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想念家鄉就是想念家鄉的美食?你認可嗎?

海雲海


這個問題好,我來回答。

家鄉對每一個人來講,是剪不斷的思念。無論你走多遠,故鄉時常在你的夢裡。李白的詩句,床前明月光,凝視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個人都是念著這首詩長大,變老。每每讀到此詩,熱淚盈眶。因為我們對故鄉的感情太深了。就如艾青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只有飽含對家鄉真摯的感情才寫出如此讓人淚奔的詩。

家鄉的山,家鄉的水,一草一木是那麼熟悉,根植於心。鄉音在幾十年後依然不變,永遠不改,賀知章的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哪怕你步入暮年,鄉音依舊不改。鄧小平一生都講家鄉四川話,鄉情的濃陪伴終身。

家鄉的東西很多,野果,野菜,各種小吃,如數似珍。最直接走入生活肯定是家鄉菜,只有它捕獲你的心,銘記終身,是誰也不能取代。有句話叫,媽媽的味道。就是最初讓你品嚐到美味的好,幾乎沒有什麼可以

代替,從小就烙印於心了。這就是第一感觀第一認識的重要性。家鄉菜真的讓人痴狂,記得十多年前在外地工作,春節無法回家,媽媽託人捎來的香腸,讓我一口氣吃二節。吃完,整晚口渴,難以入眠。每每想來,頓覺餘香味在嚊尖飄過,垂涎三尺。


無語觀潮


有人說,想念家鄉就是想念家鄉的美食?你認可嗎?

曾經遠離家鄉身處在異鄉,南方小城冬日裡陰冷天氣潮溼空氣始終讓我始終無法融入這座城市,蜷縮在溼漉漉的被窩裡,無比的想念家鄉那寒冷冬天裡依舊溫暖的房間,還有媽媽親手包的熱氣騰騰餃子。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望著只穿著毛衣加一件外衣依舊“一身正氣”的小城人,我不禁裹緊了身上的厚厚的棉衣。

超多的辣椒,還有總也吃不慣的折耳根告訴我,我只是這座城市的一個過客,我的家鄉在千里之外,那裡有令我饞涎欲滴大盤雞,百吃不厭烤肉和抓飯,還有無論走到那裡依然都依然念念不忘媽媽親手包的餃子。

“回家,回家,我要回家!”

什麼也不能阻擋我回家的腳步,哪怕路途千里迢迢,萬水與千山,回家的路就在腳下。

三天三夜的顛簸,三天三夜的風塵僕僕只為那熟悉的微笑,熟悉的聲音。

“回來了,餓壞了吧!”

“快去洗洗手,媽給你包了你最愛吃的餃子。”

當老媽端上熱氣騰騰餃子的那一刻才讓我明白想念家鄉其實就是想念家鄉美食,想念媽媽的味道。


一抹繁華123


不完全對。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人,家鄉的美食,鄉音,家鄉古老的石板路,家鄉的小巷,家鄉那一灣灣梯田,家鄉的煙霧,夕陽,那放牛回家響起的鞭聲,清晨的雞鳴,燕子在屋簷下的穿梭的燕影,無不令我想念。想念家鄉泥土被夏天的烈日照射發出泥土和青草混合的味兒。

我的家鄉極美。家鄉在偏遠的郊區。我老家的房屋歷史有些悠久,形狀為四合院,後山像一把藤椅把整個院子半包圍,山不高 綠樹成林,一到春天可以享受鳥語花香綠樹蔥蔥的那種自然風光。夜晚 偶爾還有貓頭鷹的叫聲,什麼斑鳩,巖雞(長輩們說的我也沒見過),布穀鳥都有,地上還有些野生菌。兒時總和小夥伴們穿梭在樹林間,採野地瓜是我們的最愛,粗壯的酸唐梗嫩嫩的 酸酸的那時吃在嘴裡的滋味至今難忘。老家的整個建築都是木質結構,不知是哪家的能工巧匠雕鑄而成,屋樑上雕刻了一些龍鳳雀鳥,幾根大柱子支撐在過堂的走廊上,房頂上的瓦堆砌得也有些將就,瓦片的厚度接近一釐米左右。屋樑上的瓦一層壓一層構成花紋。越看越有些格調。堂屋在整個院子的正中 兩邊是偏房,面向堂屋 ,左面有一個吊腳樓,右面有一個像亭的弄堂,弄堂內有個天井,(這裡是我們小時候玩迷藏的地方)從天井直走有個後門,從後面的走廊可以走完整個院子,假如下雨也不會溼腳。整個院子不合計樓上就有幾十個房間,從前端的第一個房間可以走到最末的那間。房門都一間連一間可以通過。在堂屋旁邊的第一間偏房的門方上有一個圓的小孔,那個小孔還有段歷史。聽長輩說 那是山上的土匪進入院子搶劫留下的槍眼。堂屋內有神龕,神龕兩面供有菩薩,什麼菩薩我叫不出名來。背對堂屋,前面是一層層的梯田。梯田的上方有個圓形的山堡,故名叫圓堡。庭院內有一寬敞的院壩,院壩裡還有球場,可惜現在沒了。球場的邊緣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樹,枝葉茂盛 成傘狀。夏天的晚上我們就在這裡乘涼聽老人們講故事。

我在這樣的院子裡長大,兒時玩耍的情景歷歷在目。吊腳樓上的追逐,嬉鬧,遊戲,踢毽子,做滑滑車。現在想起童趣甚是喜人。住在院子裡的人們很勤勞,院壩打掃得乾乾淨淨,農具柴火堆砌得有條有理。院子的人們淳樸憨厚。哪家有喜事整個院子都喜氣洋洋。哪家有困難也是互相幫助。一到晚上 孩子們在院壩玩耍,大人們忙完自家的事也會聚在一起家長裡短,談笑風生。生活無憂無慮,悠閒自在,好不熱鬧繁榮。在那時我哥也算藏書者。樓上的大木箱裡就有很多書籍,有時為了偷懶就躲在樓上翻看那些是懂非懂的書。由於人小沒有刻意去喜歡什麼樣的書籍 ,只要是書通通拜讀。首先拿的是那些有圖畫的書。因為有圖畫的容易看懂。也會陶醉在童話故事裡,紅樓夢,家春秋,西廂記 ,隋唐,三國,基督山伯爵,簡愛,什麼文心雕龍。。。。。等等,那些書根本就看不懂,一樣胡亂翻閱。

我想念我的老家,家鄉對我來說尤其別有一番感情,每當我回到我的家鄉,站在山坡上,我都要久久停留,家鄉的山山水水我似乎看不夠,每次回家,母親總把我送很久,石板路上的母親遠遠的目送我直到我走出她的視線才肯回家。。。。我的家鄉,因為社會更新開,家鄉的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家鄉的房屋已經沒了原來的模樣。我深深念久的家鄉,我惋惜。


似默非陌


家鄉的美食、家裡親人做的菜,都是我們思鄉情的寄託。

我是煙臺人,說實話,煙臺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美食,無非就是海鮮之類的,沿海城市都有,因此算不上特色。海鮮中我最想吃的就是海腸子,那滋味確實鮮美,或爆炒或燒烤,再或者包水餃都很好。一直到現在如果有朋友問我什麼海鮮最好吃,我都推薦海腸子。

其實我對家常菜的懷念更多一些。特別想吃姥姥做的蒸肉,很簡單的家常做法。小時候上學,父母都上班,中午就去姥姥家吃飯。老人家喜歡自己蒸饅頭,蒸饅頭同時,切五角硬幣大小豬肉丁(小時候不愛吃肥肉,所以以瘦肉為主),上面鋪上蔥花、薑絲,再放上面醬(黃豆醬),放到鍋裡蒸。蒸熟後把麵醬攪拌開,十分香!我和我弟弟一人一小碗,一人半個大饅頭,吃的乾乾淨淨。

近些年姥姥年紀大了,也搬到樓房裡住了,就再也沒做過,我嘗試著自己做過一次,但感覺不是當年的味道了。最後放兩張曾經幫姥姥燒火蒸饅頭的照片吧,我很想念那時的生活。


單身老王


別人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我一定是,想念家鄉,就是想念家鄉的美食。

今天就說說家鄉的稀飯。

我是蘇北人,江蘇沭陽人。沭陽人喜歡喝稀飯,這種習慣,從孃胎裡來,無法改變。

判斷你是不是真正的沭陽人,看你喝稀飯就行,嗜稀飯如命,一喝幾大碗,鐵定是沭陽人;判斷你是不是沭陽人的媳婦,也要看你喝稀飯,慢慢喜歡上喝稀飯,也能喝上一大碗,鐵定是沭陽人媳婦。

我的弟弟去親戚家作客,在外省,為了照顧沭陽人喜歡喝稀飯的習慣,特意燒了一小鍋稀飯。弟弟慢慢喝,省著點喝,怕主人面子上過不去,因為那一小鍋稀飯,根本不夠喝,兩鍋三鍋還差不多。在沭陽,誰家不是一燒一大鍋稀飯呢?別的可以少吃點,稀飯可不能少喝。

我去南京,就兩天時間,吃得好,睡得好,什麼都很順利,但是,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好像缺了點什麼,心裡空落落的。回到沭陽,首先燒了一鍋稀飯,我喝了一大碗,妻子喝了三大碗,通體舒坦,心滿意足。原來,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稀飯。吃什麼樣的山珍海味,都抵不上那一碗簡單的稀飯。

我是個尿毒症患者,時間還很長,十五年,每週三次透析。透析時間長了,基本都沒有小便,必須嚴格控制水,少喝水,儘量不喝水。可是,總時不時有人幹體重超標,漲水三公斤四公斤的,很嚇人。一問,說是沒忍住,喝了幾大碗稀飯,或是鹹稀飯,或是山芋稀飯,反正是一見稀飯,便忘了自己是個尿毒症病人,即便記得,誰又能抵擋得住稀飯的誘惑?沭陽人得了尿毒症,總是很鬱悶,一小半是因為生病,一大半是因為不能放開肚子喝稀飯,不能喝稀飯的日子,簡直沒法過。

沭陽人就是這麼喜歡喝稀飯,就是這麼能喝稀飯。

沭陽人喜歡喝稀飯,是基因加調教,多少輩的基因遺傳,加上從小母親的調教訓練。

我們小時候,每逢稀飯喝不完,母親總是說,“寧願撐人,不給佔盆。”於是,我們都拼命喝拼命喝,喝到肚子脹,喝得直打嗝,喝到一走路肚子咣噹咣噹響,然後到一片生機的大菜園裡,現拔兩個鮮脆的蘿蔔,井水洗一洗,啃著消消食。

這樣一個漸漸被稀飯撐大的胃子,最適宜喝稀飯,也最喜歡喝稀飯。

在我們沭陽人的眼裡,什麼大米粥、小米粥、南瓜粥、皮蛋瘦肉粥之類的,統統不能叫做稀飯。

在沭陽人的稀飯裡,雜糧瓜果蔬菜,幾乎什麼都可以放。沭陽人稀飯的種類,你是沒法寫全的,實在太豐富了。

過去窮苦的日子,覺得能喝到稀飯,能喝飽稀飯,是一種幸福;現在富足的日子,吃慣了大魚大肉,回過頭來一看,還是稀飯好喝。

今天的沭陽人請客,無論大酒店還是小餐館,無論是喝白酒還是喝啤酒,酒足菜飽之後,都要點上一大盆稀飯,還有一碟豆腐卷、一碟馬菜餅,只有那一碗或幾碗稀飯下肚,這頓飯才顯得圓滿。

沒有這一碗稀飯,這頓飯不算完。

一個沭陽人,在家鄉天天喝稀飯,喝的是生活和幸福;一個沭陽人,在外鄉能喝到稀飯,喝的是鄉思和回憶。

每天傍晚,我和妻子常到生態園散步,然後就去喝稀飯,我喝的是三漿稀飯,妻子喝的是“五糧液”稀飯,真的是心滿意足,覺得人生有稀飯足矣,別無所求!

估計,一個沭陽人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最想說的一句話應該是:“能不能燒點稀飯喝喝?”

沒辦法,稀飯就是沭陽人的命!

思念家鄉的時候,總想喝上幾大碗家鄉的稀飯。



夏老師小菜園


有人說過思念家鄉有時候其實是懷念家鄉的味道。

我是這樣的人。

經常會想吃家鄉的小吃。

有時候大半夜的越想越睡不著。

除了美味的小吃,爸媽做的飯菜也是最讓我想念的味道。

從小就愛吃自己想象出來的味道。

吃餅乾小朋友們愛吃脆的。

我喜歡用水泡著吃。

芒果小朋友們喜歡剝了皮拿著吃。

我喜歡用它+話梅泡水喝。


魅文字


謝謝提問者!很願意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個經常做夢的人,而在我的夢境中經常出現的就是童年在老家生活經歷過的一切:破舊不堪的老屋,村莊後面那長滿桑椹樹的小山坡,村口那長滿菱角的池塘,還有鄉村小學堂裡那一排排簡陋的課桌椅……

所以在我看來,讓我們魂牽夢繞,念念不忘的,應該是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屋一堂,因為那裡有我們思念的人:有親愛的媽媽,慈祥的外婆……有我們經歷的故事:有兩小無猜的童年玩伴,有畫著“三八線”的同桌的你……

至於美食,現在經濟發達,物質豐富,好多地方特產在各地商場都能看到;而真正讓我們留戀的是“媽媽的味道”!因為歸根結底,我們懷念的是人,是家鄉的親人,無論什麼吃的,只要是媽媽做的,是家鄉親人做的,都是最好吃的,是讓我們永遠思念的家鄉美味!




古玉的空間


也不否認,每次從深圳回到老家,我媽都會做老家的地道小吃,雖然我現在三十多歲了,可是在我媽眼裡,我依然是她的孩子,每次我媽趕集都會買我喜歡吃的辣湯,燒餅,糖糕,煎餃之類的東西給我們吃,走之前都會大包小包的給我拿東西,會幫我買我的衣服,我孩子的衣服我家婆的衣服,都會幫她們帶,這輩子我很慶幸遇到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母,


ma楊洋陽


我不認可這句話,想念家鄉美食只是一個由頭!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大豆高粱....那裡有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孃..……

想起家鄉,就想起媽媽烙的玉米麵大煎餅,卷著大蔥、放點辣白菜,又酥又脆,餓不餓都卷一張,辣的掉眼淚,別提有多爽;想起奶奶給我煮的薑茶水,在我感冒發燒打擺子的時候喝一口立刻覺得就不冷了,如同喝了一口60度的二鍋頭,真暖和;想起小時候,和爸爸一起玩騎大馬的遊戲,一個小時不下來,奶奶緊著催我別玩了。爸爸滿頭大汗的說沒事,揹著我娃騎大馬嘞!可是現在回想起來,爸爸那個時侯已經累的呼呼喘氣了....

北漂、南漂,始終都是漂著,因為那裡不是你的家!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到什麼時候家鄉都是溫暖的港灣,因為那裡有生我養我的土地,有煎餅卷大蔥.....更有年邁衰老的爹孃,不論什麼時候,有媽的地方始終是家....

所以,想念家鄉就常回去看看,不要想著發財再回去孝敬爹媽,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晚了……


李子BB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人,是有感情的高等動物。都有懷舊,崇古,思鄉情懷。

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有我的親人,有我兒時的小夥伴,有我愛吃的家鄉菜,有我童年的美好的回憶……

想念家鄉,更多的是想念童年的生活,因為,童真,小夥伴的友誼純真,小時候的頭腦單純,所見所聞都是真實,純樸,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