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皇太極雖然想當皇帝,但是還不敢想當關內的皇帝。大明國內的叛亂,給了大清一個從來沒想過的歷史機遇。

明末投降滿清的漢人中,有一個知名的謀士——范文程,此人在李自成攻佔北京後,準確地斷定了李自成的未來:犯有三忌已必敗——逼死其主崇禎帝自縊煤山,引起天怒人怨;刑辱官吏,勒索富商,激起了社會中上層的強烈不滿;燒房屋、掠財產,姦淫婦女,使老百姓大失所望。

這三大失策,已完全失去人心,加之農民軍將領被勝利衝昏頭腦,居功自傲,貪圖享樂,缺乏遠見。因此斷定:一戰便可將其擊敗。范文程進而獻策:“今此之行,非同昔日,蒙天眷顧,勿殺無辜,勿掠財物,勿焚廬舍,要當定國安民。以成大業。”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皇太極像

衝冠一怒為紅顏:滿清入關及掃除流寇

1644年,這一年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拐點,這是大明崇禎十七年,也是大順元年,同樣也是順治元年。從這些複雜的名號,就知道這一年將會是不平凡的一年。

掌握滿清實權的多爾袞依此計而行,就開始著手準備攻打明朝最後一個關隘——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一戰定天下,滿清勢不可擋,大明氣數已盡

這時候的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內心也是十分焦灼,此時的北京城已經被李自成攻下了,崇禎皇帝已經自盡,關外有滿清,關內有李自成,還有群龍無首的大明,他實力弱小,夾在中間,甚是為難。

但是在聽說京城中的老父親被農民軍用刑索餉,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霸佔後,憤而轉投清軍,多爾袞兵不血刃通過了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山海關,開始了與農民軍角逐天下的征程。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吳三桂與陳圓圓

清軍孤注一擲,將能調用的兵力——滿軍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全部傾巢出動。

在山海關之戰中,多爾袞趁農民軍苦戰吳三桂軍,即將勝利之時,突然殺出,擊潰了李自成軍,李自成倉皇逃往北京。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多爾袞像

農民軍與滿清的八旗軍相比,實力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八旗鐵騎很快將李自成大軍擊潰,農民軍主力受挫,回到北京城的李自成怒殺了吳三桂一家老少34口,而後倉皇退出北京。

闖王選擇了一條和慈禧太后逃亡時一樣的路線,從北京跑到了陝西,清軍揮騎直至西安,兵分兩路,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和吳三桂、尚可喜等率領,從山西大同向榆林進攻,從北面攻破關中;另一路由多鐸連同孔有德、耿仲明率領,從河南向西直取潼關。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潼關位置示意圖

如果說山海關是天下第一關,潼關這個關中門戶就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二關,只要過了潼關,就可以直奔關中了

李自成在這裡親帥重兵把守,利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與清軍鏖戰,清軍久攻不下,於是調集來了曾經讓八旗鐵騎吃了大虧的紅衣大炮,重炮猛轟,潼關難守

這時候北路軍也渡過黃河,進入陝北,圍攻榆林。關中守不住了,李自成率軍南逃。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大清追殲大順政權示意圖

李自成率軍經藍田、武關,一路逃到襄陽,在渡過長江後,擊敗南明守將左良玉,佔領了武昌。闖王還想順江而下,佔領東南江山和清對抗,怎知大清的鐵騎來的更快,在李自成還沒在武昌站穩腳跟的時候就來了,李自成只好倉皇難逃。

最終在湖北通城九宮山時,李自成被當地幾個農民用鋤頭打死,這個叱吒晚明風雲的一代梟將,最終以這種默默無聞的方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李自成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1],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陝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繼遷寨[2]。明末民變領袖之一,大順政權皇帝。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帝採納大臣裁撤驛卒的建議,造成失業驛卒武夫起義,李自成參與起義軍。高迎祥被明朝處死後,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為明末民變領袖之一...

李自成軍樹倒猢猻散,餘部投靠了南明政權。

李自成死後,國內的農民義軍,還有佔據四川的大西王張獻忠,他在知道清軍全力攻向四川后,殺妻斬兒準備與清軍決一死戰,兩軍最初交戰激烈,互有傷亡。 張獻忠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6年12月27日),字秉吾、秉忠,號敬軒,明末民變首領之一(與李自成齊名)。榆林府(今陝西省定邊縣)人,曾建立大西政權,主要割據於四川,後被清軍所殺。 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一天,張獻忠聞清兵驟至,即登高偵探敵情,因為他身為主帥,從著裝上就能明顯分辨出來,故而被投降清軍的部下認出,被清軍急發暗箭射中而亡。

張獻忠死後,餘部南躥,最終也投靠了南明政權,一起抗清。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張獻忠江口所沉之銀

晚明時期風起雲湧的農民揭竿而起,最終推翻了大明王朝,卻迅速敗亡於滿清的鐵騎。除了清軍騎兵力量強大這個客觀因素外,農民軍對清軍實力估計不足,以及各自為戰,力量分散,這些都是農民軍失敗的原因。

鐵蹄南下——征服南明,蕩平三藩

在清初的三方角逐中,除了大清軍和農民軍,另一方就是南明政權。

明代實行南北兩京制,天子守國門的同時,在南直隸——也是朱元璋開創大明時候的首都,也保留了一套官僚系統。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遇難後,南京的臣民聽聞後,大哭一場,哭過後,還是要想一想下一步怎麼辦,國不可一日無君,南京的明朝官員立即擁立福王朱由崧,是為南明弘光政權。

此時的大清尚未在江北站穩腳跟,明朝在江南的力量,如果能凝聚起來,上下一心,未必不能與清軍一戰,走南宋的路子。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清軍剛入關形勢示意圖

就在清軍佔領了北京後,本來打算一路向南,收拾了南明,但是一看李自成逃到了關中,就調轉馬頭,攻打關中,也給了剛成立的南明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這時候南明竟然還有點幸災樂禍,清軍與農民起義軍打成一片,正好可以借清軍之手,消滅農民義軍,還想妄圖與清軍議和,劃江而治

1644 清順治帝順治元年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南明時代開始 南京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將決計擁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朝,然後揮師北上。但具體擁立何人則發生爭議,根據“皇明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當時明神宗長子光宗一脈(其後繼者是熹宗天啟皇帝和思宗崇禎皇帝)已無人能繼位,而次子朱常漵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雖已亡故,但其長子朱由崧仍健在的情況下,按照兄終弟及的順序,第一人選為福王朱由崧;而錢謙益等東林黨人由於之前的“國本之爭”事件,心存芥蒂,違背了東林黨在國本之爭中的立場,以立賢為名擁立神宗弟弟朱翊鏐之子潞王朱常淓 ;史可法則主張既要立賢也要立親,擁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最終福王朱由崧在盧九德的幫助下,獲得了南京政權主要武裝力量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和劉澤清,以及中都鳳陽總督馬士英的支持,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三,朱由崧監國於南京,五月十五(6月19日) 日即皇帝位,改次年為弘光,是為明安宗,南明時代自此開始。弘光帝的基本國策以“聯虜平寇”為主,謀求與清軍連合,一起消滅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農民軍。

在南明內部,也是沒有一個核心的領導,內部還有爭權奪利之紛爭。在清軍剿滅了李自成後,轉過頭來便要進攻南京,這時候弘光朝廷立刻就亂了,部將投降的投降,戰死的戰死,根本無法抵擋清軍的鐵蹄。

幸好老朱家的後代多,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政權別清軍滅了之後,唐王朱聿鍵在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將領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隆武政權一改弘光政權對清軍的幻想,採取聯寇抗清之策,甚至還集兵進行北伐,然而隆武政權畢竟實力弱小,最後被清軍拉攏分化打擊,最終消亡。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隆武政權示意圖

正在南明危在旦夕之時,大順軍餘部與明朝的舊督撫聯合起來,以永曆皇帝為中心,進行了一次抗清高潮。這也是清朝在入關後遇到的一次比較大的抗爭,永曆政權一度控制了雲貴川和湖廣江西,包括山西陝西甘肅三省及東南沿海的閩浙沿海地區。

在大西軍的孫可望餘部以及鄭成功的水師加入後,南明一度取得了一系列對清作戰的勝利。清軍在適應了南方作戰後,逐步穩定住了佔據,大力起用漢將,如吳三桂等人。

就在這時,永曆政權內部出現了分裂,孫可望密謀篡位不成後降清,將南明在西南之實力盡透於清軍,鄭成功的北伐也因為勢單力薄而無功,之後永曆帝被逼逃往緬北,最終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被緬王擒殺,南明的歷史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孫可望 孫可望(1630年-1660年12月21日),明清之際陝西延長(或作米脂縣)人。本名可旺,小名旺兒,張獻忠養子,軍事人物,原為流寇,後參加南明勢力,最後降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十一月二十日,病死;一說狩獵時,為清軍射殺,或者說“封為義王,尋被鴆”。

清入關後十八年,都在與南明作鬥爭,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將明兩京十三布政使司之地收入囊中,成了真正的中國之主。

廣義上的明朝抗清鬥爭,還包括南明覆滅之後的三藩之亂和鄭成功抗清,這兩個都是打著恢復大明的旗號起事的,但這時候的清朝已經站穩了腳跟,局部的抗爭已經無濟於事,最終也是曇花一現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清軍平定三藩示意圖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亂終於被二十餘歲的康熙皇帝平定了;兩年後,康熙皇帝趁鄭成功去世,寶島內部不寧,命施琅率兵收復了寶島臺灣。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施琅收復寶島海戰圖

大清,從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憑十三副遺甲起兵,逐步統一東北諸部,而後在遼東一點點放幹了大明的血,

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果斷入關,用四十年的時間,威服海內,擊敗所有敵對勢力,成為中國之主,清朝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開始對全國進行真正有效控制。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康熙皇帝戎裝圖

1699年,已經在京師的漢軍正紅旗營待了十七年的鄭克塽,上書康熙皇帝,請求讓自己的父親鄭成功歸葬祖塋,康熙皇帝欣然同意,還給鄭成功寫了一道輓聯:

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滿清入關:二十萬人的滿清逆風翻盤,擊敗人口上億的大明

康熙全覽圖

這時候的康熙皇帝,已經穩坐中國之主多年,大清也是蒸蒸日上,他早就原諒了這些曾經的敵人,心中放著的,已經不再是一隅得失,而是整個大清帝國,中國歷史也進入了康乾盛世這個全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