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異·難得糊塗·神仙生活

駱堅卿

求同存異·難得糊塗·神仙生活


禮鴻兄在當年甲戌級畢業班的記念文章中說:寫東西不必先規定體例,作螢自縛,”他又說:“很多級友因特別原因脫落了一級。”我就脫落了二級。但我對甲戌級級友深具感情。當此母校九秩大慶、甲戌級就讀六十年之際,信手寫來,聊備一格,以志紀念。

有圻兄曾與我談起處世也要“求同存異”。我很贊同,同樣一件事,有人鼓掌叫好,也有人大呼要不得。這是基於各人的身份,愛好以及利害關係確定的,無法強求一律。那篇中外俱曉的寓言故事,說父子倆輪流騎驢趕集,一路受到各種輿論壓力,最後只好兩人抬著驢子走,成為笑柄。就因為沒有掌握驢總是供人作腳力的共識。至於讓誰去騎,則屬技節問題,儘管別人去說好了。小時候看《濟公傳》,講到和尚與道士相遇,總要互相“鬥法”,總以為濟公是羅漢,當然能永居不敗之地。現在知道著書人既為濟公立傳,意在崇佛抑道。其實僧道在勸世行“善”這個宗旨上是相同的。《紅樓夢》中一僧一道合作扶持頑石,作者對於僧道的態度比較公允。“光頭袈裟” 和“披髮道袍”等枝節問題,“求同存異” 可矣,不必看得大嚴重。

克仁兄曾抄示“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聯語。俞滄泉老師加以引伸日:“有事亦神仙。”錢鼎澄師謂自己最怕沒事做,此可為俞師所說作一註腳。然則有事,無事,都可以是快樂似神仙其非“求同存異”之又一例證歟?

炳然兄的正直為人是眾口稱道的,他的綽號是“鞋油”,每遇球賽失利當口,常用諸暨口音喊出“唉兮”惋借之聲,酷似當地語音鞋油。有一次校裡開運動會,我參加撐高跳,頭兩次跳過去了,他一看來了“隔壁勁”,拿了件“諸暨”的運動背心給我換上,鼓勵我好好跳。可惜我在橫竿升到2公尺多就敗下陣來,只拿了一枚K字紀念章,辜負了他的厚望。一直到1957年在上海市部局職工體育運動大會上,才爭到一塊銅牌,差堪告慰這位老鄉。

廷富兄的藝術天才給人的印象極深,有一次俞老師安排讓他試講地理課,講的是本深湖煤礦一章。他竟不看課本如數家診,像講西遊記故事一樣,引人入勝。

有幸欣賞新猷兄客廳所懸鄭板橋書“難得糊除”木匾,猜想主人晚年紅光滿面與朝夕對此不無關係。世界上有許多事情。現實與期望總有很大距離,於是有人覺得世界是冷酷無情的,苦笑之餘,另謀獲得心態平衡的出路。有的看破紅塵,玩世不恭,有的牢騷大盛,不怕腸斷。但也有人發明並創作了諸如幽默、漫畫,點出“水至清則無魚”,“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等哲理,教人們辯證地觀察事物,從而正確對待,免得鑽在牛角尖裡出不來,老是折磨自己!我體會一個人在事業上糊塗不得,但在名利上,特別是晚年生活上,還是糊塗點好。拿我自己來說,自上海郵局技工學校退休,仍退而不休,職務更多,主要的除在郵局擔任退休幹部黨支部工作以外,還加上秀中上海校友分會的秘書工作(兼任《牛孩短笛》編輯)和住處里弄的宣傳工作等。都是義務職。由於工作是實打實的,所以情況猶如走馬燈,車輪大戰,以致時間老是不夠用,常常開夜車。因此也牽涉到家人不得安寧。幸而老伴陳秋林尚能體諒、1988年秋由上海市金婚佳倡評選辦公室頒發《金婚伴侶》證書。有生之年,還想爭取金婚佳侶以奪甲戌之最。如果有人間,我如此碌碌忘老,樂此不疲,究競能得多少實惠?我的回答是

“神仙生活”耳!

1990年7月於上海海寧路570弄55號(2000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