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武安平調落子是武安平調和武安落子的總稱,武安平調和武安落子是河北省武安市獨有的兩個地方劇種,經常在一起演出,習慣上合稱武安平調落子。武安平調落子流傳於河北省南部的邯鄲、邢臺,河南省北部的安陽、新鄉及山西省東南部的長治等地區。

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武安平調俗稱大戲,約產生於明末清初,是河南懷調與武安地方民間音樂結合的產物。它屬於梆子腔系,曲腔悠揚,旋律流暢,風格獨特,有慢板、二八板、散板、流水板、栽板等板式。早期文場主要用二絃、軋琴、板胡等伴奏,後又增添了二胡、中胡、嗩吶、笛子等;武場除一般普通打擊樂器外,另有大鑼、大鐃、大鑔、戰鼓,稱為“四大扇”。

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平調角色行當齊全,有紅生、小生、老生、配生、青衣、小旦、彩旦、老旦、大臉、二臉、三花臉、雜花臉等行當,合稱“四梁八柱”或“四生四旦四花臉”,其中以紅生、小生、旦、大臉為主角的戲最多。平調的武打自成一格,粗獷豪放,帶有剽悍的民間武術氣概。表演中的唸白以武安話為基礎,有的甚至完全使用武安方言,風格淳正樸實,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平調有傳統劇目兩百多個,影響較大的有《三進帳》、《姚剛徵南》、《董家嶺》、《天河配》、《三上轎》、《桃花庵》、《朱彥榮弔孝》、《鍘趙王》、《司馬懿觀山》、《敬德背鞭》、《掃洪州》、《奇男傳》、《反冀州》、《審馬榮》、《訪姬昌》等。

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武安落子原名蓮花落,清末由武安民間流行的“花唱”發展而來。其唱腔板式變化體,有慢板、高腔、娃子、悲腔、迷子等板式和腔調。早期伴奏樂器只有鑼踏鼓,後陸續增添鑔、鈸、笛子、板胡、二胡、笙等。武安落子曲調優美,寬厚洪亮,鄉土氣息濃厚。其唱腔有口語化說唱的特點,與當地方言結合緊密。武安落子腳色齊全,主要分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等行,但分工不甚嚴格,有些行當常可兼演。

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其表演不以武功和戲曲程式見長,而是將秧歌、高蹺等民間舞蹈和生活動作融於戲中,邊唱邊做,載歌載舞,在敘事中抒情,幽默風趣,活潑自如。

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武安落子有傳統劇目一百四十餘出,代表性劇目有《借髢髢》、《呂蒙正趕齋》、《老少換妻》、《小過年》、《借當》、《藍橋會》、《何文秀》、《王小趕腳》、《鬧驢》、《跪花廳》、《鬧書房》、《機房訓子》、《大上吊》、《頂燈》、《安安送米》等。

河北邯鄲的瀕危劇種——武安平調落子

武安平調落子影響深遠,與寧海平調、通化落子、上黨落子、內黃落子等聲腔之間存在血緣關係。其主要樂器二絃、軋琴在全國絕無僅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文章結尾附送武安平調罕見劇目】

早年武安平調《十五貫》錄音唱段

“半夜裡涼風起燭光閃閃”

演唱:秦崇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