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希泰:資本寒冬是偽命題 企業撐不過3個月是自身問題


盛希泰:資本寒冬是偽命題 企業撐不過3個月是自身問題


盛希泰:資本寒冬是偽命題 企業撐不過3個月是自身問題

“本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比2003年更加嚴重。對經濟的顯著影響持續時間會超過非典時期。”3月2日,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位有近30年從業經歷的金融老兵,曾經多次遇到“黑天鵝事件”,但在他看來,影響或許都沒有新冠病毒這麼廣泛和深遠。


和“非典”不同,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速度和確診人數已經反超, 3月3日,世衛組織發佈最新數據,截至3月2日上午10時,中國境外64國新冠肺炎確診共計8774例,較前一日新增1598例。


對此,盛希泰表示,疫情全球蔓延會推遲中國經濟恢復速度,其受影響程度取決於各國處理效果。不過,具體程度目前不好估計,取決於疫情是否會全球暴發,“我認為暫時無需過於悲觀”。


同時,他認為,與“非典”時期相比,當前中國的科技有了飛速發展,產業結構更加多元和合理,資本和金融市場更加健全且抗風險能力更強,消費市場的容量和彈性更大,要打好消費牌。同時,以人工智能、5G等為代表的高科技和新經濟領域,孕育了極大的增長空間。疫情對投資行業有一定衝擊,但不會引發所謂的洗牌,僅僅是優勝劣汰的催化劑而已。



核心觀點:


1.以中日韓為首的亞洲供應能力受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球的供應鏈,短期內影響全球經濟增速幾乎是可以確定的,疫情的全球蔓延趨勢尚不明朗,我們不能低估疫情潛在的全球影響。


2.當今的時代與“非典”時期相比有大不同,產業結構、金融資本市場、消費市場都不可同日而語,新的希望或許就在其中。當前消費市場的多元性、包容性和潛力遠遠大於非典時期,我們有更多打好“消費牌”的底氣。


3.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募資難”或“資本寒冬”的說法是偽命題。商業競爭永遠都是20%甚至10%的生存者遊戲,寒冬僅僅是讓優勝劣汰的趨勢更加明顯而已。


4.對於疫情利好的“非接觸經濟”,一個挑戰在於,見面是人性的需要,疫情結束之後,線上的這些業態會不會再次回到線下?如何把短期的利好留住,變成長期的利好,是企業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5.對於大多數行業而言,一個企業的現金流如果連三個月都撐不到,這說明企業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盛希泰:資本寒冬是偽命題 企業撐不過3個月是自身問題

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


疫情全球蔓延推遲中國經濟恢復

影響程度取決於各國處理效果


新京報: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尤其是韓國、日本等地,這對全景經濟會帶來什麼影響?


盛希泰:本次疫情首先一定程度上中斷了中國的供給能力,加之隨後日本和韓國的疫情蔓延,以中日韓為首的亞洲供應能力受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球的供應鏈,短期內影響全球經濟增速幾乎是可以確定的,疫情的全球蔓延趨勢尚不明朗,我們不能低估疫情潛在的全球影響。


傳染病大規模暴發嚴重影響全球經濟並不乏先例,2009年的H1N1流感流感首先在美國和墨西哥爆發,歷時一年多,影響全球多個國家,H1N1流感疊加次貸危機的影響,最終導致當年全球GDP總額約下滑5.15%。


面對本次新冠疫情,我國政府的反應速度較快,充分利用政策降低實體經濟運行壓力,貨幣政策也適當的依照當前局勢進行了調整,無論是在控制疫情還是在穩定經濟方面,處理都比較優秀。但在疫情有全球蔓延趨勢的背景下,對全球經濟的最終影響程度還是要看各國對疫情的處理效果。


新京報:中國在內部防疫的同時,還要面臨外部輸入風險。這對中國經濟會不會“雪上加霜”?


盛希泰:外部影響確實會有,外部影響可能延長疫情的影響時間,推遲經濟的恢復速度,具體程度目前不好估計,取決於疫情是否會全球爆發,但我認為暫時無需過於悲觀。以2009年的美國H1N1流感為例,這場大瘟疫感染人數上千萬,死亡人數以萬計,對美國GDP以及眾多產業衝擊巨大,美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影響不可謂不大,但美國次年依然順利走出了陰霾。


新京報:我們該如何應對?


盛希泰:一方面,消費始終是經濟發展的壓倉石。通過減稅、降負、補貼、增加流動性和政府支出,促進就業和恢復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能力是當務之急。另一方面,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科技基建等手段促進產業增長與恢復,讓更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更長期的發展。


新京報:全球資本市場也因為疫情出現了較大波動,你認為後續的發展趨勢將會如何?


盛希泰:2月28日,美股出現了大跌,黃金也出現的同步下跌,黃金沒能很好的對沖風險,是市場信心缺乏的表現。市場信心的恢復需要時間,但疫情過後的長期趨勢應該是穩定的。2009年H1N1流感疫情的第一個高峰期美股也曾受到重大沖擊,流感疊加次貸危機的影響,導致標準普爾500近一個月內跌幅達5%,但回調仍然是短期,沒有影響長期的趨勢。


新京報:面對全球的防疫需求,你認為哪些行業和概念將受益?


盛希泰:短期看醫療行業中的相關細分領域再疫情期間的需求會大幅增加,長期看為了對沖這類風險,企業對降本增效、現金流優化、無人化生產場景的重視程度可能進一步提高,這些方向正好都是To B企業的發力點,所以我對To B行業是持續看好的。

新冠肺炎對經濟影響超過非典

要打好消費牌


新京報:相比17年前的非典,這次的“經濟戰疫”有何不同?

盛希泰:當前中國與2003年的中國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之中,“非典”時期全球經濟處於上行週期,全球GDP在2002年到2004年增長率分別是2.18%、2.96%和4.40%;而中國GDP在同時期增長率分別是9.13%、10.04%和10.11%。而當前全球經濟處於下行週期,中國經濟也處於一個不斷調整結構、放緩增速的平穩週期之中,所以當前的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和“非典”時期都是完全不同的。


從總需求的角度來看,這次疫情對消費的影響肯定是萬億級別的,從總供給的角度來看,新冠疫情影響區域也大幅超過“非典”時期,疊加不斷下行的內外部環境來看,我認為本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比2003年更加嚴重。對經濟的顯著影響持續時間會超過非典時期。


不過,和非典時期相比,當前中國的科技有了飛速發展,產業結構更加多元和合理,資本和金融市場更加健全且抗風險能力更強,消費市場的容量和彈性更大,這些都是更積極的方面。我尤其關注到科技在本次疫情戰鬥中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當前我國無論是網民數量、還是數字化技術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互聯網、AI等科技手段的應用極大的助力了本次疫情的防控、信息的傳遞、物資的供應等方面。這表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面對自然災害的能動性大大加強了。


新京報:與“非典”時期相比,當前我國在進行經濟恢復時,手裡多了哪些底牌?


盛希泰:任何時期,貨幣和財政政策都是經濟恢復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前幾天央行逆回購投放1.7萬億流動性,釋放的不只是流動性,更是信心。中國的國家財力也與2003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我們一年的財政收入才2萬多億元,而2018年超過18萬億元。


今年與非典時期相比有大不同,產業結構、金融資本市場、消費市場都不可同日而語,新的希望或許就在其中。


首先,2003年中國的產業結構還是非常傳統的。而今天,以“人工智能”“5G”等為代表的高科技和新經濟領域,孕育了極大的增長空間,更豐富和多元的產業結構提供了承壓的基礎。


其次,隨著金融業的改革,特別是證券發行方式的改革以及科創板的推出,中國的資本和金融市場已經很健全並且與國際接軌。2003年中國的金融業和資本市場還在起步階段,規模與如今也無法相提並論。今天的中國可以更好的藉助金融和資本市場來恢復經濟,與此同時金融和資本市場的風險承受能力也遠遠超過非典時期。


最後,現在80後、90後、00後等年輕群體已經逐漸成為了主流消費人群,這個群體的消費理念和需求與上一輩是完全不同的,居民財富的增長,物質的極大豐富、線上消費的崛起,這些都決定了當前消費市場的多元性、包容性和潛力遠遠大於非典時期,我們有更多打好“消費牌”的底氣。


資本寒冬是偽命題

疫情是優勝劣汰的催化劑


新京報: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衝擊會給投資行業帶來哪些衝擊?會不會帶來一輪行業洗牌?


盛希泰:疫情對投資行業有一定衝擊,但不會引發所謂的洗牌,僅僅是優勝劣汰的催化劑而已。規模小、業績差、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投資機構會加速出清,頭部機構投資策略成熟穩定,資金充沛,項目儲備豐富,面對疫情的影響騰挪空間是較大的。


我認為影響投資行業的並不是疫情,而是經濟格局的變化。歸根結底,投資行業是一個與我們的國家以及經濟形勢深度綁定的行業。我堅定相信中國未來仍有巨大的紅利有待發掘,在疫情結束以後,生產和經濟恢復正常,投資行業的前景依然充滿光明。


新京報:有觀點認為,當下投資行業最困難的地方在於疫情疊加資本寒冬,在疫情之下,你認為國家在金融去槓桿方面的政策是否會出現鬆動?


盛希泰:我曾經在多個場合說過,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募資難”或“資本寒冬”的說法是偽命題。雖然絕大部分機構都在說“募資難”,但是必須看到市場上依然存在有一些基金能夠快速完成募資甚至超募。流動性氾濫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市場逐漸趨於理性,但仍然不缺資金,缺少的是能給LP足夠信心的投資機構。


我認為金融去槓桿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有利於減低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在不同的時期、面對不同的客觀形勢,金融去槓桿政策的具體措施和執行力度應當有所差別。在疫情影響下,不少企業的短期現金流對於短期債務和工資的保障能力很低,很多企業的保障月份不足3個月。中小企業及時再融資是渡過難關的重要措施,目前也出臺了一些幫助受疫影響出現困難企業的金融支持政策。我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適當的幫扶困難企業,支持重點行業發展,是可行且必要的。


新京報:當前要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讓自身和所投資的企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投資機構應該怎麼做?


盛希泰:對於投資機構自己,首先要提高對短期現金流的管理和規劃,進一步完善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其次也要及時調整投資策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投資策略,讓資產組合更加合理有序佈局,增強抗風險能力。同時,對募資的難度要有更進一步的預估,早做準備,及時儲糧。


在幫助被投企業方面,我們已經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與已投企業保持實時溝通,快速響應各種需求,一起分析疫情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對症治病;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且困難的企業開展救助,幫助企業對接資源,尋找緩解方案;為參與抗疫的技術企業落實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等各方的優惠政策;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和資源幫助抗疫企業進行宣傳推廣,幫助被投企業將抗疫技術對接給有需求的地方。


投資機構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或者僅僅出於自救而去幫扶企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經驗和資源,更積極和無私地參與到對中小企業的幫扶中,這是全行業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只有經濟儘快全面恢復,投資機構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線下消費企業活下去就會有希望

醫療健康行業的火熱需要冷思考


新京報:這次疫情會利好哪些行業?哪些會受到較大挑戰?又有哪些行業會在經歷危機後出現轉型分化?


盛希泰:每次黑天鵝事件在影響某些行業的同時,都會給一些行業和技術帶來發展,例如03年的非典促進了電商與物流的騰飛;08年金融危機迎來了社交、消費和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目前來看,兼具在線工具和服務屬性的行業在此次疫情中獲利較多,因為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遠程辦公、在線教育、視頻會議等需求持續上升;其次,疫情也推動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被更廣泛的應用在社會管理、醫療、辦公的各個領域,預計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還會得到進一步促進。


不過,對於本次疫情的相關受益行業來說,一個挑戰在於,見面是人性的需要,疫情結束之後,線上的這些業態會不會再次回到線下?如何把短期的利好留住,變成長期的利好,是企業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疫情的環境對一些行業來說就像做了一場夢,問題是,夢醒以後夢境的內容有多少會保留下來成為現實?


有獲利的企業就會有受到挑戰的企業,例如嚴重依賴線下的場景行業,包括餐飲、旅遊、住宿、培訓等都受到衝擊。這也給了參與者重新審視行業發展的一次機會,能最終把握這次機會進行升級的產業可以轉“危”為”機”。回顧2003年SARS,當年限額以上餐飲行業收入增速由2002年的27.4%下降至2003年的19.7%,但次年又大幅增長54.4%。只要能扛過這輪危機,我們對未來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新京報:消費經濟持續承壓的狀況會持續多久?預計將在何時回到正軌?


盛希泰:除了剛需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其他各類消費企業都受到疫情很大沖擊,尤其有線下場景的消費企業基本處於冰點狀態。消費行業什麼時候能夠恢復,取決於疫情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的消費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巨大,我認為全面恢復不需要太長時間。如果疫情能夠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結束以前消費行業受到的影響基本可以消除。但是因為一二季度收入大幅下降,大部分線下消費企業的全年經營數據肯定是很難看的,但能夠活下去就有希望。


疫情一旦結束,出現暫時性的報復性消費幾乎是必然的。但不會是常態,也不必過度渲染。


新京報:醫療賽道因為疫情而備受關注,你認為投資機構應該如何參與進來?哪些機會是短期泡沫,哪些會是長期的機遇?


盛希泰:醫療健康領域是洪泰重點佈局的賽道之一,洪泰在創新藥、體外診斷設備、AI醫療等細分領域都有佈局。通過本次疫情,我們確實看到了國內醫療市場湧現出一些好的機會,比如檢測試劑及儀器領域,影像類設備領域,AI影像讀片市場,高質量的醫療機構、檢驗機構等等。


面對這些新湧現的機會,我認為一方面要冷靜思考,從專業角度審慎判斷項目邏輯的合理性以及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能被市場熱情左右;另一方面熱點項目的估值可能水漲船高,必須堅持合理估值,不能盲目追高。我們還是要看到,醫療健康企業的發展多少會受到疫情影響。幾乎所有創新藥企業的臨床試驗都停滯了,很多醫療健康企業因復工延遲,生產和銷售都不及預期。事實上,疫情對於醫療健康行業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

疫情檢驗CEO管理能力

如果企業撐不過3個月本身就有問題


新京報:你認為疫情之後的資本市場的融資情況會是什麼樣?原本計劃在節後啟動融資的創業公司將面臨著什麼問題?


盛希泰:長遠看,疫情對行業的影響可能會讓投資人重新審視自身的投資邏輯,大到調整投資方向或細分領域,小到優化對潛在投資標的的評估維度。疫情結束後的短時間內,企業直接融資會受到一定影響,預計融資規模的數量和金額都會有一定下降。一方面,投資機構的現場盡調可能要等疫情結束後才能推進;另一方面,疫情會讓企業暴露出更多問題,投資人會重新審視一些項目,觀察的時間會更長。


對於需要融資的創業公司來說,直接融資的週期會變長,難度會變大,企業需要考慮多渠道融資,利用國家政策積極獲取間接融資,保證現金流,增強抗風險能力,做好等待更長時間的準備。對於可能得到投資機會的創業公司,不宜過於拘泥於估值,快速拿到資金生存下去是第一位的。


新京報:面對疫情挑戰,尤其是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創業公司該如何努力活到黎明?


盛希泰:面對系統性風險,平時打好基礎比臨時抱佛腳更重要。在疫情期間,一家有良好基礎的企業渡過難關的概率要高很多。疫情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家必須更加專注主營業務,合理安排現金流,確保足夠的安全邊際。


對於大多數行業而言,一個企業的現金流如果連三個月都撐不到,這說明企業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企業的模式和管理能力、防禦能力可能存在缺陷。在一個魚龍混雜的行業中,你是魚還是龍?


在具體的做法上,企業首先要考慮調整商業模式,確保營收,例如從線下到線上,從To C到To B,通過非接觸交付產品和服務,化不利因素為發展契機;其次要考慮如何獲得融資,比如通過降低估值快速融資,或者向金融機構申請中小微貸款等方式增加企業的現金流;最後要控制好成本,保證現金流可持續。但是裁員需要慎重,充分評估對企業長期發展的潛在影響以及社會效應。


新京報:現在很多企業家都倡導創業者要“修煉內功”,在你看來,創業者最重要的“內功”是什麼?


盛希泰:這次疫情也是在檢驗CEO們的日常管理能力,包括對商業模式的敏感度,對數據的敏感度,對戰略的預判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和執行力。在疫情之下,你控制成本、動員員工的能力怎麼樣,如何跟員工商談,大家願不願意降薪跟你一起挺下去,有沒有戰鬥力和凝聚力,這些情況都是對CEO的考驗。


有些創業者並沒有理解商業本質,拿著偽需求當需求,活在自己想象的市場空間裡,無論疫情是否發生終究都會被證偽,對於這樣的創業項目,疫情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有些創業者往往拿戰術上的勤奮彌補戰略上的不足,短期來看彷彿是很有效,因為給公司帶來了短期的收入或利潤,但長期看,由於戰略能力不足,往往會錯失發展的關鍵節點,沒有辦法抵禦長期或者重大的風險。


新京報:現在洪泰的復工情況如何?公司所投的企業在疫情中受影響情況怎樣?


盛希泰:洪泰目前採取線上辦公方式,基金的募集運營和項目管理正常、但是因為疫情影響暫時無法對儲備項目現場盡調。


洪泰目前的主要投資賽道包括科技智能、醫療健康、消費教育、先進製造,其中科技智能類項目佔的比例最高。不同行業受到疫情的影響不一樣。目前看科技智能、醫療健康行業受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科技智能項目主要面向企業客戶,屬於知識密集型產業,但部分研發和業務可以線上完成,但少數項目可能因為企業客戶的付費意願下降而受到一定影響。洪泰投資的一些科技智能和醫療健康企業不僅目前自身穩定,還積極研發新產品,將新技術應用到了抗疫情工作中。


即使是受衝擊較大的一些消費企業,其中商業模式健康成熟,盈利情況好、現金流穩健的企業,如果能夠及時調整業務、控制成本,利用好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大部分是可以渡過難關的。我們在積極為這些企業對接資源和提供幫助,目前看總體上可以消化疫情的影響。


盛希泰:資本寒冬是偽命題 企業撐不過3個月是自身問題


盛希泰:資本寒冬是偽命題 企業撐不過3個月是自身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