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之前有這麼一則新聞,俄羅斯有兩個小女孩是好朋友的關係,而之所以他們兩個能夠成為好朋友,就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

以虐殺小動物為樂!

她們經常以收養動物為名在一間廢棄的屋子裡面虐殺小動物,並且經常在平臺上曬照片分享她們的戰利品。這讓很多人覺得他們的行為不可思議。

此前網絡上已經有過很多虐待小動物的新聞,很多人甚至已經對這個情況早已有了免疫力,但是在數據表上卻出現這些虐殺小動物的施暴者逐漸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這些數學其實都應該值得人們深思,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逐漸呈現出暴力傾向呢?

早先人們一直認為動物也是人類的朋友,但是現在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孩子忍心虐殺小動物呢?

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一、為什麼會有孩子虐殺小動物?

“人之初,性本善。”人們都相信人生來都是善良的,但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孩子逐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走向極端的過程當中,他們的心裡究竟經歷了什麼?而且他們虐殺小動物的背後,是不是有藏有不可告人的“傷痛”?

兒童心理學專家認為:除了有些是因為好奇心外,在很大程度上,孩子虐待小動物是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怒,鬱悶,緩解緊張情緒。實際上,這也是他們心理障礙的行為表現。

研究過程中專家們發現,當人類個體遭遇心理壓力和挫折的時候,他的攻擊性行為就會被激發出來,但並不是所有的攻擊行為都可以得以進行,所以為了發洩自己內心當中的“攻擊性”,他就會找一個代替品,很多孩子虐待動物的原因基本上都是這個。

曾經有一些專家專門做過一個報告:殘害兒童生命的罪犯都曾殺害或者虐待過動物。而還有報告闡述了虐待動物與罪犯之間的關聯:88%的虐待兒童家庭當中都存在虐待動物的行為。

通過這些報告,我們可以發現孩子虐待動物的行為,對以後的家庭和社會都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二、孩子殘忍虐殺小動物的原因:

1.基因和不良的養育環境共同形成的殘忍

心理學家發現:具有一定的基因傾向,並且早期生活環境不好的人更容易出現攻擊行為。孩子們在出現殘忍殺害動物的行為時,和孩子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這些孩子在早期成長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多次目睹家庭成員出現了暴力行為,而這些暴力行為,就容易給孩子在心靈上種下暴力的種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則,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以及性格。

2.強制性的家庭教育方式,更容易培養出孩子的攻擊行為

心理學家帕特森研究表明:攻擊性高的兒童通常生活在能夠培養出敵意和反社會行為的家庭環境當中,可見一個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有多麼的重要。

不同的家庭氛圍容易滋養出不同孩子的性格,例如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來的一個健康心理性格的孩子。還有一個爭吵不斷的家庭環境當中,就會容易培養出一個沉默寡言,不喜歡和其他人進行交流的孩子。甚至會培養出一個具有暴力攻擊行為的孩子。

而心理學家將一個爭吵不斷的家庭環境或者是惡劣氛圍對家庭環境稱之為強制性環境。


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3.心理的“陰暗面”,更容易促成孩子虐殺動物的行為

每一個孩子在初來世界的時候,都對世界充滿了期待。但是當孩子出現暴力傾向的時候,在心理程度上也出現了一定的“陰暗面”,作為家長的我們還是需要格外的進行重視的,如果家長們不引起重視,很容易就會將孩子置身於一個危險範圍當中。

什麼是心理的“陰暗面”?

“陰暗面”從字面上進行理解就是一個人的心理是陰暗的、邪惡的,他折射出來的社會和世界當中的消極的方面。

每一個人內心當中都存在一定的陰暗面,而且這種陰暗面是從胎兒時期就開始進行發展:當胎兒在母親肚子裡發育過程中,隨著母親身體的激素水平和身心狀態,就會影響孩子出生後的性格培養。

當孩子出生6個月之後,孩子的記憶力就會有所增長。當身邊的家長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孩子就會出現一定的情緒化,這種情緒化一般都是負面的,具有一定的“陰暗面”。

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就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

心理學家榮格說:“陰影是不能被消滅的。”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對心理的治療,對身體的療愈,最根本的地方都是在嘗試著讓人們開始去面對自己內心當中“陰暗面”,讓人們活出真正的自己。

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三、當孩子出現虐待小動物行為,如果家長不關注,最終會導致的後果

兒童心理學:孩子出現什麼行為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最終讓不當行為逐漸蔓延開來。在問題出現的關鍵時期,家長事先了解問題,以及如何引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孩子缺失表達愛的能力

當孩子0~5歲的時候,是最能夠感受到愛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或者父母沒有教給孩子如何感受愛,很容易就會讓孩子因情感的缺失而成就憤怒轉移到外界,其中包含虐待動物。並且等孩子逐漸成長之後,也會讓孩子逐漸失去愛的能力。

當孩子在家庭當中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孩子的情感發展就會趨向於穩定,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更加容易感受到周圍的人是友善的,環境是安全的,自己是受到其他人喜愛的。這樣的孩子成長之後,也會更容易向外界表達出自己的愛,更容易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但孩子處於0~5歲感受愛和表達愛的關鍵時期,是最需要得到關注的時候。如果這一段時期孩子不能夠得到愛和關注,覺得很容易喪失感受愛的能力,之後也無法進行去關愛他人。當愛得不到正常的表達和回饋,就會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而這也是很多未成年人犯罪與童年缺失愛有關的原因。

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2.出現心理問題

當孩子出現虐待小動物時,也許一開始只是因為好奇心,但是如果家長長期不對孩子進行關注,孩子很容易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如果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發現孩子情緒易怒,經常出現摔東西、傷害他人、虐待小動物時,加上就需要及時的對孩子進行糾正,否則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就會出現更加出格的事情,甚至會出現人身攻擊或者是傷害他人的行為。

而且一旦孩子出現了虐殺小動物的行為,也同時代表著孩子會更加容易出現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

·容易變得冷漠,變得沒有責任感對他人也無法產生一定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十分不利的,特別是在與他人進行交往過程中,也是十分不利的。

·容易變得毫無規則性,但孩子一旦產生過多的暴力行為時,就會對社會上的一些秩序、一些法律法規存在蔑視的心理,甚至之後孩子也會出現更多觸犯法律法規的行為。

·毫無罪惡感,在孩子出現習慣性的傷害他人行為時,會慢慢的喪失罪惡感,此後甚至產生反社會性人格,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十分不利的。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6歲之前。”

當孩子出現偏激行為,攻擊行為時,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3.出現校園暴力

丹·奧維斯是挪威伯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專門從事於研究中小學校園暴力現象。在他的影響下,世界各國的心理學家都在關注校園暴力,發現校園暴力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情緒暴躁的人更容易出現暴力行為,他們更多時候欺負的對象是那些性格內向孤僻、人緣弱的孩子。

例如在幼兒園當中,有的孩子喜歡和其他人搶玩具,如果搶不到玩具,就開始動手打人。而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家長會不重視孩子的這種暴力行為,認為孩子年齡還小,等慢慢長大也就好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因為經研究發現,很多喜歡動手打人的孩子,在家庭裡面也會有喜歡動手打人的家長,我們孩子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會更加喜歡欺負其他人。

但是在家長髮現孩子存在暴力行為時,也不要用強制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因為這樣做不但不會讓孩子學會怎樣和其他人進行友好的相處,可能會更加激起孩子的憤怒和無助。

阿德勒心理學著作《正面管教》當中體測,當孩子出現不恰當的行為問題時,如果家長採取的是語言暴力,或者是懲罰時,孩子一般的反饋會有四種:怨恨、報復、叛逆、逃避。

這也會讓孩子更加朝向反面發展,讓孩子變得越發的暴力、叛逆。

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四、對於會虐待動物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進行引導?

1.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引導孩子爭取處理壓力情緒

當一個人遭受壓力的時候,才會通過一些負面的行為表現出來,所以在孩子進行虐待動物的時候,有可能是孩子正在遭受一定的壓力。

奧地利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孩子只有在感受到歸屬和愛的時候,才能發展出歸屬感和價值感。

如果孩子通過不當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很容易容易產生暴力、權力之爭和報復等行為。

因此家長也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面對壓力,培養孩子正確處理壓力的方式。但孩子遇到負面以及壓力情緒時,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將這種情緒進行發洩,就能很好的改善孩子的暴力行為和虐殺動物的行為。

俄羅斯兩個小女孩以虐殺動物為共同愛好,殘暴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2.加強和孩子的溝通

人與人在相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溝通。當孩子還處於幼年階段時,對於社會並沒有一定的認知和辨識。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溝通者,起的最關鍵的作用。

當家人發現孩子有虐殺小動物或者侵犯他人的行為時,及時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孩子能夠明白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並且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這樣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3.營造寬鬆和溫馨的教育氛圍

孩子的教育環境和塑造孩子積極的人格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愉悅,輕鬆的心情。在孩子的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也會朝著更好的方向進行發展。所以家長儘量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為孩子營造寬鬆和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夠自由發揮自己,快樂的成長。

當孩子出現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時,家長應該及時的進行制止,幫助孩子進行疏導這種行為,理性的對待孩子的行為,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