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之後,10多萬皇族子孫去了哪裡?

菩薩我想對你說


滿清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到1912年宣統帝溥儀宣佈退位為止,共有296年的歷史,入關後共有10位皇帝,統治了中國268年,在清朝滅亡的時候,遺有皇室宗親14萬,這些貴族子弟比明王朝的朱家子弟幸運多了,大明王朝的朱家子弟在明末時候差不多有百萬之多,基本上被農民起義軍和清軍剿殺光了,而清朝滅亡因為是和平退位,所以這些皇族子孫都得以保留性命,那麼這些十幾萬的皇族子孫去了哪裡?



袁世凱和滿清皇室談了優待條件,所以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宮中的太后太妃們依然住在紫禁城,過著皇帝的生活,而那些皇室貴族卻沒這麼幸運,在清朝滅亡後,就要接受從貴族成為公民的生活,而這些人的去向主要是三個地方。

一、繼續留在北京城裡,隱姓埋名

因為清王朝實行的是圈養的制度,很多皇室貴族都住在北京城,兩百多年來已經在北京生了根,習慣了北京這個地方生活,現在大清朝亡了,以前在北京城作威作福的皇室貴族自然要低調點,為了能夠融入平民生活,很多人都選擇了改姓換名,大多數人改為金姓,就象溥儀的四弟改名為金友之,幾個妹妹大多改為金姓,只有六妹改為溥韞娛。


還有的象著名的書畫家啟功先生,是雍正帝的第九代孫,他就自稱“姓啟名功”,不願多說自己的身份,而現代出名的歌星那英,是葉赫那拉氏,現在成“那”了。

這些皇室貴族很多過慣了寄生生活,大多不學無術,身無一技之長,剛開始還有老底在撐著,到後來老底花光後,就只好尋找各種謀生手段,有文化底子的多從事教師、畫畫的職業,而沒什麼一技之長的只好從事一些小商小販,或者拉人力車出賣體力以及在街頭賣藝等等。

二、回到滿清的龍興之地東北

溥儀被趕出皇宮後,跑到了天津,再後來跑到東北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建立了偽滿洲國,很多滿清的遺老遺少對大清念念不忘,選擇跟隨溥儀,就有一部分皇族子孫也跟著跑去了東北,畢竟東北是滿清的龍興之地,是他們的老家。


這些人跑回東北後,大多數人也選擇了改名換姓,選擇務農和經商來謀生,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據說在遼寧省本溪市有個叫“泥塔村”的小村莊,那裡住的大部分居民就是滿清的皇族子孫。

三、跑到海外去

有些家境殷實的皇族成員會選擇跑到海外,很多皇族和外國人打過交道,在清朝晚期,落後的清王朝雖然老是挨各國列強的打,不過出國卻不算是什麼難事,很多有識之士都會選擇出國留學。


在風雨飄搖的清朝末期,一些皇族就已經作好跑到海外的準備,帶著積攢的錢財跑到海外留學,出國定居,被他們帶走的奇珍異寶也因此有很多流落到了海外。

還有些皇族子孫跑到各地投靠親戚,散落到各地,總體來說滿清的皇室子孫算是幸運的,沒有遭到血腥屠殺,還可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歷史紅塵


1924年10月,馮玉祥在取得北京政權以後,將溥儀等人趕出了紫禁城。那麼,大清亡了之後,大清的數萬乃至十萬的皇子皇孫去了哪裡?


一、溥儀


溥儀先搬到了父親載灃處暫住,之後遭到了日本人的拉攏,連其父親都罵他沒有骨氣。最後,在天津住了七年。溥儀一直想復辟,在1934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了“偽滿洲國”,年號康德,成了傀儡皇帝。後來,溥儀從天津又去了東北。


溥儀當時從紫禁城搬走之後,帶出了大量的珍寶,隨後在天津變賣了一些,以此來彌補生活上的一些開銷。


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準備逃亡國外時,被蘇聯紅軍俘虜,後來在軍事法庭上控訴了日本人的罪行,算是做了一點貢獻。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被特赦,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成了一名普通的公民。

(溥儀與李淑賢)


後來,溥儀上了戶口,還與護士李淑賢結婚,過起了普通人的普通的生活。


二、其他皇族人員的去向


當時的皇族成員,據有關統計男性有兩萬人左右,再加上女性,估計也有差不多十萬人了。那麼這麼多的人,都去了哪裡呢?


首先,他們先改了姓氏,畢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族了,愛新覺羅已經成了過去式。有的改為了“金”,有的改為了“那”,還有的改成了“羅”。當然,也有改姓王、孫、艾、羅、肇、範、關、鄂、依等,不一而足。


改姓金,是因為愛新在滿語中是黃金之意。譬如,金默玉,原名愛新覺羅顯琦,滿族,是清末八大親王之一的肅親王善耆最小的女兒,原為十七格格;啟功,清世宗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後代,他是棄姓不用的典型代表,叫啟功,而不加愛新覺羅姓。


也有說法是愛新覺羅是被俘虜的宋朝的後裔,本姓‘趙’,‘覺羅’就是趙的意思。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河北的滿族,有一大部分改姓‘趙’。

那麼,這些皇室成員到底去了哪裡呢?

1、留在北京繼續生活


雖然皇室的日子不在了,但是很多皇室成員都有自己的家業,有一大部分人選擇留在京城生活,並守著自己的祖業。比如溥儀的父親載灃就是如此,後來在四十年代末期,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把房子給賣了,維持生活。

大書法家啟功就是雍正的九世孫,是雍正的兒子弘晝的一脈。他們非常低調,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並不願向人提及自己是皇室後裔。

我們熟悉的歌手那英、關曉彤都是皇室後裔,她們都是憑藉自己的本事讓自己更出色。

(啟功)


2、跟著溥儀去了東北

溥儀去天津,去東北的時候,有一些皇室成員就選擇跟著溥儀一起走了,比如溥儀的幾個妹妹和妹夫,還有溥儀的一些親信們。

有一部分人到了東北之後,就隱姓埋名,甚至成立了村子,一起靠著自己的特長,或者是經商,或者是務農,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鎮有一個300多年的滿族村,它是清朝皇族後裔聚居村:

腰站村裡聚居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同宗、愛新覺羅家族的後裔。全村總面積為17.98平方公里,共計3個自然屯,4個村民小組。村民324戶,1193人,滿族人口占97%,其中,滿族清朝皇室後裔肇姓409人。


3、去海外尋求發展

有的清朝後裔還帶著金錢去了國外發展,比如有的在香港開照相館,留著清朝時期的長辮子,穿著象徵著高貴的黃色的衣服招攬著生意。比如愛新覺羅.州棠,就生活在香港的尖沙咀,以經營照相館為生。

還有的就在海外坐吃山空,靠變賣一些祖上的寶貝過活。

4、去其它地方過著隱居的生活

同時,還有一些人去了祖國其他的地方,投親靠友,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落腳地。不論怎樣,他們都成了新中國的普通的公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愛新覺羅的後裔——恆紹,乾隆皇帝的七世孫。在2013年的時候,他帶領族人對清朝的皇陵進行了一次大型的祭拜活動,海外有一部分人也參加了。這是從清朝滅亡之後,第一次大規模的祭拜活動。但是反響很大,有的人持反對態度,說大清朝已經是過去式了,不該舉辦。自此,再也沒有舉辦類似的大型祭拜活動。


滿清比較有名的皇室成員代表:


  • 愛新覺羅·恆紹,男,1958年10月出生,滿族,副主任中醫師。吉林省政協常委、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會長、清乾隆帝七世孫。
  • 愛新覺羅·毓紫薇,1960年生,女畫家。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親王奕誴的第4代孫女。
  • 愛新覺羅·溥光,香港人,自稱清太祖十一世孫,身份有爭議,當代學者。
  • 啟功(1912年-2005年),愛新覺羅氏,康熙皇帝九世孫,極具皇子氣息。
  • 溥任,“最後的皇弟”,我國傑出的教育工作者。
  • 金毓嶂,生於1943年5月,醇親王載灃的長孫,溥任的長子。

歷史漫談君


清朝真是一個十分幸運的朝代,如果他們不是遇到明朝最差的時期,如果沒有漢奸吳三桂的叛變,他們怎麼可能憑20半人馬就打下諾大的中華呢。

非但如此,在他們滅亡的時候,他們沒有為自己當年的暴行買單,漢人新政府對他們進行了以德報怨,沒有對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進行清算,反而給予了他們優待政策。

當然這個所謂的優待僅限於皇室,那些遠支皇族自然不在優待之列。

清朝滅亡的時候,他們的宗氏大概在10萬人左右,這些人的命運有好有壞。

我們先來講一講,當時清朝遺老遺少中的老大,宣統皇帝溥儀先生。

雖然小小年紀就退位,溥儀一直不死心,一心想恢復大清朝的榮光。這位爺是吃著民國的飯,幹著推翻民國的事兒。

儘管他一直不地道,但是民國政府對他還是很地道的,直到馮玉祥帶兵入京之後,終於盛怒之下把這個累贅趕出了紫禁城。有人說馮玉祥的做法不地道,呵呵,這比滿清王朝入關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做法要地道的多了。

被趕出皇宮,傅儀的復辟事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但是他仍然不死心,就在這時日本鬼子找到了他,在日本人的利用之下利慾薰心的宣統皇帝決定和日本人合作,於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成為了漢奸。

在日本帝國主義戰敗之後,這位兩度出任皇帝的男人終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成為了戰犯的一員,直到被特赦之後。

特赦對於溥儀這個人來說,可謂是給予了他一次新生。他重新迴歸了人民,成為了廣大中國人民中的一員。他也完成了從封建頭子到自食其力的勞動人民的轉變。

當然不是每一個滿清宗室都有富餘這麼豐富的生活經歷。不過他們後來的人生軌跡也頗為玩味。

由於八旗子弟在北京的口碑很差,尤其是這些皇族成員,平時作威作福早就被人民群眾恨到骨頭裡了。

所以辛亥革命成功之後,這些昔日趾高氣揚的天潢貴胄,在北京市上成為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那是真的打。

眼看自己在北京站不住腳,很多天潢貴胄選擇了背井離鄉。他們中有一部分人決定回到老家去發展。東北是大清朝的龍興之地,這些鳳子龍孫們在入關200多年之後重新回到了老家,改名換姓重新生活。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錯把北京當盛京,已經在北京紮下了根,不願意再回到東北苦寒之地去打拼, 為了生活這批向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主們不得不成為了北京城市建設大軍中的一員。

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北京的各行各業之中。

有的人由於家底豐厚做起了生意,生意越做越大,成為了大富豪。有的人沒有看清形勢,依然醉生夢死,很快就把豐厚的家產給敗光了,在當年據說還有一位鐵帽子王混到最後成為了一位拉板車的板爺,讓人不勝唏噓。

當然還有一批天潢貴胄他們覺得中國不安全被他們欺凌了兩百多年的漢人百姓會趁機報復,他們當年對漢人多殘忍,漢人都會悉數奉還,於是選擇離開故國到其他國家發展,他們在離開中國的同時也帶走了大批的文物,致使我國很多有價值的文物流落海外,讓人感到痛心。

這基本上就是滿清宗室在大清朝玩完之後基本生活狀態了。


策神歷史


  清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朝代,在明朝朱姓家族統治日漸沒落的時候,東北苦寒之地的一個家族崛起,這個家族起先只是為了報殺父之仇,後來隨著實力的強大,志向也從復仇變成了建國,並征服天下,這個家族就是愛新覺羅家族,也是清朝的皇族。

  清朝的愛新覺羅家族自從入關後,共經歷10位皇帝,統治268年,最後在1912年滅亡,但是當時皇族依然存在。

  這裡的皇族不僅僅是指愛新覺羅本身,因為愛新覺羅大多和滿洲貴族聯姻,因此也算皇族,所以當時的皇族群體高達10多萬,那大清滅亡後,10多萬皇族子孫去了哪裡呢?

  愛新覺羅等皇族們雖然在清朝時期,享盡富貴榮華,然而清朝滅亡後,就得接受從皇族變成公民的命運了。

  第一:改名換姓,過普通人的生活

  皇族們在清朝滅亡後第一件事就是改名換姓,在袁世凱掌握大權以後,要求愛新覺羅們改姓金,因為“愛新”在滿語中有黃金的意思。

  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很低調的,真正的皇族後裔不會處處顯擺自己出身愛新覺羅。

  大多數皇族都變成了平民,和普通人一樣追求自己的愛好,然後融入到社會中。

  像著名的書畫家啟功先生就是正宗的滿人,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子,但是他卻從來不願提及自己的姓氏。

  還有歌手那英,就是慈禧太后家族其中一支的後代,原姓葉赫那拉,現在成“那”了,還有關之琳,她本是滿族正白旗瓜爾佳氏,後來改了“關”姓,社會上各行各業還有很多這種例子,這裡不做贅述了。

  第二:和溥儀去了東北

  大清滅亡後,雖然大清沒了,可是皇族們的小皇帝還在,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故宮以後,去了天津,當時很多滿清遺老遺少們還是跟隨者溥儀。

  在溥儀跟隨日本人去了東北當偽滿洲國皇帝以後,很多皇族也和溥儀去了東北,雖然當時的溥儀是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可是那些皇族有很大一部分也選擇安家在了東北,畢竟東北是他們老祖宗的龍興之地,他們也隱姓埋名重新過起了普通人務農或者經商的生活。

  在遼寧省本溪市轄區內有一個小村莊叫“泥塔村”,這個村子大部分都是大清皇族的後裔,很多還保留著皇族生活的習俗。

  第三:艱難謀生

  大清滅亡後,貴族子弟們曾經不學無術,還沒有賴以生存的技能手藝,很多人拉人力車賺口飯吃,有的貴族子弟賣起了蔬菜,還有街頭賣藝的。

  甚至還有很過分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挖自己祖墳的,畢竟很多祖宗去世前,家裡還是很顯赫的,也有點珍奇寶貝,也可以變賣來勉強度日,總之沒有一技之長的會過的很慘。

  第四:帶著錢財出國

  有一些皇族子弟還存在很多有遠見的人,因為在那個風雨搖墜的大清末期,有腦子的人或多或少會有警覺,畢竟當時出國也不算稀奇事情了,外國人在京城都有一大堆。

  因此很多皇族子弟們帶著已經積攢好的錢財移居到了海外,有的留學,有的定居,這也間接造成了白銀和奇珍異寶的外流。

  綜上所述,大清滅亡後,皇族們深知自己早已沒有了特權階級,也都順應歷史的潮流,選擇當起了普通公民,過起了適合自己的生活。

大清的滅亡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西曆1908年)秋,年富力強但又命運坎坷的光緒皇帝和統治大清帝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雙雙離開人世。龐大的清帝國,落到了三歲孩子宣統帝的手裡。

宣統帝只有三歲,對於朝政不具備任何處理能力。因此,在宣統帝在位的三年時間裡,隆裕太后和攝政王,代表著宣統帝,對大清國上下發號施令。

隆裕太后和攝政王的能力遠不敵先前的慈禧太后,因此,宣統帝在位的第三個年頭,武昌起義爆發,並很快點燃了全國的革命浪潮——甚至遠在山海關外的遼南,都爆發了頗具規模的新軍起義,甚至還成立了遙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地方政權。

清政府希望能將革命鎮壓下去,但是此時清朝所能依賴的,唯獨有袁世凱以及袁世凱所操縱的北洋系將領。而袁世凱也發現了此時國內局勢的一個秘密——自己是清政府所能依賴的唯一力量,而南方的革命勢頭雖然很猛,但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統治者,很大一部分沒有行政經驗,無力長期維持大局。

於是,袁世凱巧妙利用這一點,一方面奪取了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另一方面,則逼迫宣統帝退位。

旗人的命運

為了哄騙宣統帝退位,袁世凱為宣統帝開具了一系列頗具誘惑力的條件:比如退位後,民國政府為宣統帝發放生活費;皇帝尊號依舊可以保存。最終,隆裕太后代表宣統帝,接受了袁世凱的條件,自此,大清國滅亡。

大清滅亡後,留居紫禁城的宣統帝以及同治、光緒兩朝的后妃可以利用民國政府發放的生活費過活,但是,多達十多萬的清朝皇族子孫則沒這麼好運了。

這十多萬皇族子孫,其中有不少在血緣上距離宣統帝較遠,但不論遠近,清朝皇族子弟都具備旗人身份。在清朝,旗人的生活,是由清政府發放薪水來維持的——有說法認為,所謂“鐵桿莊稼”,起初指的就是清朝旗人的薪水。光緒帝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光緒帝主張旗人自謀生計,結果觸怒旗人,成為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清朝滅亡後,包括大多數皇族子弟在內的旗人,只能自謀生計。少數生活能力較強,有一技之長的,可以在民國社會中自食其力——不論是做買賣,當教師,或者給人當司儀。

但是,佔據主流的皇族子弟,則因為祖祖輩輩生活優裕,最終淪為膏粱子弟,民國來臨後,他們沒有一技之長的,迫於生計,只能充當勞力工人甚至淪為乞兒。


尋你and奔跑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後金,到公元1912年愛新覺羅·溥儀退位,清朝一共有11位皇帝,在清朝延續的276年裡,皇族子孫的人數不斷的繁衍增多,每年養這群人就要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在乾隆年間專門對皇族子孫血緣親疏關係進行了一次劃分,但是即便如此到了清朝末年,皇族子孫的人數也高達十餘萬人,那麼這些人在清朝滅亡後去哪了呢?

首先是清朝末年以溥儀為首的這群清朝皇室成員,在清朝滅亡後,因為清朝皇帝溥儀是宣佈和平退位的,所以和當時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最後得到了一些優待條件,比如溥儀皇帝仍用皇帝尊號,皇室成員可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另外清朝皇室可以得到每年400萬銀元的補貼。

但是在1924年,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率兵闖入了紫禁城,溥儀被迫搬出北京城,後來溥儀短暫的跑到了天津居住,又在日本人的幫助之下,前往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清朝皇室的一部分成員,也就在這期間前往了東北追隨溥儀,這群人有一部分在之後的戰亂中死於非命,有的人移居到了蘇聯,還有不少人和溥儀一樣,最後在新中國建立之後進入了戰犯管理所勞改。

而對於大多數清朝的皇室成員,他們是屬於那種沒落的貴族,往上溯源有的出自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其他子嗣的分支,這些人到了清朝末年,空頂著一個皇族子孫的頭銜,實際上沒權,沒勢,沒地位,他們的情況和大多數的八旗子弟差不多,有的人變賣祖業坐吃山空,最後淪落到沿街乞討,有的人自食其力,和大多數的百姓一樣湊合著過。

而從嘉慶,道光皇帝這些近一點繁衍出的皇族子孫,在晚清時期有的人還是有些權勢的,我們把這些算是中產階級吧,這些人中有很多就選擇出國去尋求發展,或是定居在了異國他鄉,而清朝皇族子孫,說句不好聽的叫做前朝餘孽,絕大多數人害怕被清算,都會選擇改名換姓,默默無聞的生活下去,當然了像現如今的太平盛世,也有一群人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清朝的皇族子孫。

所以清朝滅亡後,這些皇族子孫並沒有就此消失,他們很多人失去了清王朝的庇護,成為了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如果你身邊有金姓的朋友,說不定他祖上就曾經是清朝的皇族子孫。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清朝是來自於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統治在剛入關的時候,人口並不是很多。

不過後來在入關之後清朝政府給了滿族人各種優待政策,而且生了孩子之後還可以得到補助,一生之中就算什麼事都不幹,清朝政府也會將滿族人給養活。

所以在滿族入關之後人口迅速擴大,在清朝滅亡之時,北京城已經有10多萬個皇族子孫。

而在清朝滅亡之後的一夜之間這些皇親貴族的子孫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這些皇家貴族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其實滿清皇子的消失應該分為兩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就是清朝在該滅亡之時,由於和民國政府簽訂了皇室優待條約,皇親貴族可以繼續生活在皇宮之中。

滿清之前的一些王侯爵位也得以保存,民國政府會每年給他們發放一定的錢財供他們生活,比如溥儀曾經都是住在皇宮之中,仍然擁有奴才和丫鬟,這部分經費就是由民國所支出的。

在這樣的一個時期,一些政府的贍養的皇族只好自己外出打拼。剛好當時又流行到海外遠洋地區生存,所以有很部分人在此期間去了國外,或者說回到了東北老家。

第二個時期就是溥儀被趕出北京城的時候,馮玉祥將溥儀趕出了北京城,諸多王爵也瞬間失去了民國的贍養,他們不得不自己另謀出路。

其實在清朝衰落之後,滿族人就失去了原本的光環,除了那些擁有爵位的黃金貴族之外,很多滿族人都趁機改了名字,因為當年清朝存在的時候,一直是滿族尊貴於漢族,因此在漢人心中對於滿族並沒有什麼好感,反而抱著一定的仇視心理。

清朝在的時候有清朝可以保護他們安全,但是清朝沒有了,他們這批人的安全就沒人可以保護了。

這些貴族失去了優待之後,必須自己想辦法自力更生,為了方便找工作更好的融入人群,他們便開始改名換姓。

有很多滿族人將姓氏改成了漢姓,比如現在的金姓氏還有關姓氏都是由當時改過來的,明星關曉彤、那英都是滿族人後代。

而這些改了姓氏的人一般都是繼續留在北京城生活,守著祖上留下的那點田地祖業得以生存。

當年溥儀被趕出北京城之後,在日本的扶持之下組建了滿洲國,並且到了東北地區。一部分人不想看到清朝滅亡,所以跟著溥儀去完成復辟大業。

在此過程中有一部分人流落到天津,還有一部分直接跟著來到了東北,在滿洲國滅亡之時大多人的下場並不是很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當時藉助著家中原本的財產經營各種生意,到了開放通商口岸的城市,從而賺取更多的錢財。

很多人為了方便做生意,則是舉家遷徙到了香港廣州這些經濟貿易更繁榮的地方。有的也到達了南洋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


夏目歷史君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建國到滅亡一共存在了276年。在這長達276年的時間裡,滿清的皇室成員早已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一人瘋狂發展到了十幾萬人。

作為清朝的特權階層,滿清皇室成員充分享受著特權階層所帶來各種優越條件,過著舒適、奢侈的生活。在這種優勢條件下,滿清皇室成員的人數迅速發展到十幾萬人之眾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然而,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清朝宣告滅亡,滿清皇室的特權也隨著消失在歷史的煙塵裡。

清朝滅亡了,這些皇族人員不得不接受命運,從高高在上的貴族變成了和百姓平等的公民,他們有的人改名換姓,隱匿在百姓之中,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就比如說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他就是滿人,是雍正皇帝的後裔,還有我們所熟悉的那英,她是慈禧太后的後裔,原本的姓氏是葉赫那拉氏。還有關之琳,她也是滿族後裔,是後來改成了“關”姓。

大清滅亡後,貴族子弟們曾經不學無術,還沒有賴以生存的技能手藝,很多人拉人力車賺口飯吃,有的貴族子弟賣起了蔬菜,還有街頭賣藝的。

甚至還有很過分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挖自己祖墳的,畢竟很多祖宗去世前,家裡還是很顯赫的,也有點珍奇寶貝,也可以變賣來勉強度日,總之沒有一技之長的會過的很慘。

有一些皇族子弟還存在很多有遠見的人,因為在那個風雨搖墜的大清末期,有腦子的人或多或少會有警覺,畢竟當時出國也不算稀奇事情了,外國人在京城都有一大堆。

因此很多皇族子弟們帶著已經積攢好的錢財移居到了海外,有的留學,有的定居,這也間接造成了白銀和奇珍異寶的外流。

同時,還有一些人去了祖國其他的地方,投親靠友,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落腳地。不論怎樣,他們都成了新中國的普通的公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還有的去了租界,這一類皇族比較少,大多是正當權的,剛被趕下來,跟民國當權者很有淵源,捨不得離開中國,沒錢有關係的,出了中國,也沒地方可以享福,所以希望寄居在當權者下憑藉以往情分安享餘生,有錢有關係的,則是希望和當權者一起狼狽為奸繼續享威享福,所以也不願意離開中國,但又為了安全,大多都搬到了租界。

愛新覺羅的後裔——恆紹,乾隆皇帝的七世孫。在2013年的時候,他帶領族人對清朝的皇陵進行了一次大型的祭拜活動,海外有一部分人也參加了。這是從清朝滅亡之後,第一次大規模的祭拜活動。但是反響很大,有的人持反對態度,說大清朝已經是過去式了,不該舉辦。自此,再也沒有舉辦類似的大型祭拜活動。總體來說滿清的皇室子孫算是幸運的,沒有遭到血腥屠殺,還可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徽公子


1912年,清廷頒佈退位詔書。除皇室享受優待條件外,其他愛新覺羅家族後裔從此失去俸祿。十二年後,清室被逐出紫禁城,滿清皇族後裔自此各奔東西。

滿清皇族子孫到底有多少人?

清朝的宗室是按照嫡庶親疏來劃分的,主要用黃、紅帶子來區別。黃帶子表示努爾哈赤的後代,屬於近支宗室。紅帶子是其父親兄弟的後代,屬遠支覺羅。

黃帶子就是通常所說的皇室宗親,紅帶子的血緣則相對遠一些。據文獻記載,在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百人。在順治入關後,皇族人數增加到四百人。

到第康熙年間,皇族人數近五百人。到雍正時期,這一數字已經突破一千人。到嘉慶時期,皇族成員已近五千人。民國建立後,皇族後裔已增加到兩萬人。

據《愛新覺羅宗譜》統計,在民國初年,努爾哈赤的後裔男性約有五萬人,覺羅遠支的後裔男性約三萬多人,再加上女性,整個覺羅家族後裔近十四萬人。

由於清朝最後三位皇帝無後,所以皇室的後裔並沒有多少人,大多都是家族後裔。據統計,愛新覺羅氏的人口仍在膨脹,如今覺羅家族大致有四十多萬人。

十幾萬滿清皇族子孫的去向

皇室成員及親王

溥儀,在北京政變後進駐靜園,後赴東北“偽滿洲國”,抗戰勝利後,溥儀作為戰犯先被押赴蘇聯,後回國在撫順進行改造,1959年被特赦成為政協委員。

溥傑,與哥哥溥儀一樣,先去偽滿洲國,再成為戰犯後被特赦,進入政協工作。溥儀弟弟溥任,一直跟隨父親載灃,後為北京政協委員,另一個弟弟早夭。

溥儀有七個妹妹,大妹韞媖1925年就已病逝,其餘妹妹都跟隨父親載灃生活。在全國解放後,都回到北京生活。清朝滅亡後,除了載灃外,還有九位親王。

溥儀父親載灃,一直生活在北京,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於1951年病逝。其餘幾位親王都居於北京或天津,生活基本沒多大困難,大部分在民國初年病逝。

其餘皇族子孫去向

其餘的皇族子孫的去向主要有三類,一是繼續留在京城謀生,二是返回東北謀生,三是攜帶錢財遠赴海外。民國建立後,這些皇族後裔基本都改成漢姓了。

大多是取姓氏中的一個字為姓,如索綽絡氏改姓索,舒穆祿氏改姓舒或徐,瓜爾佳氏改姓關,那拉氏改姓那。也有將姓氏譯為漢字姓的,如巴顏氏改姓富。

而皇族愛新覺羅氏則大部分改姓金。清朝滅亡後,絕大部分皇族子孫留在京津一帶,不少人依舊幻想著復辟,依然迷戀著昔日的權貴生活,久久不願離去。

親貴宗室起初還能享受到優待條件,生活不用發愁,優待喪失後,便入不抵出,開始變賣家產來為生。有些人則放下貴族身段,開始通過經營和勞動謀生。

像乾隆的五世孫鎮國將軍毓朗,在清亡十年後,就已窮困潦倒。康熙六世孫載澤,也在京城迅速成為窮人。溥儀堂兄弟溥澗,在吃完家產後,靠賣畫為生。

還有約三萬的皇族成員隨溥儀前往東北,這部分人也算是落葉歸根。回到東北的愛新覺羅氏大都改姓“那”、“金”、“關”,不少影視明星就是其後裔。

最後一類就是定居海外的一些皇族後裔,這類人都是當年家業比較大的。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氏的高貴身份早已作古,與普通民眾享有相同的國民待遇。

愛新覺羅氏代表

愛新覺羅·恆鈦,道光皇帝第五子敦親王奕宗後代,畢業於中央美院。

愛新覺羅·啟祥,康熙皇帝第十六子允祿的九世孫,從事文化藝術研究。

愛新覺羅·啟驤,雍正皇帝九世孫,著名書法家。

愛新覺羅·毓震峰,道光皇帝五世孫,著名書畫家愛新覺羅·溥佐之子。

愛新覺羅·啟新(州迪),自稱多爾袞十世孫,喜歡蓄髮梳辮,穿龍袍。

金毓嶂,醇親王載灃的長孫,溥任的長子,從事政協工作。

愛新覺羅·紫薇,惇親王奕誴的第四代孫女,著名畫家。

啟功,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著名書畫家、教育家。


野史也是史


大清,作為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由努爾哈赤到溥儀,整整幾百年的王朝,最後消失殆盡。最後大清滅亡,其餘的皇子皇孫究竟去了哪裡?

一、東北。東北是愛新覺羅皇族去的最多的地方,畢竟是溥儀帶頭去了,沒看到“皇上”都去東北了,自然是跟了一小半的人去到東北隱居。

愛新覺羅是後面改的姓氏,前身為金姓,到東北後,在東三省地界依靠大量的皇室財產隱居下來,成為當地隱姓埋名的土霸主。

二、出國。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當時都是非常歡迎這些皇子皇孫移民的,因為這個意味著會給他們國家帶來巨大的財富。

滿清末期,一直在衰落的清朝一直在搜刮民脂民膏,累計了大量財富在國庫,儘管修建圓明園花費了很多,但是國庫還是較為充盈。

當大清滅亡之後,整個皇室陷入了風雨飄搖,這個時候所有的皇子皇孫為明哲保身,紛紛從國庫提取大量財產,作為以後自身的保障。

但是儘管這些人去了國外,受到了優待,卻沒有一個較為出息之人,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地諷刺,國家的寶物都留給了國外,自己還沒有出息。

三、這最後一部分是繼續留在了原地,哪都沒去。清朝滅亡之後,皇室沒有收到封殺,也沒有受到歧視,反而被優待。根據《皇室優待條例》中指出,大清滅亡後,如前身是貴族王爺之流繼續保留爵位,只是有些時候需要做一些義務。

所以有很多的皇子皇孫留了下來,在北京過著跟以前一樣的生活,還有一部分去給軍閥以及民國政府賣力,畢竟當初的清朝雖說倒了,但是基數在那裡,不可能所有人都是酒囊飯地。


筆下點史


清朝滅亡之後,皇室貴族有的被殺,有的被流落民間,有的隱姓埋名……

去向一.被民國政府的優待

民國政府規定,皇族的所有成員,除了免服兵役之外,其個人的公權、私權與一應國民同等;皇族的私產受到法律的保護;滿洲王公貴族,世爵仍舊。

去向二:做官或投靠民國政府

在軍閥混戰時期,有的皇室貴族擔任一些職務。有的則主動投靠了國民政府。

去向三:坐吃山空

很多皇室貴族有錢、有珠寶、有宅子、古董等,他們可以變賣家產,不用為生活發愁。

去向四:當賣國賊。

有的想恢復帝制,出賣國家和民族。

去向五:投親戚或到海外

有的皇室貴族沒落了,他們選擇投靠親戚。有的在偽滿洲國結束之後去了國外,隱姓埋名,自食其力。

其他去向:

有的滿清皇室貴族參加了,有的辦起了學校,有的做起了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