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壽碑》


東漢《張壽碑》

《張壽碑》全稱《漢竹邑侯相張壽碑》。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五月立。碑存180字,隸書。現藏山東成武縣孔廟。此碑結字方整,中宮緊密,左右開張,多用方筆,書風淳古老健。

據宋人著錄,此碑刻於山東城武(今成武縣)古文亭山(又名雲亭山)。明時改為碑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城武知縣林紹龍訪得,在碑座處嵌木刻踐,並移置孔廟縣學。宋洪适《隸釋》錄碑全文,額凡五百四十二字,另闕十四字。碑主張壽,字仲吾,通經學。據洪氏錄文,曾舉孝廉,除郎中、給事謁者,遷竹邑侯相,罷,復為從事,闢司徒府,年八十,建寧元年五月卒。以其字仲吾,故此碑又名《張仲吾碑》。


東漢《張壽碑》

釋文:君諱壽,字仲吾,其先[蓋晉]大夫張[老]孝

東漢《張壽碑》

釋文:友恭懿,明允篤信,[敦悅]經[雅],習父[東]匡

東漢《張壽碑》

釋文:國達賢,登善濟可,登斑敘優,能正[躬]謁

東漢《張壽碑》

釋文:者,贊炰挲臺,婁□忠□,上嘉其節,仍相

東漢《張壽碑》

釋文:明德慎罰,遭江楊劇賊,上自菲薄,儲粘所留,並官相[領]稼嗇滋殖,國

東漢《張壽碑》

釋文:聿豐□,□白[之]樂化,戶囗增殷,

東漢《張壽碑》

釋文:功刊王府,將過,督郵周□,君常懷色

東漢《張壽碑》

釋文:斯,舍駱驛要請,君固執不顧,民無烡

東漢《張壽碑》

釋文:虎視,不折徒府,進退以[禮]五月辛

東漢《張壽碑》

釋文:酉卒,夫積修純固者,石樹碑,式昭

東漢《張壽碑》

釋文:曰:亮元德,於我體懿純,[超]

東漢《張壽碑》

釋文:三[署]賦,牧邦畿,□殷,罔荒飢,感良臣,

東漢《張壽碑》

釋文:[哀][彌闡],垂令紀,永不刊,於胥德,流後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