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亮剑》里的“李云龙”,你知道真实的李云龙吗?

李虎臣(1889-1954)原名秉信,字实生,后改名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房村(今属西安市阎良 区) 人。辛亥革命后期陕西将领,辛亥革命后陕西军界的风云人物之一,他可是一个真正的刀客。武艺高强,仗义疏财,刚强勇敢,身先示卒,曾与杨虎城一起创造了"二虎守西安"的军事传奇,但脾气急噪,缺乏政治眼光,尤其与杨虎城相比不善于团结、利用知识分子成为军政理手。乱世造就出英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悲剧。

都知道《亮剑》里的“李云龙”,你知道真实的李云龙吗?

李虎臣先在县城小学就读,后负笈太原。1931年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回文水县在县城两级小学当教员,业余时间爱阅读一些进步书刊,思想进步,热衷革命。"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学生中、乡里间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深得进步师生和爱国者的支持和拥护。他还积极参加文水牺盟分会的工作,组织学生、市民上街游行,号召民众团结抗日。他还向富户、商号募捐钱物,支援前线,是当时文水县牺盟分会的主要骨干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牺盟分会的组织领导下,文水县第一支人民武装--"文水县人民抗日游击队"诞生了,李虎臣直接参与了这支武装的组建工作。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县城高等小学学生40多人一起报名参加了游击队,李虎臣被推举为游击队排长。

1938年2月,文水县城沦陷前夕,游击队奉命撤出县城。李虎臣将他惟一的4岁女儿留给父母照看,自己则和爱人、姐姐等一同随游击队撤至文水边山地区。在他的影响下,爱人、姐姐及外甥都参加了抗日,走上了革命道路。游击队辗转撤至离石县马茂庄后,奉命改编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所属的游击三支队,李虎臣被任命为三连指导员。不久,三支队改编为一支队三营,李虎臣担任了三营工作组长。他带领工作队,深入文水敌占区农村开展工作,协助地方政府推行合理负担政策;除奸反霸;动员青年参军等,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李虎臣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革命工作不挑不拣,党需要他在那里,他就安心在那里把工作做好。一次,爱人石平写信,希望他回到后方工作,回到她的身边。而他在回信中慨然写道:"我在前线浴血抗战是党和民族的需要,即使战死在疆场,又何尝不是你的光荣?"

1938年秋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游击一支队奉命调至晋西北开展工作。是年冬,李虎臣由党组织安排,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深造。1941年学习期满后,返回晋西北岢岚县工作。他先后任改编后的36团宣传股长和组织股长。然而,正当风华正茂的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大力流大汗的时刻,不幸身染伤寒重症,在缺医少药的当时,极力抢救无效,1941年秋末,病故于苛岚县胡家窳村。


都知道《亮剑》里的“李云龙”,你知道真实的李云龙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