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沒有後人的人死後不讓入祖墳,為什麼?有道理嗎?

大紅人


是老一輩的人

。。 ,才會有的說法!現在年青人沒幾個理會的。我的四叔公,我公公的弟弟,就沒兒沒女。發喪那天,我發現他的棺材沒放在高凳

子上,而是在四個棺材角放的磚,我挺奇怪,問村裡的長輩,才知道四叔公,沒結婚沒有兒女,是少亡夭折。少亡的人之所以不能`

進祖墳,是因為祖墳是按長次季幼排的,長子的墳要守著父母的墳,次子的墳不能和長子並排,要錯落一些,如此類推。沒有兒女的人,是不能守祖墳的,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沒有兒女的人是不能進祖墳的。再說現在有幾家有祖墳的,全村這一塊墳地,哪有空地就埋在哪。祖墳之說早己不存在了!


老杜77734895


我們這沒這種說法,不過解放前都是死去的嬰兒或者小孩兒不入祖墳,成年人無後的讓入祖墳,只是我們這的說法是趴墳邊,就是絕戶頭不能按正常的順序位置埋墳裡,而是埋到祖墳的邊上,叫趴墳邊


大郭臺


這個問題地區不同解釋的原因也不同,我們這裡夫妻沒有後人可以入祖墳,男光棍從沒有結過婚去世後不準入祖墳,實際怕影響祖墳風水,光棍死後另其他地方埋葬,稱為寒士,清明節頭天為寒士節上墳燒紙,第二天清明當天普遍祖墳上墳祭祖,但絕大部分不等清明前一個星期就開始上墳了,農村講早清明晚十一也就是農曆十月初一。


山林老叟1


生前想辦法盡孝,死去進行簡單祭奠。把燒紙火的錢,大辦酒席的錢用來醫治父母,有可能父母陪伴我們的日子更長些。不要把父母氣死,也不要把父母病死。能醫盡其力量醫。也不要把自己的娃娃把父母拖累死。這裡說的是不給父母帶孫男孫女的錢,反而自己的父母苦錢來幫你帶娃。


用戶3376969010190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的產物,現代社會當然不適合了!


精神家園001


我是山東人,怎麼沒聽說有這種風俗啊,不會吧也有點太不近人情了吧,誰不想有兒有女的,那不是沒辦法的事嗎😊


寒冰284992436


我們這裡沒有這個風俗,在農村有女兒沒有兒子過去被人稱作“絕戶”,這家主人也感覺沒有兒子在村裡抬不起頭來,這也是農村計劃生育難搞的原因,有些人不生兒子不罷休。

我們這裡沒有後人死後照樣入祖墳,讓侄子或同族來祭奠。


風輕雲淡75281


我打算立個為他人騰出生存空間碑,教育人多子多孫的重要性


用戶2343793798423357


我們西部農村沒有那樣說法,各地有不同的民風鄉俗,所以說法就不一,看法也就不一致,人常說,入鄉隨俗。


Yangjanli


我們廣西天等地方就是這樣說法,這樣做的,說來我夲人也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