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亮劍》裡的“李雲龍”,你知道真實的李雲龍嗎?

李虎臣(1889-1954)原名秉信,字實生,後改名雲龍,字虎臣。陝西臨潼房村(今屬西安市閻良 區) 人。辛亥革命後期陝西將領,辛亥革命後陝西軍界的風雲人物之一,他可是一個真正的刀客。武藝高強,仗義疏財,剛強勇敢,身先示卒,曾與楊虎城一起創造了"二虎守西安"的軍事傳奇,但脾氣急噪,缺乏政治眼光,尤其與楊虎城相比不善於團結、利用知識分子成為軍政理手。亂世造就出英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悲劇。

都知道《亮劍》裡的“李雲龍”,你知道真實的李雲龍嗎?

李虎臣先在縣城小學就讀,後負笈太原。1931年省立第一師範畢業後,迴文水縣在縣城兩級小學當教員,業餘時間愛閱讀一些進步書刊,思想進步,熱衷革命。"九一八事變"後,他在學生中、鄉里間宣傳抗日救國思想,深得進步師生和愛國者的支持和擁護。他還積極參加文水犧盟分會的工作,組織學生、市民上街遊行,號召民眾團結抗日。他還向富戶、商號募捐錢物,支援前線,是當時文水縣犧盟分會的主要骨幹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犧盟分會的組織領導下,文水縣第一支人民武裝--"文水縣人民抗日遊擊隊"誕生了,李虎臣直接參與了這支武裝的組建工作。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縣城高等小學學生40多人一起報名參加了游擊隊,李虎臣被推舉為游擊隊排長。

1938年2月,文水縣城淪陷前夕,游擊隊奉命撤出縣城。李虎臣將他惟一的4歲女兒留給父母照看,自己則和愛人、姐姐等一同隨游擊隊撤至文水邊山地區。在他的影響下,愛人、姐姐及外甥都參加了抗日,走上了革命道路。游擊隊輾轉撤至離石縣馬茂莊後,奉命改編為戰地總動員委員會所屬的遊擊三支隊,李虎臣被任命為三連指導員。不久,三支隊改編為一支隊三營,李虎臣擔任了三營工作組長。他帶領工作隊,深入文水敵佔區農村開展工作,協助地方政府推行合理負擔政策;除奸反霸;動員青年參軍等,進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動。李虎臣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對革命工作不挑不揀,黨需要他在那裡,他就安心在那裡把工作做好。一次,愛人石平寫信,希望他回到後方工作,回到她的身邊。而他在回信中慨然寫道:"我在前線浴血抗戰是黨和民族的需要,即使戰死在疆場,又何嘗不是你的光榮?"

1938年秋戰地總動員委員會遊擊一支隊奉命調至晉西北開展工作。是年冬,李虎臣由黨組織安排,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深造。1941年學習期滿後,返回晉西北岢嵐縣工作。他先後任改編後的36團宣傳股長和組織股長。然而,正當風華正茂的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出大力流大汗的時刻,不幸身染傷寒重症,在缺醫少藥的當時,極力搶救無效,1941年秋末,病故於苛嵐縣胡家窳村。


都知道《亮劍》裡的“李雲龍”,你知道真實的李雲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