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每週給高三的孩子看白巖鬆的《新聞週刊》來積累寫作素材嗎?為什麼?

風物長20111213


在高三期間想提高寫作能力,本身就有點晚,寫作能力不是一兩天能夠得到提升,如果臨時抱佛腳,看《新聞週刊》沒有壞處,但是不太可能提高寫作能力的,只能提高思想意識和觀念,要想提高寫作能力,你要看一些好的故事,兩種故事,一具有戲劇性的故事,二就有故事性的散文。另外對於高三的學生寫作文;

儘可能的寫小事,不要寫大事,

儘量寫身邊的事,不要寫過去的將來的事,

儘量寫人,不要寫神。

以小見大才是故事的根本,我們這些年很多老師教的作文,基本上是詞彙組合,缺少對生活的認知,基本上是排比句組合,缺少生活語言,基本上是名言名句的組合,缺少自我的語言感觸。作文就是文學,一定要生活。


周老師天地合文化


您好,我是高三老師。我給你一些建議。

《新聞週刊》簡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一檔週末雜誌性新聞欄目,每週六22:15播出.眼下的中國,變化劇烈,選擇什麼樣的新聞,以什麼樣的眼光,能將過去七天的中國濃縮在一本45分鐘的電視新聞雜誌裡,是我們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問題.我們經歷過痛苦,困惑,我們也擁有過快樂和自信,我們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責任感,有尊嚴,能夠記錄歷史的新聞雜誌,而我們更期待的是,能在與您的溝通交流中獲得啟迪,因為這是我們一起經歷的時代.首播時間:週六22:15-23:00;重播時間:週日01:15,04:15,09:10.

主持人是白巖松。與週日晚上水均益主持的《世界週刊》堪稱央視每週兩個壓軸節目。高三學生時間比較近,選擇這兩個節目瞭解國內和國際發生的事件,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不只是高考。如果理科生更適合。文科生只看這兩個節目是不夠的,可以多看一些深度的節目。

。加油。


小數屋


光看不記等於白看,記了不背等於白記,看《新聞週刊》時一定要邊看邊記,記錄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以及事蹟,還有這件事情給你的關鍵詞,也就是這件事適合你寫哪一個主題的文章,每週可以背誦一下。如果是每週看的話,就會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消化吸收,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素材只是作文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很多人寫作文時應該會有這種狀況,腦子裡面很多素材,但就是寫不出來,又不能把全部的素材的全部堆進去,一般來說,作文中有兩到三個人物事蹟就足夠,關鍵的不是素材多不多,而是素材怎麼用,因為一個人從小到大,肯定也知道不少的名人事蹟,主要還是看你怎麼把事件詳細得當的寫出來。

學習需要的是勤奮+方法!


校園Station


白巖松主持的《新聞週刊》最近一期名字叫“疫情下的復工”。

講述我們國家自2020年2月10日起進入“防疫新階段”,既允許復工。隨著復工潮的到來,大量人員需要口罩。而國家原材料和人工都緊張的情況下,口罩生產、供應也很緊張。

由此引出一個反思話題:口罩生產大國,為何儲備不足?

於是我們一家圍繞這個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從問題入手到尋找背後原因,看到了平時想都不會想的面相。意猶未盡。當然,這只是觀看《新聞週刊》之後的情景之一。

緣於自己的親身經歷,於是強烈推薦高三學生父母每週陪孩子看此節目,好處如下:

第一,《新聞週刊》的內容可以提升知識格局

這檔節目是講當下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歷史的變遷和看法。

選擇什麼樣的新聞,輸入什麼樣的觀念和現象,就會以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新聞週刊》會引導我們去思考相關問題:關於經歷的痛苦和困惑、根源是什麼?影響是什麼?我們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中學習,尋找資源和目標,獲得快樂和自信?

而這樣的節目可以引導學生,從個人小世界走向社會大世界,從“我的”生活走向社會生活,從學校課堂走向現實課堂。

例如,我孩子看了這檔節目,就會和一幫同學放學後走進社會,去觀察城市交通紅綠燈指揮系統分佈和運用是否合理,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雖然不一定成熟、合適,但這種舉動本身就說明孩子們正在超越自我的限制,去關心生活的環境,想為方便大眾做些事情。

第二,《新聞週刊》的視角可以開闊孩子眼界

見多識廣是思考的前提,通過看節目,可以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瞭解環境,瞭解世界,搭建知識和思想框架。“知己知彼,百戰不怠”,“我思故我在”。而這個框架是慢慢打開視野的過程。

現在高中學生學習非常緊張,天天完成作業都是很重的任務,根本沒有時間去了解社會,瞭解當下正在發生什麼?《新聞週刊》在某一個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空缺。節目中有事實,有觀點,有鮮活的材料,有敏銳的視角、有邏輯的評論。把這些社會熱點和追蹤集中到一個固定時間來講述,特別是鮮活的素材與深度的思考,為豐富學生寫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視角。

第三,《新聞週刊》的豐富可以幫助孩子積累素材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高考是對孩子平日知識積累程度和靈活運用的一種檢驗。日復一日,順序漸進的觀看,可以在孩子的大腦積累越來越多、越來越系統的社會、文化等知識儲量,這對考試有百利而無一害。

尤其高中作文大多是對社會熱點的看法和思考。觀看《新聞週刊》就是一個很好的拓寬素材的途徑。有了素材就有了靈感,而沒有素材做支撐,作文就沒有活力。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去年高考,有個省份的作文題是借用一個網絡流行語來發現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果平時不關注網絡內容、與實現生活脫節,就不知道這個網絡流行語的意思和語境,也就無從去思考和發揮。

第四,觀看《新聞週刊》可以幫助建立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習慣是透過不斷重複訓練養成的。每週固定的觀看這檔節目,客觀上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安排去專注這件事;在主觀上,高格調的內容可以吸引孩子去主動觀看。主動性和時間管理能力,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因素。

比如,我孩子上高三時,每到週末的幾個時間段,就會自動來邀約我們:“老媽,上午十點了,到了打羽毛球的時間了,下樓吧?”“老爸,今天週六,按計劃中午我可以打一下小時的遊戲哈。”“老媽,快到時間了,去看《新聞週刊》吧。”

這些邀約足以說明,長期固定在某一個時間做某一件事情,是形成習慣的練習方式。

第五,經常與孩子一起觀看《新聞週刊》可以增近親子關係。

高三孩子越來越自立,學習也越來越緊張,大量學習和作業分解了他們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時間。而每週約好一起去看此節目,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時機,增加溝通話題,在交流中傳遞情感。

比如,在觀看過程中可以一起探討節目中的相關問題,或拓展相關話題,在探討中相互傾聽、表達觀點和態度,展現相互的好奇和尊重。可以細化到:“這個觀點你怎麼看?”“為什麼這樣看?”“如果你遇到這個問題,你會怎樣解決?”

如此的談話不僅有利於增近相互理解,同時也深化和拓展對問題的認識。

總而言之,在孩子上大學以前,父母的角色是陪伴,同時也加以引導。共同觀看一個視角廣泛、且有深度的節目,不僅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更是培養孩子關心國家大事,樹立遠大理想的好時機。

所以,陪孩子一起觀看《新聞週刊》,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寶貴時刻。



哈佛媽媽親子園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中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寫作文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考作文的難點在哪裡?

照例先上個思維導圖:

學生害怕寫作文,考試中作文的得不了高分,主要是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拿到作文題目之後,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入手,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不會審題和立意。

要想快速提高審題和立意能力,一般都兩種途徑。

一種就是多研究歷年真題,從作文命題思路中,尋找命題人的命題規律。

如果你認真梳理近10年的作文題目,你就會發現,每年的高考作文題目,雖然題目的形式風格迥異,有些年份是漫畫作文,有些年份是材料作文,還有有些時候是新材料作文(相對於之前的材料作文而言),但是在變化之中,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這些作文題目能選擇的立意,考過來考過去就那麼幾十個話題。

這些話題,基本都和高中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比如競爭、合作、尊敬師長、愛國等。

另外一種就是緊跟老師的複習進度,學校的老師在講作文時,一般都會把重點放在作文立意和文章的結構上。

畢竟語言和作文素材也沒有辦法詳細講解。

學會了審題和立意,知道了從那個方向入手以後,接下來就是寫什麼的問題。

按照高考作文的閱卷標準,高考作文的閱卷標準。高考作文對於內容的要求是,材料豐富,內容充實;而如果你打算寫記敘文,則要達到形象豐滿、意境深遠的要求。

什麼是材料豐富,內容充實呢?

這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第一,你選擇的材料要能支持你的觀點;第二,要選擇不同的材料,或者從不同的角度來論證你的觀點。

這兩點看似很簡單,但確實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的“攔路虎”。

先來詳細說下,什麼是你的材料要支持你的觀點。

材料要支持觀點,聽起來很簡單,但在考場之中,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素材,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即便是你找到了合適的作文素材,往往還會出現,因為對作文素材不熟悉,或者運用不熟練,導致寫完之後,自己都感覺這次作文寫跑題了。

正是因為考場作文,不同於平時的寫作,所以如果你去問一些語文成績特別好的學生,你會發現,他們一般不會在考場中,特別是大型考試中,直接把自己剛看到的作文素材直接運用到作文中,而是會優先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作文素材,通過對熟悉的作文素材進行裁剪、拼接,進而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既然考場作文對於作文素材的要求,不是在於你積累了多了素材,而是掌握了多少能熟練應用的素材,那麼在備考的過程中,針對作文素材,就要重點關注素材的運用,而不是單純的積累。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肯定是不行的,但並不是有了米,每個人都能做好飯了。

接下來說下,如何準備考場作文的作文素材。

第一種方式是模仿。

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比較差,那麼就不建議把時間浪費在積累新鮮的素材中,而是直接從優秀作文中,尋找現成的材料。

拿到這些材料之外,看一下原作者,想通過這些材料,支持哪些論點。把論點和材料都標註在一次。

隨著不斷的積累,然後就按照話題去把作文素材進行分類。

下次在寫作文的過程中,遇見相同或者相似的話題,就直接把其他作者的作文素材改變一下,寫到自己的作文中。

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千萬不要直接默寫到考到考卷上。

直接默寫到考卷上,會被判定為“套作”,如果是“套作”,很有可能會被判為0分。

第二種辦法是從課本中找素材。

課本中的素材,有一個天然的優勢是,這些素材自己已經學過一遍,對材料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針對課本上的素材,只要自己稍微下點功夫,以課本上的內容為線索,就能“順藤摸瓜”的找到相似或者相近的素材。

比如,你寫了戴望舒的《雨巷》,你可以找一兩首戴望舒其他有名的詩歌,把其中精美的詩句,和課文記錄到一起。

在考試寫作文的時候,你就可以新舊混搭,一部分用課本上的素材,另外一部分用相似或者相近的素材。

這樣安排,有兩方面的好處。

一是熟悉的素材,考場中容易回憶起來,這樣可以節省構思的時間。

二是閱卷老師,看到熟悉的素材會有親切感,同時還有一些課外的,這會讓閱卷老師感到有點意外。

所謂的喜歡就是熟悉+意外。

第三種辦法就是大量的課外閱讀。

這種辦法好處和弊端都非常明顯。

好處是考生更容易在考場中,拿到高分。在大部分省份,能獲得滿分的作文,在素材方面一般都比較新穎。

而弊端是,這種方法對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要求比較高。

如果你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任何材料都沒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那麼大量的積累素材反而很危險。

你可能看了大量的素材,但考試中一個也不會用,再或者考試中,大腦如泉湧,但湧現的都不是閱卷老師想看到的。

在分析完,高考作文對作文素材的要求,以及如何準備素材以後,題主的問題也就很容易回答了。

《新聞週刊》這樣的新聞彙編及點評類節目,的確能拓展學生的視野,特別是有利於高三的學生,快速瞭解時事動向,但這類節目主要是面向社會公眾,而不是高中生,這就導致這樣的節目裡面的大部分內容,要麼是和高考作文常考的話題沒有任何關係,要麼是需要深度加工之後,才能運用。

【這樣的內容肯定是不會出現在高考作文中,太犀利了】

高三時間非常緊張,如果你看的內容,和高考作文常考話題關係不大,從功利角度來看,基本就等於是在浪費時間。

而如果這些素材需要深度加工以後,才能運用,這就需要考生有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而大部分學生顯然是達不到這麼高的要求。

【這樣的內容才是高考命題人希望考生寫的】

如果真的想提升自己的作文成績,看《新聞週刊》,還不如多看人民網、光明網的文化、評論板塊,這裡面的很多觀點、材料就是標準的高考作文論點和素材。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升學與考試


我覺得高三孩子每週觀看一次《新聞週刊》很有必要!

因為《新聞週刊》獨特的敘事評論方式,有事實,有觀點,有鮮活的材料,有敏銳的評論。其中鮮活的素材與厚重的思想正是我們學生寫作中最缺乏的。

長期以來,學生作文沒有東西寫,被歸因於缺乏生活經歷。其實只要願意分析如今高中學生的學習現狀自然明白,這不是學生的過錯。殘酷的現實決定了學生不可能生活豐富,因為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社會,沒有時間進行深度的閱讀。

而《新聞週刊》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瞭解社會的機會。一期節目約40分鐘,正好一節課的時間,儘管高三學習壓力很大,但每週一節課的時間還是可以擠出來的。《新聞週刊》與別的電視欄目不一樣,他給我的感覺很溫暖,很踏實,與同類的新聞節目相比視角更廣深度更深,語言跟令人回味。

藉助新聞週刊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孩子多觀看,以豐富生活積累情感,多思考,以提高認識,獲取靈感;多閱讀,以拓展視野培養感;多練筆,與表達意願,鞏固靈感。新聞週刊引導學生,從我的世界走向周圍的世界,從我的生活走向社會全體的生活,從作文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不斷拓寬學生生活的領域。這才是學生們寫作的不竭源泉。

所以,對於高考生來說,看一看《新聞週刊》是很有必要的。


家有初中生


會的。這不僅僅是積累素材的問題。高三的作文,一個重要方面是思想高度,思維角度是要靠引領的。家事國事天下事說不好事事關心,總要讓他們認識到該如何看待,如何思考。老師個人思維角度狹窄,為什麼不找個人幫忙呢?個人認為白巖松思想認識比我深刻,境界比我高。再說高考前時間緊張,請名師講課又要很多錢的,能不費錢就聆聽有價值的事件分析,不是太好的事嗎?當然,我不允許孩子們太放鬆,一節課下來總得有八百字筆記吧,不然,屏幕一關,完全忘記。同時,我們也會找些相關文章拓展深入。語文課本就是孩子們比較放鬆的課,要給他們找出事情。


落花傾語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作文也是如此。作文素材來源於生活的積累,沒有好的素材就不能拓寬視野,那也就不能激發人的思考,高中的作文多是對社會熱點的看法和思考。那高三的孩子看新聞週刊就是一個很好的拓寬素材的途徑。


yayasun太陽


我會看,也會給孩子看。

能開拓眼界,增長知識。


超過了主業


會,政治有可能考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