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身上“兵、勇、丁、卒”原來是這樣區別的

曾經風靡一時的《還珠格格》、《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天下糧倉》等清宮電視劇,家喻戶曉,大多數人對四阿哥、甄嬛、爾康等名字早已耳熟能詳,但你瞭解沒有,清軍身上“兵、勇、丁、卒”各是什麼意思?


清軍身上“兵、勇、丁、卒”原來是這樣區別的

兵”是政府的正規軍,是合同工,是清朝最常見的軍隊編制,有八旗軍和綠營軍兩種。八旗是一種軍民合一的制度,它既是軍事編制,也是行政編制,平時按旗籍從事生產勞動,戰時按旗籍集合男丁出征打仗。但人數不夠多,擔任衛戌京師、保衛京師安全的責任。

清軍入關後,地盤大了,人口多了,既要鎮守地方,又要和南明軍隊、農民起義軍兩線作戰,而八旗軍隊滿打滿算也才十幾萬人,很明顯不夠用,所以接收了大量的投降的明朝軍隊,地位待遇低於八旗兵,用來守備地方和當炮灰,因為使用綠色的旗幟,所以稱為綠營兵。康熙年間的三潘之亂,綠營軍實際已經是平叛的主力。


清軍身上“兵、勇、丁、卒”原來是這樣區別的

但是清政府又時刻提防著漢人軍隊,所以規定有編制的軍隊衣服上寫的是“兵”,而漢人的軍隊衣服上寫的是“勇”,漢人軍隊在國家需要時就要奔赴戰場,赴湯蹈火,不需要時就自動解散,哪邊涼快哪邊去,待遇和“兵”相比,呵呵,差得遠,乾的活卻又重又累。


清軍身上“兵、勇、丁、卒”原來是這樣區別的

1876年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踏上戰場的主力軍是湘軍和淮軍,他們大都是“勇”軍,勇冠三軍,“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熱血灑疆場,“勇”軍們為祖國領土的完整立下了赫赫戰功。


清軍身上“兵、勇、丁、卒”原來是這樣區別的

丁”就是後勤人員,這等於是古代的肥差,掌控著後勤供給。平時就是發發東西,管理管理倉庫,風險係數低,油水多。簡而言之:倉庫管理員。

“卒”,就是獄卒,“卒”字的士兵,實際上是看守犯人的。這種士兵技術性不高,用不著上刀山,下火海,用不著櫛風沐雨,用不著風餐露宿,每天就是管理管理犯人。他們給我們最直觀的印象是:站崗甚悠閒,哨棒放邊靠,端起酒胡喝,打盹見周公。


清軍身上“兵、勇、丁、卒”原來是這樣區別的

但是誰懂得“卒”的心事呢?也許他們正夢見自己騎著鐵騎揮舞著哨棒衝鋒陷陣,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