里勝

阿里旗下有:淘寶6億多用戶,天貓多3億用戶,阿里雲千萬級企業用戶,螞蟻金額更是接近10億級用戶。

字節旗下有:抖音,抖音,悟空等用戶屬於高度重合,也有5億級以上的用戶規模。

在整體用戶級別上阿里也領先於字節,所以此局阿里勝。

3.模式差距 阿里勝

阿里旗下所有產業幾乎已經覆蓋行業各個領域,而字節旗下產品的覆蓋範圍還是沒有阿里的廣,所以此局阿里勝。

4.團隊差距 字節勝

阿里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而字節在短短6年多有如今的規模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敬畏的事情。而且在疫情期間字節所表現出來的反應能力已經超越了這些老大哥,所以此局字節勝。

5.資金差距 阿里勝

阿里擁有豐富的沉澱,這點確實是目前字節不能抗衡的,畢竟阿里的年收入規模,現金流均與字節不在同一級別。所以此局阿里勝。

企業有強弱之分,但是企業的使命沒有大小之分。2家企業都是優秀的企業,值得所有公司學習。

可分析的方面還有很多,在不同時代下2家企業都表現了頭部企業應有的擔當和責任,阿里勝於自身的實名,字節也有自身的擔當。未開2家公司都會在各自優勢領域更加強大,願他們越來越好。


吉走創業路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思想也要跟上。阿里巴巴和騰訊無非是在PC時代誕生的王者,但進入移動互聯網之後,字節跳動成為了最有實力玩家!

為什麼說字節跳動潛力無限?

進入移動互聯網之後,其實窗口已經變了,那就是信息流和短視頻成為了入口。而字節跳動在這兩個領域都可以說是絕對的王者!

今日頭條、抖音小視頻等,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這兩款APP都是字節跳動公司旗下的。無論是百度還是騰訊,在信息流和短視頻領域都輸給了字節跳動。

字節跳動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核心競爭力直接來說是我們的產品,產品背後是我們的技術系統,技術系統背後是我們的團隊和文化。” 這是張一鳴在清華與錢穎一對話時給出的答案。

直白說,只有用戶認可你的產品,那才是好的產品。顯然,抖音和今日頭條的月活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騰訊面對字節跳動也是很被動,因為字節跳動正在不斷蠶食騰訊的領地!未來搞不好還要向社交和遊戲領域進軍!

結論:沒有什麼成功不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顯然,字節跳動正在享受移動互聯網的最大紅利!


春公子


一,從企業模式和發展空間上看,字節具有優勢,有可能超越阿里。

字節的模式是屬於未來型的社會化媒體企業模式,阿里屬於第二代傳統電商模式。

什麼是字節的社會化媒體企業模式?

企業藉助 Web2.0等社會化媒體工具,使用戶能夠參與到產品和服務活動中,通過用戶的充分參與來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形成新的服務理念與模式。

字節這樣的社會化媒體平臺具有開放協作、平等共享、社會化創新的優勢,突破了傳統企業的外部邊界,面向更廣泛的群體和社會,廣泛利用外部優質資源,將產品研發、設計、製造、營銷和服務等階段進行大規模社會化協同,產生巨大的裂變效益,實現了企業的有邊界到無邊界、“企業生產”到“社會生產”的轉變。

而阿里的模式還是一個傳統企業的模式,阿里經過了二次大的模式升級換代。

第一次是創立初期的傳統人工智能企業模式,核心是互聯網+商業專家智能系統。用這一系統把成千上萬的商戶從線下吸引到線上平臺。

商業智能專家系統只是線下專家商業知識經驗的彙集濃縮和提升,沒有太多的智能技術價值。

阿里的第二次創新是2008年以後的計算智能模式,通過主要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提升電子商務功能。

但是從整體上看,阿里還是一個集中化、封閉化、傳統型的企業模式。

從這兩種企業模式上看,字節屬於未來型高級智能型和平臺型模式的複合;阿里屬於傳統智能型和企業模式的複合。兩者具有很大的差距。

特別是阿里如果要轉型到字節式的未來智能型的企業模式,需要一個浴火重生般的改造升級,成功與否與企業核心層和員工層的決心、決策和素質有關。

這樣看來阿里的未來發展空間不好定論。而字節已經在未來發展的高速公路上了。從這一點上看,字節比阿里強。

二,從規模上看,肯定阿里佔據優勢,字節目前的體量還完全不能同阿里相比。

這一點就像大象和兔子的關係吧。這一點上,阿里佔據優勢。字節暫居下風。

這一點就不過多描述,大家都知道的知識,沒有必要重複。

三,從未來發展空間上看,字節發展空間優越於阿里

這裡說的空間就是未來發展空間。

首先看看字節所在領域的未來空間。

從自媒體來看,未來的空間肯定是不可限量的。

未來人的數字化和自媒體化是必然趨勢。物聯網推動萬物互聯、人物互聯,同時進一步推進人人互聯;

大數據推動人類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數據化、數字化、分析決策化;泛在感知技術推動人和物的感知感覺的多樣化、智能化;

雲計算推動世界的數學化、模型化、精細化、精確化;

信息物理空間技術,進一步打造虛擬空間的第二存在體和數字化人生平臺。

在這場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創新中,人將成為生理人生和數字人生的統一體,人的數字化、虛擬化、電子化就將成為新的歷史趨勢。

在過去三維世界中,人只能靠嘴和紙來有限表達自己。

未來在數字化的四維空間中,人就需要自媒體來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存在。

因此,自媒體開始成為人的數字化生理器官——一種新型的思想表達工具,從此與人“與生俱來”,須臾不可離開。

這樣的空間有多大?可能成為同空氣和食品一樣重要的基本生存資料。

同時,自媒體具有衍生和演化的功能,可以同商業、文化、製造等功能結合,發展成商業性自媒體、製造性自媒體、文化性自媒體等等次生業態。這樣的空間就更具有生命力。

其次。看看阿里未來的空間。

阿里屬於電子商務。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樣面臨字節那樣的環境。在未來信息科技技術的衝擊下,阿里面臨兩大考驗。

一是智能製造的考驗。

智能製造在未來通過物聯製造、泛在製造、雲計算製造、信息物理技術製造、社會化平臺製造等模式的加強,將電子商務直接嵌入到製造系統中去,生產線觀摩在線平臺、企業智能倉庫庫存在線平臺等形式,就將電子商務直接發展到企業平臺上,企業自身履行電子商務功能的能力更強大,出現智能企業的自商業、自銷售等去中介化的銷售模式。訂單式、個性化製造成熟。這種情況下,阿里電子商務就面臨生死衝擊。

另外,未來消費者將充分發揮消費權益博弈作用,利用越來越稀缺的消費權益決定權同電子商務平臺和智能製造企業展開競爭。

競爭的結果會推動去中介化,實現消費者同智能製造企業的結合。因此,處於信息不對稱市場情況下的阿里模式就又一次面臨生死大考。

從未來發展空間上看,

阿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甚至危機考驗。

字節卻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兩者就像是早晨的太陽和晚上的晚霞,都很美,但結果卻不同。

總之,從三個方面分析比較了字節和阿里的未來發展,在模式和未來市場發展空間上字節領先;在規模和體量上阿里領先。

基於上面的分析框架,總體上字節屬於新興後起之秀,具有更大的發展後勁;阿里屬於守成者,具有根本性的發展問題。

但是,分析歸分析,關鍵看如何操作。阿里如果將目前資源和實力上的優勢轉化為創新動力,也是可能老驥伏櫪,老樹新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