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一輩墾荒者的優良傳統光耀新時代

——致墾區廣大復轉官兵的慰問信

墾區廣大復轉官兵同志們:

2018年是英雄的人民解放軍十萬復轉官兵開發建設北大荒60週年。在此,北大荒集團(農墾總局)黨委、北大荒集團(農墾總局)向墾區廣大復轉官兵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在北大荒波瀾壯闊的開發建設史上,1958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這一年,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建制的7個預備師和4個部隊醫院,以及陸、海、空各軍兵種、各軍事院校的十萬轉業復員官兵,在王震將軍的直接指揮下,披荊斬棘,挺進荒原,掀起了北大荒開發建設的高潮。

當年的北大荒,荊棘叢生,沼澤遍佈,野獸出沒,蚊蟲肆虐。復轉官兵同廣大支邊青年、知識青年、幹部、職工、家屬一起,艱苦創業,興辦農場,克服了後人無法想象的困難,灑汗水、付艱辛,譜寫了無怨無悔的奉獻之歌,留下了奮鬥求索的閃光足跡,在人類墾殖史上描繪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雄偉畫卷。

黑龍江墾區是以復轉軍人為骨幹創建起來的。自1947年北大荒拉開開發建設的序幕,一批批人民解放軍的現役和復轉官兵成建制地相繼開赴北大荒,投入國營農場的建設,如: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農建二師八千多名官兵集體開赴北大荒創業建場;1954年至1956年,王震將軍率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近兩萬名轉業復員官兵挺進北大荒,在密山、虎林、寶清、饒河一帶展開了初具規模的開發建設;1958年,十萬復轉官兵挺進北大荒掀起了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高潮;1966年3月,瀋陽軍區10769名官兵轉業到北大荒,為墾區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斗轉星移,歲序更迭,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創業奮鬥,一個現代化國有農場群崛起在祖國東北角,目前,墾區已經具備超過400億斤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商品糧保障能力,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北大荒已經成為 “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被譽為“中華大糧倉”。這其中,無不飽含著14萬復轉官兵的辛勤與奉獻、心血和汗水。

廣大復轉官兵等老一輩墾荒者,在創造豐碩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創造了“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用生命詮釋信仰,用忠誠書寫大義。廣大復轉官兵在北大荒辛勤耕耘、艱苦創業,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很多人已經長眠在這塊黑土地上。他們的歷史功績和無私奉獻,北大荒人永遠不會忘記,黑土地永遠不會忘記,歷史永遠不會忘記!如今健在的復轉官兵,是墾區的寶貴財富,各級黨組織和有關單位要切實關心照顧好他們的晚年生活,使他們能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要發揮好老復轉官兵的作用,用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教育和激勵新一代北大荒人,使之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為北大荒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伴隨著隆重紀念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墾區的重要講話精神,“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北大荒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重託、勇於擔當,北大荒人正開始一場前所未有的新的“拓荒”。復轉官兵等老一輩拓荒者所具有的忠誠擔當的品質、甘於奉獻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對於進入新時代、面臨新挑戰、承擔新使命的我們,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於墾區上下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奮發有為、開拓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讓我們繼承十萬復轉官兵的光榮傳統,發揚北大荒精神,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傾力打造國際大糧商,建設農業領域航母,不斷融入世界農業競爭的廣闊舞臺,全面開創北大荒更加美好輝煌的未來!

衷心祝願復轉官兵同志們生活美滿、幸福安康!

中共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委員會

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

2018年8月31日

让老一辈垦荒者的优良传统光耀新时代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團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