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上打拼,年輕人必須想清楚這三件事

年輕就要多折騰,我們對這句話並不陌生,但是要怎麼折騰呢?

明確目標

工作,首先要有一個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未來五年、十年設置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再好好計劃要怎麼折騰自己。

折騰並不是天馬行空的嘗試,不顧一切的奮鬥,不要趁著年輕,就把身上的衝勁都消耗乾淨!然後在對自己說:自己努力過了,盡力了,儘管一事無成,但是也沒有遺憾了。

這是在欺騙自己,浪費了自己黃金時期。

真正折騰的人,他們勇於嘗試,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

他們不斷問自己:

  1. 我想要怎樣的工作?
  2. 我喜歡怎樣的工作?
  3. 我為什麼喜歡這樣的工作?
在社會上打拼,年輕人必須想清楚這三件事

折騰首先要想的三件事

  • 擺脫固定思維 不畏懼挑戰 相信自己

有個人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取出一個玻璃杯,在玻璃杯裡放一隻跳蚤,跳蚤一下就跳了出來,接下來,實驗者把跳蚤還是放在玻璃杯上,但加上了一個蓋子。

跳蚤就嘗試跳出來,但在一次一次碰壁之後,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他開始調整跳高度,為了就是不撞到蓋子。

過了幾天後,實驗者把蓋子拿掉,跳蚤還是在不碰到蓋子的高度上跳,再也沒有跳出杯子了。

跳蚤也為了保護自己,為了自己不受到傷害,正是這種自我保護的思維模式,才會原地踏步沒有突破,害怕挑戰會導致自己的利益損失。

勇於嘗試一些新鮮事物,多學習新的思維模式,接觸新的事物,結交不同思維的朋友。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

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去迎接困難,這樣大腦會形成新的神經元使人更聰明,更容易成功。

在社會上打拼,年輕人必須想清楚這三件事

  • 執行力,是你成功的一半

喬布斯說:“你不可能充滿預見地將生命的點滴串聯起來。只有在你回頭看時,才會發現這些點滴之間的微妙作用。

現在想要有一番成就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總和別人談自己的理想,卻從來都沒有去執行。

歸根結底,就是執行力弱的原因,時間久了,成功與你的距離就拉開。

有句話說得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的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一個女生在一個四線城市當公務員3年,工作死氣沉沉,一直沒有男友,還被父母催婚,人生陷入低谷。

不認命的她在30歲前夕無視父母的反對,辭職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去到深圳新媒體公司打拼3年。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文字編輯工作,現在月薪2萬,還在公司裡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只要踏出第一步,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在社會上打拼,年輕人必須想清楚這三件事

  • 人際關係很重要

人際關係是一個雙方的遊戲,而不是你的單人舞。

人際關係對你生活的影響不可小覷,在日本電影《小森林》中,有一幕畫面我記得非常清楚。

女主的朋友吉子一邊劈柴一邊抱怨自己的上司,而女主市子聽完吉子的話,覺得她的抱怨事沒有必要的,並且替吉子的上司辯解指責吉子的行為,吉子聽完就非常不開心,就生氣地說:你不是我,你沒有經歷過我經歷的,你憑什麼高高在上的批評我呢?

雖然兩個人是摯友,但是不應該超越別人的邊界,在別人的生活中指手畫腳。

就好像同叔本華著作中的刺蝟效應: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我們與他人相處時,也正是如此。

在與人相處時,我們必須瞭解別人的邊界在哪,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一味對別人好,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職場上我們需要同伴互相鼓勵互相支持。

在社會上打拼,年輕人必須想清楚這三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