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徐霞客

(1586—1641)

名弘祖,字振之,以號霞客名世。


徐霞客生於明末南直江陰(今江蘇江陰)一個仕官之家,他用畢生精力進行考察而寫出的《徐霞客遊記》(簡稱《遊記》),是世界地理學發展史的一座高峰,同時亦是遊記文學的一部傑出鉅著。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徐霞客的傑出成就是由於他具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和艱苦卓絕、一往無前的探險意志才取得的。


他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但卻能掙脫科舉枷鎖,而且摒棄那種皓首窮經、承襲附會的治學方法,“決心問奇於名山大川”,投身大自然,投身社會,去求索真知。


他22歲便開始離家出遊,但前期主要是觀覽名勝,數月即返。


他51歲時母親去逝後,才實施其策劃已久的國土考察活動。他帶了一位姓顧的僕人,並由赴雞足山獻經的靜聞和尚為伴,取道蘇浙贛到湘桂黔滇作“萬里遐徵”。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黃昏時分,陽光灑在雞足山金頂寺的廟宇上


途中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不怕山高水深,不避巨蛇猛獸,三次遇盜,四次斷糧,他“墨顴雪齒、身高六尺、形似枯木”,“能霜露下宿,能忍數日飢”,僕人和同伴常常病倒,他也曾臥病不起,但總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到了南寧,他讓病重的靜聞寄宿於崇聖寺,自己帶僕人到左右江流域考察。當其返回時,靜聞已經病故。


這使他感傷不已,但他裹攜同伴的遺骨,又繼續進發。他邊走邊記,有時白天爬山涉水十分勞累了,晚上還在客店、廟宇中堅持寫遊記。到達雲南雞足山後,他已精力耗盡,“全身俱發疹塊”,“兩足俱廢”,無法行動。先後經麗江木知府備肩輿,湖北黃岡縣官派舟楫護送,遂得生還,到家半年即溘然長逝。


他為後人留下的60餘萬字的《遊記》,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徐霞客在地理學上擁有崇高的地位,是因為他對桂黔滇這片世界上岩溶分佈最廣的一個地域作了系統的、史無前例的科學考察和記錄,闡述了岩溶的成因並作了分類。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他記錄的洞穴約400個,其中親入考察的有100多個。他曾兩次深入考察了桂林的七星巖,對洞穴的分佈、方位、形狀、結構,都作了詳細的記錄。


20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對七星巖作全面勘測,人們驚奇地發現,徐霞客當年目測步量的記述與用現代儀器作科學的測量的結果竟然基本相符。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他對上林三里佛子嶺南巖考察後指出,巖洞和地下水道由地下水浸蝕而成,而且還揭示了浸蝕的重要機制———反溢作用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上林三里洋渡景區

這也與現代岩溶學研究結果完全相符。他記錄岩溶地貌和洞穴時所用的峰叢、天生橋、石筍、石乳等稱謂,也為後人所認可,成為學術專用語。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徐霞客能在科學上作出巨大貢獻,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在研究方法上有了突破,開創性的運用了地理比較法、綜合因子分析法和區域描述法。


在其記述中,廣西有的地方是“千峰萬岫,攢簇無餘隙”的峰叢地貌;有的地方是“離立獻奇,聯翩角勝”的峰林地貌;有的地方是“土石間出,土山迤邐裡間,忽石峰數十,挺立成隊”的殘峰丘陵地貌;有的地方則“石山點點、青若綴螺”,基本上是溶蝕平原了。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陽朔葡萄峰林還被世界岩溶地質研究界評為世界第一峰林和世界上最大面積的溶蝕性孤峰平原


徐霞客對溶岩地貌的觀察和分類,比德國人腦曼足足早出200年,因而被中外科學家稱為近代地理學的先驅。英國李約瑟博士曾說:

徐霞客的遊記“讀來並不像17世紀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20世紀的野外勘探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徐霞客遊記》的科學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其文學價值也是卓異的。且不說其《遊黃山日記》曾被編入中學課本,其對廣西自然和社會的21萬字的記述,也是既精確又生動,既樸素又燦爛至極的。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在其筆下,明代的廣西風光十分秀麗,生態環境相當優越。在全州與興安之間是

“長松合道,夾徑蔽天”,“連雲接嶂”


越城嶺金寶頂流下的瀑布是

“澗忽東折入山,路南出山隘,澗復墜路東破峽出,連搗三潭:上方,瀑長如布;中凹,瀑轉如傾;下園整,瀑勻成。下二潭俱有園石中立承水,水墜潭作勢瀠尤異。”


舟遊灕江,則見

“隔江石峰排列而起,橫障南天,上分危岫,幾埒巫山;下突轟崖,數逾匡老。於是扼江,而東之江流齧其北麓,怒濤翻壁,層嵐倒影,赤壁採磯失其壯麗矣。”

“過南田,山色已暮,舟人夜棹不休。江為山所託,佹東佹南,盤峽透崖,二十五里,至畫山,月猶未起,而山色空,若隱若現。又南五里,為興坪。群峰至是東開一隙,數家綴江左,真山水中窟色也。月亦從東隙中出,舟乃泊而候曙”。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灕江


次日

“雞鳴,即棹舟南行,曉波漾月,奇峰環棹,覺夜來幽奇之景,又翻出一段空明色相矣。”


船到陽朔,

“龍頭山崢崢露骨,縣之四周,(群峰)攢作碧蓮玉筍世界矣。”


他入探龍洞巖,

“初俱躋攀無路,一入第七門,如連環貫珠,絡繹層分,宛轉俱透,升陟於層樓複閣之間,……此真群玉山頭蕊珠宮裡也。……餘與靜聞高憩懸龍石畔,飄然欲仙,嗒然喪我,此亦人間之極遇矣。”


他遊歷桂林附近60多個山峰、巖洞,都有生動之記述。


乃至離桂赴柳,途經平塘街夜宿,所記“晚餐後,出坐當街明月下,而清風徐來,灑然眾峰間,聽諸村婦蠻歌謔浪,亦是群玉峰頭一異境也。”數言片語,也足以讓人神往。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他乘桴入融縣(融水)真仙洞:

“漸進漸異…既入重門,崆峒上涵,淵黛下涿者,兩旁俱有層竇盤空上嵌,蕩映幌漾,睇身之所入,與前之所向,明光皎然,彼此照耀,人耶?仙耶?何以至此耶?俱不自知之矣!”


他從南寧溯左江西進,

“舟行石峰中,或曲而左,或曲而右,旋背一崖,復縈一嶂,既環乎此,轉鶩乎彼,……如梭之度緯,如蝶之穿叢,應接不暇,無過乎此。”


其《遊記》不僅描述了廣西奇特瑰麗的自然風光,而且記錄了廣西各族、各階層人士熱情好客、樸實善良、虛懷好學、見賢思齊的美好情懷。


如他在桂林攀登辰山時,當地人王慶宇見他尋巖無路,便“自山下釋耒趨上”,引他進巖。他在巖中就錄詩刻,慶宇領其僕人到一里之外的家中做好午飯,又“復來候往就餐”。飯後他還要探訪附近的青珠洞,慶宇又“肩梯束炬前導”,“不約而隨者數十人”。遊後去到王家,“慶宇之母已具餐相待。是夜月色甚皎,而蚊聚成雷,慶宇撤己帳供客主僕俱得安寢。”他路經桂平和白石山之間木角村時,求宿不得,“坐舂舍間,擬度其夜,既而舂旁主人啟扉納焉,為之晚炊而宿。次日他告別主人時“授火錢,固辭不納。”


他的日記中還寫道,在白石山大寺授徒的平南一鄉貢,“見餘輒有傾蓋之雅”,二人“挑燈夜談”。別時彼此殷勤執手,並訂後期。在一些地方,人們要挽留他開館授課,有的借他的書籍去抄錄,有的同他對酌吟詩,有的同他下棋,這些都是他遇到的美好的一面,同時他也述及一些使其不快的事。例如他在桂林訂購奇石,取貨時發現竟被掉包;請拓工拓詩文,被反覆拖延索價;他登舟待發陽朔時,還遇到“王孫五人入舟強丐”,“與之升米而去”。


這些都是世態的真實寫照,唯其是善惡並書,讀來才令人可信。《徐霞客遊記》對社會一些情況的具體記述,對認識廣西曆史亦有重要的資料價值。


他出遊廣西時正處於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統治時期,社會矛盾尖銳,內憂外患,時局動盪。端午節當局竟禁止百姓划龍舟。他出遊桂林東郊諸山時,聽人紛言“賊薄永城”,桂林戒嚴,他急馳一里,才得從已經半閉的城門中返寓。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他對外敵侵擾廣西邊境,而土司爭權奪利,竟引狼入室,深感憂慮。他認為龍英州(今天等龍茗)百姓僅僅靠躲進高山險洞是不行的,應該以“併力創御為上著”。


在其《遊記》中,廣西當時的生態是比較好的,他行經容縣西北二十餘里時,

“盤旋(於大容山)山峽間,見溪流壑底,樹蔓空中,藤箐沉翳,舉手不見天日。”“忽山回谷轉,水滿陂,環浸山麓,開處如湖,夾處如澗,皆平溢不流,左右回錯,上下幌漾,真深山中異境也。”


他筆記中的大明山,則

“雙峰峻極,氤氳雲表”。山東麓的上林三里,風氣含和,土膏腴懿,生物茁茂。喬松高刺雲霄,大可三人抱,他初以為有幾百年了,而碑記才栽了六十年。“其巨如此,為良區異壤可知。”當地畜物無所不有,雞鴨豚其肥異常,所見鯽魚比別處大數倍,還產孔雀。果品除荔枝、核桃,餘皆有之。木棉樹尤多,“春時花大如木筆,而紅色燦然,如雲錦浮空,有白鳥成群,四面翔繞之。”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明代的自然狀況也有不稱人意之處,甚至有一些名勝遭到了破壞。他在遊桂林隱山後寫到:

“唐宋時西江之水,東瀠榕樹門,此山匯於巨浸中,是名西湖。其諸紀遊者俱雲‘乘舟載酒而入。今則西江南下,湖變成田,滄桑之感有餘,盪漾之觀不足矣。”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徐霞客遊廣西已過去380多年了,廣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經濟繁榮,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日益受到重視,桂林可以乘舟作環城遊,重現盛唐之風貌而光彩更加絢爛。這是我們可以引為自豪並告慰於前賢的。


附:徐霞客粵西遊程

崇禎十年(1637年)潤四月初七越過楚粵之界進入桂北,繼而遊歷了全州及今資源縣金寶頂、興安,經靈川境赴桂林。潤四月二十八日抵桂林,駐遊附近諸名勝。其間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乘船往返陽朔。六月十二日後經永福、洛容(在今鹿寨縣)赴柳。六月十四日抵柳州駐遊,其間六月二十日至七月初十乘船往返融縣(今融水)遊覽。七月十八日離柳州乘船經象州、武宣南下。七月二十日過大藤峽抵潯州(桂平)。然後環遊白石山、鬱林州、陸川北境、北流勾漏、容縣都嶠,八月初九返潯。接著溯鬱江經貴縣(今貴港)、橫州(今橫縣)、永淳(今巒城鎮)西進。八月二十三日抵南寧駐遊一月。九月二十三日離南寧赴左、右江流域考察。途經新寧州(今扶綏)、太平府(今崇左,十月初四至十八日考察5天)、下雷州(今屬大新)、向武州(今天等縣向都,十一月初三至十八日滯留16天)、隆安,於十二月十日返抵南寧。十二月十九日離南寧北上,二十一日過邕賓交界的崑崙關,二十二日抵上林三里,考察50天。崇禎十一年(1638年)二月十三日離三里北上,十五日從羅木渡渡過紅水河,穿越忻城西部北上。二月十七日抵慶遠府(今宜州)。駐遊至三月初十始西行,十七日抵河池州,二十日抵南丹州,二十七日出岜歹村進入貴州境。


徐霞客帶你遊歷380多年前的廣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