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被真正滿足過的人,心裡有個黑洞總是填不滿

和媽媽還在國外旅遊期間,她便提前改約了諮詢時間,回北京第二天就來諮詢了。


之所以說提前,是因為按我們每週一次的諮詢頻率,她應該週末才來的。


度假歸來的她神采奕奕,穿著漂亮的裙子,揹著新款的名牌包,跟我談起國外的種種見聞,也是很開心的。


她說:


“這次我媽花了好多錢,給我買了好多東西。您看這個包,花了我媽一萬多呢。”


我說:


“哦。”


她伸出手腕:


“您看這個手鍊,花了我媽3千多,好貴啊。”


又抬起雙腳,讓我看她的新皮鞋:


“這也是我媽給我買的,忘了多少錢了,也好貴呢。”


我說:


“媽媽給你買這麼多東西,你很開心。”


她突然臉色一沉:


“怎麼說呢,是有點開心,但又覺得有點難受。這種感覺很複雜,一言難盡。”


我說:


“有點難受?”


她說:


“就是心裡堵得慌,嗯,不自在,特別不自在。”


她又認真想了想:


“那種感覺就像,就像我又欠了我媽的。”


我說:


“一直以來,你都為花媽媽的錢而感到內疚。”


她點頭:


“是。”


她慢慢把頭向後仰,把身體仰到沙發背靠著,整個人顯得有些無力。


突然她流淚了。


我看著她。


從無聲的落淚到小聲抽泣,她哭得越來越大聲。


她邊哭邊說:


“剛才您問我那個難受,我知道是什麼了,我難受是因為,這些東西我根本都不喜歡。”


我有點驚訝:


“你都不喜歡?”


她點頭:


“對,我都不喜歡。”


原來她和媽媽在國外購物的時候,她原本看上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但當媽媽問她想要什麼的時候,她都沒有明確表態,而是反問媽媽覺得什麼款式適合自己。


她媽媽看她拿不定主意,便興致勃勃地幫她挑選,最後買的這些東西都是媽媽為她選的。


她哭著說:


“買包的時候,我本來喜歡另一款的,那個包很適合我的年齡,不像這個包,多老氣呀;


買手鍊的時候,我本來喜歡另一條有墜子的,配色也比這條漂亮;


還有這雙鞋子,我本來喜歡另一款更休閒點的......”


越想越傷心:


“還有,我最難受的是,這些東西都比我喜歡的那些東西貴。”


我說:


“媽媽問你喜歡什麼,你沒有表達。”


她說:


“這也是我生氣的地方,我沒有表達,所以她就自作主張,專挑貴的買,一點沒品位。


她認為給我買貴的就是對我好。


她根本不知道我要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