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不將海思芯片對外開放?

用戶4247462460


通過十幾年的發展,海思能夠成為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這其中有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地方。2018年,海思更超越AMD,成為全球前五大芯片設計公司之一。除了堅韌不拔、獨立自主的技術研發精神,未雨綢繆的戰略規劃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對國際性重大變故時,能不亂陣腳應對自如,說明很早之前就已經佈局準備。

2004年10月華為創辦專攻芯片技術的海思公司,而它的前身就是最早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從此拉開了華為電子芯片獨立自主的研發之路。

芯片是一個高度垂直分工,講究上下游環節配套的產業。從概念設計、實體制造、到封裝測試,全球除了英特爾之外幾乎沒有集成電路企業能獨立完成。而海思芯片的堅強底氣就來自於長期的科研投入。到2017年,華為單年度的技術研發費用已經高達897億人民幣,遠超美國的蘋果和高通。十年間,華為投入研發的總費用更是接近4000億元。

所以說海思芯片的研發成果不是今天才冒然呈現出來的,而是華為30多年來各種積極要素綜合的結果。早在1995年,當很多中國電子企業還在樂於做外國的高級貼牌工時,華就在內部成立了專供技術突破的中央研究部和中試部,1996年成立了產品戰略研究規劃辦公室,更是為了 服務於技術創新和市場佈局的有效銜接,將二者的發展有機結合。從戰略規劃、技術研發到最後的商業化應用,經過20多年的總結積累,華為形成了嚴密規範的技術研發體系。到2016年,華為已在全球各地建立了15所國外研發中心,使得華為能夠整合全球的技術資源,以這些研究所為基礎吸納各類頂尖人才和相關技術。

華為今天能夠成為全球5G的領頭羊,其組織、人才、研發、供應鏈、國際化過程並不是寥寥數句就能講清楚的。更多人只是看到華為的技術優勢,但它的本質優勢是公司管理模式的健全和完善,與時俱進的用組織化、制度化的方式來打造現代新型企業。也只有這樣的企業,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巨大挑戰的時候能堅定的站在風口浪尖上應對歷史的考驗。


迷彩虎軍事


蘋果能給你信仰,三星能給你硬件,未見得華為不能給你,在持續發展的中國製造業面前,誰都不是鐵板一塊,不可動搖的,只要機會合適,蘋果和三星的手機退出中國只是一個政策的事,只不過接盤的是不是華為就不一定了,沒準就會有別的芯片商冒出來,至於華為開不開放海思,這是人家公司自己的事,如果華為需要靠海思來賺錢,那華為開放海思會很快到來,但是不要覺得華為是個手機供應商,人家是通訊產品供應商,手機賺的那點錢,還不夠看呢


醉也無歸1


因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聯發科以及魅族當年的遭遇還歷歷在目。。。。


水泥馬2019


因為其它手機廠商不敢用,用了價格根本沒法和華為競爭。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美國斷供了,沒有選擇了,那也只能用了。


遨遊客2


對外開放就騙不下去了,跑分作弊提升47%不好統一操作。


海狗終結者


先找到可靠的代工廠家再說吧。


wangzj999


嗯是吧


用戶3352825548621


先問問臺積電arm同意不同意


若無想欠怎會相見


題主願望是美好的,但是不符合商業邏輯。整個手機主芯片行業市場總規模300億美金,主要被高通、聯發科和展訊瓜分了。華為殺進這個市場必將引起價格大戰,估計市場總規模要降到240億左右,這個市場份額裡面華為能拿到多少?30%頂天了吧,可見的市場空間就72億美金。如果用自己的芯片做手機,手機的市場空間超過了4000億美金,即使只拿到15%,也有600億美金。對於一個希望五年內收入超過2000億美金的公司,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海思芯片的目標就是支持華為手機的發展,賣給其他手機廠家根本不在考慮之列。類似的問題還有‘’蘋果為什麼不把ios系統授權給其他廠家用?‘’。提問者都沒有考慮商業邏輯。

如果其他行業的用戶來買海思芯片,我估計海思還是歡迎的。


凡人一個_1102


華為芯片很難向外銷售,應該與他的股權結構造成的,再就是手機業務並不是華為主業,設計芯片是因為華為具有先天的設計優勢專業人才充足,股權結構註定單獨核算芯片設計研發加人員成本很高(因為員工持股分紅加工資)導致單項目成本很高無法單項進入市場競爭,但它可以通過努力佔領技術和專利制高點,這才是華為真正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