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洗華人!何等仇恨讓華僑遭受如此大屠殺?


血洗華人!何等仇恨讓華僑遭受如此大屠殺?

1740年10月22日,印尼雅加達發生為時2周紅溪慘案結束....

紅溪慘案也稱巴城大屠殺,是指1740年10月,荷屬東印度當局在爪哇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大規模屠殺華人的事件。因肇事地點之一為城西一條名為紅溪的河,故名。 1619年,荷蘭殖民者燕·彼得遜·昆佔領雅加達,並將其更名為巴達維亞。當時的巴達維亞人口稀少,缺乏糧食供應,同時四周也面臨當地穆斯林王國的敵視和威脅。為了增加勞動力,發展經濟,鞏固據點,在荷蘭本國人不願意移民,當地土著又很少的情況下,荷蘭殖民當局開始從南洋各地誘遷華人來巴城定居,甚至在海上公然擄掠人口。同時還頒佈優厚政策誘使中國商船來前來貿易。

血洗華人!何等仇恨讓華僑遭受如此大屠殺?

到1682年,巴達維亞的華人已達3101人。1690至1730年間是巴達維亞最繁榮的時期,荷蘭人把甘蔗種植引進爪哇,甘蔗種植業的迅猛發展導致了更多中國人的湧入。隨著華人的大量湧入,殖民當局認為威脅到了其殖民統治。從1690年起殖民當局先後頒佈了限制和禁止中國移民巴達維亞,但收效甚微。1727年,殖民當局規定,凡是10年至12年內居留在巴達維亞的華人,未申領當局頒發的居留准許證者,一概配遣出境。1736年進一步規定凡是1729年入境的華人,只有被認為有用的人才允許領取居留准許證,其他一概遣返。這些被遣返的「無用」華人很多被遣配到錫蘭、好望角等其他荷蘭殖民地充當苦力。


血洗華人!何等仇恨讓華僑遭受如此大屠殺?

1740年,隨著製糖業的衰退,失業華人增多,盜賊四起。由於警察抓獲的罪犯大多是穿黑衣黑褲的唐人,殖民當局下令,凡是看到穿黑衣黑褲的人,一律捉拿。大批華人受到無辜的牽連,華人與荷蘭殖民者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殖民當局強迫被捕的華人到錫蘭做苦力,在華人中逐漸有傳言這些流放者會在途中被拋入大海。一部分華人不願坐以待斃,逃至城外,公推黃班為首領,準備自衛。但是一個叫林楚的叛徒向殖民當局告密,使得當局有所準備。


血洗華人!何等仇恨讓華僑遭受如此大屠殺?

10月9日,殖民當局以華人準備攻城為藉口,命令城內華人交出一切利器,同時挨戶搜捕華僑,不論男女老幼,捉到便殺,對城內華人進行血腥洗劫。從9日至12日,城內華人被殺近萬人,即使關在監獄和臥病在醫院的也不能倖免,僥倖逃出者僅150人。而城外華人不知消息已洩露,依舊按原計劃攻城。從9日至11日激戰三天,傷亡千餘人,終因孤軍奮戰,攻城失敗,被迫轉戰中爪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