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為何獨留一個小國?

秦王政以敢打必勝、氣吞山河的氣概,僅用十年時間就掃滅六合,開始稱始皇帝。然而,在大秦版圖上還有一個小國存在,它就是衛國。


秦滅六國,為何獨留一個小國?

  衛國是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衛國曾為周王室屏藩建有功業。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但衛國始終沒有強大到霸主的地步,而且參加過齊桓公主持的會盟和十四國弭兵大會之後,衛國在史記中再無濃彩重筆。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於內亂頻繁而衰弱,公元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公元前659年遷衛於楚丘,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國。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公元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秦滅六國,為何獨留一個小國?

  春秋晚期晚期,衛國孫氏、寧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孫氏投晉、寧氏被滅之後,衛國又出現了衛莊公蒯聵與衛出公輒父子爭國的事件,國力進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苟延殘喘。公元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司馬遷《史記·衛康叔世家》明確記載"懷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殺懷君。魏更立嗣君弟,是為元君。元君為魏婿,故魏立之。"春秋戰國之際,隨著土地國有制度的瓦解和諸侯兼併戰爭的加劇,諸侯國都先後進行了經濟、政治改革,承認土地私有權,改變賦稅制度,推行郡縣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在這樣的背景下,封君已由“授民授疆土”的領主,逐漸變為沒有土地所有權,也不能臣其吏民的封君,只是享受虛榮,衣食租稅而已,因此,衛已不是諸侯國。

  公元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公元前252年,魏殺懷君改立女婿衛元君為衛君。公元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衛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衛又成了秦的附庸。

  從秦始皇執政到秦始皇病死,作為封國的衛國還僥倖的存在,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忽然想起了它,才取消其封國,廢衛君角為庶人。史料記載,“君角九年,秦並天下,立為始皇帝”,君角是衛國最後一個國君。“君角二十一年,廢君角為庶人”。此時的衛國才真正的壽終正寢。

  秦滅六國次序:公元前230年,滅韓國;公元前229年至前228年,攻克趙都邯鄲,趙公子奔代郡,稱代王;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刺秦失敗,秦敗燕,次年破薊城,燕王遷到遼東郡;公元前225年,滅魏國;公元前224年,伐楚,兩年後滅楚;公元前222年,滅燕國;公元前222年,攻克代郡,滅趙;公元前221年,齊國不戰而降。然而,秦始皇卻沒有滅掉衛這個蕞爾小國。秦滅衛只需舉手之勞,或者說只是摟草打兔子的事兒,在攻伐魏國時隨便就可以滅掉衛國。有人說,那時因為呂不韋、商鞅都是衛國人;有人說,那是因為衛君非君主,而是封君;也有人說,那時因為衛國的存在對秦國構不成威脅,秦始皇也把它忘記了;更有人說,那時因為秦始皇注意輿論影響。筆者以為,在統一戰爭時,秦始皇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及這個存廢無關大局的小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又日理萬機,忙於開疆拓土和國內建設,反正衛國極小,又不惹是生非,有機會按郡縣制原則理順一下地方組織就是了。其他說法,很難成立,有的屬於婦人之仁。

  雖然,秦滅六國後,大秦帝國已經建立,但急需國家辦理的大事、要事、難事更多。在這樣的語境下,秦始皇夙興夜寐,每天都要處理各種奏章文書,以竹簡、木簡一石(120斤)為定額,不盡此數不休息。秦始皇當政十二間,強力推進制度和文化整合,書同文,幣同壹,度同制,車同軌,行同倫,完善和統一法律;以敢為天下先的巨大勇氣,廢分封,立郡縣,遷豪富,實邊地,築長城,墮壁壘,修馳道,建直道,鑿靈渠,徵百越,驅匈奴,拓疆域;櫛風沐雨,五次巡行天下,頌秦德、罪六國、明律令、正風俗,考察政務,現場辦公,推進國防建設……取消衛國,並不緊迫,尚未排上日程。秦始皇是個完美主義者,如果晚死幾年,豈能允許郡國並行、衛國一直存在?需知推行郡縣制,是秦始皇不可動搖的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