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半個多月前,曾經用一把手術刀讓無數病患重獲光明的陶勇醫生,被一把普通的菜刀砍得遍體鱗傷。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陶勇醫生一雙價值萬金的手今後再也拿不了手術刀了。一個仁心仁術,一心為了病患的醫生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如此巨大的傷害,如果他從此消沉,後悔那些為了病人無限付出的黃金歲月,我想,我不會奇怪。

陶勇有一個北醫的師妹,曾經在公立醫院親眼目睹耳鼻喉科的老師被患者割喉的血腥場面,得了PTSD。從此見不得人山人海的候診廳,留美5年後回國,從此只在中高端私人診所工作。她說:那裡的客戶素質高,有錢、惜命、又要臉,不會動不動砍砍殺殺。

這樣的選擇無可指摘,卻令人心酸,那麼優秀的人才,我們卻終究留不住。

可是陶醫生沒有消沉,沒有怨恨。躺在ICU裡,他跟妻子說:幸好砍的是我,我年輕,跑得快,如果砍的是另一個醫生,後果更可怕。

受了傷的他,整個人都腫著,頭都大了一些,師妹去看他,他還反過來安慰對方。

醒來才一個多星期,得知肺炎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深深的焦慮,他竟然在病床上寫了一首詩,口述出來後。2月6日,陶醫生受傷的第14天,他錄了一段10分鐘的音頻,鼓勵大家不要被苦難打到。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此時此刻,他所思所想,還是要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個人的臉龐。這世上怎麼會有這樣溫柔的人,即便自己受了再大的委屈,滿心所想依然是別人。

100分男神

回溯陶醫生的過往經歷,大概只有“男神”兩個字可以概括。他是那種即使拍成偶像劇都不會失色的男神。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端正的五官長在一張娃娃臉上,總是帶著溫柔的笑容。

陶醫生對患者,對同事,對同門師兄弟姐妹都十分溫柔、耐心。帶師弟師妹們做實驗的時候,他明明對兔毛過敏,卻一直強忍著,任脖子上長滿了紅疹子,堅持給兔子做完眼底手術。晚上9點還在幫做科研的後輩給老鼠打眼底激光,週末也不休息,帶後輩做玻璃體切除手術。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除了長得帥,溫柔熱心,陶醫生還是個標準的學霸。他上的北醫大錄取分數線超高,其中又數他所在的臨床醫學專業分數線最高。陶醫生所在的江西,更是一年只收1-2名學生。而他就是這全省學霸裡頂尖的佼佼者。

本科期間,陶勇學習和實習成績都是最優秀的,他是那一屆唯一保研眼科的。全國頂尖眼科專家姜燕榮和黎曉新都說陶勇是那一屆最優秀的眼科傳人,沒有之一。

陶醫生還在頂尖學術期刊SCI上發表了許多論文,如果不是這次意外,假以時日,他必將成為國內眼科界的泰山北斗。

陶醫生就像《一吻定情》裡的入江直樹,智商高,人又帥氣,一心鑽研醫學。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單純把陶醫生定義為男神,又未免太膚淺。有的人從小就能說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樣振聾發聵的金玉之言。這樣的人雖然越來越少了,卻不是沒有。

陶勇醫生就是一個。他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眼科醫生,做一個給人帶來光明的人。陶勇來自一個江西的小縣城。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母親每天要在小工廠裡縫衣服縫被子,視力每況愈下。

陶勇曾在《七日光明》的發言稿中說,他的母親得了沙眼,七歲時,陶勇親眼看到醫生從母親的眼睛裡挑出了20多顆白色的結石。從那時起,他就立下了宏願。

為了達成這個夢想,陶勇刻苦學習考上北大。2007年,陶醫生作為北大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時說:

雖然手術室一待就是一天,沒有時間吃飯喝水,一天下來疲憊地不行,為了完成畢業論文,發表SCI,還要挑燈夜戰查資料,寫論文。查資料的時候,為了省下車票錢,騎自行車頂著烈日,跑遍北京城的圖書館,就為了在一本泛黃的書籍上找那麼一小段文字。甚至就連實驗室的豬飼料沒了,都要他自己去食堂的泔水桶裡扒泔水……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可是這一切令他甘之如飴。總有一天,他和同學們會“直掛雲帆濟滄海”承擔起振興國家,繁榮民族的責任,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緊緊相連,與民族的榮辱休慼與共。

陶醫生是真的這樣想的,並不是喊喊口號而已。他從來沒考慮過要如何獲得更好的前途。德國的診所給他發出高薪offer,被他拒絕了。只要他點頭,私立醫院百萬年薪也觸手可及,但他從來沒動過心。至今仍在公立醫院兢兢業業地,每天早上看50個號,沒時間喝水吃飯,成天成天待在手術室裡,天不黑不能下班。

他所鑽研的眼科葡萄膜炎領域,是專為糖尿病人治療眼盲症的小眾領域。由於醫學上要查出具體致病點非常困難,需要做許多檢查,篩查掉很多因素。這對於病患來說是一大筆費用。陶醫生希望費用能降到最低,改良成類似“血常規”檢查一樣的方式,為此他找了醫療研發公司,還提出檢測思路。

許多糖尿病人都靠陶醫生的手術刀重見了光明。

作為貧家出身的陶勇,從沒一刻或忘那些治不起病的窮人。除了做公益手術,他還經常自掏腰包給病人墊付醫藥費。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每一個被病痛折磨的人,在陶醫生眼裡都不是冷冰冰的病例,而是活生生的人。

他記得有個叫“天賜”的小男孩,跟父親相依為命,上午化療,下午去賣報紙。別人問起他家在哪裡時,他說:爸爸在哪,家就在哪。

他記得有個小女孩需要每週一次針刺眼底。因為太小了,怕她亂動,必須做全麻。全麻的費用每次1000元。小女孩懂事地說“我不用全麻,我已經經歷過很多次骨髓穿刺,我可以。”原來她想把錢省下來給弟弟讀書。

他記得80歲蒼蒼白髮的老母親,推著50多歲坐輪椅的兒子,顫顫巍巍來看病的樣子。

他記得受了傷的農民工,拿著工友湊得,被攥得皺巴巴的錢來求醫。

他記得給白血病患兒治好了眼疾,後來那個孩子拿到繪畫比賽第一名……

陶醫生把這一切都記在了心裡,寫成了詩,鼓勵大家不要被苦難打垮,從苦難裡開出鮮豔的花。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他也是極少毫不避諱艾滋病人的眼科醫生。艾滋病的併發症之一就是致盲,由於手術肯定要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陶醫生專門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診治流程,治癒了數千名因艾滋病患眼病的患者。

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同時發生白內障,視網膜脫離,被多家醫院拒之門外。幾近失眠,生活無法自理,沒錢治病。陶醫生知道後主動承擔了手術費用。手術後隔天,患者就能看見手機屏幕上的字了。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除了自掏腰包給病人看病,陶醫生還多次主動參與獻血。


折翼天使陶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詩

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陶醫生這樣的好人,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中國人,賜給貧苦人的瑰寶,以其仁心仁術,終其一生能治癒多少病患,給多少人帶來光明和希望?

這樣的希望偏偏被一把菜刀砍滅了。

然而陶醫生卻沒有陷入自艾自憐,不能用手術刀救治病患,就寫詩來鼓勵萬千被病痛折磨的人吧。人性的光輝,竟可以美到動人心魄。

身在黑暗,心向光明,不為病痛所苦,苦難中開花,陶醫生沒有被打垮,反而帶給我們希望。

感謝陶醫生,感謝千萬個奮不顧身的白衣天使,當這場疫情過去,我們不能忘記曾經被拯救的恩情。

謝謝你們!

此情決不能忘!

我們每一個人都該銘記。


我是亦君,國際二級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我,謝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