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圍棋大師吳清源說:圍棋與其說是競爭與勝負,不如說是和諧。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吳清源

出生於1914年,11歲便戰勝所有國內名手,時人皆稱之為“圍棋神童”。他不僅圍棋下得好,也是位國學大家。他從小熟背“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90歲的時候,為了進一步探索圍棋的奧秘,他又開始了對“易經”的研究,從“易經”中尋找圍棋的原理,提出了“六合圍棋”,即“宇宙圍棋”的理論。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圍棋比我們體育競技的淵源,更深,也更加廣泛。

從古到今

對弈中,從未出現過相同的棋局,同樣沒有任何兩個人的人生完全相同。所以說,一局圍棋,就像一年的時光,時光似河,浮生如魚。如此演繹著每個人對圍棋的理解,也反映出人生的境界。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人生如棋,世事如棋。

圍棋

就是一個天然的、完美的棋型,用最簡單的一個模型,模擬了最複雜的世界——自然,社會,人生。

棋盤是方形的,靜態的,就像我們存在的天地。棋子則是圓形的,運動的,就像我們的人生。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圍棋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這項運動能更好的發揚與傳承,需要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努力。

洛陽

圍棋博物館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館藏多種文物都出土於老城區,並且由豐富的文物佐證、歷史文獻、傳說故事均證明了“洛陽”為圍棋的根源所在。

王潼玲館長

在河南省洛陽市圍棋界,王潼玲館長被當成一個傳奇。上個世紀80年代她就研發出精瓷圍棋生產工藝,榮獲國家三項發明專利,科研成果填補國家空白;塑造了國內圍棋界著名品牌雙元,參與制定國家輕工部圍棋質量標準。為探索圍棋文化,她傾其所有,投資逾千萬元創辦洛陽圍棋博物館,成立洛陽圍棋文化研究院,成為中國圍棋界不可或缺的人物。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2019年

在國家文旅部2019年數字文化產業研修班上,優秀學員代表,來自洛陽圍棋博物館的副館長董豔麗以《弈彩非遺-圍棋的非遺化傳承》為題,詳細分享了在開封參加本次研修班的學習心得和感悟,介紹了圍棋非遺化文化產業發展,讓圍棋成為零門檻入門,高興趣培養,沉浸式體驗的一系列普及教育方式方法。用圍棋IP融合系列非遺內容,進行研學式傳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與發展開拓了思路,受到了與會領導的認可和學員的一致好評。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董豔麗副館長說

如今,雙元棋業已將‘圍棋製作技藝’申請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河洛文明發源地,圍棋文化發源地,圍棋製作技藝發源地,如今的百段之城、圍棋之鄉——洛陽,已經成為眾多圍棋愛好者的神往之地。

圍棋起源於中國

早在晉代張華寫的《博物志》中就有

“堯造圍棋,教子丹朱”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圍棋普及教育:增強圍棋趣味教育,降低學習門檻,開展配套教育書籍。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非遺與圍棋結合:讓圍棋融入非遺的製作中去,開發沉浸式體驗,互動參與,增強興趣培養與文化愛好。

《煌煌國技——圍棋》以圍棋文化為情懷強化產業發展

人生如棋

棋盤是方形的,靜態的,就像我們存在的天地。棋局則是無形的,運動的,就像我們的人生。

打造非遺研學綜合體:開展弈彩非遺系列研學活動,成為圍棋特色的,適合教育普及的中小學一級教輔機構的研學項目,定期開展研學總結的展覽比賽等活動

非遺文創以及文化延伸:基於非遺的技藝與創作特色,創新非遺特色的文創產品,並開展以非遺文創為主題的各種交流與展覽。

中國是圍棋的發源地,即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的品位制。“品”是我國古代圍棋的等級,關於圍棋九品的說法不僅是指棋藝高低,主要是描述棋手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一品入神,二品坐照,三品具體,四品通幽,五品用智,六品小巧,七品鬥力,八品若愚,九品守拙。” 細細品之,妙味無盡,此處所說又豈止是圍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