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對成敗有敬畏,人生才有動力

如果用心留意,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總不可避免的會有這樣一群人。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他們不富裕,但不覺得富裕的人比他過得更好;他們不顯赫,但不覺得顯赫的人比他活的滋潤;他們不成功,但不覺得成功的人比他更加高明;他們不努力,但不覺得努力的人比他更加勤奮;

總而言之,一句話,沒有誰的成功在他眼裡是值得敬佩與肯定的。當你對某個人的成功(尤其是身邊人的成功)津津樂道、大加讚賞的時候,他們總能找到一萬種理由告訴你,他的成功沒什麼了不起。

而這種對別人成敗不屑一顧的灑脫,竟被他們包裝成是一種看淡成敗的從容。其實他們不是看淡成敗,只是從心底裡,對成敗毫無敬畏之心。

當一個人心裡,對成敗毫無敬畏的時候,也就是人生失去動力的時候。熟不知,有敬才有目標,有畏才能砥礪前行。若人生沒有追趕的目標,沒有前行的方向,又怎能一如既往,對成功充滿渴望。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而《史記·項羽本紀》中也有近乎相同的記載,“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發生著近乎相同的故事。那就是在劉邦與項羽的眼裡,秦始皇是成功的。不論是丈夫當如是,還是可取而代之,都是他們對始皇帝成功的一種認可。換句話說,始皇帝就是他們兩人奮鬥的目標和方向,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動力。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的巧合,最後逐鹿天下的就是他們二人,即世人熟知的楚漢相爭。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如果一個人的眼中,沒有哪怕一種成功的樣子,那麼他永遠不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因為他們眼界裡只有最好的自己,而沒有最好的結局,渾渾噩噩也就不足為奇。

所以,為人一定要對成敗擁有足夠的敬畏,而不是故作灑脫的對別人的成敗視而不見。

他人成敗之間,便是自己得失之地

很多人會問,能夠淡看成敗不好嗎?當然好!看淡成敗與對成敗有敬畏,二者不衝突嗎?答案是肯定的,並不衝突。

看淡成敗是能夠平靜面對自己的成敗。而對成敗有敬畏則是指面對別人的成功,有起碼的認同與尊重;面對別人的失敗,有發自內心的反省與思考

我們應該抱有這樣一種心態,來看待成敗。

即任何一種成功,都有我們不知道的秘訣;任何一種失敗,都有我們可能重蹈的覆轍。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懂得,他人成敗之間,正是自己得失之地。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我們應當積極的從每一個人的成敗之間,借鑑經驗,吸取教訓,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以做到揚長避短。

想要做到這一點,

有一個思維慣性是我們必須要扭轉的。那就是對某人的成功,我們最應該思考的是他成功的原因,而不是絞盡腦汁的去發現他的不足。畢竟,人人都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需要抑制。

尤其是面對身邊的人,或者距離比較近的人,人們更容易犯這樣錯誤。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只要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事實上,對成敗無敬畏的人,是根本做不到所謂看淡成敗得失的。只有真正對成敗有敬畏,有思考,有理解的人,才能夠真正做到看淡。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對成敗的敬畏,就是一種價值觀的認同,也就是一個人的成敗觀。

那麼成敗觀從哪裡來呢?就是要在無數個成功和失敗的人身上,提煉,總結,昇華中來。個人的成敗觀,不能單純的立足於自身,而是要與社會、經濟甚至家庭、出生等多方面結合起來。這才是一個人該有的正確成敗觀。

心中無成敗,不是說一個人不知道成功失敗為何物,而是說一個人不能辯證的去看待成敗。那麼,他的眼中就沒有值得尊敬的英雄。

世上無英雄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會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編織一個自己最優秀的夢,沉醉其中,永不清醒。更可怕的是,沒有價值觀上的認同,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應該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對於價值認同,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劉邦認同秦始皇的統一,所以,劉邦最反對的就是列土封疆。而項羽認同齊桓晉文的霸業,所以項羽就熱衷於分封諸侯。這就是成敗觀對人的影響。

那麼,何為辯證看待成敗呢?劉邦可以敗一百次,而項羽只能敗一次,這就叫辯證看待。項羽沒有看到劉邦失敗多次以後依然可以成功,依然是英雄。他只是固執的認為,他比劉邦要強。

所以,眼中無成敗,世上真的無英雄。而自己,也終將不知該何去何從。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思考成敗要堅決避免的誤區

01.論成敗,不是牢騷滿腹

很多人,在討論成敗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把自身的遭遇聯繫起來。從而失去了思考成敗的客觀性和理性

。看到別人的成功,就會聯想到社會對自己的不公,上天對自己的不憫,從而把思考變成了抱怨。

02.論成敗,不是悲天憫人

思考別人的失敗,本意是要吸取教訓。但很多人還是會從理性出發,最後又歸於感性。看著別人的失敗,善良的人們總覺得當事人很可憐而忽略了引發問題的根源。一股子感同身受的悲意襲來,早已把思考的初衷拋到九霄雲外。

03.論成敗,不是評頭論足

對於成敗的思考,要立足於尋根究底,而不是評頭論足。面對任何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都可以找出足夠的論據,來支持其成立。但我們要的是成功和失敗的起點和關鍵點,而不是一頓評頭論足,就可以心滿意足。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04.論成敗,不是顧影自憐

很多人對成敗的思考,最後都會歸於自己的經歷和處境,這是每一個人的通病。看到成功的人,感嘆老天對自己不公平,看到失敗的人,又覺得原來像自己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思考過後,把一切歸結於命運。這種做法,並沒有跳出自己的圈圈,對自己沒有絲毫幫助。只知顧影自憐的林黛玉,又怎會覺得落花也是平常事?

思考成敗的真正目的

01.論成敗,就是要讓自己時刻頭腦清醒

思考成敗,首先一條,就是要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成功了,不能沾沾自喜,失敗了,也不要一蹶不振。我們思考成敗,就是要懂得辯證的看待成敗,從而真正看淡成敗。成功衝不昏頭腦,失敗也擊不潰理智,方是最正確的成敗觀。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02.論成敗,就是要讓自己懂得揚長避短

每一個人的成功,我們都要看到可以借鑑的長處,從自身實際出發,去學習,去彌補,去發揚。每一個人的失敗,我們也要看到必須避免的短處,依然從自身實際出發,去迴避,去剋制,去剔除。只有這樣,對成敗的思考,才有其實際意義

03.論成敗,就是要讓自己時刻謙虛謹慎

成功的理由千千萬,但失敗的理由,無非就那麼幾個。驕傲了,自滿了,輕敵了,懈怠了。從失敗走向成功千難萬險,從成功走向失敗,卻在一個不經意間。我們思考成敗,就是要讓自己時刻能夠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穩步向前。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04.論成敗,就是要讓自己永遠保持初心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人在回顧自己成功的時候,都會提到一個詞語,叫做初心。但更多人在反省自己失敗的時候,同樣會提到這個詞。人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功,或者說保持成功,最大的秘訣就是不忘初心。而對成敗的思考,恰恰可以給我們帶來這個好處。

結語

成功和失敗,這是早已被人說爛了的字眼。很多的雞湯都在教導人們看淡成敗,才能放下包袱,灑脫地過好生活。我要說的是,雞湯之所以美好,正是因為它能夠契合人性的弱點,把握人性的脆弱。

也有人總在用成功人士的經歷,不斷的激勵自己。但成功者離我們有多遠?恐怕不是一部自傳或者一條網線的距離。看他們的成功,

倒不如看身邊人的成敗來的更加實際。

我們談論成敗,思考成敗,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成為特別成功的人。而是要讓我們從思想上,改變固有的思維。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從接受別人的成功起步,從敬佩別人的成功開始。為自己找到方向,為自己發現機會。理性看待別人的失敗,為自己找到借鑑的意義。

從抱持自己的經驗,到學習別人的經驗,這是個人的一大步。當我們面對別人的成功,不再高談闊論,不屑一顧。面對別人的失敗,不在搖旗吶喊,顧影自憐,那正是我們敬畏成敗的開始。也是我們找到人生方向的時候。

語盡荒唐,不知所云。唯願看官朋友能夠有所思,有所獲,方不負這片刻時光。感謝您的欣賞!

心中無成敗,世上無英雄

一家之言,希望對您有所啟發,即使沒有,也算拋磚引玉了。失敗者聚樂部聚天下失敗之人,歡迎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