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來源丨深度育兒

在一次聚餐中,席間有三五個孩子。他們圍在一起嘰嘰喳喳的鬧著叫著,飯菜端上來了也沒有停歇。

其中一位媽媽看了孩子們一眼,大聲說:都不要吵了,我看誰先把飯吃完,誰就是第一名,誰就是最棒的。

小孩子們都歡呼著自己是第一名,並快速地把飯碗推到跟前,開始狼吞虎嚥起來。

只有一位小女孩穩如泰山不為所動,她眉頭微皺,有些不滿地說:什麼都要比賽!我不要比賽吃飯!

前面那位媽媽說:你不比賽吃飯,就不是第一名了。 女孩有些置氣地:我才不要當第一名! 小女孩的話讓我有些觸動,特別是那句“什麼都要比賽”,就像一聲有力的控訴。我能想象到孩子在學校裡,可能處處是競爭和比賽,比賽誰得的小紅花最多,比賽誰吃飯最快、誰課上回答問題最積極,誰考試分數最高更不必說。 我更為小女孩在吃飯上不屑去爭個第一名,而心生感動。她似乎看穿了成人的伎倆,不想做第一名,可能更多的是對這種事事需要競爭和比較的風氣的反抗。

就像電影《看上去很美》裡的方槍槍,當他為了得到5朵小紅花,而不遺餘力的使出吃奶勁,壓抑著各種習性,最終還是得不到。

而後發生的一件事讓他對小紅花徹底失去了興趣,開始走上了反抗之路。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從小女孩和方槍槍事例中,可以看到“競爭比賽”對孩子來說,並不都是正面的意義,所謂物極必反,競爭也是如此。 尹建莉曾就我們崇尚競爭就像崇尚美德這一現象,而指出了陷入誤區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過分高估了“競爭”的正面意義,二是沒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對於孩子間無處不在的競爭和比賽,下面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孩子的人生,不是動物世界 動物世界中,一直是弱肉強食的關係。它們爭地盤,爭食物,甚至是爭配偶。而孩子的人生,不是動物世界,他們不需要無時不刻去爭奪競賽、適者生存。 如果孩子把生命的力量用在了和同伴競爭比賽中,還哪有能量去做別的事呢。

動物界的一切競爭行為都是為了生存,而孩子的世界,他們還有生活、生命、生機勃勃和生生不息,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他們需要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探索,一路上所觀、所想、所思,都會豐富著孩子的心靈和人生。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正如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裡所說,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

一個人內在力量的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物中獲得主動權--這才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順序和邏輯。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競爭比較,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孩子間的不公平

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曾經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

他認為幼兒中有八大智能(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

假如你讓一個有著豐富的語言智能的孩子,和一個身體運動智能強的孩子比賽背唐詩,前者贏,最後你妄下判斷,說那個有著豐富語言智能孩子聰明,這對於那個身體運動智能強的孩子來說就很不公平。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成人的一些比較和評價,對於沒有多大判斷力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成為他心理上致命的烙印,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另外,猶太教育家切尼曾說過,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不但會讓孩子反感,而且還會導致他喪失自信。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一味地比賽競爭,孩子會陷入只關注結果而非過程的誤區

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這種不必要的競爭完全可以像那個小女孩一樣忽視。

如果吃飯也需要比個第一第二,那麼孩子們會為了爭得第一名而狼吞虎嚥,忽略了飯菜的美味,對消化也不好。吃飯就不是一件享受的事,而是一件任務。

吃的最快,得來那個第一名有什麼用? 前幾日,帶孩子去看電影。離放電影還有段時間,我們坐在旁邊的沙發上等著。

沙發上有個小女孩在認真地塗色,兒子見狀也想玩,女孩媽媽從書包裡掏出了一支水筆遞給兒子,順口說了句:你倆比賽,看誰塗的又快又好。小女孩本來很專注地塗著,經媽媽這一說,她手中的畫筆在紙上塗抹的頻率明顯加快。 什麼事都要去比賽競爭,孩子不得不關注著結果,盯著那所謂的“第一名”,但是卻忽略了做一件事情的過程,失去了擁有“心流”的體驗。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對於不可避免的競爭比賽,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要注重比賽過程,看淡結果。 關注結果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成就感,而看重過程,帶來的則是成長。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鼓勵孩子和自己競賽比較 童話大王在教育孩子上喜歡劍走偏鋒。他說:要想超越必須先落後。他曾經讓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保持倒數第五名的成績,接著再慢慢上浮到第六名,每一次考試都慢慢向前靠近,他鼓勵著女兒和自己比賽,一次次超越自己。他的這種教育方法,使女兒最終成為了學霸,被美國六所名校錄取。 和別人比,永遠會存在“一山更比一山高”的人。和自己比,才能找到不足,發現可提升的空間。 鼓勵孩子和自己競爭比賽,一次次地提高和完善,向內不斷積累。這樣,將來孩子在面對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才能從容不迫。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不爭,才是最有力的爭 明星湯唯曾說:不爭,也有你的世界。

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想起了兒子一本名為《100萬隻貓》的繪本,內容說的是一對老爺爺老奶奶,生活在一個很美麗偏僻的地方。生活如意,但是還是覺得不快樂,因為感覺太孤單。老奶奶想要一隻貓。老爺爺立誓一定會送給老奶奶一隻貓。說完老爺爺就走了。他翻山越嶺,走了很久的路,最後終於發現一片山谷上有上百隻、上萬只、上億隻的貓。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他看到一隻白貓,覺得很漂亮,就準備帶它回去了。沒走兩步,又發現一隻黑白相間的貓,和白貓一樣漂亮,也決定把它帶著。接著又覺得黑貓、灰貓、棕色的貓也很漂亮...最後他把所有的貓都帶回去了。一路上,貓喝光了湖裡的水,啃光了草坪上的草。

到了家,老奶奶大吃一驚的望向老爺爺:這麼多貓,會把我們家吃的什麼都不剩的,我們怎麼養活他們呢?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老爺爺老奶奶一起想了一個辦法,問眾貓:你們誰最漂亮啊?每個貓都說自己漂亮,爭論打鬧不休,老爺爺老奶奶見狀趕緊躲進屋內,一會兒聽見外面一片寂靜。開門發現一隻貓也沒有了。原來它們都互相吃掉對方了。

這時,山谷不遠處躲著一隻孱弱瘦小的貓。老爺爺老奶奶問它,你怎麼沒被吃掉呢?小貓說:我實在是一隻很平凡的貓,你問我們誰最漂亮,我覺得自己不漂亮,自然沒有貓注意到我。

孩子,你不爭第一挺好的

最後老爺爺老奶奶留住了那隻小貓,他們梳理亂蓬蓬的貓毛,精心餵養,那隻瘦弱貓漸漸毛髮發亮,長得越發漂亮可愛。老爺爺老奶奶覺得它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貓。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繪本時,讀到一半感覺內容特別誇張,沒什麼意思。讀完結局後才覺得感動,不愧為經典。

古人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說的大概就是此意。不爭,不是不思進取;不爭,不是軟弱無能;不爭,是一種大智慧!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父母無需屏蔽競爭的行為,只是不要事事拿來競爭比賽,不要去比較,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你有你的翠綠,他有他的豔紅,各有各的好。

成人不拿自己的眼光去評判比較孩子,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end-

Tips:喜歡請轉發!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更多好內容,請把我們置頂/設為星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